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变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线粒体,病毒,多样性,控制区,抗体,维吾尔族,黄河流域。
高变区论文文献综述
刘瑛,张琼琼,张蕾,王颖,吕涛[1](2019)在《不同16S rDNA高变区选择对细菌性阴道病菌群研究差异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16S rDNA高变区对细菌性阴道病菌群研究的差异,为选择合适的高变区扩增细菌性阴道病菌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8例健康女性和1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收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提取细菌总DNA,分别用两对引物27F/338R和341F/806R对细菌16S rDNA的V1/V2区和V3/V4区进行PCR扩增后测序,通过分析两个高变区扩增后Alpha和Beta多样性及菌群结构的差异,比较两个高变区在细菌性阴道病菌群研究上的优势。结果:16S rDNA的V3/V4区扩增的引物较V1/V2区能扩增出更多的阴道菌种。V1/V2区扩增BV样本的加德纳菌丰度偏低。通过V3/V4区的扩增,无法将阴道健康样本中卷曲乳杆菌与母鸡乳杆菌区分开。结论:16S rDNA的V3/V4区较V1/V2区更适用于细菌性阴道病菌群结构及丰度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妇产科进展》期刊2019年11期)
刘宏毅,孙成贺,刘大伟,鲁长虎,吕士成[2](2019)在《两种鹤科动物MHC-I基因高变区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脊椎动物基因组中高度多态的基因家族,其编码产物在脊椎动物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受湿地生境污染和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现存鹤科(Gruidae)动物大都已处于受胁状态。为了解鹤科动物MHC-I基因序列信息,本研究设计通用引物对灰鹤(Grus grus)和肉垂鹤(Bugeranus carunculatus)MHC-I基因进行分离。结果从1只灰鹤和1只肉垂鹤血液基因组中分别分离到2条和3条长约1 500 bp的序列片段,这暗示鹤科动物至少存在两个MHC-I基因座位。分离到的核苷酸序列均可翻译成正常的氨基酸,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功能。MHC-I抗原结合区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率,灰鹤分别为5.0%和9.6%,肉垂鹤为9.1%和14.6%。两种鹤抗原肽结合位点的非同义替代率与同义替代率的比值分别为7.348 8和2.145 2,表明其受到强烈的正选择作用。贝叶斯系统发生树显示,鹤科动物MHC-I基因并未按物种聚类,暗示MHC-I基因跨物种多态性的存在。本研究获得的MHC-I基因通用引物及序列信息,可为今后濒危鹤科动物的保护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周伟,高天翔,王俊,宋娜[3](2019)在《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高变区序列的黄河东营段淡水梭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tDNA控制区高变区序列,对采自黄河东营段的梭鱼群体和其他已报道的13个群体进行了遗传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长度为435bp的控制区序列上,东营垦利群体与其他13个群体均表现出较高的核苷酸多样度,大多数群体单倍型多样度较高;梭鱼群体在分布范围内表现出3个明显的单倍型世系,其中两个单倍型世系呈现同域分布,东营垦利群体表现出与东海和黄渤海群体同的世系分布趋势;3个世系分化发生于更新世中期,更新世冰期-间冰期的交替导致海平面的下降和上升,西北太平洋边缘海隔离和连通,使得梭鱼群体发生隔离分化和二次接触;叁个单倍型类群在地域上的分布频率具有明显差异,不同的地理群体间存在显着的遗传结构,分别对应着日本海组群、中国东海组群(中国东海、黄海和渤海群体)和中国南海组群;中国东海组群中,中国东海和黄海群体遗传差异相对较小,与渤海群体差异较大;东营垦利群体与采自东海和黄渤海的群体间遗传差异较小,与南海群体及日本群体间遗传差异较大。尽管梭鱼具有较强的潜在扩散能力,但是梭鱼群体间的基因交流有限。梭鱼不同组群群体历史动态检验显示梭鱼存在群体扩张事件。研究推测随着中更新世全球气候主导周期转型,中更新世冰期间冰期交替周期增加对梭鱼隔离分化和群体扩张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英杰,李凤平,董世娟,王瑞阳,于瑞嵩[4](2019)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S蛋白高变区B细胞线性表位肽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经典毒株与流行毒株S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变异位点主要集中在S蛋白的N端。【目的】鉴定PEDV流行毒株S蛋白高变区(S10A,1-496 aa)的B细胞线性表位肽,特别是流行毒株特异性B细胞表位肽。【方法】以SDS-PAGE割胶纯化大肠杆菌表达的PEDV流行株SD2014 S蛋白高变区片段(S10ASD2014),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在E. coli中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融合表达覆盖S10ASD2014序列全长且彼此重迭8个氨基酸残基的系列16肽。以制备的抗S10ASD2014多抗为一抗,通过Western blot筛选系列16肽中的阳性反应性16肽,鉴定S10ASD2014上的B细胞线性表位肽;利用抗PEDV经典毒株(CV777)S蛋白高变区片段(S10ACV777)多抗血清鉴定S10ASD2014上的保守性B细胞线性表位肽。【结果】重组表达的S10ASD2014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2 kD;纯化的S10ASD2014表位肽能被PEDV阳性血清识别。制备的抗S10ASD2014多抗可以识别PEDV DR13弱毒株。利用抗S10ASD2014血清和抗S10ACV777血清从61个GST融合表达的16肽中鉴定到28个阳性反应16肽,其中13个为2种血清共同识别16肽。对24株PEDV不同亚群代表毒株的对应区域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2个阳性16肽为保守性表位肽。【结论】确定了PEDV流行株SD2014 S蛋白高变区的B细胞线性表位肽,B细胞线性表位肽,特别是流行毒株特异性表位肽的确定有助于了解S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建立以表位为基础的PEDV感染检测方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刘英杰[5](2019)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蛋白高变区(1-496aa)线性B细胞表位肽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rrhea,PED)是由猪流行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传染性猪肠道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脱水、厌食和迅速消瘦等,虽然各种年龄阶段的猪对PEDV都易感,但10日内的仔猪对PEDV更易感,致死率高达100%。1971年,世界上第一例PED暴发于英格兰地区的架子猪和育肥猪群中,症状只是表现为腹泻。1984年,宣华等首次证实我国某些地区猪群中也存在PEDV感染。2010年底开始,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很多地区猪场的仔猪腹泻疫情暴发,并伴随着新的流行特征出现,尤其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造成100万头仔猪死亡,一周龄仔猪死亡率竟高达80%-90%,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PEDV经典毒株(CV777)的传统疫苗不能对新流行PEDV毒株提供良好的保护;目前,对于造成PEDV新流行毒株高致病性的机制尚不明确。抗原变异是导致PEDV经典株弱毒/灭活疫苗对目前流行毒株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PEDV S蛋白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吸附、入侵以及膜融合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蛋白也是诱导宿主产生中和性抗体的主要靶蛋白之一。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经典毒株与流行毒株S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其s基因发生了明显的变异,且在S蛋白的N-端存在一个高变区(1-496aa,S1_(0A))。为了找出S蛋白高变区因基因突变导致的表位改变,在表位水平解析PEDV新流行毒株的免疫逃避现象,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PEDV S蛋白高变区(S1_(0A))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带有经密码子优化的PEDV CV777疫苗株和新流行株PEDV SD2014 s基因的重组载体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PEDV经典株s基因高变区片段(s1_(0A)~(CV777))和流行株s基因高变区片段(s1_(0A)~(SD2014)),构建2个表达载体pET-32a-S1_(0A)~(CV777)和pET-32a-S1_(0A)~(SD2014);将测序验证正确的PEDV S1_(0A)蛋白重组表达质粒转化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采用IPTG诱导2段重组蛋白的表达;并对诱导条件如IPTG浓度、温度进行了优化,确定在IPTG浓度在0.8 mmol/L,37℃条件下重组蛋白表达量较高,并且重组蛋白是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菌体中。2.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PEDV S蛋白高变区多克隆抗体在最优条件下大量表达重组蛋白,超声波破碎菌体,离心收集包涵体重组蛋白,并采用SDS-PAGE割胶和电洗脱方法纯化包涵体蛋白。将纯化的2段蛋白各免疫3只新西兰大白兔(0.5 mg/只),另外设置一只兔子为对照组,相同的方法注射PBS。每隔14 d加强免疫1次,共免疫4次;分别于第一次免疫后的第14、28、42、56 d耳部静脉取血,第58 d颈动脉放血后间接ELISA检测抗体水平,6只兔子的抗体滴度都高于1:1 638 400,表明免疫得到的多抗兔血清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显示获得的抗S1_(0A)~(CV777)和抗S1_(0A)~(SD2014)多克隆抗体都具有很好的特异性。3.PEDV S1_(0A)~(CV777)和S1_(0A)~(SD2014)线性B细胞表位区筛选设计并合成覆盖PEDV经典株和流行株S蛋白高变区(1-496aa)全长的互有8 aa重迭的系列16肽编码DNA,体外退火后插入到表达载体pXXGST-3中,构建表达载体pXXGST-3-P1~P61,将序列验证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分别以抗S1_(0A)~(CV777)多抗血清和抗PEDV S1_(0A)~(SD2014)多抗血清为一抗Western blot筛选覆盖S1_(0A)~(CV777)和S1_(0A)~(SD2014)序列全长、彼此重迭8 aa的系列16肽中的阳性反应性16肽。利用抗PEDV S1_(0A)~(CV777)多抗血清和抗S1_(0A)~(SD2014)多抗血清在PEDV S1_(0A)~(CV777)上共鉴定到34个阳性反应性16肽。其中,16个为两种血清共同识别的表位肽,12个为抗PEDV S1_(0A)~(CV777)血清特异性识别的表位肽,6个为抗S1_(0A)~(SD2014)血清特异性识别的表位肽;利用抗PEDV S1_(0A)~(SD2014)多抗血清和抗S1_(0A)~(CV777)多抗血清在PEDV S1_(0A)~(SD2014)上共筛选到28个阳性反应性16肽,其中,13个为两种血清共同识别的表位肽,12个为抗PEDV S1_(0A)~(SD2014)血清特异性识别的表位肽,3个为抗S1_(0A)~(CV777)血清特异性识别的表位肽。(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3)
宋娜,周伟,金斌松,高天翔[6](2018)在《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高变区的黄河流域光泽黄颡鱼群体遗传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是广泛分布在我国黑龙江至闽江水系的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为了解黄河水系光泽黄颡鱼群体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采用线粒体DNA控制区高变区序列对采自黄河水系光泽黄颡鱼样品进行分析。研究显示:光泽黄颡鱼3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为0.682 8±0.043 7~0.753 6±0.056 2,核苷酸多样度为0.002 5±0.001 9~0.003 4±0.002 4,整体上呈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以长须黄颡鱼的3个单倍型为外群,构建了光泽黄颡鱼5个单倍型的邻接关系树,结果显示2种黄颡鱼分别聚为2个分支,2个分支间的净遗传距离为0.109。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值为-0.030 2~0.003 8,且统计检验的结果均不显着,表现出较小的遗传分化。动态历史分析结果表明,光泽黄颡鱼表现出经历过近期的瓶颈效应事件。研究结果提示,黄河流域的光泽黄颡鱼在遗传管理上应作为一个管理单元进行管理,中等的遗传多样度及近期有效种群数量的瓶颈效应则提示我们应加大对黄河流域光泽黄颡鱼的保护。(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8期)
李烛南[7](2018)在《羊无浆体持续感染过程中外膜蛋白MSP1a末端重复和MSP2高变区的变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羊无浆体(Anaplasma ovis)感染绵羊、山羊和一些野生反刍动物,引起无浆体病。主要表面蛋白(Major Surface Proteins,MSPs)是其外膜蛋白,也是重要抗原。为分析其持续感染过程中,外膜蛋白的抗原变异特征,本研究进行了:1.羊无浆体持续感染绵羊模型的构建。静脉注射羊无浆体阳性菌血(海北株),人工感染叁只健康绵羊(编106~#、134~#、174~#)。接种后一年内,定期采血,经涂片镜检、PCR检测(靶标msp4基因,869bp目的片段)和间接ELISA检测,成功构建了羊无浆体持续感染绵羊模型。2.羊无浆体MSP1a蛋白的抗原变异分析。用artemis软件对本实验室测序的羊无浆体海北株全基因组进行序列分析,发现其msp1a基因存在末端重复。据其序列设计引物AoMsp1a(F3/R3),以不同时间点全血DNA为模板(模型羊持续感染1年内,用间接ELISA检测抗体水平,选择在抗体曲线拐点处的基因组样品),扩增得到10个msp1a末端重复序列,长度883bp,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转化E.coli(DH5α),涂布培养、挑单菌落扩大培养后提取质粒测序。将10个msp1a序列翻译后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所有msp1a基因序列同源性>99%,末端重复氨基酸序列总长度为197氨基酸,其结构分为4个区段:3个完全一致的重复区段(55个氨基酸)和1个32氨基酸区段,且与原始感染菌株的蛋白序列一致。结论:在实验性持续感染模型绵羊中,羊无浆体MSP1a蛋白序列和结构保持稳定。3.羊无浆体MSP2蛋白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抗原变异分析。对本实验室测序的羊无浆体海北株全基因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发现msp2基因家族包含1条全长表达序列及5条同源基因,所有同源基因均包含HVR序列。针对msp2表达序列HVR设计套式PCR引物lzn111(F/R)和lzn22(F/R),扩增10个不同时间点样品的msp2高变区,最终获得长度457bp的目的片段,克隆至pGEM-T easy质粒,转化E.coli(JM109),涂布培养挑取单菌落扩大培养后提取质粒测序。每个时间点样品测序得到10-15条序列,共得到130条HVR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MSP2高变区包含2个高变微区,由3个保守序列隔开。高变微区在持续感染过程中,通过msp2表达位点与同源假基因高变区编码序列之间的基因重组产生抗原变异,并且序列多样性不断增加。结论:MSP2蛋白高变区编码序列在羊无浆体持续感染过程发生持续序列变异。(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山丹[8](2018)在《纤突蛋白高变区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致病性、嗜性以及血清型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可导致禽急性高度接触性疾病,给世界养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IBV为囊膜病毒,属于尼多病毒目(Nidovirale)、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其最重要结构蛋白之一是纤突蛋白(Spike protein,S protein),该蛋白具有高变的S1亚基和保守的S2亚基。早期研究者将S1亚基氨基端高度变异区域定义为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s,HVRs)。经鉴定5个中和抗原位点与HVRs共定位,且HVRs与受体结合区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部分重合,因而HVRs可能在IBV细胞组织嗜性、血清型和抗原性等方面发挥作用,而有必要揭示其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选择Beaudette和ck/CH/LDL/091022毒株为研究对象。Beaudette毒株是适应Vero细胞生长的无致病性实验室改造毒株,ck/CH/LDL/091022是不适应Vero细胞生长的中国QX样肾型强毒株,且两者不属于同一血清型。本试验利用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拯救Beaudette重组毒株。分析比对Beaudette和ck/CH/LDL/091022的HVRs氨基酸序列,分别/同时将ck/CH/LDL/091022的HVR I(50~86 aa)、HVR II(104~140 aa)以及HVR III(274~293 aa)分别/同时替换Beaudette毒株HVR I(50~86 aa)、HVR II(104~138 aa)以及HVR III(272~291 aa)。构建相应载体,经BsmB I或Bsa I酶切,片段连接成基因组全长cDNA分子,体外转录,电转Vero细胞,拯救重组病毒,7株重组病毒分别命名为rHVR I、rHVR II、rHVR III、rHVR I/II、rHVR I/III、rHVR II/III、rHVR I/II/III。7株重组病毒经鉴定,纯化,滴定并检测其致病性、组织嗜性以及血清型等生物学特性。首先,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试验结果显示7株重组毒株均可在Vero细胞生长繁殖,但是吸附宿主细胞能力有所下降,表明仅替换HVRs不能改变重组病毒细胞嗜性。其次,中和试验结果显示7株重组病毒与Beaudette毒株仍属于同一血清型,尽管重组病毒与Beaudette毒株之间抗原相关系数随着互换HVRs数目增加而下降,表明仅替换HVRs不足以改变重组病毒血清型。再次,体内感染试验结果显示7株重组病毒分别感染SPF鸡只,鸡只不表现临床症状,无死亡,气管病变评分显着低于ck/CH/LDL/091022组,仅在个别鸡只气管检测到IBV RNA,表明仅替换HVRs未能改变重组病毒组织嗜性和致病性。最后,免疫攻毒试验结果显示7株重组病毒免疫鸡只在ck/CH/LDL/091022毒株攻毒后,可迅速产生IBV特异性抗体,重组病毒免疫鸡只气管和肾脏病毒载量与PBS免疫组相比显着降低,表明7株重组病毒可提供一定的免疫保护。本研究揭示了HVRs生物学功能,并探索新型候选疫苗,为IBV防控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古丽巴努·阿不来提,木耶赛尔·伊斯马依力,佐日古丽·伊斯马伊力,苏比奴尔·艾力,熊发政[9](2018)在《新疆维吾尔族群体线粒体DNA高变区Ⅰ遗传多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维吾尔族群体线粒体DNA高变区Ⅰ序列遗传多态性。[方法]收集240份新疆8个地域维吾尔族无关个体mt DNA高变区Ⅰ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多态性位点数为:喀什、和田、库车、且木、伊犁、哈密、吐鲁番、尉犁维吾尔族分别为75、98、59、111、75、46和94。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喀什群体为0.996±0.014,和田群体为0.993±0.014,库车群体为0.993±0.015,且木群体为0.993±0.014,伊犁群体为0.993±0.013,哈密群体为0.995±0.012,吐鲁番群体为0.993±0.012,尉犁群体为0.994±0.023。用HVRⅠ序列多态性数据计算Fst和d A两种遗传距离,相关系数为r=0.993(P<0.01)。[结论]中国的维吾尔族人群mt DNA其遗传多态性和个体识别力比较高,并且维吾尔族群体是东亚与欧洲人群的过渡人群,这些数据可用于法医学、人类学、遗传制图个体识别等领域研究。(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张丽丽,孙鑫鹏,韩先杰[10](2018)在《水貂阿留申病毒VP2基因高变区的多变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青岛地区水貂阿留申病毒(ADV)VP2基因高变区的变异情况,试验参考基因库中ADV VP2基因设计1对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VP2基因高变区序列,应用DNAMAN进行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扩增的6株ADV VP2基因高变区碱基长度均为226 bp,与预期目的条带大小一致。6株ADV VP2基因高变区核苷酸同源性为92.9%~100%,与已知国内外12株ADV VP2基因高变区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86.7%~97.3%。其中除2株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外,其他4株都有很大的突变,与国内外毒株也有较大的差异,表明ADV VP2基因具有多变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1期)
高变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脊椎动物基因组中高度多态的基因家族,其编码产物在脊椎动物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受湿地生境污染和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现存鹤科(Gruidae)动物大都已处于受胁状态。为了解鹤科动物MHC-I基因序列信息,本研究设计通用引物对灰鹤(Grus grus)和肉垂鹤(Bugeranus carunculatus)MHC-I基因进行分离。结果从1只灰鹤和1只肉垂鹤血液基因组中分别分离到2条和3条长约1 500 bp的序列片段,这暗示鹤科动物至少存在两个MHC-I基因座位。分离到的核苷酸序列均可翻译成正常的氨基酸,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功能。MHC-I抗原结合区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率,灰鹤分别为5.0%和9.6%,肉垂鹤为9.1%和14.6%。两种鹤抗原肽结合位点的非同义替代率与同义替代率的比值分别为7.348 8和2.145 2,表明其受到强烈的正选择作用。贝叶斯系统发生树显示,鹤科动物MHC-I基因并未按物种聚类,暗示MHC-I基因跨物种多态性的存在。本研究获得的MHC-I基因通用引物及序列信息,可为今后濒危鹤科动物的保护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变区论文参考文献
[1].刘瑛,张琼琼,张蕾,王颖,吕涛.不同16SrDNA高变区选择对细菌性阴道病菌群研究差异比较[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9
[2].刘宏毅,孙成贺,刘大伟,鲁长虎,吕士成.两种鹤科动物MHC-I基因高变区的对比分析[J].动物学杂志.2019
[3].周伟,高天翔,王俊,宋娜.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高变区序列的黄河东营段淡水梭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9
[4].刘英杰,李凤平,董世娟,王瑞阳,于瑞嵩.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S蛋白高变区B细胞线性表位肽的鉴定[J].微生物学通报.2019
[5].刘英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蛋白高变区(1-496aa)线性B细胞表位肽的鉴定[D].齐鲁工业大学.2019
[6].宋娜,周伟,金斌松,高天翔.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高变区的黄河流域光泽黄颡鱼群体遗传学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李烛南.羊无浆体持续感染过程中外膜蛋白MSP1a末端重复和MSP2高变区的变异特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8
[8].山丹.纤突蛋白高变区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致病性、嗜性以及血清型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9].古丽巴努·阿不来提,木耶赛尔·伊斯马依力,佐日古丽·伊斯马伊力,苏比奴尔·艾力,熊发政.新疆维吾尔族群体线粒体DNA高变区Ⅰ遗传多态性[J].生物技术.2018
[10].张丽丽,孙鑫鹏,韩先杰.水貂阿留申病毒VP2基因高变区的多变性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