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并行网络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算法,网络,矩阵,结构,神经元,系统,乘法。
并行网络结构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志诚[1](2014)在《基于社区发现的社交网络结构洞并行迭代挖掘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Facebook, Twitter等网站的兴起,社交网络的规模日趋复杂和庞大。通常,网络呈现社区分布结构,而社区间非冗余关系的存在形成了网络的漏洞。分析这些社区和漏洞可以了解网络中的群落分布和竞争优势,是社会关系网络分析中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并已成为当今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热点话题。目前,经典的社区发现算法包括Newman等人提出的GN算法及其改进、基于评价社区结构的Q函数算法和基于clique发现的算法等。然而,这些算法时间复杂度较高,不适用于大型社交网络的处理。本文借鉴COPRA算法的标签传播机制,简化社区发现的过程,提出一种基于BSP模型的并行迭代算法PCOPRA,并最终应用于BC-BSP系统中。与此同时,针对COPRA算法的缺点,本文进行了两点改进:(1)为避免因COPRA算法的同步标签传播而导致的标签振荡现象,使得算法无法收敛;也为避免因异步标签传播而导致挖掘结果的不稳定,本文提出了标签传播的半异步迭代机制。通过同/异步交替运行的方式,算法可结合两种迭代各自的优点,在确保结果稳定性的同时加快算法收敛速度,获得更好的性能。(2)为避免COPRA算法因对网络未知全局参数的过度依赖而影响社区挖掘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各节点对周围邻居社区情况的判别来自主决定网络参数,增加了社区发现过程的灵活性,提高了挖掘效率。除此之外,为支持标签的异步迭代更新,本文对BC-BSP系统的同步模型做了扩展。通过在当前超步提前获取下一超步的消息来实现顶点的跨步更新,用以支持对增量迭代、标签传播等应用的快速处理。社交网络上的结构洞挖掘仍缺乏一个完备的理论算法,特别是对大型网络的挖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贡献如下:(1)基于社区发现的结果,并借鉴Tang等人提出的HIS结构洞模型,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改进后的基于BSP模型的并行结构洞挖掘算法PHIS,并最终应用于BC-BSP系统之上。(2)通过对节点更新规则的分析,从减少节点计算量和消息通信量的角度对算法进行了优化,很大程度地提升了性能。本文所提出的并行化算法基于BSP模型。实验表明,在大规模社交网络中,算法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挖掘出高质量的社区和结构洞。(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4-06-01)
邹修国[2](2011)在《一种基于蠕虫算法的并行DSP网络结构探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并行DSP网络构成方法很多,将EMIF和McBSP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对于其结构可以采用蠕虫算法。网状结构里深度优先遍历的算法是一种很好的蠕虫算法,在阐述该蠕虫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后,分析得出该算法可以探测出并行DSP网络的结构。如果采用相同的DSP芯片,该算法在并行DSP网络系统中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1年S1期)
蔡昭权,魏文红,王高才,郑宗晖,卢庆武[3](2009)在《一种基于De Bruijn网络结构的并行矩阵乘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De Bruijn网络中进行并行矩阵乘法运算,算法简单,容易实现。首先介绍了De Bruijn网络结构,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De Bruijn网络结构的矩阵乘法的并行算法,分析了它的加速比、效率等性能及可扩展性,通过与Cannon算法的比较,证明它的时间复杂度等效于Cannon算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个结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09年03期)
魏文红,秦勇,李清霞[4](2008)在《OTIS网络结构的并行矩阵乘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基于光交换互连系统(OTIS)网络结构的矩阵乘并行算法,分析它的时间复杂性.采用一种新映射策略来处理一般OTIS网络结构上的矩阵映射,即矩阵映射策略是根据基图中的哈密尔顿路径来分配处理器的.通过OTIS网络的拓扑结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OTIS网络矩阵乘算法的性能优于Cannon算法,更加优于O(n3)串行矩阵乘算法.(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潘吉斯[5](2006)在《一种Bayesian网络结构的并行学习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Bayesian网络问题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由于网络结构的空间分布随着变量的数目和每个变量的状态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因此学习Bayesian网络是一个NP难度问题。为了克服在构建网络结构中计算和搜索的复杂性,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提出了很多算法,但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对于这样一种NP难度问题,使用启发算法来学习是个明智的选择。其中蚁群优化算法ACO是对解决组合优化问题表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和效率,但ACO算法高时空复杂度的本质决定了它的局限性,算法精度还有提高空间。随着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发展,并行化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的算法相继出现。本课题就学习Bayesian算法问题,提出一种并行算法PACOB,分别将BDe方式和MDL方式单独使用到该算法当中,并尝试了同时将两种打分方式相结合,共同应用于该算法,用混合的方法来学习Bayesian网络。对ALARM和DJC数据集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PACOB算法取得了较好质量的解,为学习Bayesian网络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6-10-01)
王钢,贺家李[6](1997)在《面向对象的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光互连分布式并行处理计算机网络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水平,本文提出了实现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的新型计算机网络结构一面向对象的光互连分布式并行处理计算机网络。本文研究的光互连通信网络具有拓扑结构可编程重构的特点,通过光互连通信网络将保护控制综合单元等互连成大规模的并行处理机阵列网络,以实现各种一次设备的控制单元之间、各种保护单元之间以及控制单元与保护单元之间的有机的紧密协调。光互连通信网络具有高速、带宽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以及简单、可靠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1997年08期)
吴晓涛,孙增圻,邓志东[7](1996)在《基于网络结构的并行路径规划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算法继承了人工势场法的基本思想,通过寻找路径点的能量函数的极小值点而使路径避开障碍物。势场由排斥场和吸引场迭加而成,在算法中对于排斥场和吸引场的强度引入了一个平衡系数,并引入了模拟退火的思想和一些启发性知识,以避免某些局部极值的情况。算法具有很大的并行性,收敛速度较快,易于从二维空间扩展到叁维空间,对人工势场法给予了较大的改进,取得了较好的仿真效果。(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6年05期)
张晶,高文,陈熙霖[8](1995)在《面向多媒体的并行加速系统中可重构网络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面向多媒体数据处理的并行加速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采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作为基本的工作单元,提出了一种基于mesh阵列的可重构网络结构设计及其控制方式,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定性分析。(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1995年10期)
姜忠礼,荣本韦[9](1993)在《构造巨型并行计算机的一种网络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 超立方结构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许多数值算法的映射也很自然,并且分布路由选择算法也能有效地实现,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已成为一些巨型计算机的基础,但VLSI做成的节点机通信链数目一旦固定,超立方结构的系统其最大规模也是固定的,例如IMS T424 Transputer只有4条串行链,在不附加通信接口数量的情况下,组织成超立方结构,系统最多只能有16台节点机,所以,如果我们想利用IMS T424 Transputer构造包含成千上万个节点机的巨型系统时,就难以采用超立方结构,那么,应该如何构造系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学报》期刊1993年01期)
王宝翰,岳刚[10](1992)在《一种复合神经元网络结构的并行动力学及快速学习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两种功能互相不同的神经细胞组成的复合神经元网络(CNN)模型;导出一种特殊结构的CNN的并行动力学;而且证明了它的稳定性。在这些结果基础上,得到快速的假逆矩阵学习算法。计算机仿真试验证实学习算法与动力学稳定性的正确性,并表现出良好的容错性能与存储容量。(本文来源于《生物物理学报》期刊1992年01期)
并行网络结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并行DSP网络构成方法很多,将EMIF和McBSP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对于其结构可以采用蠕虫算法。网状结构里深度优先遍历的算法是一种很好的蠕虫算法,在阐述该蠕虫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后,分析得出该算法可以探测出并行DSP网络的结构。如果采用相同的DSP芯片,该算法在并行DSP网络系统中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并行网络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刘志诚.基于社区发现的社交网络结构洞并行迭代挖掘算法[D].东北大学.2014
[2].邹修国.一种基于蠕虫算法的并行DSP网络结构探测[J].计算机科学.2011
[3].蔡昭权,魏文红,王高才,郑宗晖,卢庆武.一种基于DeBruijn网络结构的并行矩阵乘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9
[4].魏文红,秦勇,李清霞.OTIS网络结构的并行矩阵乘算法[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5].潘吉斯.一种Bayesian网络结构的并行学习方法[D].苏州大学.2006
[6].王钢,贺家李.面向对象的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光互连分布式并行处理计算机网络结构[J].电网技术.1997
[7].吴晓涛,孙增圻,邓志东.基于网络结构的并行路径规划算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
[8].张晶,高文,陈熙霖.面向多媒体的并行加速系统中可重构网络结构设计[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5
[9].姜忠礼,荣本韦.构造巨型并行计算机的一种网络结构[J].计算机学报.1993
[10].王宝翰,岳刚.一种复合神经元网络结构的并行动力学及快速学习算法[J].生物物理学报.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