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强: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建党的探索与思考——基于《共产党》月刊的历史考察论文

欧美强: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建党的探索与思考——基于《共产党》月刊的历史考察论文

〔摘要〕《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思想建党的主阵地,围绕“为什么要建党”“建设什么样的党”“党的使命是什么”等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就思想建党集中展开了探索,明确回答了在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和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的历史课题,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成果。思想建党的探索和建党思想的确立,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同与运用,以及对中国国情的理解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初步把握,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共产党》月刊;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劳农专政

20世纪20年代初,个别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在思想上逐渐转向共产主义,在共产国际和俄共(布)的帮助与支持下,他们率先成立了共产党发起组,并创办了《共产党》月刊,从理论上开始探索“为什么要建党”“建设什么样的党”“党的使命是什么”等基本问题。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思想建党的论述,不仅从理论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而且在实践中也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父亲排行老五,重道德品质,喜欢看《曾国藩家书》,重视子女教育,对我们影响很深。抗战时安排家人疏散,父亲既考虑自己的家室,也考虑兄弟的眷属。我的九叔病故,他的家人子女就是父亲安置的。那时期,我的哥哥们一个个长大,没有一个替日本人做事。

一、思想建党主阵地的创立

1920年8月,陈独秀校注了陈望道所译的《共产党宣言》,受其影响,他加快了向一名共产主义者转变的历程,并在上海成立了共产党发起组。发起组在《新青年》开辟了“俄罗斯研究”专栏,全面公开介绍十月革命的经验,以及俄罗斯苏维埃政治、经济、教育等建设发展情况,同时,发起组又创办了《劳动界》周刊,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向广大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介绍工人运动经验。但为了从理论上回答建党的缘由、基本原则和纲领等,发起组还创立了《共产党》月刊,从而开启了思想建党的探索历程。

《共产党》月刊是为了适应建党形势发展需要而创立的,其党刊性质十分鲜明。《共产党》月刊在介绍葡萄牙共产党的发展情况后评论道:“葡萄牙是个农业国小地主最多,工业不甚发达,和中国的情形差不多一样,而葡萄牙共产党那样发达,我们中国的共产党却还在萌芽时代,这真是可耻的事情呀!”〔1〕此感叹表明,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照与中国国情相似国家共产党的发展状况,迫切希望从学理上阐述清楚共产党在中国何以必要和何以可能,并决心知耻而后勇以促进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达”,为此,中国共产党人亟需建立自己“发声”的阵地。再对比英国共产党的情形,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心情变得更加迫切。在译介《共产党未来的责任》一文时,译者加载了如下按语:“英国自八月一日成立了共产党,八月三日便出了个《共产党》(The Communist)周刊,是国际共产党的言论机关。”〔2〕言外之意表明,在建立共产党的同时,英国人就创建了相应的思想舆论阵地——《共产党》周刊,虽然我国全国性的共产党组织还没有正式成立,但我们也可以对此进行效仿,并出版具有同样性质的刊物。最终,我们选择11月7日创办《共产党》月刊,其出发点看起来是“要为共产党做纪念”,而落脚点却在于要“把他与中国是否有缘,研究一下”〔3〕。可见,从学理上阐述为什么要建立和怎样建立中国共产党,以及建成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共产党,就成了《共产党》月刊创办的真正目的所在。

从期刊传播面向和发行方式看,《共产党》月刊可以更为直接地表达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观点和意图。因为相对《新青年》和《劳动界》这两个一直公开且采用实名的刊物而言,《共产党》月刊最初采取秘密的方式,只在“志同道合”的中国共产党人间进行传播,且自始至终译者或作者均为化名或无名,只是到了1921年5月,才逐渐向全社会广告并公开出售。因此,他们可以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并旗帜鲜明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集中阐述通过阶级战争在中国建立起“劳农专政”新型国家等原则和主张,从而在建党前夕,《共产党》月刊成了集中阐述思想建党的主阵地。

学生在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微媒体”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教育,比如在学习大学思政课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知识点内容教学时,教师事先可以利用微信、QQ等软件组建一个讨论组,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可以利用网络渠道搜集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相关的影音资料,让学生自主观看,让学生思考并预习〔7〕。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的课下时间在群里发布一些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小视频。让学生在闲暇之余观看、分享,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从实际功效看,《共产党》月刊在四种刊物中居于领导和核心地位。1921年1月,在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工作时,驻中国代表指出,中国共产主义组织掌握着四种刊物,其中的《共产党》是起领导作用的〔4〕92。这表明,虽然此时《共产党》月刊才出版不久,但其影响和作用却得到了包括共产国际代表在内的高度认同。而张太雷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更是直接将《共产党》月刊称作“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刊物”。可见,《共产党》月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党内外的一致认可。

2.运用阶级观点对中国社会作具体分析与教育

二、思想建党的探索历程

20世纪20年代初,虽然共产主义小组在各地相继创立,但在许多地方,共产主义者还不得不同无政府主义者一起共事。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同这些无政府主义者共事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已开始以共产主义组织的名义发表关于他们的目标和原则的宣言,而他们的目标和原则同我们对共产主义的基本概念是背道而驰的”〔4〕133。可见,为了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原则及策略,划清与无政府主义者思想与主张的界限,着力从思想上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显得十分迫切,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展开了积极的探索。

(一)学习和借鉴国外共产党的建党原则

无政府主义者否认一切政府、国家和权利,主张直接建立一个“无政府的共产主义”,并认为这是一种彻底的“共产主义”。然而,中国共产党人却主张,不经历“劳农专政”这一发展阶段,不仅不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即使推翻了资本主义制度,如果不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那么“既倒的旧支配阶级,来谋复辟运动,你用什么方法来防止他”〔6〕?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认为,由于无政府主义者反对包括“劳农专政”的“一切强权”,其主张从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无政府”社会,“乃是画的饼,实际不能拿来充饥肠的”〔6〕,这无疑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空想。

通过对布尔什维克党的了解,早期个别共产党人认为,布尔什维克在俄语中虽是“多数派”的意思,但实际上就叫“共产党”,而“无产阶级专政”则是“共产党(多数派)”的特质之一。与此同时,他们还认为,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资产阶级,并建立“劳动专政”的国家,是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本质区别所在。随后,中国共产党将以上这些观点和主张写进了党纲,如“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5〕。这表明,从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在思想上与“议会派”划清了界限,主张直接通过“阶级战争”的方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很显然,这些思想和主张体现了对布尔什维克党建党原则的理解和认同。

(二)批驳无政府主义思想

1.批驳无政府主义者的空想性

根据上述数据,2011年浙江省全年平均各月存款余额为58 691.33亿元,贷款余额为50 623.79亿元,按存款比例计算的社会游资总量8 803.699 5亿元,按贷款比例计算的社会游资总量10 124.758亿元,全年平均多发贷款6 605.293 5亿元。在多发的6 605亿元贷款中按照20%的比例,相当于多了1 321.06亿元的社会游资。两项加也是10 124.758亿元。这个数字与网络上流行的浙江省游资总量介于8000亿元到1万亿元的说法接近,所以能够基本反映浙江社会游资的总体情况。

了解和借鉴他国共产党的经验,是思想建党的第一步。为此,《共产党》月刊不仅介绍了世界各国共产党成立及活动等的情形,而且着重介绍了俄、美共产党的历史、组织以及建党原则。

2.批驳无政府主义者“根本地反对政治”

1.坚持社会革命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

在用社会革命手段推翻有产阶级这一方面,虽然无政府主义者与共产党人有一致性,但他们却宣称,要“废弃一切强权,废弃一切政治”〔7〕,他们不仅反对有产阶级的政治,而且反对无产阶级的政治;不仅反对过去、现在的一切政治,而且反对将来的一切政治。共产党人认为,无政府主义者的这种主张在现实中不仅行不通,而且从实际结果来看,无政府主义者对待“政治”的这种主张,客观上使得他们成了有产阶级的朋友和无产阶级的敌人,对此,共产党人则坚信“一切政治上的权力,都要归无产阶级”的革命。

3.批驳无政府主义者反对建立无产阶级国家

无政府主义者否认人的阶级性,空谈“‘大家都是人,人与人是应该互助的’那种废话”〔8〕,因而倡导实行“自由组织,自由联合,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等主张。但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推翻有产阶级国家后,一定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否则,实现共产主义则是一种空想。因为“国家原是一阶级压迫一阶级的机关,等到阶级消灭,国家自然也要消灭”〔8〕,所以,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在阶级没有消灭以前,却极力主张要国家,而且是主张要强有力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的”〔8〕。此外,中国共产党人还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完成社会革命的手段,也就是达到共产主义的手段”〔8〕。可见,是否承认有必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共产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争论的焦点所在。

(三)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S就是这样跟小说家说的。现在,他们的婚姻进入了倒计时,却在身体上放纵如世界末日之前的狂欢。S很心虚,不敢拒绝,担心激怒曲,又怜惜她。婚姻大厦的柱础已断裂,墙基在下陷,屋瓦在抖落,随时都会分崩离析,而她还要在大厦将倾之际,醉生梦死,一丝不苟地完成性事。曲说,你不是喜欢这个吗?把欠你的全补上。”

筹建伊始的中国共产党,由于缺乏无产阶级运动实践经验,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形成关于中国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思想体系,但他们已明确意识到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展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人认定,布尔什维克党所秉持的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所谓“共产党(多数派)主义,确是真正的马克斯主义”的认知即是明证〔3〕。由于此时“列宁主义”这一术语还没被提炼出来,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将“共产党(多数派)主义”当作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与此同时,他们也清醒地意识到,照搬照抄“共产党(多数派)主义”的原则和做法,在中国不仅行不通,而且也难以收到成效。为此,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地主张,“共产党(多数派)底方法,可以当做一种过渡时代的手段,适用于中国”,但“共产党(多数派)底方法,并不是无条件地可以适用于中国的,可以在中国收效的”〔3〕。这种见解说明,即使是在别国起作用的经验和做法,它们在中国的运用也是有条件的,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会在中国取得成效,从而有人提出:“在中国运动社会革命的人,不必专受理论上的拘束,要努力在实行上去做。”〔9〕可见,不把理论当教条以受其束缚,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建党所坚持的基本原则。

小学生都有着活性好动的性格,但数学教学知识又较枯燥,很多人便对这一学科并不是很适应和喜欢,数学老师应要感受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低龄段学生,注意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甚至可以充分他们知心的哥哥姐姐的角色,或是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面对高年级学生时,更倾向于朋友的相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这样学生可以更大胆的表达自己和轻松愉快的开展学习,有效的对数学知识加以思考和巩固。

综上,无论是从创办刊物的动机和传播特点,还是社会影响等看,《共产党》月刊是党创建时期思想建党的主阵地。

首先,对中国农民阶级状况作了具体分析。在《告中国的农民》一文中,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阶级进行了剖析。该文把农民阶级分为四等:第一等是“所有多数田地,自己不耕种;或雇人耕种,或租给人耕种,自己坐着收租”的“土财主”;第二等是“自己所有的土地,自己耕种”而“可以养活全家”,以及“于自己底土地之外,租人家底土地耕种”的“中等农民”;第三等是“自己也有一点土地”,但须租地耕种才能养活全家的“下级农民”;第四等是没有土地的“穷光蛋”〔10〕。在这四种农民中,第一、第二种人数都很少,第三、第四种人数最多,而且第三种农民由于土地兼并和繁重的捐税,随时都有可能坠入第四种农民的境地,因此,在中国,真正能够“丰衣足食”的农民是非常少的,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是“极困苦”的。虽然该文没有分析各种农民阶层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但把关注目光聚焦在中国农民阶级,并分析他们的内部结构和境况,无疑开创了运用阶级观点分析中国农民群体的先河。

其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及服务宗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因为无产阶级经历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从最初在各处结成松散的团体,渐次才结成全国性的大联合,并形成永久的团体,“无产者这样组成一阶级,便自然成了一政党”〔11〕。然而,在无产阶级力量还较为薄弱的中国,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将无产阶级视作自己的阶级基础,而且还将服务对象的目光转向了士兵和农民,阐述了他们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告劳兵农》一文中,中国共产党人自称“我们”,而“劳兵农”被称作“你们”,并号召“劳兵农”团结在自己周围,过一种“社会上的事业大家来做,社会上的享乐大家来受”的生活〔12〕,且加深对“我们”的认识和了解。因为“我们现在用无限的诚心向你们说,你们虽不知道我们是谁(将来会知道),……我们进牢狱,受官府和资本家的压迫,我们依旧冒了险到你们中间来宣传;我们都是为了你们,……我们大声疾呼就是代表你们大声疾呼,我们所喊出的,都是你们所要喊出的,不过是我们所见得早”〔12〕。可见,即使中国共产党人只能处于一种隐蔽工作状态,但作为“劳兵农”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人自认为只不过是走在了他们的前列而已,为了“劳兵农”的利益,即使是进牢狱和受迫害他们也在所不惜。

建党前夕,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李达认为:“社会构成的基础,成立在支持人类生活的物资生产和生产交换之上的。一切革命的原因,皆由生产交换的方法手段而生,不是人的智力发明出来的,也不是抽象的真理产生出来。”〔14〕将社会基础归结为人类的生产方式,将社会革命的原因归结为物质生产及相应的生产交换的发展,而不归结为“真理”等观念形态,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同和坚持。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革命的前景和物质基础进行了思考与探索。他们从马克思与巴枯宁的论战中坚信,中国社会革命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共产主义。不过,中国共产党人也承认,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组织发展“很幼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他们深知,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建立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之上,在他们看来,将共产主义社会“搁在一个坚固的经济组织上面”是“马克斯主义底根本原理”〔8〕。

然而,当时中国就连资本主义也不发达,中国有无通过社会革命实现共产主义的可能?对此,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坚定的信念。因为从理论上看,“中国底资本主义虽不发达,世界底资本主义却已由发达而崩坏了;决没有世界底资本主义灭亡而中国底资本主义能独存之理”〔8〕;从实践上看,“用资本主义发展产业,非但不能给无产阶级以‘人的生活’,而且还给与许多可怕悲惨于无产阶级;这是欧美产业先进国已教训我们了的——就是上海等都会地方也已教训我们了”〔8〕。可见,审视国内外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现状,中国的出路不在资本主义。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十分落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革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认为,要想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也是一件特别该努力的事”〔8〕。在现实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并未囿于“机械论”的教条束缚,也没抱着“宿命论”的悲观情绪,而是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武装自己,提出了“社会革命,一半是‘经济的必然’,一半还靠着‘人们底努力’”〔8〕的论断,从而明确中国社会变革要充分发挥中国人民的主观能动性。

3.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中国社会革命的前景和努力方向

式中m—凝汽器设计循环水量。研究[12]表明300MW机组循环水温度每降低1℃,机组热效率提高0.23%。

再次,加强对劳动者的阶级觉悟和意识教育。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劳动阶级最进步和最坚决的代表,为了实现他们的利益,加强对他们进行阶级意识和觉悟的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中国共产党人认为,“阶级的觉悟”是劳动者“必须知道”和“必须遵守”的“第一大义”,“必须各行业各地方之劳动都觉悟到各行业的雇主资本家是一个阶级,各行业被雇的劳动者是一个阶级,这两个阶级的利害是永不相同的”,“非把各地方各行业的劳动组织成一个阶级,绝没有反抗组织强大的资本阶级的力量。没有反抗资本阶级的力量,决不能将资本家私有的生产工具夺归劳动界公有。生产工具不归劳动界公有,劳动的困苦决不能免除,这就叫作阶级的觉悟”〔13〕。可见,只有让劳动者意识到自身与“资本阶级”是根本对立的一个阶级,才能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一支强大的反抗力量,从而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从根本上免除自身的“困苦”,这就是劳动阶级“觉悟”的体现。

三、思想建党的早期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中国共产党自筹建之日起,就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这是她与中国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所在。因此,在与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争论中,中国共产党人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这面旗帜,认为:“共产党底根本主义,是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改造经济制度,换句话说,就是用共产主义的生产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15〕在此,中国共产党举出了自己的思想旗帜——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主义。为了进一步说明共产主义的内涵,及其与无政府共产主义的区别,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指出,“我们这个共产主义,……乃是现在在俄国实行着的共产主义”,“我们底共产主义,乃是马克思底正统派”〔6〕。显然,在党创建伊始,中国共产党人就与“议会派”、“无政府主义者”划清了思想界限,而直接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旗帜。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觉选择的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十月革命具有世界意义,它开创了20世纪的世界革命先例,而11月7日“就是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实现的那一天”〔3〕的标志,面临社会发展道路选择之际,“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16〕,因此,《共产党》月刊开宗明义指出,“资本主义在欧美已经由发达而倾于崩溃了,在中国才开始发达,而他的性质上必然的罪恶也照例扮演出来了。代他而起的自然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法”。可见,面临国内外资产主义的“崩溃”与“罪恶”,中国何去何从?中国共产党人毫不犹豫选择了“走俄国人的道路”,所谓“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的境遇中完全救出,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实验新的生产方法不可”〔16〕的论断即是明证。

资本主义的道路走不通,而“无政府主义,除无政府党外,都觉得他是一个没有方法实现的空想;议会派的和平改革在英、德、法都试验过不行了;……因此大家既不取无政府的空想,又不取议会派敷衍现状的方法,不趋向主张破坏而且有建设方法的共产党还有何路可走”〔15〕?表面看来,中国社会发展似乎面临多种选择,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这些路要么是“老路”,要么是“空想”,要么证明“行不通”,所以,“只有举行社会革命建设劳工专政的国家,方能挽救当面的危机,免掉将来的苦痛”〔17〕。出于解决存亡危机和免除走资本主义道路将会带来的“苦痛”的考虑,社会主义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自觉选择的发展道路。

(三)确立了建立劳农专政国家的原则

《共产党》月刊认为,“国家者阶级冲突不可调和的结果”〔18〕。因此,在向劳动者宣传有关国家的观念时,中国共产党人认为:“自古至今,所有国家政府国会,都是贵族资本家中等社会为他们自己阶级的利益而组织的,与劳动平民没有关系,所以劳动平民的困苦,他们向来不闻不问。这也怪不得他们,只怪劳动自己没有阶级觉悟,没有能力建立自己阶级的国家政府国会,来解决自己的困苦。”〔13〕在此,中国共产党人指出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阶级属性,以及劳动人民处于受剥削和受压迫“困苦”境地的根源,在于他们没有阶级觉悟和团结起来建立自己的国家,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因为减少劳动时间、增加工资只不过是一些“枝枝节节的要求”,只有用阶级战争这一革命手段,建立起劳农专政的国家,才是中国人民“免除困苦之唯一根本方法”。所以,中国共产党人主张,“我们要逃出奴隶的境遇,……我们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从他们手抢夺来政权,并且用劳动专政的制度,……建设劳动者的国家以至于无国家”〔16〕。后来,党的一大把“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阶级消灭”作为中国共产党纲领中的一项内容。

(四)夺取政权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人宣称,“我们共产党在中国有一大使命:一是经济的使命,一是政治的使命”〔19〕,具体而言,“经济的使命”就是不要走资本主义的错路,而要走一条创新之路,因为“现代的经济变动是世界的不是国别的了,大家不要妄信经济组织及状况幼稚的国家仍然应采用资本制度,……不必再走人家已经走过的错路了,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在中国的经济使命”〔19〕。而“改造政党改造政治改造中国”的重大责任,“就是我们共产党在中国政治的使命”〔19〕。至此,中国共产党不仅公开揭示了“我们是谁”的谜底,而且“硬起铁肩”,自觉担当起了历史赋予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明确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提出了实现这一使命的设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完成使命必须首先发展生产力,因为“要造成一定的社会组织,必须先造成一定的经济组织;要造成一定的经济组织,必须先发展一定的生产力”〔8〕。对此,有人主张,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工业很不发达;实行共产主义,比别国要加倍困难。拿现在底经济基础来实行共产主义,当然是做不到的。……除了用政治的权力外,我实在想不出第二种方法——也没有听见人家说有第二种方法”〔8〕。这表明,产业落后的中国不能跟着别人走错路,所以只有另辟蹊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夺取政权,再造就共产主义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因为“政权拿到我们手里,非但除了我们干社会运动的障碍,而且还可仗着政治的优越权来大干特干”;“政治的优越,同时就是经济的优越;我们掌握政权以后,就可以仗着这个政治的优越和经济的优越来建造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8〕。至此,中国共产党人回答了完成使命的路径在于充分发挥“政治”和“经济”这两个优越性,即夺取政权,加速发展生产力,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坚实的经济基础。

四、思想建党实践的思考与启迪

(一)确立了思想建党的政治原则和立场

中国共产党创建之际,无政府主义思想在中国相当流行,为了保持中国共产党思想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人与他们明确划清了界限,并宣称,“共产党和议会派不同底要点:是主张阶级战争,不赞成在资本阶级的政府底下讨恩惠;和无政府主义不同底要点:是主张在现在及近的将来,政治上经济上都要有相当强制力的法律”〔15〕。这说明,从创建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就不主张走国外社会民主党所宣扬的“议会道路”,而主张直接行动的“阶级战争”;不苟同无政府主义者废除一切形式国家、政府、法律的谬论,而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这种不妥协,实际上就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建党学说的坚持,从而向世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鲜明的建党原则和立场。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不确定因素是地震。地震产生的作用力可以改变或者损坏岩体边坡的构造,使边坡沿着构造面产生位移并变形,最终出现损坏。大气降雨在坡面与台面上形成面流,水流冲击边坡,使边坡岩体产生泥化与软化,从而改变岩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如抗剪切力与抗压力,对岩体稳定性产生影响;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对岩体内侧产生破坏,使岩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如抗剪切力与抗压力得以改变,从而破坏边坡。

(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纲领的核心内容

理论上的清醒,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正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坚持,中国共产党人才将它们写进了自己的纲领,从而使得它们成了“纲领”的“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核心内容共四条,其中有三条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5〕由此可见,建立“劳动阶级的国家”、采用“阶级斗争手段”、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及“废除私有制”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与议会派、无政府党人争论中形成的思想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并最终以纲领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采用英威达行业领先的技术建设PTA装置,是PTA行业对英威达多方面技术和建设工期方面优势的进一步认可。自2012年起,由英威达授权许可的PTA技术总产能达到2100万t/a,约占在中国技术许可的PTA总产能的三分之二。而在这2100万t/a英威达授权许可的PTA产能中,70%的产能基于英威达行业领先的PTA P8技术,该技术为国内新老客户带来了长期的价值。

(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建党思想的确立,使得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之间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奋斗方向,协调了行动,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与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争论,以及将无政府主义分子清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则在组织上纯洁了队伍,从而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四)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的原因所在

从思想建党到组织建党的实践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注重自身的理论建设,只有在思想上、理论上具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中国共产党才在意志上、行动上有了不竭的力量源泉,从而逐渐从弱小走向强大,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共产党》月刊是集中体现思想建党的源头,是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在消化吸收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与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共产党》月刊所形成的建党思想,不仅向世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党初心,而且勾勒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蓝图,从而深刻揭示了“建党”与“建国”的必然联系。虽然《共产党》月刊所阐述的建党思想还存在理论不够系统、说理还欠透彻等不足,但我们应以历史的态度对待这笔宝贵精神财富,并深入发掘其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从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输送充足的养料。

〔参考文献〕

〔1〕世界消息:葡萄牙共产党〔J〕.共产党,1920(1):49.

〔2〕Amcmanus.共产党未来的责任〔J〕.震 寰,译.共产党,1920(1):46-47.

〔3〕无 懈.俄国共产政府成立三周年纪念〔J〕.共产党,1920(1):2-13.

〔4〕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首次亮相国际政治舞台:档案资料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5〕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EB/OL〕.(2018-04-12).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53/4427946.html.

〔6〕无 懈.我们为什么主张共产主义?〔J〕.共产党,1921(4):23-30.

〔7〕无 懈.夺取政权〔J〕.共产党,1921(5):3-9.

〔8〕CT.我们要怎么样干社会革命?〔J〕.共产党,1921(5):9-32.

〔9〕江 春.社会革命底商榷〔J〕.共产党,1920(2):2-9.

〔10〕告中国的农民〔J〕.共产党,1921(3):2-7.

〔11〕马格斯,安格尔斯.共产党宣言〔M〕.陈望道,译.上海: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1920:16.

〔12〕吉 生.告劳兵农〔J〕.共产党,1921(4):4-13.

〔13〕TS.告劳动〔J〕.共产党,1921(5):2-5.

〔14〕江 春.无政府主义之解剖〔J〕.共产党,1921(4):14-23.

〔15〕短言〔J〕.共产党,1921(4):1.

〔16〕短言〔J〕.共产党,1920(1):1.

〔17〕短言〔J〕.共产党,1921(6):1.

〔18〕列 宁.国家与革命〔J〕.P 生,译.共产党,1921(4):30-35.

〔19〕短言〔J〕.共产党,1921(5):1.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9)01-0055-06

〔收稿日期〕2018-12-10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SC18B031)。

〔作者简介〕欧美强(1973-),男,四川南充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副教授,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

责任编辑 梁华林

标签:;  ;  ;  ;  ;  ;  ;  ;  ;  ;  ;  ;  

欧美强: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建党的探索与思考——基于《共产党》月刊的历史考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