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论文-程国东,刘泽,黄天勇

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论文-程国东,刘泽,黄天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粉煤灰,矿粉,地质聚合物,砂浆

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论文文献综述

程国东,刘泽,黄天勇[1](2019)在《可再分散乳胶粉对地质聚合物砂浆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粉煤灰和矿渣为原料,以水玻璃和NaOH复配为激发剂、天然砂为骨料,探究了可再分散乳胶粉对粉煤灰-矿渣基地质聚合物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粉掺量不同,影响地质聚合物砂浆性能。(本文来源于《散装水泥》期刊2019年05期)

王利宁,谢德龙,郭纪帅,张心亚[2](2014)在《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的制备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中引入功能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以降低该聚合物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改善其成膜性能。将制备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与9%的聚乙烯醇水溶液、硅溶胶按一定比例混合,经喷雾干燥制得可再分散干胶粉。确定最佳干燥参数:进口温度为120~150℃,进料速度为80 g/min,出口温度为72~78℃,雾化盘转速为(21~24)×103r/min。以该乳胶粉为基本成膜物质,混合其他颜填料,制得干粉涂料。用硅烷偶联剂A-187对涂膜的耐檫洗性能进行了改进,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涂料技术与文摘》期刊2014年04期)

陈均炽[3](2012)在《影响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性能的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探讨了干燥室进口温度、喷雾液黏度、雾化轮转速及喷雾液进料速率对制备可再分散乳胶粉及其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对乳胶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进口温度为120~140℃、喷雾液黏度在15~20 s、雾化盘转速24 000 r/min、进料泵转速为30~35 r/min时,制备的乳胶粉流动性好、无结块,再分散性优良,满足制备乳胶粉的性能要求。(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12年07期)

司徒粤,周利庄,夏正斌,蓝仁华,陈焕钦[4](2011)在《疏水作用对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水分散性的影响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改变壳层单体中苯乙烯(St)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比例,合成一系列疏水作用递减的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并将它们干燥制备成聚合物乳胶粉。研究壳层疏水作用对乳液碱中和过程、乳胶粉微观形貌和水分散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对水分散性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乳胶粒径随羧基中和而逐渐增大,壳层疏水作用对乳胶粒的中和膨胀有显着抑制作用;疏水性增强使乳胶粉颗粒聚集融合更加严重,水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也随之降低。完全中和使乳胶粒壳层羧基电离生成强亲水性羧酸根负离子,乳胶粒因聚合链间电荷排斥作用形成"绒毛结构"和厚水化层,粒径因而显着增大。随着壳层疏水性的增强,疏水缔合作用与电荷排斥作用相抵消,阻碍疏松"绒毛结构"的生成,碱扩散难度因而增大,壳层羧基中和不完全,导致乳胶粒亲水基团减少,电荷密度降低,水分散过程中乳胶粒之间的溶剂渗透压和电荷排斥作用减弱,颗粒难以迅速分离,水分散性变差;疏水缔合作用导致乳胶粒在喷雾干燥过程中凝聚融合成大颗粒乳胶粉,分散时水分向胶粉内部扩散难度增大,但沉降速度加快,导致分散稳定性降低。(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尹季平,盖广清,王建[5](2011)在《低掺量可再分散乳胶粉聚合物砂浆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对添加低掺量可再分散乳胶粉、高效减水剂和纤维素醚的聚合物砂浆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进行了测试,经结果分析,得到各种外加剂掺量对聚合物砂浆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并取得最佳配比.(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周利庄[6](2011)在《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的制备与应用及其水分散性形成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是一类由聚合物乳液经干燥获得的新型粉体功能材料,其特点是可重新分散于水相形成与原乳液性能相近的分散乳液。与传统乳液比较,可再分散乳胶粉具有施工方便、贮存稳定、易于运输、环境友好等优势,并能显着强化无机建筑材料的内聚力和柔韧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再分散性是乳胶粉的核心性能,但其形成机理尚未明确,研究相关机理对于聚合物粉末材料的研发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MAA)等单体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乳液并喷雾干燥制得聚合物乳胶粉,重点研究了乳胶粉水相再分散理。兼顾乳胶粉水分散性及其成膜耐水性,制备出耐水型NMA-苯丙可再分散乳胶粉。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排斥稳定机理。壳层可电离的亲水单体MAA有利于乳胶粒表面形成“绒毛结构”和厚水化层,强化干燥保护作用,同时增大乳胶粒表面电荷密度,增强电荷排斥作用,进而优化乳胶粉的再分散性。2)扩散强化机理。乳液干燥可归纳为3个步骤:(1)乳液雾滴表层干燥形成包裹层;(2)乳胶粒内层干燥,水化层蒸发膨胀形成微孔;(3)微孔孔径扩大直至形成连续孔道。乳胶粉分散于水相时,水分通过微孔道进入乳胶粉内部加速其分散,使微米级乳胶粉分散成纳米级原乳液乳胶粒。3)疏水缔合作用机理。聚合物疏水缔合作用抑制乳胶粒“绒毛结构”和水化层的生成,降低表面电荷密度和亲水基团密度,乳胶粒干燥时发生不可逆凝聚融合;乳胶粉分散于水相时,疏水缔合作用使水分渗透压、聚合链电荷排斥作用和水化作用降低,水分散性及其分散稳定性变差。4)制得兼顾水分散性和涂膜耐水性的NMA-苯丙乳胶粉和干粉建筑涂料。其最佳合成工艺配方是:壳层MAA量为单体总量的6 %;壳层St/ MMA质量比为5/ 25;补加乳化剂和NMA量分别为单体总量的0.33 %和1 %,喷雾乳液pH值为8.5。聚合物乳胶粉的的制备与水相再分散是一个排斥稳定作用与疏水缔合作用相互竞争的过程,排斥稳定和微孔通道强化扩散是乳胶粉水分散性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1-04-28)

司徒粤,周利庄,蓝仁华,夏正斌,陈焕钦[7](2010)在《甲基丙烯酸对聚合物乳胶粉再分散性影响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壳层亲水功能单体,合成了丙烯酸酯原乳液,并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得具有可再分散性的聚合物乳胶粉.讨论了原乳液粒子粒径随pH值和MAA量的变化关系;重点研究了MAA量对乳胶粉水分散液稳定性、再分散乳液zeta电位、乳胶粒粒径分布及乳胶粉内部微观形貌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原乳液粒子粒径随pH值的增大逐渐增大,且MAA含量越高,粒径增幅越大;随MAA量增加,再分散液稳定性增强,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平均粒径逐渐变小,乳胶粉再分散性显着改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显示:当MAA含量较高时,乳胶粉内部出现较大孔径的中空微孔结构.中空微孔结构提供水分向乳胶粉内部扩散通道,因而优化其水分散性,再分散乳液的"绒毛结构"与较高的zeta电位赋予其优异的分散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12期)

夏正斌,王莹莹,牛林,司徒粤,陈焕钦[8](2010)在《疏水性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进行疏水性改性是提高其应用性能的重要方法。本文概述了疏水改性的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的制备技术,对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硅烷等疏水改性的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的特性和应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了疏水性可再分散乳胶粉用于水泥砂浆、新型内外墙干粉涂料等建筑材料可赋予材料良好的疏水性,从而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10年09期)

吴正军,蒋登高[9](2008)在《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可再分散乳胶粉的制备工艺、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着重阐述了核壳结构聚合物乳胶粉在喷雾干燥时的独特性能优势并指出这种结构的聚合物乳胶粉将是未来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08年01期)

何倩倩[10](2007)在《水性高分子药物薄膜包衣材料及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包衣材料可以在药物片剂或胶囊表面形成坚韧的极薄的弹性膜,在口服一定时间或作用于一定部位时,尤其是在一定pH值下崩解,具有控释作用、保护作用。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具有安全、稳定、无刺激等优点,根据其溶解的pH值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胃溶型、肠溶型,渗透型等。本文介绍了丙烯酸类包衣材料的研究制备方法,详细讨论了引发剂、乳化剂、分子量调节剂、pH值缓冲剂、防粘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聚合温度、搅拌速度等对丙烯酸树脂乳液聚合工艺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乳液聚合工艺。课题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肠溶型及胃溶型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乳液,其中肠溶型聚丙烯酸酯的制备采用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共聚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吐温-85复配作为乳化剂;胃溶型的聚丙烯酸酯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为共聚单体,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与辛基苯酚聚氧乙基(10)醚(OP-10)复配作为乳化剂。在制备的过程中均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制备的乳液均可利用喷雾干燥器干燥成粉,这对降低成本、增加技术利用的自由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于制备的乳液利用乌氏粘度计测定其粘均分子量,做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证明所制备的丙烯酸乳液符合国家药典的要求,为丙烯酸树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本文提供了可再分散乳胶粉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过程及喷雾干燥的相关工艺。分别是以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备的ST/MMA/BA核-壳型聚合物和以传统的乳液聚合方法加入保护胶体制备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对制备的母液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并综合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母液干燥成粉后进行扫描电镜测试,对其粒径分布作了详细分析,且有很好的水分散性,其水溶液是一种双向体系,与水混合进行再乳化后,具有与原乳液相同的性质,水分蒸发后会成膜,成本低,符合工业生产要求。(本文来源于《山东轻工业学院》期刊2007-05-18)

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中引入功能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以降低该聚合物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改善其成膜性能。将制备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与9%的聚乙烯醇水溶液、硅溶胶按一定比例混合,经喷雾干燥制得可再分散干胶粉。确定最佳干燥参数:进口温度为120~150℃,进料速度为80 g/min,出口温度为72~78℃,雾化盘转速为(21~24)×103r/min。以该乳胶粉为基本成膜物质,混合其他颜填料,制得干粉涂料。用硅烷偶联剂A-187对涂膜的耐檫洗性能进行了改进,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论文参考文献

[1].程国东,刘泽,黄天勇.可再分散乳胶粉对地质聚合物砂浆性能影响研究[J].散装水泥.2019

[2].王利宁,谢德龙,郭纪帅,张心亚.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的制备及其应用[J].涂料技术与文摘.2014

[3].陈均炽.影响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性能的因素分析[J].涂料工业.2012

[4].司徒粤,周利庄,夏正斌,蓝仁华,陈焕钦.疏水作用对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水分散性的影响机理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1

[5].尹季平,盖广清,王建.低掺量可再分散乳胶粉聚合物砂浆力学性能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

[6].周利庄.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的制备与应用及其水分散性形成机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7].司徒粤,周利庄,蓝仁华,夏正斌,陈焕钦.甲基丙烯酸对聚合物乳胶粉再分散性影响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10

[8].夏正斌,王莹莹,牛林,司徒粤,陈焕钦.疏水性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的研究进展[J].涂料工业.2010

[9].吴正军,蒋登高.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研究进展[J].塑料工业.2008

[10].何倩倩.水性高分子药物薄膜包衣材料及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的研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7

标签:;  ;  ;  ;  

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论文-程国东,刘泽,黄天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