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上下叠加双模腔成型模具,包括上、下复板,上复板上设浇口衬套和进浇口,上复板下设上模脚,上模脚之间设上顶针底板、上顶针压板和上顶针,上顶针底板经上油缸带动,上模脚下设上垫板,上垫板下设定模板,下复板上设下模脚,下模脚之间设下顶针底板、下顶针压板和下顶针,下顶针底板经下油缸带动,下模脚上设下垫板,下垫板上设置动模板,所述定模板和动模板之间设中模板,中模板上端与定模板之间形成上模腔,中模板下端与动模板之间形成下模腔,中模板中心制有中浇口,中浇口与进浇口相对应,上模腔经中浇口与下模腔相通,定模板、中模板和动模板外壁设开合模同步联动装置,开模时,中模板和动模板经开合模同步联动装置与定模板联动配合。
主设计要求
1.上下叠加双模腔成型模具,包括上复板(1)和下复板(2),上复板上设置浇口衬套(3)和进浇口(4),上复板下设置上模脚(5),上模脚之间设置上顶针底板(6)、上顶针压板(7)和上顶针(8),上顶针底板经上油缸(9)带动,上模脚下设置上垫板(10),上垫板下设置定模板(11),在下复板(2)上设置下模脚(12),下模脚之间设置下顶针底板(13)、下顶针压板(14)和下顶针(15),下顶针底板经下油缸(16)带动,下模脚上设置下垫板(17),下垫板上设置动模板(1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板(11)和动模板(18)之间设置中模板(19),中模板的上端与定模板之间形成上模腔(20),中模板的下端与动模板之间形成下模腔(21),在中模板的中心制有中浇口(22),中浇口与进浇口相对应,上模腔经中浇口与下模腔相通,在定模板(11)、中模板(19)和动模板(18)的外壁设置开合模同步联动装置,开模时,中模板和动模板经开合模同步联动装置与定模板联动配合。
设计方案
1.上下叠加双模腔成型模具,包括上复板(1)和下复板(2),上复板上设置浇口衬套(3)和进浇口(4),上复板下设置上模脚(5),上模脚之间设置上顶针底板(6)、上顶针压板(7)和上顶针(8),上顶针底板经上油缸(9)带动,上模脚下设置上垫板(10),上垫板下设置定模板(11),在下复板(2)上设置下模脚(12),下模脚之间设置下顶针底板(13)、下顶针压板(14)和下顶针(15),下顶针底板经下油缸(16)带动,下模脚上设置下垫板(17),下垫板上设置动模板(1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板(11)和动模板(18)之间设置中模板(19),中模板的上端与定模板之间形成上模腔(20),中模板的下端与动模板之间形成下模腔(21),在中模板的中心制有中浇口(22),中浇口与进浇口相对应,上模腔经中浇口与下模腔相通,在定模板(11)、中模板(19)和动模板(18)的外壁设置开合模同步联动装置,开模时,中模板和动模板经开合模同步联动装置与定模板联动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叠加双模腔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合模同步联动装置包括同步齿轮(23)、上同步齿条(24)和下同步齿条(25),同步齿轮与中模板(19)外壁旋转连接,上同步齿条经紧固件与定模板(11)相固定,下同步齿条经紧固件与动模板(18)相固定,上、下同步齿条分别与同步齿轮相啮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上下叠加双模腔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已有的注塑机通常包括一副定模板和一副动模板,定模板和动模板之间形成一层模腔,一层模腔所注塑出来的产品数量有限,因此其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上下双层的模腔,一次能注塑出两副模具的产品,生产效率高的上下叠加双模腔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上下叠加双模腔成型模具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复板和下复板,上复板上设置浇口衬套和进浇口,上复板下设置上模脚,上模脚之间设置上顶针底板、上顶针压板和上顶针,上顶针底板经上油缸带动,上模脚下设置上垫板,上垫板下设置定模板,在下复板上设置下模脚,下模脚之间设置下顶针底板、下顶针压板和下顶针,下顶针底板经下油缸带动,下模脚上设置下垫板,下垫板上设置动模板,所述的定模板和动模板之间设置中模板,中模板的上端与定模板之间形成上模腔,中模板的下端与动模板之间形成下模腔,在中模板的中心制有中浇口,中浇口与进浇口相对应,上模腔经中浇口与下模腔相通,在定模板、中模板和动模板的外壁设置开合模同步联动装置,开模时,中模板和动模板经开合模同步联动装置与定模板联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下叠加双模腔成型模具,主要是在定模板和动模板之间设置一个中模板,中模板与定模板之间形成上模腔,中模板与动模板之间形成下模腔,并在中模板的中心开有一个中浇口,上、下模腔通过中浇口相通,这样在注塑时,热熔的胶料从进浇口注入上模腔,同时胶料通过中浇口注入下模腔,使上、下模腔注满胶料,在胶料冷却定型后,下复板带动下模脚、下顶针底板、下顶针压板、下顶针、下垫板和动模板向下移动,而上复板、上模脚、上垫板、定模板保持不动,在动模板向下移动的同时,通过定模板开合模同步联动装置带动中模板一起向下移动,使模具从定模板和中模板处开模,中模板和动模板处开模,最后由上油缸带动上顶针底板、上顶针压板和上顶针,由上顶针将上模腔中注塑成型的产品顶出脱模,下油缸带动下顶针底板、下顶针压板和下顶针将下模腔中注塑成型的产品顶出脱模。本方案上下叠加双模腔成型模具,通过在定模板和动模板之间设置中模板,并在中模板中开有中浇口,使模具形成上下两层模腔,一次能注塑出两副模具的产品,从而使生产效率达到已有技术的两倍,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并提高了注塑机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上下叠加双模腔成型模具,所述的开合模同步联动装置包括同步齿轮、上同步齿条和下同步齿条,同步齿轮与中模板外壁旋转连接,上同步齿条经紧固件与定模板相固定,下同步齿条经紧固件与动模板相固定,上、下同步齿条分别与同步齿轮相啮合。当动模板在向下移动时,动模板带动外壁的下同步齿条向下移动,下同步齿条与同步齿轮啮合,下同步齿条带动同步齿轮旋转,同步齿轮与上同步齿条啮合,而上同步齿条与定模板固定,定模板和上同步齿条始终保持不动,因此反向带动同步齿轮向下移动,同步齿轮带动中模板向下移动,使模具从定模板、中模板、动模板处开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叠加双模腔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叠加双模腔成型模具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定模板、中模板和动模板的分解状态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下叠加双模腔成型模具,如图1—图3所示,包括上复板1和下复板2,上复板上设置浇口衬套3和进浇口4,上复板下设置上模脚5,上模脚之间设置上顶针底板6、上顶针压板7和上顶针8,上顶针底板经上油缸9带动,上模脚下设置上垫板10,上垫板下设置定模板11,在下复板2上设置下模脚12,下模脚之间设置下顶针底板13、下顶针压板14和下顶针15,下顶针底板经下油缸16带动,下模脚上设置下垫板17,下垫板上设置动模板18,所述的定模板11和动模板18之间设置中模板19,中模板的上端与定模板之间形成上模腔20,中模板的下端与动模板之间形成下模腔21,在中模板的中心制有中浇口22,中浇口与进浇口相对应,上模腔经中浇口与下模腔相通,在定模板11、中模板19和动模板18的外壁设置开合模同步联动装置,开模时,中模板和动模板经开合模同步联动装置与定模板联动配合。主要是在定模板11和动模板18之间设置一个中模板19,中模板与定模板之间形成上模腔20,中模板与动模板之间形成下模腔21,并在中模板的中心开有一个中浇口22,上、下模腔通过中浇口相通,这样在注塑时,热熔的胶料从进浇口4注入上模腔20,同时胶料通过中浇口22注入下模腔21,使上、下模腔注满胶料,在胶料冷却定型后,下复板2带动下模脚12、下顶针底板13、下顶针压板14、下顶针15、下垫板17和动模板18向下移动,而上复板1、上模脚5、上垫板10、定模板11保持不动,在动模板18向下移动的同时,通过定模板11开合模同步联动装置带动中模板19一起向下移动,使模具从定模板和中模板处开模,中模板19和动模板18处开模,最后由上油缸9带动上顶针底板6、上顶针压板7和上顶针8,由上顶针将上模腔20中注塑成型的产品顶出脱模,下油缸16带动下顶针底板13、下顶针压板14和下顶针15将下模腔21中注塑成型的产品顶出脱模。本方案上下叠加双模腔成型模具,通过在定模板11和动模板18之间设置中模板19,并在中模板中开有中浇口22,使模具形成上下两层模腔,一次能注塑出两副模具的产品,从而使生产效率达到已有技术的两倍,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并提高了注塑机的利用率。所述的开合模同步联动装置包括同步齿轮23、上同步齿条24和下同步齿条25,同步齿轮与中模板19外壁旋转连接,上同步齿条24经紧固件与定模板11相固定,下同步齿条25经紧固件与动模板18相固定,上、下同步齿条分别与同步齿轮23相啮合。当动模板18在向下移动时,动模板带动外壁的下同步齿条25向下移动,下同步齿条与同步齿轮23啮合,下同步齿条带动同步齿轮旋转,同步齿轮与上同步齿条24啮合,而上同步齿条与定模板11固定,定模板和上同步齿条始终保持不动,因此反向带动同步齿轮23向下移动,同步齿轮带动中模板19向下移动,使模具从定模板11、中模板19、动模板18处开模。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5740.8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521215U
授权时间:20191022
主分类号:B29C 45/26
专利分类号:B29C45/26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陈开琪
第一申请人:陈开琪
申请人地址:318020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北院大道7号
发明人:陈开琪
第一发明人:陈开琪
当前权利人:陈开琪
代理人:徐关寿
代理机构:33100
代理机构编号: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齿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