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药物预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静脉血栓,他汀
早期药物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刘阳,陆非平,盛博,陈炜[1](2018)在《他汀类药物预防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他汀类药物在预防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前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249例,根据年龄、性别、体重、肺癌分期、手术方式将未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配对24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对肺癌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术前基线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他汀组静脉血栓发生率(17/249)显着低于对照组(32/249,P<0.05)。患者术前是否使用低分子肝素、是否使用他汀类药物与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显着相关(均P<0.05)。结论:使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日友好医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建锋[2](2018)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预防成年患者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脏毒性: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蒽环类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最有效的细胞毒性药物之一。然而,由于剂量依赖性和累积剂量的原因,蒽环类药物的使用受其心脏毒性的限制。目前大量研究关注心脏毒性的预防和治疗。目的:系统评价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成年患者蒽环类药物诱导的早期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辅以其他检索。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07月12日,仅限英文和中文。由2位作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相关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在进行meta分析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连续性变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均数差(MD)、二分类变量心脏事件的相对危险度(RR)及对应的95%可信区间(95%Cl)。结果:全面检索得到2892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总共7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与对照组相比可改善LVEF[MD=-5.43 95%CI(-9.08;-1.77),P=0.0036];尽管预防性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后实验组心脏事件发生率(9.2%)低于对照组(25.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595%CI(0.14,1.38),P=0.1619]。在探索性亚组分析中,β-受体阻滞剂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显着改善大剂量蒽环类药物治疗组LVEF,而低剂量组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预防成年患者蒽环类药物诱导的早期心脏毒性,特别是对接受大剂量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此外,还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双盲临床对照试验来评价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预防蒽环类药物引起的早期心脏毒性中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朱永军,耿承芳,邓乐英,汪翠英,徐标[3](2017)在《药物联合中药熏蒸和光疗早期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药物联合中药熏蒸和光疗早期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药物治疗+中药熏蒸和光疗,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后第4、7、10天观察病人皮损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疼痛发作频率、疼痛平均时间、平均间歇时间、疼痛程度比较,治疗4d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10d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理疗早期介入带状疱疹的治疗,能更快缓解疼痛、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期刊2017年07期)
万萍,张克勤,刘金明,李涛,朱小诚[4](2017)在《早期使用祛聚药物对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ro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预防性治疗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预防性祛聚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且接受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病例1953例,纳入研究者1023例。根据阿司匹林肠溶片、低分子右旋糖酐两种药物的应用情况将1023例分为叁组。其中,A组233例,术后未预防用药;B组285例,术后当天开始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C组505例,术后当天开始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所有用药时间均为15天。统计各组的PVT发生率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5天内A组、B组和C组发生PVT的例数分别为38例、25例和41例,发生率分别为16.3%、8.7%和8.1%。A组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X~2=5.142,P=-0.026)、C组(X~2=4.894,P=0.037)的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而B组和C组的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X~2=0.003,P=0.948)。术后3组病例术后7天血小板计数升高、术后第7天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祛聚药物能有效预防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本文来源于《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6-09)
王川[5](2016)在《苯妥英钠预防颅脑损伤后早期癫痫个体化给药方案优化和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严重不良反应的荟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苯妥英钠预防颅脑损伤后早期癫痫个体化给药方案优化目的:建立颅脑损伤后患者口服苯妥英钠预防早期癫痫的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PPK)模型,优化口服苯妥英钠的个体化给药方案,为其在临床预防颅脑损伤后早期癫痫设计精准化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颅脑损伤患者,术前采用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的方法检测CYP2C9和CYP2C19基因型。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口服苯妥英钠,第4天和第7天早7:30采静脉血,以荧光偏振免疫法监测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拟合药动学参数,建立基础模型和最终模型,并运用bootstraps法进行内部验证。通过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法和模型诊断散点图判断最终模型拟合是否理想,群体预测性是否良好。重新收集患者,按拟合的最终模型设定给药剂量,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共收集170例患者390个血药浓度点作为建模组。拟合所得Vm、Km和表观分布容积群体典型值分别为17.5mg/h、6.41mg/L和54.8L/kg。强代谢型、中代谢型和弱代谢型患者Vm (mg/h)分别为28.18× (1+TMx0.203)、24.33× (1+TMx0.203)、 17.5× (1+TM×0.203),强代谢型、中代谢型和弱代谢型患者Km分别为7.88mg/L、6.73mg/L和6.41mg/L。 Bootstraps内部验证的结果显示模型稳定、可靠;NPDE符合正态分布,模型诊断散点图均对称分布,说明模型群体预测性良好。另收集40例患者,以本研究所拟合最终模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强、中、弱3种代谢类型患者的服用平均剂量分别为8.83mg/kg/d、8.04mg/kg/d和7.14mg/kg/d。于服药后第4天和第7天早7:30均采集到了39例患者的血标本,分别有24人和37人谷浓度达到有效治疗范围,其达标百分比分别为61.53%(24/39)和94.87%(37/39),比建模组第4天的39.33%(59/150)和第7天的52.10%(87/167)显着提高(x2检验,P<0.0001)。结论:本研究获得的颅脑损伤后患者口服苯妥英钠的群体药动学模型,稳定、可靠,预测性良好,优化了苯妥英钠预防颅脑损伤后早期癫痫的个体化给药方案,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第二部分: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严重不良反应荟萃分析目的:利用Meta分析评价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药物与单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结直肠癌(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advanced CRC)或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的疗效和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报道西妥昔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文献中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比值比(odds ratio, OR)或危险比(hazard ratio, HR)分析疗效、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用Q检验法检验研究间异质性,若异质性结果为P≥0.10、I2≤50%,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 model)计算合并效应量;反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ized effect model)计算合并效应量。结果:共计1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有12篇文献同时报道了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药物对比单用化疗药物的临床疗效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2篇文献报道了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药物对比单用化疗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接受意向性治疗患者中,试验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显着长于对照组HR=0.87,95%CI(0.79,0.95), P=0.002];试验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OR=1.06,95%CI (0.88,1.27), P=0.54]和总生存期(OS) [HR=0.92,95%CI (0.85,1.00),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西妥昔单抗联用化疗药物能显着延长试验组KRAS野生型患者的PFS[HR=0.80,95%CI (0.66,0.98),P=0.03],而对患者OS的延长作用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3,95%CI(0.79,1.09), P=0.38];对于KRAS突变型患者的OS[HR=1.04,95%CI(0.93,1.17),P=0.48]和PFS[HR=1.14,95%CI(0.89,1.45), P=0.29]的延长作用,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种严重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痤疮样皮疹、口腔粘膜炎、手足综合征、输液过敏反应、食欲减退、腹泻、疲乏、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症等,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药物的试验组比在单用化疗药物的对照组中更易发生;严重周围神经病变在试验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67,95%CI (0.54,0.83), P<0.001];严重贫血发生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1,95%CI (0.68,1.83), P=0.67]。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药物较单用化疗药物可显着延长ITT患者和KRAS野生型患者的PFS,对OS无显着的延长作用。除严重贫血和周围神经病变外,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药物会增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引起医务人员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期刊2016-05-19)
朱永军,耿承芳,邓乐英,汪翠英,徐标[6](2016)在《早期药物联合中药熏蒸和光疗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早期药物联合中药熏蒸和光疗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中药熏蒸和光疗;对照组给予单用药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天、第7天、第10天观察病人皮损,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在治疗4天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在疼痛发作频率、疼痛平均时间、平均间歇时间、疼痛程度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7天、10天后两组在疼痛平均时间、疼痛间歇平均时间、发作频率、疼痛程度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结束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理疗介入越早能更快缓解疼痛、明显缩短病程,越不易留下后遗神经痛。(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4-21)
吴小霞,祁富生,朱进才,黄炜,黎艳[7](2016)在《二甲双胍早期干预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精神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预防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早期干预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精神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4月间在佛山市第叁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饮食、运动干预。在治疗前(0周)及治疗第4、8、12周末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血脂、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4、8、12周后,实验组BMI、FPG、高密度脂蛋白(HDL)、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围、2h PG、甘油叁酯(TG)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MI、腰围、FPG、TG均较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 PG、HDL、DBP、S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MI、腰围、FPG、2h PG、TG、HDL、DBP、SBP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12周后,实验组BMI、腰围、FPG、TG、HDL、DBP、SB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2h 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饮食、运动干预相比,二甲双胍能预防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对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四川精神卫生》期刊2016年01期)
周煜东,高长青,肖苍松,王嵘,吴扬[8](2016)在《预防性应用他汀类药物对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术前预防性应用他汀类药物是否可以降低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兵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单纯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患者共199例;根据术前是否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将病例分为他汀类药物组99例(男性84例,女性15例)(至少术前7天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钙片10毫克/晚或阿托伐他汀钙片20毫克/晚);对照组100例(男性88例,女性12例)。观察术后30天内出现主要心脏相关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死亡、伴或不伴有病理性Q波的围术期心肌梗死、再次再血管化等)。结果他汀类药物组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概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及再次再血管化病例。两组术前及术后3天内肌钙蛋白T、CK-MB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天内肌钙蛋白T、CK-MB升高超过参考值5倍以上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类药物组中,术后肌钙蛋白T升高超过参考值5倍的患者占25.3%,对照组则有26%;他汀类药物组中,术后CK-MB升高超过参考值5倍的患者占10.1%,对照组则有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预防性应用他汀类药物能否降低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进而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尚不确定。(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王首力[9](2015)在《叁种药物预防和治疗早期牙酸蚀症效果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实验主要通过离体牙的体外实验,观察奥威尔牙齿脱敏剂、多乐氟、碳酸氢钠矿化液对早期釉质酸蚀症再矿化及抗酸能力的影响,从而探索出一种再矿化及抗酸效果均较好的制剂,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早期牙釉质脱矿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华北理工大学博创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拔除的无龋后牙60颗,制备成4mm×4mm的釉质样本120个,随机分为8组,每组15个。①再矿化实验:釉质标本经可口可乐浸泡脱矿后再用奥威尔牙齿脱敏剂(A组)、多乐氟(B组)、碳酸氢钠矿化液(C组)、去离子水对照组(D组)局部处理7天;②抗酸实验:经奥威尔牙齿脱敏剂(E组)、多乐氟(F组)、碳酸氢钠矿化液(G组)、去离子水对照组(H组)局部处理7天后,再经可口可乐浸泡脱矿。两组实验均应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显微硬度计进行检测,从釉质表面形态、显微结构、粗糙度、无机物含量和显微硬度等方面进行结果分析,评估叁种药物对釉质的再矿化和抗酸能力。③采用SPSS17.0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1.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再矿化实验后,A、B、C各组均有矿物质沉积于釉质表面凹陷内,D组无明显变化;抗酸实验后,E、F、G、H各组釉质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H组脱矿凹陷明显。2.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结果:再矿化实验后,A、B、C组釉质表面呈现不同形态矿物质沉积,A组沉积物较另两组更规则明显,但D组仍呈典型釉质脱矿表现,A组凹陷深度显着小于B、C、D组(P<0.05),A、B组粗糙度显着小于C、D组(P<0.05),但A、B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抗酸实验后,E、F、G、H各组釉质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脱矿凹陷,E组凹陷明显浅于其他叁组(P<0.05),E、F组粗糙度明显小于G、H组(P<0.05),但E、F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3.能谱分析结果:再矿化实验后,A组的Ca2+、P3+含量都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但各组间Ca/P无明显差异(P>0.05);抗酸实验后,E组的Ca2+、P3+含量高于其它实验组(P<0.05),F组Ca/P明显低于E组(P<0.05),而其他叁组见未见明显差异(P>0.05)。4.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变化:再矿化实验和抗酸实验后,奥威尔牙齿脱敏剂组(A、E组)的显微硬度均优于实验中其他各组(P<0.05)。结论1奥威尔牙齿脱敏剂、多乐氟和碳酸氢钠矿化液叁种药物均可促进釉质再矿化、提高釉质抗酸能力。2经奥威尔牙齿脱敏剂、多乐氟处理后的釉质表面粗糙度相似。3奥威尔牙齿脱敏剂在促进釉质再矿化和提高釉质抗酸能力的方面均优于多乐氟和碳酸氢钠再矿化液。(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9)
朱福香[10](2015)在《早期妊娠孕妇进行药物流产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预防其相关并发症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妊娠49d内的孕妇进行药物流产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预防其相关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的284例妊娠49d内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284例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42例孕妇。为对照组孕妇使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进行流产。为观察组孕妇在使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进行流产后,在其孕囊排出以后为其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然后,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孕妇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孕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孕妇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 :妊娠49d内的孕妇进行药物流产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可减少其流产后的流血量,促进其子宫内膜的恢复,降低其生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5年04期)
早期药物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蒽环类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最有效的细胞毒性药物之一。然而,由于剂量依赖性和累积剂量的原因,蒽环类药物的使用受其心脏毒性的限制。目前大量研究关注心脏毒性的预防和治疗。目的:系统评价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成年患者蒽环类药物诱导的早期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辅以其他检索。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07月12日,仅限英文和中文。由2位作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相关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在进行meta分析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连续性变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均数差(MD)、二分类变量心脏事件的相对危险度(RR)及对应的95%可信区间(95%Cl)。结果:全面检索得到2892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总共7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与对照组相比可改善LVEF[MD=-5.43 95%CI(-9.08;-1.77),P=0.0036];尽管预防性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后实验组心脏事件发生率(9.2%)低于对照组(25.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595%CI(0.14,1.38),P=0.1619]。在探索性亚组分析中,β-受体阻滞剂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显着改善大剂量蒽环类药物治疗组LVEF,而低剂量组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预防成年患者蒽环类药物诱导的早期心脏毒性,特别是对接受大剂量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此外,还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双盲临床对照试验来评价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预防蒽环类药物引起的早期心脏毒性中的临床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药物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1].刘阳,陆非平,盛博,陈炜.他汀类药物预防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8
[2].李建锋.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预防成年患者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脏毒性: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8
[3].朱永军,耿承芳,邓乐英,汪翠英,徐标.药物联合中药熏蒸和光疗早期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J].江西中医药.2017
[4].万萍,张克勤,刘金明,李涛,朱小诚.早期使用祛聚药物对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C].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5].王川.苯妥英钠预防颅脑损伤后早期癫痫个体化给药方案优化和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严重不良反应的荟萃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
[6].朱永军,耿承芳,邓乐英,汪翠英,徐标.早期药物联合中药熏蒸和光疗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C].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2016
[7].吴小霞,祁富生,朱进才,黄炜,黎艳.二甲双胍早期干预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精神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预防作用[J].四川精神卫生.2016
[8].周煜东,高长青,肖苍松,王嵘,吴扬.预防性应用他汀类药物对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6
[9].王首力.叁种药物预防和治疗早期牙酸蚀症效果的比较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
[10].朱福香.早期妊娠孕妇进行药物流产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预防其相关并发症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