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下部的下层停放区域和设置在所述下层停放区域的上方的上层停放区域,所述下层停放区域包括下层槽轨,所述下层槽轨设置有下层前轮护栏以及下层后轮挡块;所述上层停放区域包括上层支架和上层滑槽,所述上层支架上固定有上层滑轨,所述机架上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间位置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与所述上层滑槽铰接,所述上层滑槽上固定有上层槽轨,所述上层槽轨上设置有上层前轮护栏和上层后轮护栏,所述上层槽轨的末端还设置有上层后轮挡块。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且操作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下部的下层停放区域和设置在所述下层停放区域的上方的上层停放区域,所述下层停放区域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能够容纳车轮的下层槽轨,所述下层槽轨设置有下层前轮护栏以及下层后轮挡块,所述下层前轮护栏由所述下层槽轨向上延伸,所述下层后轮挡块固定于所述下层槽轨上;所述上层停放区域包括上层支架和上层滑槽,所述上层支架沿横向延伸并且一端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上层支架上固定有用于所述上层滑槽沿着滑动的上层滑轨,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上层支架的上方的位置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间位置铰接有受驱动机构驱动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与所述上层滑槽铰接,所述上层滑槽上固定有能够容纳车轮的上层槽轨,所述上层槽轨上设置有上层前轮护栏和上层后轮护栏,所述上层槽轨的末端还设置有上层后轮挡块,所述驱动机构动作时,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上层滑槽滑动以及转动使得所述上层滑槽处于水平状态或者倾斜状态。
设计方案
1.一种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下部的下层停放区域和设置在所述下层停放区域的上方的上层停放区域,
所述下层停放区域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能够容纳车轮的下层槽轨,所述下层槽轨设置有下层前轮护栏以及下层后轮挡块,所述下层前轮护栏由所述下层槽轨向上延伸,所述下层后轮挡块固定于所述下层槽轨上;
所述上层停放区域包括上层支架和上层滑槽,所述上层支架沿横向延伸并且一端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上层支架上固定有用于所述上层滑槽沿着滑动的上层滑轨,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上层支架的上方的位置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间位置铰接有受驱动机构驱动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与所述上层滑槽铰接,所述上层滑槽上固定有能够容纳车轮的上层槽轨,所述上层槽轨上设置有上层前轮护栏和上层后轮护栏,所述上层槽轨的末端还设置有上层后轮挡块,所述驱动机构动作时,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上层滑槽滑动以及转动使得所述上层滑槽处于水平状态或者倾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滑轨上设置有沿所述上层滑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辊子,所述上层滑槽上开设有腰形孔,所述辊子穿设于所述腰形孔,所述上层滑槽移动时,所述腰形孔相对于所述辊子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前轮护栏、所述上层前轮护栏和所述上层后轮护栏均为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上层滑槽铰接的位置还铰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层滑轨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减速机、传动丝杆、丝杆螺母和丝杆滑块,所述传动丝杆与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丝杆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丝杆上,所述丝杆滑块固定于所述丝杆螺母上,所述第二连杆一端铰接在所述丝杆滑块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槽轨的末端设置有两个压缩弹簧,所述上层后轮挡块固定在两个所述压缩弹簧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槽轨的末端铰接有尾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滑槽内设置有能够移动的推杆,所述上层滑轨上设置有左侧挡块,所述左侧挡块上开设有供所述推杆穿过的通孔,所述推杆上套装有驱动弹簧,所述驱动弹簧远离所述左侧挡块一端固定在所述推杆上,所述尾架下方固定有右侧挡块,当所述上层滑槽往趋向于水平状态移动时,所述驱动弹簧受所述左侧挡块压缩,所述推杆在所述驱动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向着所述右侧挡块的方向移动,所述右侧挡块受推将所述尾架顶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滑槽内形成有移动空间,所述移动空间内设置有供所述推杆穿过并移动的环形部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停放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自行车停放空间是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城市住宅的建设中,无论是建设标准还是设计方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居民不能有效地使用这一空间的现象普遍存在。它不仅造成了居住区外部环境混乱也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居住区自行车停放空间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为居住区自行车停放空间的设计和既有住宅自行车停放空间的改造寻求对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其能够节约场地且操作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下部的下层停放区域和设置在所述下层停放区域的上方的上层停放区域,
所述下层停放区域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能够容纳车轮的下层槽轨,所述下层槽轨设置有下层前轮护栏以及下层后轮挡块,所述下层前轮护栏由所述下层槽轨向上延伸,所述下层后轮挡块固定于所述下层槽轨上;
所述上层停放区域包括上层支架和上层滑槽,所述上层支架沿横向延伸并且一端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上层支架上固定有用于所述上层滑槽沿着滑动的上层滑轨,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上层支架的上方的位置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间位置铰接有受驱动机构驱动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与所述上层滑槽铰接,所述上层滑槽上固定有能够容纳车轮的上层槽轨,所述上层槽轨上设置有上层前轮护栏和上层后轮护栏,所述上层槽轨的末端还设置有上层后轮挡块,所述驱动机构动作时,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上层滑槽滑动以及转动使得所述上层滑槽处于水平状态或者倾斜状态。
优选地,所述上层滑轨上设置有沿所述上层滑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辊子,所述上层滑槽上开设有腰形孔,所述辊子穿设于所述腰形孔,所述上层滑槽移动时,所述腰形孔相对于所述辊子位移。
优选地,所述下层前轮护栏、所述上层前轮护栏和所述上层后轮护栏均为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上层滑槽铰接的位置还铰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层滑轨铰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减速机、传动丝杆、丝杆螺母和丝杆滑块,所述传动丝杆与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丝杆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丝杆上,所述丝杆滑块固定于所述丝杆螺母上,所述第二连杆一端铰接在所述丝杆滑块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上层槽轨的末端设置有两个压缩弹簧,所述上层后轮挡块固定在两个所述压缩弹簧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上层槽轨的末端铰接有尾架。
优选地,所述上层滑槽内设置有能够移动的推杆,所述上层滑轨上设置有左侧挡块,所述左侧挡块上开设有供所述推杆穿过的通孔,所述推杆上套装有驱动弹簧,所述驱动弹簧远离所述左侧挡块一端固定在所述推杆上,所述尾架下方固定有右侧挡块,当所述上层滑槽往趋向于水平状态移动时,所述驱动弹簧受所述左侧挡块压缩,所述推杆在所述驱动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向着所述右侧挡块的方向移动,所述右侧挡块受推将所述尾架顶起。
优选地,所述上层滑槽内形成有移动空间,所述移动空间内设置有供所述推杆穿过并移动的环形部件。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升降过程中能够完全实现不占用下层停车位空间,实现了自动化停车;将停车位分为上下两层空间,节省了很多空间;自行车后轮限位采用压缩弹簧,利用弹簧的伸缩特性,方便将车辆推上装置的上层槽轨;装置尾部增加尾架进行辅助停车,尾架的设计合理的利用了上层停车位在上升过程中推杆上驱动弹簧与左侧挡块和右侧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上层滑槽上升时推杆得以推出,尾架顶起相对于上层槽轨垂直,而当上层滑槽下降时尾架自动下降,便于将自行车提出;根据车轮宽度合理设计槽宽、左右护栏的距离,并且护栏采用三角形形状,降低了上层车辆的左右晃动,减轻车身对护栏的力的作用,使得上层停车位在升降过程中车辆更加稳定,防止车辆侧翻。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附图进行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B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
1-机架;2-下层槽轨;3-下层前轮护栏;4-下层后轮挡块;5-上层支架;6-上层滑槽;7-上层滑轨;8-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上层槽轨;11-上层前轮护栏;12-上层后轮护栏;13-上层后轮挡块;14-第三连杆;15-第四连杆;16-蜗轮蜗杆减速机;17-传动丝杆;18-丝杆螺母;19-丝杆滑块;20-压缩弹簧;21-尾架;22-推杆;23-左侧挡块;24-驱动弹簧;25-右侧挡块;26-辊子;27-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以及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立体空间的利用,使得空间利用率达到最高,能够停放更多的车辆,同时使车辆有序的放置,解决了现在小区停车乱、停车难得问题,对提高和改善居住区自行车停放空间,为居民使用自行车出行创造物质保证,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对当前促进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自行车停放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的下部的下层停放区域和设置在下层停放区域的上方的上层停放区域。机架1,由数块连杆连接而成,大致呈L型,而下层停放区域和上层停放区域则位于机架1的不同高度位置。
如图1所示,下层停放区域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且能够容纳车轮的下层槽轨2(即下层槽轨2具有相应的槽,该槽能够容纳车轮,下面将提及的上层槽轨10原理类似),下层槽轨2设置有下层前轮护栏3以及下层后轮挡块4,下层前轮护栏3由下层槽轨2向上延伸,下层后轮挡块4固定于下层槽轨2上。
上层停放区域包括上层支架5和上层滑槽6,上层支架5沿横向延伸并且一端固定于机架1,上层支架5上固定有用于上层滑槽6沿着滑动的上层滑轨7,机架1上、位于上层支架5的上方的位置铰接有第一连杆8,第一连杆8的中间位置铰接有受驱动机构驱动的第二连杆9,第一连杆8的末端与上层滑槽6铰接,上层滑槽6上固定有能够容纳车轮的上层槽轨10,上层槽轨10上设置有上层前轮护栏11和上层后轮护栏12,上层槽轨10的末端还设置有上层后轮挡块13,驱动机构动作时,第二连杆9带动上层滑槽6滑动以及转动使得上层滑槽6处于水平状态或者倾斜状态。该等滑动以及转动,均相对于后续将提及的辊子26进行。
为防止车辆在停放过程中出现侧翻现象,本实用新型中设计了护栏。当车辆处于竖直摆放时,车辆的重力完全作用于竖直方向,此时,车辆对护栏的作用力为0;当车辆倾斜时,车辆则对护栏会产生作用力,当倾斜程度越小时,作用力越小。在实际中不可能做到绝对竖直,所以左右护栏之间的距离要尽量小。设计的护栏间距就是以车轮的宽度为准,加粗护栏来增大护栏的刚度,采用如图三角形形状,即下层前轮护栏3、上层前轮护栏11和上层后轮护栏12均为三角形,安装时能减小当车身倾斜时形成杠杆原理所产生的效果,增大抵抗力。同时将两个上层前轮护栏11连接成一个整体而不单独分成两个护栏有利于增强护栏的整体抵抗力。
优选地,第一连杆8与上层滑槽6铰接的位置还铰接有第三连杆14,第三连杆14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15铰接,第四连杆15的另一端与上层滑轨7铰接。
本实施例中,电路部分采用STC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拥有32个I\/O口,刚好满足该装置需要较多输入输出端口的要求,并且价格便宜;采用L298N电机驱动模块,拥有较强的电机驱动能力。驱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减速机16、传动丝杆17、丝杆螺母18和丝杆滑块19,蜗轮蜗杆减速机16能够增大扭矩;传动丝杆17与蜗轮蜗杆减速机16的输出轴连接,丝杆螺母18螺纹连接于传动丝杆17上,丝杆滑块19固定于丝杆螺母18上;第二连杆9一端铰接在丝杆滑块19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杆8的中间位置。当蜗轮蜗杆减速机16正转时,传动丝杆17正转从而带动第二连杆9向下旋转,第一连杆8顺时针转动,上层滑槽6向上移动并绕辊子26逆时针转动,从而实现将自行车放上装置;当蜗轮蜗杆减速机16反转时,传动丝杆17反转从而带动第二连杆9向上旋转,第一连杆8逆时针转动,上层滑槽6向下移动并绕辊子26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将自行车放下装置。
为防止放置车辆时车辆向后滚动以及为方便将车辆放入本装置,上层槽轨10的末端设置有两个压缩弹簧20,上层后轮挡块13固定在两个压缩弹簧20的上部。当车轮压到上层后轮挡块13时,压缩弹簧20受力而收缩,随着车轮继续前移,车轮不再与上层后轮挡块13接触,压缩弹簧20失去受力而恢复原长,上层后轮挡块13弹起,限制后轮向后滚动。
另外,上层槽轨10的末端铰接有尾架21。装置尾部增加尾架21进行辅助停车,尾架21的设计合理地利用了上层停车位在上升过程中推杆22上的驱动弹簧24与左侧挡块23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上升时推杆22得以推出,下降时尾架21自动下降,具体如下所述。
参照图2、图3并且结合图1,上层滑槽6内设置有能够移动的推杆22,上层滑轨7上设置有左侧挡块23,左侧挡块23上开设有供推杆22穿过的通孔,推杆22上套装有驱动弹簧24,驱动弹簧24远离左侧挡块23一端通过固定件27固定在推杆22上,尾架21下方固定有右侧挡块25,当上层滑槽6往趋向于水平状态移动时,驱动弹簧24受左侧挡块23压缩,推杆22在驱动弹簧24的弹性作用力下向着右侧挡块25的方向移动,右侧挡块25受推将尾架21顶起。
该推杆22与尾架21的工作原理为:在停放装置上升阶段,驱动弹簧24相对于左侧挡块23的距离变短,当驱动弹簧24接触左侧挡块23时,受力收缩并且将力传递给右侧挡块25,随着驱动弹簧24的受力增大,尾架21也将会被顶起;在装置下降阶段,驱动弹簧24相对于左侧挡块23的距离变长,当驱动弹簧24逐渐伸长,直至伸长至原长,接下来随着距离增大,驱动弹簧24将不再与左侧挡块23接触,而尾架21在重力作用下将自动下降。使用驱动弹簧24能防止推杆22在受压过程中出现“憋死”现象,减少对停放装置的破坏,同时也降低了装配要求。在左侧挡块23上开有通孔,方便推杆22经过而驱动弹簧24不能经过,保证了驱动弹簧24在与其接触时也能保证沿推杆22方向压缩。
本实施例中,上层滑槽6内形成有移动空间,移动空间内设置有供推杆22穿过并移动的环形部件,从而便于对推杆22导向,并且能够避免干涉推杆22,保证其能够沿横向移动。
参照图4,其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上层停放区域和下层停放区域均低于前述实施例的相应停放区域。这两种实施例,便于结合使用,即前一实施例的停放装置与该实施例的停放装置交错设置,这样,由于不同实施例的停放装置的上层停放区域和下层停放区域的高度均不同,故能够避免相邻的自行车车把等产生干涉。
本装置合理利用立体空间将装置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通过连杆机构将车辆放置到上层水平位置,采用上下分层使得空间的利用率增大了不少;同时相邻两个装置的上下两层高低不等,使得车把、脚踏能够错位,在左右空间上节约不少空间。上层放置车辆时,推动车辆沿着槽轨,顺着尾架向上推动,直到后轮经过后轮挡块即可,车轮压到后轮挡块时弹簧受压而收缩,车轮经过后,弹簧失去了压力而恢复原长,然后按下按钮开关就可以将车辆上升至上层车架,就实现了上层车辆的存放过程;再次按下按钮开关时则装置将下降,随后推出车辆就实现了上层车辆的取出过程;下层则直接沿着下层槽轨手动推入、推出即可实现下层车辆的存放、取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道,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663209.4
申请日:2019-05-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833837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B62H3/00
专利分类号:B62H3/00;B62H3/08
范畴分类:32C;32G;
申请人:武夷学院
第一申请人:武夷学院
申请人地址:354300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大道16号
发明人:林权;张韬;原梓皓;穆天开
第一发明人:林权
当前权利人:武夷学院
代理人:金碎平
代理机构:31290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