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云液态水含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含量,液态水,辐射计,微波,天气,路径,反射率。
云液态水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雷永恒,苏德斌,胡坚[1](2019)在《一种改进型的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算法的研究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雨滴谱M-P分布计算出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雷达探测存在垂直分辨率不够的实际情况,采用波束充塞垂直区域进行线性插值方法估计反射率强度值。插值处理后的叁维离散化数据累积得到空间VIL计算,实现基于matlab程序设计的1km×1km分辨率的VIL产品真彩色显示。结合VIL算法,分析计算误差原因。结合永州2013-04-09的1次强天气过程实例,验证分析该算法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气象水文海洋仪器》期刊2019年02期)
罗家进,徐潋娥[2](2018)在《云中液态水含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云中液态含水量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作用很大。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主要探讨一下人工影响天气中的意义,然后制定出雨中液态水的检测方式以及发展前景,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人工降雨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期刊2018年12期)
顾宇,周毓荃,蔡淼[3](2017)在《基于飞机和云雷达观测的层状云液态水含量反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内液态水是云物理研究的重要微物理参量,对人工影响天气、气候变化、大气辐射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云内微物理结构的复杂性,使得这些云微物理特征量的探测一直是个难题,直接的观测手段非常有限,主要以飞机为主,遥感观测存在反演的一些问题。本研究通过2016年06月03日在河北邢台一次飞机、8.6mm云雷达和云高仪针对暖云的一次联合探测,探索了有降水粒子存在的云雷达反射率因子阈值,研究了降水粒子和非降水粒子的Z-LWC关系公式,并以此进行了液态水含量反演的方法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飞机垂直探测段分析了飞机、云雷达、云高仪叁者对云底高度的探测,对比发现,云高仪和飞机对云底的探测较一致、云雷达探测结果云底较低。分析发现当云底下方出现雨幡时,云雷达无法分辨云底,导致云底探测结果偏低;而雨幡粒子尺度较大,云高仪对这类粒子不敏感。(2)通过平飞段飞机数据计算得到反射率因子和云雷达探测反射率因子的对比发现,两者整体变化趋势吻合、但局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3000m以下,云雷达观测值高于飞机探测计算值;3000-3300m,两者匹配较好;3300m以上,飞机探测高于云雷达。从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垂直廓线和时间演变曲线中可以看到,两种探测方式得到的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提出利用飞机数据计算得到的雷达反射率因子累积频率分布函数,来研究不同高度是否存在降水粒子,发现出现降水粒子的回波强度值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加,从云底-15d BZ递增至云顶-6d BZ,该值可用于云雷达判断是否有降水粒子出现的阈值。(4)通过利用飞机数据研究了含有降水粒子和无降水粒子的云粒子Z-LWC关系公式,发现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的Z-LWC关系分界较为明显,分布情况符合前人提出的经验关系分布,得到了适合本个例云层的液态水含量与雷达反射率因子经验关系。(5)利用飞机数据确定的降水云阈值和降水云Z-LWC关系公式,进行云雷达液态水含量反演后发现,反演结果与飞机探测结果变化规律一致,数量级相同,误差较小,有一定相关性,反演结果较为可靠。(本文来源于《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4 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进展论文集》期刊2017-09-27)
赖庆仁,郭龙,李明,梁鉴,彭毅[4](2016)在《结冰风洞液态水含量测量装置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冰风洞与常规风洞的重要区别就是结冰风洞能够模拟真实大气结冰云雾环境,研究飞行器的结冰特性,因此结冰云雾参数的模拟是结冰风洞主要而且关键的能力。液态水含量是结冰风洞云雾参数中一项重要参数,其准确测量是结冰试验开展的基本前提。冰刀法测量液态水含量在国内外被广泛认可,且冰刀装置作为风洞校测基本手段,写入了结冰风洞校准规范。针对结冰风洞中用于液态水含量测量的冰刀装置,根据其测量原理制定了试验方案;提出了整套装置设计的技术指标并指出其中的技术难点;对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关键受力部件进行了强度、刚度分析;进行了关键技术研究,包括冰刀液态水收集系数计算和驱动控制系统设计等;最后将设计出的冰刀装置在结冰风洞中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冰刀装置设计合理,液态水收集效果良好,实现了结冰风洞液态水含量的测量标定,且防护罩开闭迅速,实现了结冰时间的精确控制,满足技术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谢晓林,刘黎平[5](2016)在《云雷达联合微波辐射计反演液态水含量的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独利用云雷达反演液态含水量(LWC)廓线,由于降水粒子与冰相粒子的影响,反演结果误差较大。单独利用微波辐射计反演LWC廓线,由于无法得到云的垂直结构,结果也不理想。在云雷达联合微波辐射计反演暖云LWC廓线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回波强度区分云滴粒子与降水粒子,根据温度区分云滴粒子与冰相粒子,建立粒子分布模型,提出了利用云雷达回波强度数据与微波辐射计液态水路径数据(LWP)联合反演混合性降水层云LWC廓线的算法,基于2014年6月6日与6月7日两次混合性层云降水个例,联合反演了LWC廓线,分析了该联合反演算法的稳定性和合理性,结论如下:(1)与直接用单一Z-LWC经验关系的方法相比,根据联合反演算法,剔除回波强度中的冰相粒子信息,区分云滴粒子和降水粒子,并采用不同Z-LWC经验关系的方法更加合理。(2)影响联合反演算法的7个参数(非降水粒子Z-LWC经验关系的系数a1与b1等)中,降水粒子Z-LWC经验关系系数a2与b2的改变对联合反演算法结果影响稍大,偏差在20~30%左右,而其他参数的改变对结果的影响很小,偏差小于5%,联合反演算法的稳定性较好。(3)联合反演得到的LWC廓线与微波辐射计输出的LWC廓线相比,廓线分布更为合理。(本文来源于《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8 雷达探测新技术与应用》期刊2016-11-01)
谢晓林,刘黎平[6](2016)在《基于云雷达和微波辐射计反演混合云液态水含量的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态水含量(LWC)是重要的云微物理参数,为反演得到混合云的LWC廓线,分析和总结Z-LWC经验关系,根据冰相粒子与温度的分布模型,剔除冰相粒子对Z的贡献,提出联合反演混合云LWC垂直廓线的方法。利用2013年4~8月,在广东叁水和四川理塘外场试验数据,分析雷达反演的液态水总量与微波辐射计LWP数据的相关性,确定数据的可用性,并利用联合反演算法进行混合云的LWC的反演试验,结论如下:反演算法由于引入微波辐射计LWP数据,减小由于Z-LWC关系的实际变化而带来的误差。(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郑梅,朱剑鋆,董威[7](2016)在《液态水含量对防冰表面水膜流动换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液态水含量对防冰表面水膜流动换热的影响,基于机翼防冰表面水膜及空气相互作用机理,并考虑水膜表面传热传质过程,建立了水膜与空气的流动换热模型,得到溢流水膜及空气边界层流动换热的积分控制方程,通过对比文献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液态水含量条件下防冰表面水膜厚度及主要热流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液态水含量对水膜沿表面厚度分布有明显影响,而对换热过程中各项热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水滴撞击区域,加热热流与散热热流随液态水含量的增加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航空发动机》期刊2016年01期)
谢晓林,刘黎平[8](2016)在《云雷达联合微波辐射计反演混合性降水层云液态水含量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独利用云雷达反演液态含水量(LWC)廓线,由于降水粒子与冰相粒子的影响,反演结果误差较大。单独利用微波辐射计反演LWC廓线,由于无法得到云的垂直结构,结果也不理想。在云雷达联合微波辐射计反演暖云LWC廓线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回波强度区分云滴粒子与降水粒子,根据温度区分云滴粒子与冰相粒子,建立粒子分布模型,提出了利用云雷达回波强度数据与微波辐射计液态水路径数据(LWP)联合反演混合性降水层云LWC廓线的算法,基于2014年6月6日与7日两次混合性层云降水个例,联合反演LWC廓线,分析了该联合反演算法的稳定性和合理性,结论如下:(1)与直接用单一Z-LWC经验关系的方法相比,根据联合反演算法,剔除回波强度中的冰相粒子信息,区分云滴粒子和降水粒子,并采用不同Z-LWC经验关系的方法更加合理。(2)影响联合反演算法的7个参数(非降水粒子Z-LWC经验关系的系数a_1与b_1等)中,降水粒子Z-LWC经验关系系数a_2与b_2的改变对联合反演算法结果影响稍大,偏差在20%~30%左右,而其他参数的改变对结果的影响很小,偏差小于5%,联合反演算法的稳定性较好。(3)联合反演得到的LWC廓线与微波辐射计输出的LWC廓线相比,廓线分布更为合理。(本文来源于《暴雨灾害》期刊2016年01期)
周翰玮,杨士普,司江涛[9](2015)在《飞机机头附近液态水含量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安装在机头上的各类传感器结冰会对飞机的飞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而液态水含量是影响飞机结冰的重要参数,为了更好地进行传感器结构及布局设计,对机头附近液态水含量分布规律进行数值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飞机飞行时的空气-过冷水滴的稀疏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求解N-S方程获得空气流场,采用欧拉法求解水滴运动场得到水滴运动轨迹。分析在不同来流马赫数、来流迎角及液滴直径等条件下,机头关键截面上广义水滴遮蔽高度的变化及机头关键位置上液态水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状态参数对液态水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滴遮蔽高度及浓度增加区范围随马赫数增大而增加,迎角的变化对机头上下表面液态水含量分布产生相反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航空工程进展》期刊2015年04期)
王沛斌[10](2015)在《云中液态水含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云中液态水含量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作用很大,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云中液态水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意义,并进一步提出云中液态水的探测方法及应用前景,从而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人工降雨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5年16期)
云液态水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云中液态含水量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作用很大。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主要探讨一下人工影响天气中的意义,然后制定出雨中液态水的检测方式以及发展前景,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人工降雨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云液态水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1].雷永恒,苏德斌,胡坚.一种改进型的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算法的研究及实现[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9
[2].罗家进,徐潋娥.云中液态水含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
[3].顾宇,周毓荃,蔡淼.基于飞机和云雷达观测的层状云液态水含量反演研究[C].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进展论文集.2017
[4].赖庆仁,郭龙,李明,梁鉴,彭毅.结冰风洞液态水含量测量装置设计与实现[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6
[5].谢晓林,刘黎平.云雷达联合微波辐射计反演液态水含量的算法[C].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8雷达探测新技术与应用.2016
[6].谢晓林,刘黎平.基于云雷达和微波辐射计反演混合云液态水含量的算法[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6
[7].郑梅,朱剑鋆,董威.液态水含量对防冰表面水膜流动换热的影响[J].航空发动机.2016
[8].谢晓林,刘黎平.云雷达联合微波辐射计反演混合性降水层云液态水含量的方法研究[J].暴雨灾害.2016
[9].周翰玮,杨士普,司江涛.飞机机头附近液态水含量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J].航空工程进展.2015
[10].王沛斌.云中液态水含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运用[J].科技传播.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