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质沥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沥青,基质,橡胶,改性沥青,纳米,活性,高温。
基质沥青论文文献综述
张君韬,杜守继,姚鸿儒[1](2019)在《硅藻土对不同标号基质沥青高温性能改性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分析了47~86℃温度范围内不同标号基质沥青经硅藻土改性前后的粘弹性参数、抗车辙因子、临界温度和温度敏感性的变化特征,并测定了沥青的软化点。结果表明:基质沥青标号越小,硅藻土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越好,表现为粘弹性参数、抗车辙因子、临界温度和软化点越大,对温度变化敏感性越弱,并且基质沥青标号对改性后沥青间临界温度的影响受硅藻土含量限制,含量越大,影响越大。但标号为50#和70#、90#和110#两组基质沥青改性后高温性能相近。(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位孟萍,张俊晓[2](2019)在《再生温拌沥青和基质沥青感温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实验室自制再生温拌剂,以回收废旧沥青为原料,制备再生温拌沥青,对比同批次基质沥青,分别使用黏温指数(VTS)法、针入度黏度指数(PVN)法和针入度指数(PI)法综合考察再生温拌沥青和基质沥青的温度敏感性,使用当量软化点T800、60℃动力黏度考察高温稳定性,分析实验数据表明,相对于基质沥青,再生温拌沥青的感温性能较弱,高温稳定性和抗车辙能力较强,并且塑性温度范围较大。(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25期)
梁俊怡[3](2019)在《基于时温等效原理的基质沥青快速老化试验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时温等效原理在不同老化环境下对基质沥青的组分进行分析,对常规指标进行对比评价,并提出基质沥青的快速老化方法和标准。结果表明,老化后的基质沥青表现为四组分含量发生变化,质地变硬,黏度升高,高温性能提高,低温性能降低;163℃、1h的老化条件与120℃、5h的老化条件等效,163℃、10h的老化条件与180℃、5h的老化条件等效;推荐采用180℃、5h的薄膜加热试验来评价沥青耐老化性能。(本文来源于《广东公路交通》期刊2019年04期)
曹俊采,胡勇,陈守明[4](2019)在《多聚磷酸改性基质沥青温度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用多聚磷酸改性基质沥青,研究了SBS改性沥青的各项性能变化趋势;探讨了多聚磷酸改性基质沥青的合理温度。结果表明,随多聚磷酸改性基质沥青温度的提高,改性沥青的软化点、5℃延度均降低,135℃运动粘度有所升高;离析软化点差减小;其他指标如针入度、车辙因子、针入度指数、针入度比等技术指标呈不规律变化。(本文来源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孙春阳,曲恒辉,张圣涛,刘树堂[5](2019)在《不同改性剂改性基质沥青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系统地评估不同改性剂对基质沥青各项性能指标的改性效果,选取LDPE和SBS等五种聚合物及两种纳米材料作为改性剂,分别在叁种掺量下改性70~#基质沥青。通过比较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感温性能和延性,评估不同改性剂在不同掺量下的改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BS对基质沥青各项性能指标的改善效果最为突出,旧LDPE的综合改性效果优于新LDPE,废旧胶粉在改善低温性能方面较为显着,SBR可在改善基质沥青高、低温性能的同时显着地提高延度,纳米ZnO和纳米TiO_2在提高延度(15℃)方面效果较为突出,旧LDPE、SBS、废旧胶粉及SBR四种材料的综合改性效果较为优异。(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韩跃杰,丁智勇,吴优,李俊[6](2019)在《发泡条件对基质沥青发泡膨胀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模软件Solidworks对沥青发生装置进行叁维建模,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Fluent分析了不同参数条件下基质沥青的发泡过程,并对比了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分析了应用有限元仿真技术研究基质沥青发泡膨胀率的可靠性;对发泡腔和发泡腔内各流体材料进行有限元仿真,利用Fluent中的后处理功能得到了发泡腔的温度、速度、压力和各相的分布云图。仿真结果表明:在整个发泡过程中,基质沥青温度的增大使沥青黏度下降,发泡腔内水蒸汽增加,当基质沥青温度从120℃升高到160℃时,基质沥青的发泡膨胀率从4增大到11,说明基质沥青温度的变化对其发泡膨胀率的影响很大;基质沥青流量的增大起到增加发泡腔内基质沥青总量和减少基质沥青之间相互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作用,当基质沥青入口流量从60 g·s~(-1)增大到120 g·s~(-1)时,基质沥青的发泡膨胀率为7~11,表明基质沥青流量的变化对其发泡膨胀率的影响很大;当用水量从2.0%增大到3.5%时,基质沥青的发泡膨胀率基本不变,说明用水量对基质沥青发泡膨胀率的影响不大;仿真得到的最低发泡膨胀率为3.57,此时发泡条件参数分别是基质沥青流量为120 g·s~(-1),基质沥青温度为120℃,发泡用水量为3.0%。(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孙科[7](2019)在《硬质沥青复合基质沥青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基质石油沥青良好的低温性能和硬质沥青突出的高温性能,研究中将硬质沥青以不同比例分别加入到70号基质沥青中制备出复合沥青,对复合沥青体系常规指标、布氏黏度、亲疏水性、车辙因子等性能进行检测,分析不同硬质沥青掺量下复合沥青性能指标变化规律,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山西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姚晓光,张欣,徐童可[8](2019)在《胶粉对基质沥青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废胶粉对基质沥青性能的影响情况,选择2种基质沥青、4个胶粉目数、4个胶粉掺量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通过针入度、软化点以及延度试验,分析添加废胶粉后基质沥青性能的变化,进而确定不同沥青对应的废胶粉最佳目数及掺量,并推荐更合适的沥青类型。结果表明:不同基质沥青最佳条件不同,以SK-70~#为母体制备改性沥青时,胶粉最佳目数和掺量分别为60目、18%,SK-90~#时则分别为40目、20%,并且后者制备的橡胶改性沥青性能更优。(本文来源于《淮阴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韩凌,陈松,姜有山,李福起[9](2019)在《基质沥青性质与SBS改性沥青性能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5种典型基质沥青,在相同条件下进行SBS改性,研究基质沥青理化性质和SBS改性沥青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基质沥青氢碳比、比重、Ic与SBS改性沥青高温性能、135℃黏度相关度最好,热重残留质量比、氢碳比与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相关度最好,以上性质可作为SBS改性沥青原料选择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孟明星,赵志强,蒋龙松[10](2019)在《不同掺量活性橡胶对基质沥青与改性沥青性能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反应型活性橡胶室内试验,研究橡胶添加剂不同掺量对7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胶结料指标影响规律,进一步验证反应型活性橡胶添加剂加入沥青胶结料后对相关性能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对反应型活性橡胶添加剂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公路》期刊2019年01期)
基质沥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使用实验室自制再生温拌剂,以回收废旧沥青为原料,制备再生温拌沥青,对比同批次基质沥青,分别使用黏温指数(VTS)法、针入度黏度指数(PVN)法和针入度指数(PI)法综合考察再生温拌沥青和基质沥青的温度敏感性,使用当量软化点T800、60℃动力黏度考察高温稳定性,分析实验数据表明,相对于基质沥青,再生温拌沥青的感温性能较弱,高温稳定性和抗车辙能力较强,并且塑性温度范围较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质沥青论文参考文献
[1].张君韬,杜守继,姚鸿儒.硅藻土对不同标号基质沥青高温性能改性效果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2].位孟萍,张俊晓.再生温拌沥青和基质沥青感温性能研究[J].化工管理.2019
[3].梁俊怡.基于时温等效原理的基质沥青快速老化试验与分析[J].广东公路交通.2019
[4].曹俊采,胡勇,陈守明.多聚磷酸改性基质沥青温度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9
[5].孙春阳,曲恒辉,张圣涛,刘树堂.不同改性剂改性基质沥青性能试验[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韩跃杰,丁智勇,吴优,李俊.发泡条件对基质沥青发泡膨胀率的影响[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9
[7].孙科.硬质沥青复合基质沥青性能影响研究[J].山西交通科技.2019
[8].姚晓光,张欣,徐童可.胶粉对基质沥青性能影响[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9
[9].韩凌,陈松,姜有山,李福起.基质沥青性质与SBS改性沥青性能相关性研究[J].当代化工.2019
[10].孟明星,赵志强,蒋龙松.不同掺量活性橡胶对基质沥青与改性沥青性能影响分析[J].上海公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