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转移载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慢病毒包装系统,真核表达系统
基因转移载体论文文献综述
杨宵玥[1](2018)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转移载体的构建及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自1962年报道以来,世界上主要养禽国家和地区均有流行,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IBD防控的主要手段是采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使易感雏鸡获得主动或被动免疫保护,因此疫苗的研发对临床上IBD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各国均有较好的商品化疫苗,但由于IBDV抗原的变异以及超强毒株的出现,商品化疫苗的抗原性与流行毒株不能完全匹配,临床上免疫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迫切需要快速研发与临床流行毒株相匹配的新型疫苗用于IBD的防控。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开发亚单位疫苗是近年来IBD疫苗的研究热点。相比全病毒灭活疫苗而言,亚单位疫苗生产成本低,能够快速与流行毒株抗原结构相匹配,且无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VP2蛋白是IBDV具有中和活性的主要保护性抗原,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是IBD亚单位疫苗研究的重点。通过真核生物系统表达的VP2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但目前为止,还没有通过真核表达系统研制的商品化VP2亚单位疫苗。首先,本研究为了建立表达IBDV-VP2蛋白的真核表达系统,通过特异引物扩增IBDV-HB96超强毒株的VP2基因,将其与真核表达载体pCAGGs相连,成功构建了VP2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AGGs-VP2,利用高效脂质体转染试剂,将pCAGGs-VP2质粒转染293T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VP2蛋白能够在293T细胞中正确表达,从而成功建立了VP2蛋白真核瞬时表达系统,实现了VP2蛋白的瞬时表达。其次,为进一步获得稳定表达VP2蛋白的哺乳动物细胞系,将VP2基因插入到携带绿色荧光基因的慢病毒载体pHB中,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的pHB-VP2转移载体,利用脂质体将慢病毒包装所需的叁种质粒pHB-VP2、pX、pG共同转染293T细胞,获得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阳性细胞,将细胞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筛选出含绿色荧光蛋白的单个293T细胞克隆进行扩大培养,获得了一株293T-VP2细胞株。通过对不同传代代次细胞进行基因检测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各代次细胞均能检测到VP2特异基因,且荧光强度也没有明显差异,该结果表明通过慢病毒包装系统获得的293T-VP2细胞株是稳定的。因此,通过本论文研究,我们成功构建了表达VP2蛋白的瞬时表达系统,同时也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IBDV VP2蛋白的293T-VP2细胞株。为进一步开展VP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IBDV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期刊2018-05-01)
王丽敏,聂坤,张玉虎,刘新通,何池忠[2](2014)在《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作为RNA干扰a-突触核蛋白治疗帕金森病基因转移载体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PEG-PEI)作为RNA干扰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siRNA,siSNCA)治疗帕金森病基因转移载体的疗效。方法用凝胶阻滞电泳实验、粒径与电位的测定观察PEG-PEI/siSNCA复合物的复合效果。利用MTT细胞毒性试验测定复合物对PC12细胞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复合物对PC12细胞的转染效率。共焦激(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期刊2014-09-18)
刘丹梅,李文利,安利佳[3](2014)在《新型柞蚕双元基因转移载体的构建及在Sf9细胞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启动子、转座子、报告基因等转基因元件的优化以及基因转移载体的构建对外源基因的表达尤为重要。利用TAILPCR方法延长柞蚕丝素蛋白基因Fib的5′端和3′端序列,插入柞蚕肌动蛋白基因A1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并利用piggyBac转座子元件构建新型柞蚕双元基因转移载体pBac[A1-DsRed+Fib-GFP]-A1-piggyBac。通过对Sf9细胞的转染实验,证明该双元基因转移载体系统能行使正常功能,而且比传统的双质粒载体转移系统具有更高的整合效率,在柞蚕转基因研究中具有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苗玉发,霍艳,王叁龙,李波[4](2012)在《HSV-1基因转移载体在荷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HSV-1基因转移载体在BALB/c荷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方法BALB/c裸鼠注射人乳腺癌MCF-7细胞制备肿瘤模型,瘤体内注射1×107pfu HSV-1,每2天给药1次,共给药3次。分别于给药后24h、5d和17d采集组织脏器,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组织脏器中HSV-1基因拷贝数。结果成功制备裸鼠肿瘤模型。在不同时间点,肿瘤中检测到的病毒载体最多,且随着时间延长不断增加;淋巴结、背根神经节和性腺中也有较高水平的病毒载体;其他组织器官中病毒载体量较少。结论HSV-1能为基因转移提供有效、安全的载体平台,并能用于构建溶瘤基因治疗产品。(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事》期刊2012年08期)
苗玉发,李波[5](2012)在《常用基因转移载体的生物分布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转移载体主要分为病毒和非病毒载体,研究其生物分布特点对于寻找毒性靶器官,评价生殖系转移危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对不同种类基因转移载体的生物分布特点作一综述,为基因转移载体的选择、毒性评价等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2年07期)
苗玉发,王叁龙,李波[6](2012)在《单纯疱疹病毒-1基因转移载体在BALB/c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基因转移载体在BALB/c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方法建立实时定量PCR反应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BALB/c小鼠经肌肉注射1×107pfu HSV-1,每隔2 d给药1次,共3次。分别于末次给药后24 h和63 d摘取组织脏器,采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组织脏器中HSV-1基因拷贝数。结果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法线性范围宽,特异性强,重复性好。HSV-1基因转移载体广泛分布于各个组织器官,主要分布在背根神经节、注射部位、肺和脾脏,分布量随注射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结论 HSV-1经肌肉注射后,能高效地将目的基因转运到小鼠体内的各个部位;HSV-1能为基因转移提供安全,有效的载体平台。(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赵晓军,谢忠明[7](2010)在《基因治疗中基因转移载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改变或者操控宿主细胞中的基因来治疗或者预防疾病,是利用基因转移或基因调控来治愈疾病的手段,是在基因水平上对人类遗传疾病进行治疗。基因治疗不仅用于遗传疾病的治疗,也用于后天获得性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等的治疗。被转移的基因在(本文来源于《微循环学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朱甫祥,杨树德,刘泽隆,屈慧鸽,迟晓艳[8](2010)在《vWF-△Pro改善基于蛋白质剪接的双载体BDD-FⅧ基因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聚体von Willebrand因子(vWF)的功能之一是保护凝血Ⅷ因子(FⅧ)免受蛋白水解引起的快速清除.前肽缺失突变体vWF(vWF-ΔPro)不能形成多聚体,但可以结合FⅧ蛋白.为探讨vWF-ΔPro对基于蛋白质反式剪接作用介导的双载体转FⅧ基因后连接的FⅧ蛋白的分泌和活性的影响,将vWF-ΔPro基因和融合SspDnaB内含肽的B结构域缺失型FⅧ(BDD-FⅧ)断裂基因共转染293细胞进行转基因的瞬时表达,用Western印迹检测了单独转染vWF-ΔPro基因细胞的vWF-ΔPro表达量和蛋白形式,并检测了其对FⅧ的结合力;用ELISA法观察分泌至培养上清中的剪接的BDD-FⅧ,并用Coatest法检测由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vWF-ΔPro转基因细胞呈现二聚体蛋白表达形式,其结合FⅧ的能力与转野生型vWF基因细胞相近;vWF-ΔPro共转染细胞上清中剪接BDD-FⅧ蛋白浓度为198±21ng/mL,活性为1.78±0.18IU/mL,明显高于未转染vWF-ΔPro基因的细胞对照(91±12ng/mL和1.05±0.13IU/mL),与共转染野生型vWF基因细胞对照相近(221±19ng/mL和1.95±0.22IU/mL),表明vWF-ΔPro可显着改善内含肽剪接的BDD-FⅧ蛋白的分泌和生物活性.为vWF-ΔPro转基因的基于蛋白质剪接技术双AAV载体转BDD-FⅧ基因动物体内实验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0年08期)
李志勇,殷相平,张韵,李学瑞,李宝玉[9](2010)在《杆状病毒/哺乳动物基因转移载体应用于活载体疫苗研究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等动物疫病频繁暴发流行,不但对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如何研制并利用安全、有效的基因工程疫苗对预防和控制人兽共患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意义重大。活载体疫苗(live vector vacci(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朱甫祥,刘泽隆,屈慧鸽,迟晓艳[10](2010)在《双载体断裂CFTR基因转移及翻译后的连接和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体(CFTR)基因突变导致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囊性纤维化(CF),利用腺辅助病毒(AAV)载体转运CFTR基因的基因疗法受到AAV载体容量的限制。本文采用intein的蛋白质反式剪接技术,以双载体转运CFTR基因,研究了于其调节结构域(R)断裂成两部分的CFTR基因翻译后的连接及其产生的Cl-通道功能。将人CFTRcDNA于R结构域的Ser712密码子前断裂,构建一对融合SspDna Bintein编码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将这对载体共转染培养的幼年仓鼠肾(BHK)细胞,通过瞬时表达,全细胞和单通道膜片钳记录Cl-电流,并用Westernblotting观察CFTR蛋白的剪接。结果表明,共转染细胞显示较高的全细胞Cl-电流和单个Cl-通道开放活性,说明CFTR的Cl-通道功能的恢复,用CFTR特异性抗体进行的细胞总蛋白Westernblotting显示有完整的CFTR蛋白条带形成,表明intein可有效连接翻译后的两部分CFTR蛋白。结果提示,蛋白质剪接技术可有效用于双载体系统转运CFTR基因,为进一步应用双AAV载体转运CFTR基因的CF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基因转移载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PEG-PEI)作为RNA干扰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siRNA,siSNCA)治疗帕金森病基因转移载体的疗效。方法用凝胶阻滞电泳实验、粒径与电位的测定观察PEG-PEI/siSNCA复合物的复合效果。利用MTT细胞毒性试验测定复合物对PC12细胞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复合物对PC12细胞的转染效率。共焦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转移载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杨宵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转移载体的构建及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D].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2018
[2].王丽敏,聂坤,张玉虎,刘新通,何池忠.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作为RNA干扰a-突触核蛋白治疗帕金森病基因转移载体的疗效[C].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2014
[3].刘丹梅,李文利,安利佳.新型柞蚕双元基因转移载体的构建及在Sf9细胞中的表达[J].蚕业科学.2014
[4].苗玉发,霍艳,王叁龙,李波.HSV-1基因转移载体在荷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研究[J].中国药事.2012
[5].苗玉发,李波.常用基因转移载体的生物分布特点[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
[6].苗玉发,王叁龙,李波.单纯疱疹病毒-1基因转移载体在BALB/c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
[7].赵晓军,谢忠明.基因治疗中基因转移载体的研究进展[J].微循环学杂志.2010
[8].朱甫祥,杨树德,刘泽隆,屈慧鸽,迟晓艳.vWF-△Pro改善基于蛋白质剪接的双载体BDD-FⅧ基因转移[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0
[9].李志勇,殷相平,张韵,李学瑞,李宝玉.杆状病毒/哺乳动物基因转移载体应用于活载体疫苗研究的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
[10].朱甫祥,刘泽隆,屈慧鸽,迟晓艳.双载体断裂CFTR基因转移及翻译后的连接和功能[J].药学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