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快装式汽车前减震器支撑结构,包括拆装式安装在底座上的支撑筒以及与安装板之间拆装式连接的支撑柱,所述支撑筒与所述支撑柱之间弹性支撑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可实现支撑筒与底座之间的分离,从而方便对支撑筒内各零部件的维护更换;另外,安装板与支撑柱之间的拆装式连接,提高了灵活性,而且方便调整支撑柱上贯穿孔的朝向,提高支撑柱与安装套之间的安装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快装式汽车前减震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拆装式安装在底座(2)上的支撑筒(1)以及与安装板(7)之间拆装式连接的支撑柱(5),所述支撑筒(1)与所述支撑柱(5)之间弹性支撑连接;所述支撑筒(1)内上下滑动设有下支撑滑块(14)和上支撑滑块(16),所述支撑柱(5)的底端与所述上支撑滑块(16)之间连接,所述支撑柱(5)的底部还开设有柱形腔(19),与所述下支撑滑块(14)固定连接的连接导向柱(15)顶部滑动设于所述柱形腔(19)内,置于所述柱形腔(19)内的连接导向柱(15)顶端与所述柱形腔(19)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三支撑弹簧(17)相连接,所述支撑筒(1)的底部内腔设有位于所述下支撑滑块(14)下方的第二支撑弹簧(13);所述支撑柱(5)上还套设有位于所述支撑筒(1)顶板与所述安装板(7)之间的第一支撑弹簧(6)。
设计方案
1.一种快装式汽车前减震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拆装式安装在底座(2)上的支撑筒(1)以及与安装板(7)之间拆装式连接的支撑柱(5),所述支撑筒(1)与所述支撑柱(5)之间弹性支撑连接;
所述支撑筒(1)内上下滑动设有下支撑滑块(14)和上支撑滑块(16),所述支撑柱(5)的底端与所述上支撑滑块(16)之间连接,所述支撑柱(5)的底部还开设有柱形腔(19),与所述下支撑滑块(14)固定连接的连接导向柱(15)顶部滑动设于所述柱形腔(19)内,置于所述柱形腔(19)内的连接导向柱(15)顶端与所述柱形腔(19)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三支撑弹簧(17)相连接,所述支撑筒(1)的底部内腔设有位于所述下支撑滑块(14)下方的第二支撑弹簧(13);所述支撑柱(5)上还套设有位于所述支撑筒(1)顶板与所述安装板(7)之间的第一支撑弹簧(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式汽车前减震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1)的顶板上开设有通孔(4),所述支撑柱(5)的下部上下滑动贯穿于所述通孔(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式汽车前减震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7)上固定安装有上下套设于所述支撑柱(5)顶部的安装套(8),安装套(8)的一侧一体成型设置有凸块(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装式汽车前减震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5)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孔(18),通过贯穿于所述贯穿孔(18)内的安装螺杆(10)并配合安装螺母(11)实现所述支撑柱(5)与所述安装套(8)之间的拆装式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快装式汽车前减震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开设有螺纹槽(3),所述支撑筒(1)的底端外圈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槽(3)螺纹连接配合的外螺纹(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装式汽车前减震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5)的底端与上支撑滑块(16)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支撑柱(5)在通孔(4)内自由转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快装式汽车前减震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震器。减震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减震器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它机件的寿命,因此应使减震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作为车身与前悬架系统的一个重要连接结构,若前减震器座结构设计不合理,则无法不能提供给车身足够的减震支撑效果,影响整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前减震器与车身的连接点是主要的载荷传递路径,较弱的前减震器结构设计还会影响驾乘人员的驾驶感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装式汽车前减震器支撑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装式汽车前减震器支撑结构,包括拆装式安装在底座上的支撑筒以及与安装板之间拆装式连接的支撑柱,所述支撑筒与所述支撑柱之间弹性支撑连接;
所述支撑筒内上下滑动设有下支撑滑块和上支撑滑块,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所述上支撑滑块之间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还开设有柱形腔,与所述下支撑滑块固定连接的连接导向柱顶部滑动设于所述柱形腔内;
置于所述柱形腔内的连接导向柱顶端与所述柱形腔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三支撑弹簧相连接,所述支撑筒的底部内腔设有位于所述下支撑滑块下方的第二支撑弹簧;所述支撑柱上还套设有位于所述支撑筒顶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的第一支撑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筒的顶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柱的下部上下滑动贯穿于所述通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上下套设于所述支撑柱顶部的安装套,安装套的一侧一体成型设置有凸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孔,通过贯穿于所述贯穿孔内的安装螺杆并配合安装螺母实现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安装套之间的拆装式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螺纹槽,所述支撑筒的底端外圈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槽螺纹连接配合的外螺纹,通过旋转支撑筒或底座,即可实现支撑筒与底座之间的分离,从而方便对支撑筒内各零部件的维护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为了方便支撑柱与安装套之间的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上支撑滑块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支撑柱在通孔内自由转动,从而方便调整支撑柱上贯穿孔的朝向,提高支撑柱与安装套之间的安装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快装式汽车前减震器支撑结构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弹簧、第二支撑弹簧和第三支撑弹簧,使得该支撑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而且通过旋转支撑筒或底座,即可实现支撑筒与底座之间的分离,从而方便对支撑筒内各零部件的维护更换;
另外,安装板与支撑柱之间的拆装式连接,提高了灵活性,其中,通过支撑柱的底端与上支撑滑块之间转动连接,从而方便调整支撑柱上贯穿孔的朝向,提高支撑柱与安装套之间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快装式汽车前减震器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快装式汽车前减震器支撑结构中支撑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快装式汽车前减震器支撑结构中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筒,2-底座,3-螺纹槽,4-通孔,5-支撑柱,6-第一支撑弹簧,7-安装板,8-安装套,9-凸块,10-安装螺杆,11-安装螺母,12-外螺纹,13-第二支撑弹簧,14-下支撑滑块,15-连接导向柱,16-上支撑滑块,17-第三支撑弹簧,18-贯穿孔,19-柱形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快装式汽车前减震器支撑结构,包括拆装式安装在底座2上的支撑筒1以及与安装板7之间拆装式连接的支撑柱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筒1与所述支撑柱5之间弹性支撑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筒1内上下滑动设有下支撑滑块14和上支撑滑块16,所述支撑柱5的底端与所述上支撑滑块16之间连接,所述支撑柱5的底部还开设有柱形腔19,与所述下支撑滑块14固定连接的连接导向柱15顶部滑动设于所述柱形腔19内,置于所述柱形腔19内的连接导向柱15顶端与所述柱形腔19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三支撑弹簧17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筒1的底部内腔设有位于所述下支撑滑块14下方的第二支撑弹簧13,通过设置的第二支撑弹簧13和第三支撑弹簧17,使得该支撑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
具体的,所述支撑筒1的顶板上开设有通孔4,所述支撑柱5的下部上下滑动贯穿于所述通孔4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中,所述安装板7上固定安装有上下套设于所述支撑柱5顶部的安装套8,安装套8的一侧一体成型设置有凸块9;所述支撑柱5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孔18,通过贯穿于所述贯穿孔18内的安装螺杆10并配合安装螺母11实现所述支撑柱5与所述安装套8之间的拆装式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安装螺杆10的一端设置在凸块9上,所述安装螺母11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安装螺杆10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5上还套设有位于所述支撑筒1顶板与所述安装板7之间的第一支撑弹簧6,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弹簧6,进一步提高了该支撑结构的减震缓冲效果
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支撑筒1与所述底座2之间的拆装式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上开设有螺纹槽3,所述支撑筒1的底端外圈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槽3螺纹连接配合的外螺纹12,通过旋转支撑筒1或底座2,即可实现支撑筒1与底座2之间的分离,从而方便对支撑筒1内各零部件的维护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实施例,为了方便支撑柱5与安装套8之间的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5的底端与上支撑滑块16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支撑柱5在通孔4内自由转动,从而方便调整支撑柱5上贯穿孔18的朝向,提高支撑柱5与安装套8之间的安装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安装板7至少通过两个所述的支撑结构进行支撑,以避免单个支撑结构的情况下,安装板7相对于支撑筒1发生随意旋转,而导致汽车前减震器稳定性差的问题。
可见,本实用新型快装式汽车前减震器支撑结构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弹簧6、第二支撑弹簧13和第三支撑弹簧17,使得该支撑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而且通过旋转支撑筒1或底座2,即可实现支撑筒1与底座2之间的分离,从而方便对支撑筒1内各零部件的维护更换;另外,安装板7与支撑柱5之间的拆装式连接,提高了灵活性,其中,通过支撑柱5的底端与上支撑滑块16之间转动连接,从而方便调整支撑柱5上贯穿孔18的朝向,提高支撑柱5与安装套8之间的安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0860.4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320616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B60G 13/00
专利分类号:B60G13/00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上海众力减振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众力减振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508 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浦卫公路16393号2幢
发明人:龙恩林;李玲波
第一发明人:龙恩林
当前权利人:上海众力减振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杨艳珊;陈岑
代理机构:44523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越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