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铁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铁,硫酸亚铁,颜料,耐热性,包覆,磷酸钙,氢氧化铝。
氧化铁黄论文文献综述
郑为国,于鹏浩,施险峰,陈永杨,马利群[1](2019)在《氧化铁黄晶种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氧化铁黄313晶种的工艺条件为基础,考察了反应温度、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比、初始Fe~(2+)质量浓度、通气速率、反应时间以及反应过程中补水对氧化铁黄晶种质量的影响,并对实验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粒径表征,从而优化工艺。结果表明:在30℃,初始Fe~(2+)质量浓度为0.38 g/mL,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比为0.38,初始通气速率为2 L/min、补加水后改为4 L/min的条件下,所制得的铁黄晶种呈土黄色,物相组成为α-FeOOH,粒径均一性较好且形貌为针状。该研究为后期得到质量较优的铁黄成品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方泽,黄倩,许凯波,徐敏虹[2](2019)在《十八烷基叁甲基氯化铵改性氧化铁黄的分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氧化铁黄颜料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在氧化铁黄颜料表面接枝长链烷基类化合物十八烷基叁甲基氯化铵(OTAC).通过XRD、FT-IR等表征方法对改性前后的氧化铁黄颜料进行检测,XRD分析表明,OTAC改性没有改变原铁黄的晶体结构;FT-IR光谱分析表明,OTAC成功包覆氧化铁黄.此外,研究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等条件对氧化铁黄颜料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浴温度为40℃、改性剂用量为7%(以原铁黄质量计算)、改性时间为2 h的条件下,改性氧化铁黄在乙醇中的吸光度值由改性前的0.517提高到0.927,分散性能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杨雪玲[3](2019)在《纳米氧化铁、纳米氧化铁—黄腐酸对大豆养分吸收及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基于纳米材料制备的纳米肥料、纳米农药等产品,对改善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较为显着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已有研究发现纳米氧化铁可以进入植株体内,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促进种子萌发、根系生长、叶绿素合成及生物量累积等。该物质可作为植物铁元素的来源,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有效的肥料,来弥补传统铁肥用量高肥效低的不足。然而纳米氧化铁对植株的影响仍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据此,进一步深入研究纳米氧化铁与植物之间的作用关系便显得极为必要。基于此,本研究采取大豆盆栽的方式,探究不同试验材料对大豆养分吸收及生长的影响。第一阶段试验采用叶面喷施和土壤浇灌两种方式,以纳米氧化铁(NP)、纳米氧化铁-黄腐酸(NP-FA4)、乙二胺四乙酸铁钠(Fe-EDTA)和普通氧化铁(BK)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用量情况下各材料对大豆苗期的影响。第二阶段试验是以第一阶段试验结果为依据,采取叶面喷施方式,进一步研究不同施用量情况下,不同配比的纳米氧化铁-黄腐酸(NP-FA1、NP-FA2、NP-FA3、NP-FA4)对大豆养分吸收及生长的影响。两个阶段试验均对大豆的叶绿素含量、根瘤、植株各部分干重、根系形态、植株地上部元素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1)Ⅰ阶段试验中,NP和NP-FA4采用喷施方式时,不仅能显着促进根瘤、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也能促进植株对Fe、K、Mg、B、Mn、Zn元素的吸收。在喷施和土施两种方式下,四种含铁物质NP、NP-FA4、Fe-EDTA和BK均能促进植株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提高叶绿素的含量。不同施用量的NP和NP-FA4无论哪种施用方式,大豆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及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都显着增加。在喷施方式下,各处理的根瘤数量和鲜重均高于其土施方式中,其中NP15处理和NP-FA4处理在喷施方式下其根瘤的数量和鲜重较对照显着增加。植株地上部元素含量分析表明,喷施方式下NP和NP-FA4能够提高植株全Fe含量,同时也能促进植株对K、Mg、B、Mn、Zn元素的吸收,土施方式下所有处理则对P元素的吸收有阻碍作用。(2)Ⅱ阶段试验中,纳米氧化铁中添加适量黄腐酸有利于大豆苗期根瘤生长和养分吸收。NP-FA1、NP-FA2、NP-FA4对大豆根瘤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NP-FA3在施用量低(每盆15mg纳米氧化铁)时对根瘤生长有阻碍作用。与对照相比,不同施用量的NP-FA4均可增加大豆地上部干重,而只有高施用量的NP-FA4才能增加大豆根系干重,不同施用量的NP-FA3均会造成大豆地上部干重降低,根系干重显着降低,说明NP-FA中黄腐酸含量过高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地上部元素含量分析表明,NP-FA能促进植株对Fe元素的吸收,NP-FA4效果最好,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大豆地上部Fe含量逐渐增加;NP-FA2处理的大豆地上部Mg、Ca、B、Mn元素含量较对照均有所降低,高施用量条件下显着低于对照,说明NP-FA2不利于植株对这些元素的吸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潘国祥,徐敏虹,郑卫红,郭玉华,伍涛[4](2017)在《磷酸钙包覆氧化铁黄颜料制备与耐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铁黄颜料耐热性较差,因此限制了其在塑料加工和卷材涂料中的应用。本文以氧化铁黄为前驱体,采用磷酸钙液相沉淀包覆氧化铁黄,并在包覆过程中添加分散剂,进一步提高其耐热性能。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分散剂种类等因素,确定了最佳包覆反应条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D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合成的包覆颜料进行微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氧化铁黄表面包覆一层磷酸钙无机膜,包覆层呈无定形态;最佳反应条件为: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分散剂,反应温度为80℃,搅拌时间为2 h,通过色差仪测试其粉体耐热性可达250℃,有效地改善了氧化铁黄颜料的耐热性。(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51-56》期刊2017-10-21)
雪[5](2017)在《国泰工业展示新型氧化铁黄颜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氧化铁颜料制造商国泰工业公司(Cathay Industries)日前在欧洲展示了具有热稳定性的黄色颜料产品Yellow YA22HR和Yellow YS23HR,其可以承受超过200℃的高温,专为粉末和卷材涂层而设计。与传统锌铁氧体颜料相比,该新产品的特点是颜色更纯净且更明亮,并且在用户系统中可提供更好的可分散性能;而Yellow YA23HR颜料则主要用(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7年07期)
陈健,潘国祥,倪哲明,胡双双,林凯[6](2017)在《氧化铁黄衍生Fe_2O_3/Al_2O_3复合颜料的制备及其耐热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沉淀法合成氢氧化铝包覆氧化铁黄前驱体,再通过煅烧的方式合成耐热型氧化铁红颜料,利用XRD、FT-IR、SEM等手段表征了复合颜料的结构,探讨前驱体反应pH值对材料结构以及耐热性能的影响。XRD和FT-IR测试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400℃、600℃和800℃时,煅烧后样品包覆层为γ-Al_2O_3或无定型氧化铝;当煅烧温度提高至1100℃时,pH4/Al、pH8/Al包覆层分别为α-Al_2O_3和θ-Al_2O_3。而pH6/Al、pH10/Al时为两种晶型的混合物。SEM测试表明,包覆提升了Fe2O3/Al_2O_3复合颜料的耐烧结性能。耐热性能测试表明,包覆后氧化铁红颜料耐热性能有较大提升,特别在pH=6时经过1100℃的高温煅烧后相对于其在800℃煅烧产物的色差ΔE为0.84,显示出了良好的耐热性能。(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7年Z1期)
姚佐胜[7](2016)在《尿素水解法合成氧化铁黄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以废副硫酸亚铁和尿素为主要原料,液相法制备氧化铁黄的生产技术。以一定的配比加入氧化铁黄晶种、水和尿素,通过尿素水解生成氧化中和碱,控制合适工艺条件,通过对氧化铁黄色光进展的控制,生产氧化铁黄313产品。通过对实验产品的色光、硬指标和粒径的检测分析,表明该工艺生产的氧化铁黄产品均匀度好,且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氧化铁颜料》(GB/T 1863-2008)要求。(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6年10期)
潘国祥,陈健,倪哲明,曹枫,徐敏虹[8](2016)在《包覆型氧化铁黄颜料制备与耐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铁黄颜料耐热性较差,因此限制了其在塑料加工和卷材涂料中的应用。本文以氧化铁黄为前驱体,采用沉淀法合成氢氧化铝包覆氧化铁黄颜料,利用XRD、FT-IR、TG-DTA、SEM&EDS、TEM等手段表征了包覆型铁黄颜料的结构,探讨反应pH值对复合材料微结构以及耐热性能的影响。XRD和FT-IR测试结果表明:pH值为4时,铁黄表面包覆层为无定型氢氧化铝;当pH值提高至6、8、10时,表面包覆层为晶态薄水铝石相。TG-DTA和耐热性评价表明,包覆后氧化铁黄颜料耐热性有了较大提升。特别在pH=8、10时,铁黄颜料240℃/30min耐热处理后色差值较小,与表面包覆层形成的薄水铝石相密切相关。SEM&EDS和TEM测试表明,铁黄包覆前后,保持了原先的针状结构,颜料未出现团聚现象;当pH=10时,包覆后铁黄颜料除针状结构外,还出现了较粗的晶态棒状物,可能由羟基氧化铝在反应过程中自身成核有关,解释了DTA图谱上246℃处出现的特殊吸热峰。本文研究将为耐温铁黄颜料开发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6-10-21)
时晓露,赵玲,王金云,储成义,孙爱华[9](2016)在《磷酸铝包覆氧化铁黄颜料的制备及其耐温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铁黄颜料受热易脱水变色,限制了其在温度较高环境下的应用。提高氧化铁黄的热稳定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液相水解沉积的方法对氧化铁黄表面进行磷酸铝表面包覆,研究了磷酸铝包膜的工艺条件(pH、包膜量、温度)对氧化铁黄包覆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7、磷酸铝的包膜量为13%、包覆温度为65℃时,在氧化铁黄表面的包覆效果最佳。采用色差法研究了在最佳条件下进行磷酸铝包覆的氧化铁黄颜料,结果表明其耐温性得到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6年10期)
吴鹏辉,贾定田,许文杰,李艺春,李明玉[10](2016)在《钛白副产物硫酸亚铁制备氧化铁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钛白副产物硫酸亚铁为主要原料制备氧化铁黄,考察了NaOH与FeSO_4×7H_2O摩尔比、初始Fe~(2+)浓度、曝气速率和温度对晶种形成的影响及晶种浓度、p H值和FeSO_4×7H_2O投加量对产品的影响,优化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NaOH与FeSO_4×7H_2O摩尔比0.5、初始Fe~(2+)浓度0.7 mol/L、曝气速率2.5 L/min、35℃的条件下,晶种产量和产率分别为4.00 g和12.01 g/h,呈棕黄色胶体状态;在晶种浓度20%(j)、pH=4.5~5.0及FeSO_4×7H_2O投加量60 g的条件下,氧化铁黄产量和产率分别为20.97 g和8.99 g/h,含铁量(以F_e2O_3计)为86.95%.所制氧化铁黄呈较均一的棒状颗粒,物相组成为FeOOH,平均粒径860 nm,比表面积21.98 m2/g,各项指标均优于HG/T 2249-91行业一级品标准.(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氧化铁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改善氧化铁黄颜料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在氧化铁黄颜料表面接枝长链烷基类化合物十八烷基叁甲基氯化铵(OTAC).通过XRD、FT-IR等表征方法对改性前后的氧化铁黄颜料进行检测,XRD分析表明,OTAC改性没有改变原铁黄的晶体结构;FT-IR光谱分析表明,OTAC成功包覆氧化铁黄.此外,研究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等条件对氧化铁黄颜料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浴温度为40℃、改性剂用量为7%(以原铁黄质量计算)、改性时间为2 h的条件下,改性氧化铁黄在乙醇中的吸光度值由改性前的0.517提高到0.927,分散性能得到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铁黄论文参考文献
[1].郑为国,于鹏浩,施险峰,陈永杨,马利群.氧化铁黄晶种工艺优化[J].上海化工.2019
[2].方泽,黄倩,许凯波,徐敏虹.十八烷基叁甲基氯化铵改性氧化铁黄的分散性能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
[3].杨雪玲.纳米氧化铁、纳米氧化铁—黄腐酸对大豆养分吸收及生长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4].潘国祥,徐敏虹,郑卫红,郭玉华,伍涛.磷酸钙包覆氧化铁黄颜料制备与耐热性能研究[C].第叁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摘要集-分会场51-56.2017
[5].雪.国泰工业展示新型氧化铁黄颜料[J].新型建筑材料.2017
[6].陈健,潘国祥,倪哲明,胡双双,林凯.氧化铁黄衍生Fe_2O_3/Al_2O_3复合颜料的制备及其耐热性能[J].矿物学报.2017
[7].姚佐胜.尿素水解法合成氧化铁黄技术研究[J].辽宁化工.2016
[8].潘国祥,陈健,倪哲明,曹枫,徐敏虹.包覆型氧化铁黄颜料制备与耐热性能研究[C].2016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6
[9].时晓露,赵玲,王金云,储成义,孙爱华.磷酸铝包覆氧化铁黄颜料的制备及其耐温性能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6
[10].吴鹏辉,贾定田,许文杰,李艺春,李明玉.钛白副产物硫酸亚铁制备氧化铁黄[J].过程工程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