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围岩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围岩,巷道,隧道,稳定性,数值,有限元,特征。
围岩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贾兆祥[1](2019)在《综采面回撤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118C综采工作面开采技术情况,通过分析不同顶板断裂结构下回撤巷道的承载能力,表明巷道上覆顶板为回撤巷道围岩的主控部位;提出采用顶板全锚索、两帮高预应力锚杆的控制方法对回撤巷道进行支护控制,现场实测显示,回撤巷道顶底板变形量不明显,两帮移量为250~350mm,底板鼓起量为350~450mm,符合工作面回撤工作要求。(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王志杰,王李,吴凡,王如磊,刘刚[2](2019)在《蒙华铁路风积沙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及预加固效果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风积沙地层隧道失稳变形特征和预加固控制效果,以蒙华铁路风积沙地层段为依托,通过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得到风积沙的基本性质和参数,并利用数值模拟对隧道最大主应力和塑性区变化规律展开分析,然后建立模型试验对不同预加固方式在风积沙地层隧道中的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风积沙抗剪切能力在含水率为7%~14%时可达到极值,此时更利于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2)隧道失稳具有突发性,主要会经历"掌子面局部破坏—拱顶持续塌方—大体积失稳"3个基本过程; 3)未采用预加固措施的情况下,开挖面前方监测断面拱顶围岩内部位移值及变形速度最大,采用水平旋喷桩与钢管组合加固后可分别降低81.1%和98.3%; 4)水平旋喷桩与钢管的组合对于开挖面前方拱顶的围岩应力控制效果最好,水平旋喷桩的加固控制范围小于水平旋喷桩与钢管的组合。(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中英文)》期刊2019年10期)
杜振军,兰晓峰,张建民,毛智周,罗兴华[3](2019)在《冻融损伤对大准铁路言正子2~#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同—准格尔铁路言正子2#隧道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冻融循环作用下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言正子2#隧道病害主要由冻融损伤造成,病害类型主要为拱顶开裂和边墙剥落;隧道围岩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垂直位移和最大主应力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隧道围岩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边墙,最大垂直位移出现在底板中心,最大主应力出现在拱脚,故边墙、底板中心和拱脚易产生混凝土开裂、剥落等病害;经历不同冻融次数后隧道围岩均未出现拉应力,表明衬砌有效地控制了围岩变形。(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王永岩,张余标,冯学志,孙耿玉[4](2019)在《不同倾角硐室围岩稳定性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相似理论的基础上,以河砂、水泥、石膏为相似材料,调整其配比,制备出符合模型实验要求的砂岩和泥岩相似材料。通过对模型试样进行长期加载试验得到:当进行长期加载时,随着层状倾角的增大,位移变化先增大后减小,这是由于随着倾角的不断增加,互层岩体模型的整体刚度先减小后增加,所以导致了位移先增大后减少。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互层岩体硐室开挖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帮中与顶板底板处变形较大,同时由于层理的存在使得顶板位置的变形要大于帮中位置,倾角对硐室围岩变形以及应力变化具有较大影响,45°倾角时硐室围岩的变形量最大,应力集中最明显,此时容易发生滑移破坏。文中结论对实际地下工程支护和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32期)
严雅静,顾水杰,于祥,周昀,赵康[5](2019)在《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矿山地下围岩的稳定程度是矿山开采设计、安全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围岩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且该类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非线性和隐蔽性,无法进行定量表征,因此,给围岩稳定性评价带来了挑战。为对江西省某地下钽铌矿山围岩稳定性进行客观、准确评价,结合未确知测度理论的优点,构建了该矿山417 m中段围岩稳定性评价的综合模型。采用差异系数法对G_1法和熵值法计算出的主观、客观权值进行优化组合,确定评价对象的多指标综合未确知测度;结合矿山实际情况,考虑各影响因素,筛选出以岩石质量指标RQD、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体完整性系数、地应力、隙壁状态和地下水状况6项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最后基于最小未确知测度距离判别准则,对该矿417 m中段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得出该中段围岩的稳定性等级为III级(基本稳定)的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该矿山后续开采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11期)
赵光荣[6](2019)在《沿空跟掘回采巷道合理煤柱留设及围岩稳定性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沿空跟掘回采巷道掘、采全服务周期经受相邻工作面采空区未稳定压力、相邻工作面回采侧向支承压力及本工作面回采超前支承压力多重动压影响,煤柱稳定性差、围岩支护困难、异常矿压显现。以潞宁孟家窑煤业有限公司22115回风巷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试验研究并参照已有工程实践经验确定最佳护巷煤柱宽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2115回风巷净煤柱宽度应不低于15 m。提出的分阶段、重点部位针对性加强高预应力强力支护方案井下工业性应用效果良好,掘、采全服务周期锚杆(索)受力稳定,强度利用率高;顶板离层量小且在较短时间内趋于稳定;围岩整体未出现大变形,完全满足安全生产需求。(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10期)
吴继鲁,高建平,申世豹,戴德胜,赵仁宝[7](2019)在《深井大断面软弱厚煤顶开切眼巷道围岩稳定性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深井大断面软弱厚煤顶切眼巷道存在的支护难题,以郭屯矿3301大采高工作面开切眼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及相应的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切眼巷道围岩依次划分为裂隙贯区、裂隙发育区、微裂隙区,随着切眼宽度增加,裂隙区位增大特征明显,当巷道宽度为12 m时,裂隙贯通区最大高度为2.6 m,两帮裂隙贯通区为1.1 m,顶板裂隙贯通区高度为1.5 m;②大断面、高采掘应力与煤体低强度是深井大断面厚煤顶切眼巷道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叁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导致顶板和两帮裂隙快速发育进而发生塑性破坏,产生显着表面变形;③结合实际地质生产条件,提出了"高强锚杆支护+大直径锚索支护+单体柱加固"为核心的控制技术,并阐述了其控制机理,现场工业试验验证了支护方案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李亮,姜彦军,于涛,韩冰,彭博[8](2019)在《“叁软”厚顶煤回采巷道扩巷围岩稳定性及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赵家寨矿12209下付巷沿空留巷施工流程包括"扩巷-充填",通过理论分析计算,确定充填墙尺寸为2.2 m,使用FLAC~(3D)软件模拟扩巷尺寸为2.5、3.0、3.5、4.0 m时巷道位移及围岩塑性区分布情况,确定12209下付巷扩巷尺寸为3.5 m。提出4种扩巷后支护方案,确定"锚杆+锚索+液压抬棚"为最优方案,并在现场取得了成功应用。(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10期)
肖榆撷,张建海,杨锦,尚高增,罗璨璨[9](2019)在《乐滩水库TBM施工隧洞F8洞段围岩稳定性及参数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乐滩水库北干渠全长约25.47KM,其TBM施工隧道处母岩风化强烈,隧洞下半部有少量渗水,在掘进过程中遇与洞轴线大角度相交的F8断层破碎带[1],因此施工过程中的围岩稳定性成了关注的焦点。对F8断层B17+757剖面的未支护条件及两种支护条件进行二维开挖变形稳定性有限元分析,模拟了实际开挖过程中的岩层界面、地形、断层等地质特征,隧洞、喷层混凝土、衬砌、钢拱架、锚杆等加固措施,并对不同地质参数和钢拱架间排距开展参数敏感性分析,评价了不同工况下的围岩稳定性变化规律。由计算结果可见,各工况下,洞周整体呈现内收的趋势;支护后洞周刚度显着增大,且支护方案2优于支护方案1,建议采用支护方案2;未支护条件下,随着围岩参数的提高,围岩稳定性逐渐变好;在支护条件下,由于衬砌、钢拱架和混凝土喷层形成了刚度较大的围岩支撑体系,对围岩参数不再敏感;且随着钢拱架间排距的增大,围岩稳定性逐步降低,当钢拱架间距达到900mm时,塑性破坏区显着增大,建议采用钢拱架间距为300mm至450mm。(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19-10-18)
周亚东,张彬,耿招,陈大伟,罗俐[10](2019)在《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的隧道软弱围岩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因长期遭受地质作用和构造力的改造作用,地下岩体中存在大量的软弱破碎带,隧道开挖穿越这一地带很容易出现较大的变形,甚至出现塌方等事故。论文采用TGP超前地质预报与掌子面围岩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隧道掌子面及前方未开挖岩体的精细化地质调查,获取了隧道围岩的Hoek-Brown参数。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破碎带围岩在既定支护条件下的稳定性,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此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较为吻合,可以将此方法用于指导未开挖段隧道的稳定性预测,以确保隧道掘进过程的施工安全。(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围岩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风积沙地层隧道失稳变形特征和预加固控制效果,以蒙华铁路风积沙地层段为依托,通过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得到风积沙的基本性质和参数,并利用数值模拟对隧道最大主应力和塑性区变化规律展开分析,然后建立模型试验对不同预加固方式在风积沙地层隧道中的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风积沙抗剪切能力在含水率为7%~14%时可达到极值,此时更利于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2)隧道失稳具有突发性,主要会经历"掌子面局部破坏—拱顶持续塌方—大体积失稳"3个基本过程; 3)未采用预加固措施的情况下,开挖面前方监测断面拱顶围岩内部位移值及变形速度最大,采用水平旋喷桩与钢管组合加固后可分别降低81.1%和98.3%; 4)水平旋喷桩与钢管的组合对于开挖面前方拱顶的围岩应力控制效果最好,水平旋喷桩的加固控制范围小于水平旋喷桩与钢管的组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围岩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贾兆祥.综采面回撤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J].江西化工.2019
[2].王志杰,王李,吴凡,王如磊,刘刚.蒙华铁路风积沙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及预加固效果试验研究[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9
[3].杜振军,兰晓峰,张建民,毛智周,罗兴华.冻融损伤对大准铁路言正子2~#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J].铁道建筑.2019
[4].王永岩,张余标,冯学志,孙耿玉.不同倾角硐室围岩稳定性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5].严雅静,顾水杰,于祥,周昀,赵康.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J].金属矿山.2019
[6].赵光荣.沿空跟掘回采巷道合理煤柱留设及围岩稳定性控制[J].能源与环保.2019
[7].吴继鲁,高建平,申世豹,戴德胜,赵仁宝.深井大断面软弱厚煤顶开切眼巷道围岩稳定性及控制[J].煤炭与化工.2019
[8].李亮,姜彦军,于涛,韩冰,彭博.“叁软”厚顶煤回采巷道扩巷围岩稳定性及控制技术[J].煤矿安全.2019
[9].肖榆撷,张建海,杨锦,尚高增,罗璨璨.乐滩水库TBM施工隧洞F8洞段围岩稳定性及参数敏感性分析[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19
[10].周亚东,张彬,耿招,陈大伟,罗俐.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的隧道软弱围岩稳定性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