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敏光敏复合变色纱线,属于纺织材料技术领域。该复合纱线由纱线主体、分别位于纱线主体外围的温敏变色层和光敏变色层组成,其中,温敏变色层的厚度为0.2~0.4mm,光敏变色层的厚度为0.1~0.2mm,纱线主体由一股以上的吸湿性较好的纱线,如棉纱加捻得到。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温敏变色层和光敏变色层均匀的涂覆在纱线主体外围,在无紫外线照射下,温度≥21℃时该复合纱线变为白色,温度<21℃时为红色;在有紫外线照射时,温度≥21℃时该复合纱线变为蓝色,温度<21℃时为紫色。该复合纱线在服装领域、装饰领域、产品包装领域、防伪领域以及传感器指示器、节能太阳膜、光防护等方面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较好的实用价值。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温敏光敏复合变色纱线,其特征在于,它由纱线主体(1)、分别位于纱线主体(1)外围的温敏变色层(2)和光敏变色层(3)组成,所述温敏变色层(2)中分散含有粘合剂,所述粘合剂将纱线主体(1)、温敏变色层(2)及光敏变色层(3)连接在一起,所述纱线主体(1)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温敏变色层(2)、光敏变色层(3)的横向截面形状均为圆环形。
设计方案
1.一种温敏光敏复合变色纱线,其特征在于,它由纱线主体(1)、分别位于纱线主体(1)外围的温敏变色层(2)和光敏变色层(3)组成,所述温敏变色层(2)中分散含有粘合剂,所述粘合剂将纱线主体(1)、温敏变色层(2)及光敏变色层(3)连接在一起,所述纱线主体(1)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温敏变色层(2)、光敏变色层(3)的横向截面形状均为圆环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温敏光敏复合变色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敏变色层(2)的厚度为0.2~0.4mm,所述光敏变色层(3)的厚度在0.1~0.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温敏光敏复合变色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敏变色层(2)由温敏变色涂料和粘合剂组成,所述温敏变色涂料为丙烯酸类涂料,所述粘合剂为环氧树脂类涂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温敏光敏复合变色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变色层(3)由光敏变色涂料和抗氧化剂组成,所述光敏变色涂料为螺吡喃类光致变色染料,所述抗氧化剂为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温敏光敏复合变色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主体(1)由一股以上的吸湿性纱线加捻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温敏光敏复合变色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性纱线为棉线。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纱线,属于纺织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温敏光敏复合变色纱线。
背景技术
纱线是一种纺织品,其为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是制造服装的基础材料。随着纺织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人们对服装的设计需求不仅只局限在结构和固定的颜色上,而是更加个性化结构以及更加丰富的色彩变化。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106995962A,申请公布日2017-08-01)公开了一种旗袍子工绣专用绣线,该绣线包括成三角型平行排列的3根芯线,芯线外依次包覆第一纱线层、第二纱线层和第三纱线层,3根芯线分别为金属纤维丝、桑蚕丝和锦纶复合纱线,且第一纱线层为光感变色纱线层,第二纱线层为温感变色纱线层,第三纱线层为触液变色纱线层,第一纱线层、第二纱线层和第三纱线层均位于芯线外层,并且成排排列正螺旋包覆在芯线外侧。本发明虽然公开的绣线在多个环境中均具备变色功能,但其光感变色纱线层是由棉纤维长丝为载体加工而成,温感变色纱线层为由锦纶长丝为载体加工而成,触液变色纱线层是以麻纤维为载体加工成。至于究竟是怎样变色的,该申请文件并未作过多介绍,并且该绣线主要用作旗袍的专用绣线,其结构及制备工艺都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敏光敏复合变色纱线,该复合变色纱线不仅可对温度和光线实现颜色变化,且其抗氧化、抗老化能力强,由其制得的产品使用性较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敏光敏复合变色纱线,它由纱线主体、分别位于纱线主体外围的温敏变色层和光敏变色层组成,所述温敏变色层中分散含有粘合剂,所述粘合剂将纱线主体、温敏变色层及光敏变色层连接在一起,所述纱线主体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温敏变色层、光敏变色层的横向截面形状均为圆环形。
进一步地,所述温敏变色层的厚度为0.2~0.4mm,所述光敏变色层的厚度为0.1~0.2mm。
优选的,所述温敏变色层的厚度为0.2mm,所述光敏变色层的厚度为0.1mm。适宜的变色层厚度,不仅有利于显色,还有益于后续的纺织制作工艺。
进一步地,所述温敏变色层由温敏变色涂料和粘合剂组成,所述温敏变色涂料为丙烯酸类涂料,具体的是由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树脂、分散剂及感温助剂混合得到,所述粘合剂为环氧树脂类涂料,具体的是由环氧树脂基料、固化剂、稀释剂、促进剂和填料配制而成的工程胶粘剂。
优选的,温敏变色涂料和粘合剂的质量份数配比为4~6:6~4。
最优的,温敏变色涂料和粘合剂的质量份数配比为5:5。且适宜的粘合剂的加入有利于保证温敏变色涂料牢固的固定在纱线主体表面,减少因涂层的脱落而导致显色失效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光敏变色层由光敏变色涂料和抗氧化剂组成,所述光敏变色涂料为螺吡喃类光致变色染料,具体的为螺吡喃,所述抗氧化剂为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
优选的,光敏变色涂料和抗氧化剂的质量份数配比为8~9:2~1。
最优的,光敏变色涂料和抗氧化剂的质量份数配比为9:1。且适宜的抗氧化剂的加入能够增强纱线主体与涂层的抗氧化性,有效避免了因阳光照射而导致的老化现象出现。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变色纱线在无紫外线照射下,温度≥21℃时变为白色,温度<21℃时为红色;所述复合变色纱线在紫外线照射下,温度≥21℃时变为蓝色,温度<21℃时为紫色。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制得的复合变色纱线自身为白色,在无紫外线照射下,温度≥21℃时,温敏变色层中的温敏变色涂料会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纱线从红色变白色。在有紫外线照射下,螺吡喃染料发生颜色变化,从而实现纱线从白色变为蓝色。在有紫外线照射下,温度≥21℃时,光敏变色层呈现蓝色,温敏变色层呈现白色,纱线表现为蓝色;温度<21℃时,温敏变色层由白色到红色转变,而光敏变色层呈现蓝色,故纱线体现为紫色。
进一步地,所述纱线主体由一股以上的吸湿性纱线加捻得到。
优选的,所述纱线主体由两股吸湿性纱线加捻得到。
优选的,所述纱线主体由三股吸湿性纱线加捻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吸湿性纱线为棉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设计的复合纱线不仅对不同的环境变化显色明显,而且变色层不易从纱线主体中脱落,由该复合纱线制备的产品可应用于服装、装饰、产品包装、防伪以及传感器指示器、节能太阳膜、光防护等方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变色纱线的横向剖视图;
其中,各标号如下:
纱线主体1、温敏变色层2、光敏变色层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敏光敏复合变色纱线,它由纱线主体1、分别位于纱线主体1外围的温敏变色层2和光敏变色层3组成,其中,纱线主体1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圆形,温敏变色层2及光敏变色层3的横向截面形状均为圆环形。所述温敏变色层2的厚度为0.2~0.4mm,所述光敏变色层3的厚度为0.1~0.2mm,且本实施优选纱线主体1由两股吸湿性纱线加捻得到,且本实施例优选吸湿性纱线为40支双股棉线。由三部分组成的复合纱线细度均匀且适宜,在后续纺织工艺中,各变色层不仅不易脱落,而且耐水洗性强,由该复合纱线制备的防晒服不仅能够进行多种颜色的切换,还能对有无紫外线进行显示,并能根据颜色强弱判断紫外线强弱,具备较好的实用价值。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温敏光敏复合变色纱线的具体制备过程:
取纱线主体经第一次上浆处理,控制浆液槽中液料为质量份数配比为5:5的丙烯酸类涂料与环氧树脂类涂料,并控制浆液槽的温度为30℃,卷绕速度在15~25m\/min,待上浆完毕后采用烘箱(烘箱温度设定为70℃)干燥5~6h,之后继续进行第二次上浆处理,进一步地控制浆液槽中液料为质量份数配比为9:1的螺吡喃类光致变色染料与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并控制浆液槽的温度为30℃,卷绕速度在10~20m\/min,待上浆完毕后采用烘箱(烘箱温度设定为70℃)干燥24h,即制得复合纱线。
以上实施例仅为最佳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9706.8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722568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D06M15/263
专利分类号:D06M15/263;D06M15/55;D06M13/352;D06M13/292;D02G3/02
范畴分类:申请人:武汉纺织大学
第一申请人:武汉纺织大学
申请人地址:430200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发明人:王栋;尤海宁;赵青华;毛秦岑;宋银红
第一发明人:王栋
当前权利人:武汉纺织大学
代理人:马辉
代理机构:42104
代理机构编号: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