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球囊菌论文_Awraris,Getachew,Shenkute

导读:本文包含了蜜蜂球囊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蜜蜂,白垩,转录,注释,基因,浊度,蛋白酶。

蜜蜂球囊菌论文文献综述

Awraris,Getachew,Shenkute[1](2019)在《蜜蜂球囊菌转录组分析及其致病相关基因挖掘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蜜蜂白垩病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引起的昆虫真菌性病害,一旦发病对蜂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我们在以往的实验中,我们采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基因整合技术(REMI),获得了多个蜜蜂球囊菌(A.apis)突变体,并通过蜂群接种和实验室人工饲喂幼虫接种病原球囊菌孢子的方法,已经筛选出与野生型球囊菌存在着较大的致病性差异的突变株,然而目前未止,对球囊菌致病性差异的机理尚未明确。为了深入研究蜜蜂球囊菌的致病机理,我们在前期已经获得的稳定遗传的球囊菌突变体的基础上,采用转录组测序方法,对致病性不同的3株蜜蜂球囊菌及野生型初始菌的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对球囊菌致病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蜜蜂球囊菌致病性的分子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及野生型初发菌WT和前期采用REMI突变技术获得的3株致病性不同的球囊菌突变体M1、M4、M7进行了转录组de novo测序,对序列进行了组装和注释。结果表明,所测定的野生型菌株WT以及3株弱致病性突变体菌株M1、M4、M7及共产生了394,910,604 reads,获得了12,989 unigene,N50为853 bp。BLASTx搜索结果表明,9,598个基因可以被注释为已知基因(UniProt库,E-value≤1.0E-05),7,807个基因可以得到有效注释(Interpro库)。对6,583进行了Gene Ontology(GO)分析,其中2,521个基因可以分为叁大类。蛋白质家庭数据库搜索结果发现,6,561个基因与已知蛋白相似,其中230个蛋白有效进行了COG分类和注释。另外,KEGG富集结果表明,2503个基因有效富集到314个通路,其中发现了356个真菌特异转录因子(TF),而这些转录因子可以分在32个蛋白家族,预示着这些基因在蜜蜂球囊菌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对蜜蜂球囊菌3个致病性变异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进行了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结果表明,在全部的172,3,996个DEG中有650个基因上调表达,同野生型相比,M1,M4,M7分别有4,403,2,845和3,016个基因下调表达。挖掘出大量在不同处理间出现表达差异的致病性相关基因,而这些基因也正是在弱致病性的突变体中下调表达的基因。同WT野生型相比,在3个突变体中有53个水解酶基因、54个转录因子,25个细胞壁合成降解相关基因,分别在M1、M7和M4中下调表达,且M1、M7下调表达的程度大于M4。研究表明,在水解酶作用下,致病菌可有效地完成对宿主细胞的侵入和逃逸过程,是一类重要的致病相关蛋白。转录起始因子也一是类重要的致病相关蛋白,在转录调控上对致病菌的致病性发生作用。细胞壁合成与降解相关基因对细胞的形态结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基因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保护细胞免受环境压力,在外界环境胁迫下,可保护宿主细胞结构不发生变化,细胞形态不发生改变。采用qRT-PCR方法对3个突变体中的12个下调基因进行验证,验证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3.对蜜蜂球囊菌3个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GO富集和KEGG富集。结果表明,同野生型相比,M1、M4、M7分别有811,691和660个基因有效GO富集,筛选出了一些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的基因。KEGG途径富集分析显示,与野生型相比,在叁个突变体中共富集到9个途径中的216个基因被下调。其中,已知的5种涉及真菌致病性的途径通过随机突变被抑制(M1突变体含有3种,M7突变体含有2种)。同野生型相比,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通路(28基因)以及aminoacyl-tRNA合成通路(31基因)是在M1中特异表达的通路。另外,M1与M4相比,真核生物核糖体生物合成通路这一通路中有54个基因下调表达。与野生型相比,M7中Fatty acid metabolism通路(17 genes)下调表达。与M4相比,M7中基部转运因子通路中有21个基因下调表达。4.研究发现,在蜜蜂球囊菌3个突变体中,M1和M7的致病性要小于M4,而3个突变体的致病性均小于野生型球囊菌,转录组KEGG富集分析和GO富集数据分析结果与体外接种实验的结果相一致,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也与体外接种实验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对球囊菌致病性不同的突变体及野生型菌株的转录组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与蜜蜂球囊菌致病性相关基因并进行了验证,对蜜蜂球囊菌致病性分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蜜蜂球囊菌致病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对有效防控蜜蜂白垩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郭睿,陈华枝,童新宇,熊翠玲,郑燕珍[2](2019)在《蜜蜂球囊菌基因结构优化及新基因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补充和完善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基因组序列和功能注释信息,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球囊菌菌丝和孢子进行深度测序,并基于高质量的转录组数据对已注释基因进行结构优化,对未注释基因进行预测、鉴定和分析。将测序得到的有效读段进行参考基因组比对和转录本重构;利用Cuffcompare软件将重构转录本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共对101个已注释基因的5′端或3′端进行了延长;共鉴定出373个新基因,随机挑选10个新基因进行RT-PCR验证,其中8个能扩增出符合预期的目的片段,表明预测出的多数新基因真实存在;共计147个球囊菌新基因可注释到Nr和eggNOG数据库中,85个新基因注释到29个GO条目,66个新基因注释到33条代谢通路。本研究结果补充了球囊菌的基因结构和功能注释信息,也为新基因的功能研究打下了初步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常志光,牛庆生,刘楠楠,宋延明,王志[3](2018)在《大蒜素对蜜蜂球囊菌的抑菌和杀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明大蒜素对蜜蜂白垩病的病原菌蜜蜂球囊菌在体外的抑菌和杀菌活性。试验以蜜蜂球囊菌为受试菌,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琼脂培养基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测试大蒜素对蜜蜂球囊菌的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结果表明,大蒜素对蜜蜂球囊菌的MIC为12.0mg/mL,MBC为24.0mg/mL。证实大蒜素在体外对蜜蜂球囊菌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本文来源于《特产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郭睿,王海朋,陈华枝,熊翠玲,郑燕珍[4](2018)在《蜜蜂球囊菌的microRNA鉴定及其调控网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利用small RNA-seq技术对球囊菌的纯培养进行测序,对球囊菌的micro RNAs miRNAs)进行预测、鉴定和分析,进而构建miRNAs-mRNAs的调控网络。【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Xten平台对球囊菌菌丝与孢子进行测序,通过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球囊菌的miRNAs进行预测和分析,通过茎环(Stem-loop)PCR对部分miRNAs进行鉴定,利用Cytoskype软件构建miRNAs-mRNAs的调控网络。【结果】本研究共获得48268696条clean reads,预测出118个球囊菌的miRNAs,它们的长度分布介于18–25 nt之间,不同长度的mi RNA的首位碱基偏好性差异明显。Stem-loop PCR验证结果显示共有10个miRNAs能够扩增出符合预期的目的片段,说明多数miRNAs可能真实存在。共预测出6529个球囊菌miRNAs的靶基因,其中5725个能够注释到Nr、Swissprot、KOG、GO和KEGG数据库。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有24个靶基因注释在MAPK信号通路。Cytoskyp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球囊菌的miRNAs与mRNAs之间存在复杂的调控网络,绝大多数的miRNAs处于调控网络的内部且同时结合多个mRNAs。【结论】本研究率先对球囊菌的miRNAs及miRNAs-mRNAs调控网络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丰富了对球囊菌miRNAs的认识,为其基础生物学信息提供了有益补充,也为阐明球囊菌致病的分子机理打下了一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汶东,熊翠玲,王鸿权,侯志贤,童新宇[5](2017)在《基于RNA-seq数据大规模挖掘蜜蜂球囊菌的SSR分子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已获得的球囊菌转录组数据预测微卫星标记(SSR),并进行SSR位点的信息分析和SSR引物的挖掘.利用软件MISA对球囊菌转录组中42610条unigenes进行搜索,共预测出7968个SSRs,分布于5233条unigenes中,其中最主要的重复类型为叁核苷酸重复(53.15%),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32.32%)和四核苷酸重复(8.46%).二核苷酸重复中的基序主要是AG/CT(占总量的15.8%).针对所有的SSR位点,利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设计出6956对SSR特异性引物,随机选取20对引物对两个不同来源的球囊菌样品进行SSR位点扩增,共有6对引物成功扩增出符合预期的目的片段.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球囊菌转录组数据开发SSR引物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张曌楠,熊翠玲,徐细建,黄枳腱,郑燕珍[6](2017)在《蜜蜂球囊菌的参考转录组de novo组装及SSR分子标记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RNA seq技术对纯培养的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孢子和球囊菌侵染的蜜蜂幼虫肠道组织进行测序,de novo组装球囊菌的参考转录组,并对其进行功能与代谢通路注释,进而基于该转录组数据开发球囊菌的SSR分子标记。【方法】首先通过差速离心获得活化的球囊菌孢子,配制含1×107孢子/m L的饲料饲喂4,5和6日龄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幼虫和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幼虫,通过Illumina Hi SeqTM2500平台同时对上述蜜蜂幼虫肠道及纯化球囊菌孢子进行深度测序,原始数据过滤后通过Trinity软件组装得到unigenes,进而通过BLASTX比对NCBI Nr,Swiss-Prot,KOG和KEGG数据库对unigenes进行功能与代谢通路注释。利用MISA软件对所有unigenes进行SSR搜索,并利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设计SSR特异性引物,通过PCR对不同来源的球囊菌SSR位点进行扩增。【结果】本研究共获得146 135 308条高质量reads,de novo组装得到42 609个unigenes。BLASTX比对结果显示,29 316个unigenes在上述公共数据库中具有功能和代谢通路注释。注释到法夫酵母Xanthophyllomyces dendrorhous上的unigenes最多,达6 050个。KEGG注释结果显示,unigenes可注释到117个代谢通路,其中富集在核糖体(ribosome)上的unigenes数量最多(529)。所有unigenes中共预测到7 968个SSRs,通过PCR开发出5个球囊菌SSR分子标记。【结论】本研究成功组装球囊菌的参考转录组,并进行了功能与代谢通路注释,可为在分子水平深入研究球囊菌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基于该转录组信息开发的5个SSR分子标记可推动菌株鉴定、基因图谱构建及基因定位等研究。(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臧相云,姚灵丹,魏秀艳,邱君志[7](2016)在《蜜蜂球囊菌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蜜蜂球囊菌能引起蜜蜂发生白垩病,是一种高度专一的蜜蜂幼虫病原真菌,极大影响了蜂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就蜜蜂球囊菌的发生历史、传播途径、流行规律、防治策略、物种鉴定、分子检测、遗传变异、培养条件、致病机理、基因组学及其天然产物等方面展开简单综述,旨在深入了解该菌生物学特性,便于高效防治其危害,为推动蜂业快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8-19)

席伟军,李江红,陈大福,梁勤[8](2016)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检测蜜蜂球囊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为监测和防治蜜蜂白垩病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蜜蜂球囊菌特异性序列ITS区,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Explorer V4.0设计并合成4条特异性引物A.apis-F3(5'-ACATTGCGCCCTCTGGTA-3')、A.apis-B3(5'-TGGTTAGACCGGACAGTCG-3')、A.apis-FIP(5'-TAAGACGGGACGATCGCCC AACCTGTCCGAGCGTCATTG-3')和A.apis-BIP(5'-GAAAGGCAGTGACGGCGTCGGGCCACTAGAGCGAAAGAC-3'),进行LAMP扩增试验,分别设置Mg~(2+)终浓度为0、2、4、6、8、10、12、14 mmol·L~(-1),dNPTs终浓度为0、0.2、0.4、0.6、0.8、1.0、1.2、1.4、1.6、1.8 mmol·L~(-1),内引物FIB/BIF终浓度为0.2、0.4、0.6、0.8、1.0、1.2、1.4、1.6、1.8 mmol·L~(-1),甜菜碱终浓度分别为0、0.2、0.4、0.6、0.8、1.0、1.2 mo1·L-1,反应温度为58、60、63、65℃,反应时间分别为30、40、50、60 min,并利用实时浊度仪测定浊度值和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测LAMP反应的结果,确定优化的LAMP检测体系。以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apis)、蜜蜂残翅病毒(Deformed wing virus,DWV)、蜜蜂囊状幼虫病毒(Sacbrood virus,SBV)、黑蜂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BQCV)和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Israel acute paralysis virus,IAPV)基因组为模板进行特异性验证。并用PvuⅠ酶切验证产物,最终确定LAMP反应体系的准确性;进而通过将蜜蜂球囊菌基因组DNA进行10倍梯度稀释,分别获得DNA浓度0.2231、0.2231×10~(-1)、0.2231×10~(-2)、0.2231×10~(-3)、0.2231×10~(-4)、02231×10~(-5)、0.2231×10~(-6)、0.2231×10~(-7)、0.2231×10~(-8)μg·μL~(-1)作为模板,比较LAMP和普通PCR检测灵敏度,并检测验证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上的可行性。【结果】建立了一种特异检测蜜蜂球囊菌的方法,反应条件优化后的检测体系为4 mmol·L~(-1)Mg~(2+)、1.2 mmol·L~(-1)dNTPs、1.6 mmol·L~(-1)FIP/BIP、0.4 mol·L~(-1)甜菜碱,并在63℃反应60 min可完成检测。选用蜜蜂球囊菌、东方蜜蜂微孢子虫、蜜蜂微孢子虫、蜜蜂残翅病毒、蜜蜂囊状幼虫病毒、黑蜂王台病毒和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的基因组作为LAMP反应模板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仅有蜜蜂球囊菌有扩增曲线和梯状条带,建立的LAMP检测体系有很好的特异性。将蜜蜂球囊菌基因组DNA浓度0.2231、0.2231×10~(-1)、0.2231×10~(-2)、0.2231×10~(-3)、0.2231×10~(-4)、0.2231×10~(-5)μg·μL~(-1)作为模板进行PCR反应后,检测结果为阳性,随DNA浓度降低,电泳检测不能观察到PCR的扩增产物。进行LAMP反应时,浊度曲线和电泳条带显示可检测DNA浓度为0.2231×10~(-6)μg·μL~(-1)。LAMP每反应检出量比PCR高10倍,并且方法简单、节省时间。【结论】成功建立了准确、快速、低成本的LAMP检测蜜蜂球囊菌技术,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陈大福,王吉州,梁勤[9](2015)在《蜜蜂球囊菌胞外蛋白酶活性与菌株毒力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胞外蛋白酶活性(PU)与其毒力的关系,评价胞外蛋白酶活力作为毒力指标的可靠性。本研究测定了9个不同来源地的蜜蜂球囊菌菌株的胞外蛋白酶活性及接种后各日累积蜜蜂幼虫死亡率和致死中时(LT50),将胞外蛋白酶活性与接种后各日累积死亡率及致死中时(LT50)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胞外蛋白酶活性与其对蜜蜂幼虫的毒力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菌株胞外蛋白酶活性与其毒力间的存在显着相关性。因此,蜜蜂球囊菌胞外蛋白酶活性可作为大量菌株筛选的参考毒力指标,但不能作为测定相关性的唯一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蜂业》期刊2015年10期)

董文滨[10](2014)在《不同辐照剂量对蜜蜂球囊菌的杀灭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养蜂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但蜜蜂的生长繁殖一直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特别是蜜蜂白垩病的危害。蜜蜂白垩病是由蜜蜂球囊菌感染而引起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暴发流行,以后时有发生,给我国的养蜂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但非常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至今没有有效的防控方法。研究发现,市售蜂花粉中常含有蜜蜂球囊菌,养蜂场在购买此类花粉作为蜜蜂饲料后,蜂群易患白垩病,通过60Co辐照杀灭蜂花粉中的蜜蜂球囊菌是切断白垩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手段,而目前辐照剂量并不明确,导致辐照效果参差不齐。本研究以蜜蜂球囊菌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辐照剂量对蜜蜂球囊菌的杀灭效果,以期明确有效杀灭蜜蜂球囊菌的最低辐照剂量,为60Co辐照蜜蜂饲料(特别是蜂花粉)时的辐照剂量选择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细菌纯化技术从患白垩病(Bee Chalkbrood Disease)的意大利蜜蜂幼虫体内分离纯化得到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并结合形态学、乳酸酚棉兰染色以及5.8S rDNA序列分析技术进行鉴定。同时制备不同梯度浓度的A. apis孢子悬液加入到幼虫饲料中,对3日龄意蜂幼虫体外接种试验,利用人工饲养蜜蜂幼虫技术,统计幼虫患病率,通过寇式法计算得出蜜蜂球囊菌对意大利蜜蜂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对添加半数致死浓度的孢子的饲料进行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并进行侵染意大利蜜蜂幼虫实验,最终确定对添加半数致死浓度的蜜蜂球囊菌孢子饲料的最低有效辐照剂量。试验结果表明:从患白垩病的意大利蜜蜂幼虫体内分离纯化得到蜜蜂球囊菌的菌落形态与文献报道一致;显微镜下观察其孢囊直径,孢子球直径和孢子的长宽比等形态特征与文献报道相同或接近;对分离纯化的蜜蜂球囊菌进行分子鉴定,扩增片段大小符合理论值,经与GenBank所公布的蜜蜂球囊菌特异性片段序列做blast对比,重合度99%;计算得出蜜蜂球囊菌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意蜂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为5.6×104个/ml;经60Co对添加半数致死浓度的蜜蜂球囊菌孢子饲料进行辐照后饲喂幼虫,在7.0kGy剂量辐照条件下,幼虫患病率与未辐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4)

蜜蜂球囊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补充和完善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基因组序列和功能注释信息,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球囊菌菌丝和孢子进行深度测序,并基于高质量的转录组数据对已注释基因进行结构优化,对未注释基因进行预测、鉴定和分析。将测序得到的有效读段进行参考基因组比对和转录本重构;利用Cuffcompare软件将重构转录本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共对101个已注释基因的5′端或3′端进行了延长;共鉴定出373个新基因,随机挑选10个新基因进行RT-PCR验证,其中8个能扩增出符合预期的目的片段,表明预测出的多数新基因真实存在;共计147个球囊菌新基因可注释到Nr和eggNOG数据库中,85个新基因注释到29个GO条目,66个新基因注释到33条代谢通路。本研究结果补充了球囊菌的基因结构和功能注释信息,也为新基因的功能研究打下了初步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蜜蜂球囊菌论文参考文献

[1].Awraris,Getachew,Shenkute.蜜蜂球囊菌转录组分析及其致病相关基因挖掘与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2].郭睿,陈华枝,童新宇,熊翠玲,郑燕珍.蜜蜂球囊菌基因结构优化及新基因鉴定[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3].常志光,牛庆生,刘楠楠,宋延明,王志.大蒜素对蜜蜂球囊菌的抑菌和杀菌活性研究[J].特产研究.2018

[4].郭睿,王海朋,陈华枝,熊翠玲,郑燕珍.蜜蜂球囊菌的microRNA鉴定及其调控网络分析[J].微生物学报.2018

[5].李汶东,熊翠玲,王鸿权,侯志贤,童新宇.基于RNA-seq数据大规模挖掘蜜蜂球囊菌的SSR分子标记[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张曌楠,熊翠玲,徐细建,黄枳腱,郑燕珍.蜜蜂球囊菌的参考转录组denovo组装及SSR分子标记开发[J].昆虫学报.2017

[7].臧相云,姚灵丹,魏秀艳,邱君志.蜜蜂球囊菌的研究进展[C].中国菌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6

[8].席伟军,李江红,陈大福,梁勤.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检测蜜蜂球囊菌[J].中国农业科学.2016

[9].陈大福,王吉州,梁勤.蜜蜂球囊菌胞外蛋白酶活性与菌株毒力关系的研究[J].中国蜂业.2015

[10].董文滨.不同辐照剂量对蜜蜂球囊菌的杀灭效果[D].山东农业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蜜蜂球囊菌在叁种抑菌片周围的长...不同浓度蜜蜂壳聚糖溶液对蜜蜂球囊菌蜜蜂球囊菌cDNA文库的滴度温度对蜜蜂球囊菌孢子萌发管产生...蜜蜂球囊菌抱囊蜜蜂球囊菌总RNA凝胶

标签:;  ;  ;  ;  ;  ;  ;  

蜜蜂球囊菌论文_Awraris,Getachew,Shenkute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