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从“志于学”“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取其金则无损于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几个角度论述了儒家思想对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指导作用,即志愿者服务的必要性、推行动力、激励机制和广泛意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高校图书馆;志愿者
儒家思想贯穿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今天仍然对社会生活有着巨大影响力。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师生读者获取知识、提高素质以及高校图书馆本身运行模式的进步都有积极影响。目前,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尚处在探索前行的阶段,若能植根于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这一年轻的文化将被注入持久的生命力。
IT设备耗电的测量可选取在M3点:UPS系统的输出电量可很容易地获取。根据PUE的定义,IT设备耗电量的测量应当选取在M5点更为准确,但在实际工程中,IT设备的数往往相当庞大,且设备类型众多,要把他们的耗电量全部准确测出成本太高。
一、以“志于学”者服务“志于学”者,高校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为广大师生读者提供知识文化信息的机构,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图书馆本身的性质是非盈利性的,因此常常面临资金有限、人力资源匮乏、受众数量庞大等问题,并且在现行体制下这些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彻底解决。在校师生作为志愿者加入图书馆的服务团队,具有读者和馆员双重身份,可以在有限的资金支持下补足高校图书馆匮乏的人力资源,可以全方位填补高校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对不同专业学科服务的知识结构缺陷,可以帮助图书馆方面获得对读者实际需求最直观的了解。过去,虽然设立了相关渠道,部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仍然难以第一时间完成反馈并得到充分重视。志愿者作为直接的沟通桥梁,可以加速图书馆的制度改进和服务创新。孔子以“十有五而志于学”终成最伟大的教育家,而现今广大“志于学”的青年学子参与图书馆工作,必将给高校图书馆注入新的生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让更多“志于学”者从中受益。
二、“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畏”,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推行动力
首先,读者欲为“知者”而“不惑”,所以朝夕伴万卷书。图书馆是辅助广大师生学习、科研的重要机构,求知欲强的人必然会需要图书馆,主动走进图书馆,学习利用图书馆。正是这个群体构成了志愿者的土壤。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群体在利用图书馆获取所需知识信息的同时,逐渐对图书馆有了新的了解和发现,也在不知不觉中完善了自己利用图书馆的各种技能。而其对于同样求知好学却还徘徊在图书馆门外的同道中人,尤易心有戚戚,此时真正的“仁者”必然推己及人,愿意将自己掌握的技能和更多人分享。然而,必须认识到的客观现实是:志愿者是一种付出不求回报的工作,需要牺牲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又是一种新兴的活动,组织管理制度尚不完善,需要图书馆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摸索前行。志愿者服务的推行阻力一方面来自读者,担心成为志愿者会过多占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或者有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缺乏了解,担心自己的付出没有价值感和成就感;志愿者服务另一方面的推行阻力来自图书馆自身,一些图书馆员因循守旧,沿袭过时的管理和工作模式,害怕变通带来失败的风险,拒绝尝试新事物,导致志愿者服务工作迟迟没有开展或仅仅在形式上开展。因此,管理者和读者双方都需要更多先行的“勇者”出现,只有“勇者”们无畏付出,无畏挑战,无畏创新,志愿者服务才能够顺利推行开来。总之,“不惑”的知识技能,“不忧”的互助精神,以及“不畏”的开创思想,从基础上构成了志愿者服务的推行动力。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基层畜牧管理部门要顺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改变传统服务方式,转变服务观念,要坚决摒弃疆化保守的小农经济服务意识,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难题,要及时调整思路,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和群众需要,这样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
三、“取其金则无损于行”,正视志愿者服务中的“非志愿”因素,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志愿者是不以物质利益为目的,志愿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团体或个人。然而,每个志愿者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客观利益和个体差异。要将志愿者服务工作开展好,就必须首先摒弃将志愿者作为单纯的管理对象甚至工具的思想,而对每一个志愿者都给予足够的尊重和重视。志愿者不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并不意味着志愿者完全忽视物质利益和排斥其他动机。实际上,一定或必要的物质利益保障是志愿者开展工作的基础。对于志愿者而言,由于志愿服务的无偿性,提供志愿服务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是享受奉献后的成就感,因此工作成绩能否得到肯定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有效的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他们体验到志愿服务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物质奖励制度因其极易量化的特点,往往能对志愿者的精神激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志愿者对精神回报的需求决定了其对物质激励的需求其实远低于所付出的劳动价值。高校图书馆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可实现的范畴内建立有保障的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以达成志愿者服务的可持续运行。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管理者必须正视现实: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成本是存在的,志愿者服务是应该尊重的,要加强对志愿服务的运行保障。《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中有以下记载:“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高校图书馆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植根于数量庞大的读者群体,参与者的数量和比例往往可以成为决定这项活动开展是否成功以及质量如何的关键因素。如果一味强调志愿者无私奉献不计回报,只能将多数勤学好学乐于助人但对未知事物心存顾虑的读者拒之门外。志愿者服务应争取更多人的参与,而不是局限于道德水准极高的少数人。要让多数人切实感受到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是一种利他更利己的行为。
四、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1.可以提升图书馆员和志愿者的素质
与高校中的其他教学教辅职能部门不同,为了满足读者和教学需要,高校图书馆必须有充足的开放时间,导致如中午、晚间和周末节假日等时段也要对读者开放,这就给图书馆有限的的人力资源带来一定压力,也使得一部分馆员在较长且不规律的工作时间之余缺乏足够的动力进行学习和思考来提升自身素质。志愿者的加入可以缓解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给馆员以充足的学习时间。同时由于志愿者在加入时并不一定对图书馆有足够的了解,其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也不一定能够胜任图书馆的某些工作,这就需要图书馆方承担起教育、培训、组织、管理的职责。“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馆员要做好这些工作,首先要主动学习,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有了学习的压力和动力。长此以来,以故步自封、得过且过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的员工将大为减少。而志愿者在接受教育培训并参与工作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拓展知识面、培养责任心、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拓展视野、锻炼团队合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这些都将为现在的学习科研和将来步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
志愿者服务的推广能够改善整个校园读书学习知识的氛围,更能提升图书馆员工与师生读者的道德水准。例如,部分不熟悉图书馆的读者认为图书馆工作专业门槛低,图书馆员做的是单纯的服务工作,没有文化技术含量,因此对图书馆的工作和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尊重,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易与馆员发生误解和冲突。而开展志愿者服务之后,志愿者往往就是身边熟悉的同学甚至自己,于是误解不攻自破,读者会对图书馆工作产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体谅,图书馆员面对读者良好的态度得到了更好的工作体验,也必然在工作中发自内心地给予回报。无形中整个校园的文明水平和道德素质都得以提升。志愿精神具有“春风化雨”和“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作用,无形之中能够对服务对象和周围的人群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志愿者的奉献行为具有潜移默化培育读者品格的功效。弘扬志愿精神,对于造就高素质的读者群体具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有利于激发图书馆正式员工更好地对待本职工作,从而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志愿者参与图书馆工作,志愿行动具有示范效应,志愿精神具有感化作用,能够提升图书馆公共空间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新理.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管理激励机制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06):44-46.
[2]董梅香,朱紫阳.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 (04):160-163.
[3]杨粒彬,罗燕妮.论法律背景下的图书馆志愿服务体系建设[J].传媒论坛,2019(06):137+139.
[4]王冬阳.志愿服务与图书馆公共空间价值的提升[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02):63-65.
标签:图书馆论文; 志愿者论文; 志愿者服务论文; 高校论文; 读者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先秦哲学论文; 儒家论文; 《大众文艺》2019年第15期论文; 曲阜师范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