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交流行为论文_王艳丽,尚清,李尉萌,张会春,高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交流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语言,语料,儿童,孤独症,针刺,课堂教学,大学英语。

语言交流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丽,尚清,李尉萌,张会春,高超[1](2019)在《头部针刺联合口肌训练对儿童孤独症摄食行为及语言交流障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头部针刺联合口肌训练对儿童孤独症摄食行为及语言交流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儿童医院2015-01—2018-06收治的82例孤独症儿童,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口肌训练,观察组采用头部针刺联合口肌训练。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摄食行为变化情况、自闭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口部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67%vs 67.56%(P<0.05)。治疗前,2组摄食行为、ABC量表评分及口部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摄食行为评分、ABC量表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口部运动功能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部针刺联合口肌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摄食行为,纠正语言交流障碍,提高患儿语言表达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李琴[2](2016)在《无言的力量——论学生的非语言交流行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教学是一个复杂又特殊的认识过程,师生双方都是该过程中必不可少、无可替代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似乎无人能撼,人们在衡量课堂教学效果时总会更加严格地考量教师的语言讲授能力和专业水准,而相对较少地考虑到学生的课堂表现,尤其是语言之外的一系列沟通因素带来的效应。本文旨在从学生的时间观念、空间利用、肢体动作、情感交流等因素来探析他们的非语言交流行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李霞[3](2012)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非语言交流行为的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语言交流的涵盖面和分类方法众多,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着不同的分类,难以达成共识。在体育舞蹈教学训练过程中,一些非语言交流的形式表现为服饰、形体、手势、化妆、表情、视觉、时间、空间、距离、音乐等。本文旨在讨论体育舞蹈教学中非语言交流行为的具体分类,阐述将其应用于体育舞蹈教学的必要性,本文从教学的角度,倾向于赞同毕继万以及库对非语言交流的分类,根据前人的划分结果再结合体育舞蹈的自身项目特点将体育舞蹈教学中非语言交流行为分为七类,用于指导体育舞蹈的实践教学和训练。(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2年30期)

周顺和,赵恒芬[4](2010)在《论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的非语言交流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语言交流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对于正确处理高校馆员与读者双方关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论述了非语言交流行为中形体语言、空间沟通、副语言等表达方式以及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图书馆》期刊2010年03期)

陈琳[5](2009)在《论苏珊·格莱斯佩尔剧作《琐事》中的两性语言交流行为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着名女剧作家格莱斯佩尔的独幕剧《琐事》对两性交流行为差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格莱斯佩尔在该剧中对男、女语言使用方式的不同进行了细致呈现,并在其中暴露出男性信息交流方式的局限性和女性感情交流的优点,在此基础上颠覆了贬低女性言说的传统等级观。(本文来源于《国外文学》期刊2009年02期)

樊孟维,陈榕[6](2009)在《高校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非语言行为的类型入手,探讨了高校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的作用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非语言交流的形式。(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张蕾,田沁[7](2008)在《简述护患间语言、行为交流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护士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在工作中除了与医生直接联系,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外,更多的时间是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而“病人选医生”、“病人选护士”已成为医疗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患者对健康的要求,不但需要治好病,还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心情愉快。因此,在挑选护士操作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08年07期)

周兢[8](2006)在《从前语言到语言转换阶段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3岁前汉语儿童语用交流行为习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着重探讨汉语儿童从前语言到语言交往阶段语用交流行为发展,通过质和量两种方式搜集14-32月儿童与母亲互动交往语料,采用汉化的CHILDES模式转录并用CLAN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岁前汉语儿童语用交流行为清晰度的快速增长,语用交往行为类型的明显扩展和语用交流行为核心类型的运作倾向,是该阶段具有标志性的语用发展阶段特征。研究同时发现汉语儿童语用交流行为与母亲的语用交流行为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06年06期)

王明利[9](2006)在《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际间交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一是通过语言行为,二是通过非语言行为,后者当然是极其重要的形式,正如David Abercomb ie所指出的“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人们可用其身体不同部位“说话”。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各国之间密切往来,人与人交往也日益密切。跨文化交流对人们来说不再陌生。不同的非语言交际的冲突也日益显露。本文将对跨文体交流中的非语言行为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文化的不同非语言行为,从而正确处理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冲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本文来源于《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张南雁[10](2005)在《谈非语言行为对交流有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语言行为对有效交流起着重要作用。非语言交际行为主要由体接触、副语言、空间距离、肢体语言、图像、服饰等构成。因为非语言行为在形成过程中被赋予了某些文化限制,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语境理解他们的涵义。非语言交际方式能够提高人际交往的有效率,帮助人们准确地互相理解,同时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便利。(本文来源于《职大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语言交流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言教学是一个复杂又特殊的认识过程,师生双方都是该过程中必不可少、无可替代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似乎无人能撼,人们在衡量课堂教学效果时总会更加严格地考量教师的语言讲授能力和专业水准,而相对较少地考虑到学生的课堂表现,尤其是语言之外的一系列沟通因素带来的效应。本文旨在从学生的时间观念、空间利用、肢体动作、情感交流等因素来探析他们的非语言交流行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交流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王艳丽,尚清,李尉萌,张会春,高超.头部针刺联合口肌训练对儿童孤独症摄食行为及语言交流障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

[2].李琴.无言的力量——论学生的非语言交流行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

[3].李霞.体育舞蹈教学中非语言交流行为的分类[J].当代体育科技.2012

[4].周顺和,赵恒芬.论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的非语言交流行为[J].图书馆.2010

[5].陈琳.论苏珊·格莱斯佩尔剧作《琐事》中的两性语言交流行为差异[J].国外文学.2009

[6].樊孟维,陈榕.高校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7].张蕾,田沁.简述护患间语言、行为交流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8

[8].周兢.从前语言到语言转换阶段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3岁前汉语儿童语用交流行为习得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

[9].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

[10].张南雁.谈非语言行为对交流有效性的影响[J].职大学报.2005

论文知识图

幼儿主动发出的语言交流行为教师发出的语言交流行为个案与教师语言交流行为观察结果个案与同伴语言交流行为观察结果“亲密性”维度之下幼儿发出的主动性...南京国际社区分布图

标签:;  ;  ;  ;  ;  ;  ;  

语言交流行为论文_王艳丽,尚清,李尉萌,张会春,高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