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穗粒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稻,小穗,多态性,种质,转录,染色体,多样性。
穗粒数论文文献综述
林珊,陈先敏,吴巩,赵雪,申思[1](2019)在《同步授粉对玉米穗粒数和籽粒早期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同步授粉(SP)与自然授粉(NP)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籽粒生育特性,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5和11株/m~2 2个种植密度处理,比较2种授粉方式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以及授粉前子房与授粉后籽粒的早期发育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个密度处理下同步授粉的玉米穗粒数分别较自然授粉2017年提高1.1%和30.0%,2018年提高1.4%和26.2%。自然授粉果穗顶部子房重和籽粒重在整个早期发育过程中均显着低于果穗底部,而同步授粉处理在吐丝至授粉前,顶部和底部子房重量差异随着授粉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使得授粉当天的二者重量差异不显着。同步授粉显着提高授粉后15 d果穗的生长速率。可见,低密度(5株/m~2)条件下同步授粉对玉米穗粒数影响不显着,但在高密度(11株/m~2)条件下使玉米的穗粒数与果穗生长速率显着提高,这可能是由于同步授粉导致果穗顶部与底部子房与籽粒生长差异变小,同化物向"库"端分配增强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2](2019)在《我国科学家发现增加水稻穗粒数的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记者获悉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解析了水稻小穗内小花数目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为增加每穗粒数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和(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19期)
[3](2019)在《中国科学家发现增加水稻穗粒数的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1月24日,《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最新成果,该成果解析了水稻小穗内小花数目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他们为增加每穗粒数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和观点,即通过常规杂交或者基因编辑手段培育"多花小穗"水稻品种从而实现水稻增产。(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17期)
[4](2019)在《增加水稻穗粒数有了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通过解析水稻小穗内小花数目的发育调控机制,为增加每穗粒数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由此奠定了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的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17期)
[5](2019)在《水稻所发现增加水稻穗粒数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解析了水稻小穗内小花数目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为增加每穗粒数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和观点,即通过常规杂交或者基因编辑手段培育"多花小穗"水稻品种从而实现水稻增产。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17期)
王大川,汪会,马福盈,杜婕,张佳宇[6](2020)在《增加穗粒数的水稻染色体代换系Z747鉴定及相关性状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增加穗粒数对水稻高产品种培育至关重要。其遗传基础复杂,由多基因控制。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可以将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分解,因而是理想的遗传研究材料。本研究通过高代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鉴定了一个以日本晴为受体、西恢18为供体亲本的、含有15个代换片段的增加穗粒数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747,平均代换长度为4.49 Mb。与受体日本晴相比, Z747的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穗长和粒长显着增加,粒宽显着变窄、结实率显着降低,但结实率仍为81%。进一步以日本晴和Z747杂交构建的次级F2群体鉴定出46个相关性状的QTL,分布于水稻1号、2号、3号、5号、6号、9号、11号和12号染色体上。其中qGPP12、qPH-3-1、qPH-3-2等12个QTL可能与已克隆的基因等位, qSPP9等34个可能是新鉴定的QTL。Z747的每穗总粒数由2个具有增加粒数效应的QTL (qSPP3和qSPP5)和1个具有减少粒数效应的QTL (qSPP9)控制。研究结果对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和克隆、以及有利基因的单片段代换系培育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20年01期)
[7](2019)在《水稻所发现增加水稻穗粒数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解析了水稻小穗内小花数目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为增加每穗粒数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和观点,即通过常规杂交或者基因编辑手段培育"多花小穗"水稻品种从而实现水稻增产。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16期)
张宏娟,玉莹,苗丽丽,王景一,李超男[8](2019)在《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NAC67参与调控穗长和穗粒数》一文中研究指出NAC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应答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期研究表明,TaNAC67参与对多种逆境胁迫的应答,过量表达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为进一步揭示其在调控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发育方面的作用,本研究以36份普通小麦组成的高多态性群体为材料,测序分析了TaNAC67-6A、6B、6D序列多态性,发现TaNAC67-6A启动子区-1516 nt有1个A/G转换SNP位点,在-875~-749 nt处有个127 bp的InDel;TaNAC67-6B启动子区-2014和-1926 nt处各有1个C/T转换SNP;TaNAC67-6D启动子区-1795 nt有1个T/G颠换SNP,编码区357 nt处有1个C/T转换SNP。根据序列多态性分别开发了功能分子标记,扫描小麦自然群体的基因型。关联分析表明,TaNAC67-6A、6B与表型性状无显着关联,而TaNAC67-6D的2个标记SNP-D-1和SNP-D-2分别与穗长和每穗小穗数显着相关。在自然群体中存在3种主要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ap-6D-3是增加穗长和每穗小穗数的最优单倍型,在我国小麦育种历史中受到了正向选择。转基因水稻表型分析发现,TaNAC67过表达能显着增加水稻主穗的穗长、穗分支和穗粒数,验证了小麦的关联分析结果。因此,TaNAC67-6D可用于改良农作物穗部性状,其分子标记可用于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付丽娜,王玉泉,张自阳,胡喜贵,牛志鹏[9](2019)在《小麦TaBOR1.2基因功能标记开发及其与穗粒数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硼是保证作物高产和品质的必需微量元素。穗粒数是小麦产量叁要素之一,研究表明孕穗期追施硼肥能显着增加穗粒数。BOR1基因编码硼转运蛋白,负责调控植物体内硼元素水平的稳定,对其在硼元素吸收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并开发分子标记,筛选其优异等位变异,对从遗传上改良小麦硼吸收效率,提高穗粒数具有重要作用。前期的研究中,将TaBOR1.2定位于5A染色体。进一步分析了30份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TaBOR1.2基因序列和启动子序列的多样性,在启动子-1841bp存在一个Indel、内含子1086bp以及编码区1959bp处各存在一个SNP变异位点,根据变异位点,开发了叁个分子标记,进一步的检测发现叁个突变位点形成了Hap-GAG和Hap-indel-CT两种单元型。利用中国的348份育成品种及石家庄8号和石4185育成群体的表型进行关联分析,发现该基因与穗粒数极显着相关,其中Hap-GAG为优异单元型。(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瞿剑[10](2019)在《增加水稻穗粒数的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1月24日,《植物生物技术》在线发表了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最新成果,该成果解析了水稻小穗内小花数目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他们为增加每穗粒数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和观点,即通过常规杂交或者基因编辑手段培育“多花小穗”水稻品种从(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报》期刊2019-03-12)
穗粒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日,记者获悉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解析了水稻小穗内小花数目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为增加每穗粒数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穗粒数论文参考文献
[1].林珊,陈先敏,吴巩,赵雪,申思.同步授粉对玉米穗粒数和籽粒早期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2]..我国科学家发现增加水稻穗粒数的新途径[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3]..中国科学家发现增加水稻穗粒数的新途径[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4]..增加水稻穗粒数有了新途径[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5]..水稻所发现增加水稻穗粒数新途径[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6].王大川,汪会,马福盈,杜婕,张佳宇.增加穗粒数的水稻染色体代换系Z747鉴定及相关性状QTL定位[J].作物学报.2020
[7]..水稻所发现增加水稻穗粒数新途径[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8].张宏娟,玉莹,苗丽丽,王景一,李超男.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NAC67参与调控穗长和穗粒数[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9].付丽娜,王玉泉,张自阳,胡喜贵,牛志鹏.小麦TaBOR1.2基因功能标记开发及其与穗粒数的关联分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10].瞿剑.增加水稻穗粒数的新途径[N].陕西科技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