导读:本文包含了物质消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物质,平遥,德昂族,逸民,山园,心理,躁狂。
物质消费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旭[1](2019)在《“购物狂”,可能得了“狂躁症”》一文中研究指出除了价值20万元一屋子无从收拾的快递包裹,今年“双十一”,沈阳的李昕还收到了医院心理科的一张“躁狂发作”诊断书。精力旺盛、言语增多,行为轻率、随意挥霍……很多人一定像李昕一样惊讶:“购物狂”不是挥霍无度?还可能得了“狂躁症”。今年的“双十(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9-12-08)
张婷[2](2018)在《品质消费 让生活更美好》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品质消费”已经成为当下的主流消费观,影响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让消费升级无处不在。消费者开始追求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内容也从满足最初级别的“温饱”过渡到精神层面的享受。这种“新时尚”让消费实现了更有质量(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8-05-14)
李菲[3](2018)在《以“藏银”之名:民族旅游语境下的物质、消费与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今天中国的民族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市场中,"藏银"已成为一个颇为流行的物质标签。以"藏银"之名制造、消费的商品占有显着的市场份额。在旅游人类学视域下,"藏银"同时作为"物"与"物的观念表达",折射了中国多民族国家想象与认同实践中物质性与族群性的复杂关联,其社会性建构过程也因而关涉到:(1)藏族古老的合金制造技艺如何表达了特定的族群文化传统;(2)"藏银"之物与名如何在汉藏互动的历史进程中生成与变迁;(3)借助旅游消费时代的"社会炼金术","藏银"之名如何经由重构、挪用与泛化而成为牟利的商业策略;(4)围绕"藏银"展开的记忆、叙事、制造和消费,如何隐喻了当代民族旅游的深层社会政治结构及其实践逻辑。(本文来源于《旅游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高超[4](2017)在《杨培芳:信息消费不同于物质消费》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消费应该成为经济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世界经济都是从钢铁、煤炭、石油、汽车,到房地产和金融业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但是上述经济发展形式消耗了大量的物质资源,也衍生出了一系列问题,但是信息消费是绿色的,通过信息消费能够节约能源消耗,能够推(本文来源于《通信产业报》期刊2017-05-22)
李洪君[5](2015)在《当代乡村物质消费文化的跨越式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迅速商品化过程中的东北农村的社会空间里,物质的社会生命的嬗变表现为物质价值的变革:传统的自然经济平台出产的物质在保持其使用价值不变的前提下,在变革了的象征价值体系中获得了交换价值的提升。它不但表征着相关物质在区域社会知识体系中的坐标变动及其文化蕴含(即自然、健康的亘古信念),而且,这种跨越式的物质消费文化,也为区域社会居民提供了体验偏好个性、自然、健康的现代消费方式的平台。(本文来源于《党政干部学刊》期刊2015年11期)
李全敏[6](2015)在《德昂族仪式性茶消费:物质消费边界的跨越》一文中研究指出仪式性消费一直为人类学研究所关注,它不但能揭示出社会关系的功能性和文化符号的象征性,还能揭示超越物质消费边界的生态性。本文聚焦于生活在云南西南部的德昂族,通过分析该民族社会生活中对茶的仪式性消费,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指出,仪式性消费是一个超越物质消费边界的文化生态体系,具有文化生态性,维系和保障着人类的生存安全和人类社会的生态平衡,特别面对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这有助于展示传统生态文明的地方性与实践性。(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李安源[7](2015)在《从弇园升沉看明清鼎革之际文人士大夫的物质消费》一文中研究指出甲乙之变,明王朝近叁百年的基业迅速坍塌,江山易手外族,在战乱中惊魂甫定的士人阶层如何自我安顿,尤其对于王鉴等太仓士人这一有着特殊历史背景的文人而言,他们在入清的后半生选择何种生活方式,皆是不容忽视的议题。本文以士大夫文人在明末清初造园筑室这一重要的物质消费活动为视野,一窥王鉴等江南士人在朝代更替前后的心理变化。(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期刊2015年04期)
高志英[8](2014)在《物质消费减量化:一个可持续消费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源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消费研究,重点探讨在消费中如何减少物质、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即物质减量化。对于物质消费减量化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叁个研究领域:一是批判和扩展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二是分析物质密集型消费的驱动力。叁是通过环境友好型消费行为模型讨论影响因素。物质消费的减量化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技术进步、生产过程的改进或环境友好型的设计,减少单位消费的资源消耗,这种不减少总消费量的消费也称为弱可持续消费。弱可持续消费可能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依赖于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出现。二是降低消费总量,也称为强可持续消费。由于消费的减少将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因而一个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社会,也必然不支持可持续消费。(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专刊——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期刊2014-12-01)
李春玲[9](2014)在《全球化下的“90后”大学生:数字化生存与文化、物质消费》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李春玲】"90后"青年被称为"互联网的一代"、"娱乐化的一代"和"自我的一代"。他们与全球化的浪潮相伴而生,深受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拥有数字化生存的自觉,这些特征在"90后"大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突出。为了深入研究"90后"大学生的文化倾向和消费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组织实施了"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活与价值观追踪调查",样本来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12所不同类型的高校,总计7875个有效样本。项目组的研究人(本文来源于《青年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朱明[10](2014)在《不应把雕塑的精神追求让位于物质消费》一文中研究指出1981年,时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的潘鹤在《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一文中这样写到:"室外雕塑是城市精神面貌的构成部分,是别种文化形式难以代替的,往往一个城市有无艺术品位的建立,反映出它有无文化,正如一个家庭有无艺术品陈设,反映了主人的文化修养一样。往往一件广场雕塑可以反映出该城市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这种感觉在初到一个城市的时候是非常明显的……"此文一出,用今天的话来表述,即潘鹤老师为当时的中国雕塑找到了一个最有消费能力的艺术市场。(本文来源于《美术》期刊2014年09期)
物质消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品质消费”已经成为当下的主流消费观,影响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让消费升级无处不在。消费者开始追求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内容也从满足最初级别的“温饱”过渡到精神层面的享受。这种“新时尚”让消费实现了更有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质消费论文参考文献
[1].刘旭.“购物狂”,可能得了“狂躁症”[N].工人日报.2019
[2].张婷.品质消费让生活更美好[N].山西日报.2018
[3].李菲.以“藏银”之名:民族旅游语境下的物质、消费与认同[J].旅游学刊.2018
[4].高超.杨培芳:信息消费不同于物质消费[N].通信产业报.2017
[5].李洪君.当代乡村物质消费文化的跨越式发展[J].党政干部学刊.2015
[6].李全敏.德昂族仪式性茶消费:物质消费边界的跨越[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7].李安源.从弇园升沉看明清鼎革之际文人士大夫的物质消费[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
[8].高志英.物质消费减量化:一个可持续消费研究综述[C].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专刊——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4
[9].李春玲.全球化下的“90后”大学生:数字化生存与文化、物质消费[J].青年研究.2014
[10].朱明.不应把雕塑的精神追求让位于物质消费[J].美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