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测量采集污染物设备论文和设计-刘海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测量采集污染物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活动套接有封盖,所述壳体的内腔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中部贯穿设有检测瓶,所述检测瓶的内壁右侧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检测瓶的下端连通有排污管,所述壳体的内壁左侧下部设有与检测瓶配合使用的紫外线发射器,所述检测瓶的外壁右侧设有与紫外线发射器配合使用的光学接收板,所述壳体的内壁右侧上设有紫外探测器,所述第一隔板的上端依次设有电源、PLC控制器和无线传输模块。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便捷,可以自动的对水样进行采集和检测,工作效率高,更加方便使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自动测量采集污染物设备,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上端活动套接有封盖(2),所述封盖(2)的内腔下部固定设有与壳体(1)相适配的第一密封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壁两侧下部对称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的中部固定插接有插杆(6),且所述插杆(6)靠近壳体(1)的一端延伸至滑槽(4)的外侧,所述滑块(5)与滑槽(4)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7),且所述弹簧(7)环绕在插杆(6)的外侧,所述壳体(1)的外壁两侧上部对称开设有与插杆(6)相匹配的插孔(8);所述壳体(1)的内腔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所述第二隔板(10)的中部贯穿设有检测瓶(11),所述检测瓶(11)的内壁右侧设有液位传感器(19),所述检测瓶(11)的下端连通有排污管(15),所述排污管(15)的下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侧,且所述排污管(15)上设有第二电磁阀(16),所述壳体(1)的外壁左侧固定插接有进水管(12),所述进水管(12)的右端与检测瓶(11)相连通,且所述进水管(12)上设有第一电磁阀(13),所述壳体(1)的内壁左侧下部设有与检测瓶(11)配合使用的紫外线发射器(17),所述检测瓶(11)的外壁右侧设有与紫外线发射器(17)配合使用的光学接收板(18),所述壳体(1)的内壁右侧上设有与光学接收板(18)相连接的紫外探测器(20),所述第一隔板(9)的上端依次设有电源(21)、PLC控制器(22)和无线传输模块(23),且所述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6)、紫外线发射器(17)、液位传感器(19)、紫外探测器(20)、PLC控制器(22)和无线传输模块(23)与电源(21)之间分别通过导线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自动测量采集污染物设备,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上端活动套接有封盖(2),所述封盖(2)的内腔下部固定设有与壳体(1)相适配的第一密封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壁两侧下部对称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的中部固定插接有插杆(6),且所述插杆(6)靠近壳体(1)的一端延伸至滑槽(4)的外侧,所述滑块(5)与滑槽(4)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7),且所述弹簧(7)环绕在插杆(6)的外侧,所述壳体(1)的外壁两侧上部对称开设有与插杆(6)相匹配的插孔(8);所述壳体(1)的内腔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所述第二隔板(10)的中部贯穿设有检测瓶(11),所述检测瓶(11)的内壁右侧设有液位传感器(19),所述检测瓶(11)的下端连通有排污管(15),所述排污管(15)的下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侧,且所述排污管(15)上设有第二电磁阀(16),所述壳体(1)的外壁左侧固定插接有进水管(12),所述进水管(12)的右端与检测瓶(11)相连通,且所述进水管(12)上设有第一电磁阀(13),所述壳体(1)的内壁左侧下部设有与检测瓶(11)配合使用的紫外线发射器(17),所述检测瓶(11)的外壁右侧设有与紫外线发射器(17)配合使用的光学接收板(18),所述壳体(1)的内壁右侧上设有与光学接收板(18)相连接的紫外探测器(20),所述第一隔板(9)的上端依次设有电源(21)、PLC控制器(22)和无线传输模块(23),且所述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6)、紫外线发射器(17)、液位传感器(19)、紫外探测器(20)、PLC控制器(22)和无线传输模块(23)与电源(21)之间分别通过导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测量采集污染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2)的上端中部设有吊装杆(27),且所述吊装杆(27)的外表面设有刻度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测量采集污染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2)与壳体(1)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测量采集污染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均开设有多个通孔(26),且所述通孔(26)为过线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测量采集污染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9)的下端中部设有电动伸缩杆(24),所述电动伸缩杆(24)通过导线与电源(21)连接,且所述PLC控制器(2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动伸缩杆(24)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24)的下端连接有与检测瓶(11)配合使用的刷板(25)。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测量采集污染物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工业对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工厂向水体中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水,导致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不断增加,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水体中生物的平衡生长,严重的情况甚至造成水体中生物的死亡,甚至产生难闻的气味,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为了阻止环境水体的继续破坏,改善水体质量,需要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以对症下药,快速的改善水体质量。

目前通过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大都是先进行水体采样取得样本,然后采用荧光光谱法对水样进行检测,最后得出结论,其操作过程中较为麻烦,无法自动的进行检测,工作效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自动测量采集污染物设备来解决此类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测量采集污染物设备,使其可以自动的对水体进行采样,并自动的进行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自动测量采集污染物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活动套接有封盖,所述封盖的内腔下部固定设有与壳体相适配的第一密封圈,所述壳体的外壁两侧下部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中部固定插接有插杆,且所述插杆靠近壳体的一端延伸至滑槽的外侧,所述滑块与滑槽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环绕在插杆的外侧,所述壳体的外壁两侧上部对称开设有与插杆相匹配的插孔;

所述壳体的内腔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中部贯穿设有检测瓶,所述检测瓶的内壁右侧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检测瓶的下端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下端延伸至壳体的外侧,且所述排污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壳体的外壁左侧固定插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右端与检测瓶相连通,且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壳体的内壁左侧下部设有与检测瓶配合使用的紫外线发射器,所述检测瓶的外壁右侧设有与紫外线发射器配合使用的光学接收板,所述壳体的内壁右侧上设有与光学接收板相连接的紫外探测器,所述第一隔板的上端依次设有电源、PLC控制器和无线传输模块,且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紫外线发射器、液位传感器、紫外探测器、PLC控制器和无线传输模块与电源之间分别通过导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封盖的上端中部设有吊装杆,且所述吊装杆的外表面设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与壳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开设有多个通孔,且所述通孔为过线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中部设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且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下端连接有与检测瓶配合使用的刷板。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测量采集污染物设备,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的吊装杆可以方便吊装装置,并将装置整体沉入水中,通过观察吊装杆外侧的刻度线,可以方便调整装置沉入水中的深度,便于对不同深度的水体进行检测;通过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与装置中的无线传输模块连接,可以方便对装置进行远程控制,通过无线终端传递信号给无线传输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将信号传输给PLC控制器,并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水样可以从进水管进入检测瓶的内部,通过液位传感器检测检测瓶中的液位,达到设定值后,液位传感器会传输信号给PLC控制器,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关闭,并控制紫外线发射器、光学接收板和紫外探测器开始工作,利用紫外线发射器产生紫外线透过水样照射在与紫外探测器相连接的光学接收板上,紫外探测器可以根据光学接收板所接收到的荧光光谱识别水体中污染物的情况,并将数据传递给无线传输模块,利用无线传输模块反馈给无线终端,完成自动检测。对比现有的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便捷,可以自动的对水样进行采集和检测,工作效率高,装置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更强,更加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测量采集污染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测量采集污染物设备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测量采集污染物设备的控制原理图。

图中:壳体1、封盖2、第一密封圈3、滑槽4、滑块5、插杆6、弹簧7、插孔8、第一隔板9、第二隔板10、检测瓶11、进水管12、第一电磁阀13、第二密封圈14、排污管15、第二电磁阀16、紫外线发射器17、光学接收板18、液位传感器19、紫外探测器20、电源21、PLC控制器22、无线传输模块23、电动伸缩杆24、刷板25、通孔26、吊装杆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自动测量采集污染物设备,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上端活动套接有封盖2,封盖2的上端中部设有吊装杆27,且吊装杆27的外表面设有刻度线,通过设置的吊装杆27可以方便吊装装置,并将装置整体沉入水中,通过观察吊装杆27外侧的刻度线,可以方便调整装置沉入水中的深度,便于对不同深度的水体进行检测。

封盖2的内腔下部固定设有与壳体1相适配的第一密封圈3,壳体1的外壁两侧下部对称开设有滑槽4,滑槽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5,滑块5的中部固定插接有插杆6,且插杆6靠近壳体1的一端延伸至滑槽4的外侧,滑块5与滑槽4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7,且弹簧7环绕在插杆6的外侧,壳体1的外壁两侧上部对称开设有与插杆6相匹配的插孔8,通过施加外力拉动插杆6向外侧移动使得弹簧7被压缩,可以使得插杆6从插孔8中脱离,然后向上拉动封盖2即可拆卸,方便给电源21充电,封盖2安装时,也需要先拉动插杆6向外侧移动使得弹簧7被压缩,封盖2安装后,弹簧7的弹力作用会带动插杆6插入插杆6的内部将封盖2固定,从而使得封盖2的安装固定和拆卸都很方便,提高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壳体1的内腔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均开设有多个通孔26,且通孔26为过线孔,可以方便各用电器之间以及用电器与电源21之间的连线工作,更加方便使用。

第二隔板10的中部贯穿设有检测瓶11,第一隔板9的下端中部设有电动伸缩杆24,电动伸缩杆24通过导线与电源21连接,且PLC控制器2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动伸缩杆24的输入端相连接,电动伸缩杆24的下端连接有与检测瓶11配合使用的刷板25,通过PLC控制器22控制电动伸缩杆24不断的伸缩,可以带动刷板25上下移动,对检测瓶11的内壁进行清理,避免水样中的杂质附着在检测瓶11的内壁上。

检测瓶11的内壁右侧设有液位传感器19,液位传感器19的型号为XKC-Y25-T12V,检测瓶11的下端连通有排污管15,排污管15的下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侧,且排污管15上设有第二电磁阀16,壳体1的外壁左侧固定插接有进水管12,进水管12与壳体1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14,可以保证壳体1的密封性,避免出现渗水现象。

进水管12的右端与检测瓶11相连通,且进水管12上设有第一电磁阀13,初始时,第一电磁阀13和第二电磁阀16都处于关闭状态,壳体1的内壁左侧下部设有与检测瓶11配合使用的紫外线发射器17,紫外线发射器17为RSG2000光谱发生器,检测瓶11的外壁右侧设有与紫外线发射器17配合使用的光学接收板18,壳体1的内壁右侧上设有与光学接收板18相连接的紫外探测器20,紫外探测器20的型号为m 315024,第一隔板9的上端依次设有电源21、PLC控制器22和无线传输模块23,PLC控制器22的为SIMATICS7-300型可编程PLC控制器,无线传输模块23的型号为DTD434M ,且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6、紫外线发射器17、光学接收板18、液位传感器19、紫外探测器20、PLC控制器22和无线传输模块23与电源21之间分别通过导线连接,液位传感器19和无线传输模块2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22的输入相连接,PLC控制器2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6、紫外线发射器17、液位传感器19、紫外探测器20以及无线传输模块23的输入端相连接。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吊装杆27可以方便吊装装置,并将装置整体沉入水中,通过观察吊装杆27外侧的刻度线,可以方便调整装置沉入水中的深度,便于对不同深度的水体进行检测;通过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与装置中的无线传输模块23连接,可以方便对装置进行远程控制,通过无线终端传递信号给无线传输模块23,无线传输模块23将信号传输给PLC控制器22,并通过PLC控制器22控制第一电磁阀13开启,水样可以从进水管12进入检测瓶11的内部,通过液位传感器19检测检测瓶11中的液位,达到设定值后,液位传感器19会传输信号给PLC控制器22,通过PLC控制器22控制电磁阀13关闭,并控制紫外线发射器17、光学接收板18和紫外探测器20开始工作,利用紫外线发射器17产生紫外线透过水样照射在与紫外探测器20相连接的光学接收板18上,紫外探测器20可以根据光学接收板18所接收到的荧光光谱识别水体中污染物的情况,并将数据传递给无线传输模块23,利用无线传输模块23反馈给无线终端,完成自动检测,检测完成后,通过PLC控制器22控制紫外线发射器17、光学接收板18和紫外探测器20停止工作,并将装置拉出水面,再通过PLC控制器22控制第二电磁阀16开启,排出水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自动测量采集污染物设备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6453.6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570381U

授权时间:20191101

主分类号:G01N 1/10

专利分类号:G01N1/10;G01N21/64;G08C17/02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刘海峰

第一申请人:刘海峰

申请人地址:525300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新尚路环保局办公楼7楼

发明人:刘海峰

第一发明人:刘海峰

当前权利人:刘海峰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自动测量采集污染物设备论文和设计-刘海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