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均衡论文-徐静,程发新,刘吉林

消费者均衡论文-徐静,程发新,刘吉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消费者均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决策,变分不等式,政府补贴

消费者均衡论文文献综述

徐静,程发新,刘吉林[1](2019)在《政府补贴下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的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决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基于产品低碳度的消费者低碳偏好,运用变分不等式和均衡理论构建政府补贴下的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决策模型,采用修正投影算法仿真分析政府补贴和消费者低碳偏好对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与消费者低碳偏好均有助于促进企业回收再制造,但较低的政府补贴会损害消费者利益,较高的消费者低碳偏好增长了再制造产品对新产品的挤兑效应;政府补贴再制造产品消费者有可能导致制造商与消费者共享补贴,提升闭环供应链网络的经济绩效,但环境绩效降低;消费者低碳偏好较低时,网络及制造商经济绩效较高但环境绩效较低,反之网络及制造商可获得较高的环境效益但需要以放弃部分经济效益为前提。(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13期)

王建华,沈旻旻,朱淀[2](2019)在《消费者安全消费的非理性均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极大降低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提升。然而,市场上消费者安全消费意愿和实际购买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性,一部分拥有安全食品消费意愿的消费者最终并没有产生实际购买行为,致使安全食品消费市场出现了"非理性均衡"现象。鉴于此,本文选取猪肉作为安全认证农产品的典型代表,基于江苏省和安徽省两省844位消费者的调查数据进行RPL分析和二元Logit回归分析,从消费者对安全认证产品不同属性层次的偏好以及影响消费者安全消费的因素两个方面对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意愿和购买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附加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产地信息和无添加剂和兽药残留标签这几类属性特征的猪肉具有显着偏好,在猪肉上标注此类信息可有效提升消费者对猪肉安全的信任程度。而消费者对安全认证猪肉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不一致现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性别、年龄、家庭年收入,以及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标志的信任程度、对安全认证猪肉的了解程度和对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消费者安全消费"非理性均衡"现象的出现。综合两个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价格和年龄是导致消费者安全消费"非理性均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结论旨在为构建安全认证食品市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安全认证食品市场秩序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安全治理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陈振生,徐兵,甘筱青[3](2019)在《共同代理下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标准分析与博弈——以消费者均衡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共同代理条件下,构建了以公立医院为共同代理人,政府、患者和医保机构为委托人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以消费者均衡为视角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标准进行分析,并对比了在非合作情形下与合作情形下的激励效率。研究发现:起付线与自付比的高低取决于患者的患病情况,对于疑难重症应设"高"起付线,"低"自付比,而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应设"低"起付线,"高"自付比;患病情况给定,为了维持消费者均衡,降低起付线的同时必须提高自付比,反之亦然。如患者的边际效用非常高,起付线与自付比对患者就医的引导作用失效;财政补助不足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要原因;建立了医疗服务的价格标准和财政补助的最低标准;与非合作博弈相比,合作博弈同时存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效率两个力的作用,总效率是提高或降低,取决于两个力的相对大小。(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周礼南,周根贵,綦方中,曹柬[4](2019)在《考虑消费者有机产品偏好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均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普通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同时生产销售的现实状况,利用变分不等式理论构建了考虑消费者有机产品偏好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并通过数值算例探讨了消费者有机产品偏好及其他影响因素对供应链网络成员生产销售决策及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消费者有机产品偏好的提升,生产和销售有机农产品有助于生产商和零售商实现增收,但生产商可能会经历波折;降低有机农产品生产成本能够有效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树立有机农产品的良好品牌形象增强其价格竞争力对供应链各方均有利;产量变化及需求波动都将对市场和各方利润造成较大影响.研究结论对相关企业的决策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2期)

戴竹青,郑宇嘉,邓希,张霞,刘醒醒[5](2018)在《消费者收入与生命成本的短期均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理论研究消费者均衡时,存在将消费者与劳动者分裂,收入既定前提不全面的研究局限性。人本经济学从人的欲望出发、以实现欲望的理想制度为目的。该理论认为:消费的目的是为人类带来快乐,而有限生命是研究消费的前提限制。据此提出生命成本概念,运用边际分析法研究消费者收入与生命成本的短期均衡问题。得出以下结论:短期内生命成本的投入决定消费者的收入,存在边际收入递减规律,生命成本最佳投入阶段在平均收入最大值与总收入最大值之间。生命成本受到工作时间、体力、脑力、责任感和职业精神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工作时间为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8年19期)

李金华,吕相舟,周思远,崔津墀[6](2018)在《缓解高速公路拥堵的消费者均衡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拉动了人群消费和相关产业发展,但导致的高速公路拥堵已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高速公路拥堵成因及解决对策;以十一假期为例,基于消费者均衡理论设计"有秩序分流"方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民意和方案可行性;根据调查结果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出行者在通行价格、拥堵时间与日程安排叁者之间进行均衡决策的过程,最后给出具体的阶梯收费方案。(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经济》期刊2018年06期)

牛志勇,王军[7](2018)在《基于消费者购买成本的多渠道零售商价格竞争与均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消费者购买成本的角度构建了多渠道零售商面临的4种市场结构,分析了其价格竞争策略和市场均衡。通过模型分析发现:多渠道零售商通过渠道优势可以获取较多的市场利润,当消费者线上购买成本较高时,独立的线上零售商进入市场会提高多渠道零售商的利润;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消费者线上成本相对线下购买成本的提高,尽管会导致多渠道零售商的利润下降,但其仍可获得市场优势;当消费者具有不对称的线上购买成本时,低成本的线上渠道可以给该多渠道零售商带来更大优势,使其有较强的动力降低消费者的线上购买成本。(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贾微晓[8](2017)在《“需求”逻辑视角下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基于消费者均衡模型以及蛛网模型的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种具有极强外部效应的经济形式,在经济发展中地位日趋明显。但是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平衡的现象较为严重,主要问题就是从"供给"的逻辑出发,忽视了"需求"逻辑。而目前学界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主要来自于供给端,对需求端的深度研究较少,在理论上也呈现出"供需不平衡"的现象。文章首先从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现状出发,创新性地利用消费者均衡模型和蛛网模型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逻辑。文章提出两个创新性的观点:一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率是由需求的效用和收入水平共同决定的;二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要实现长期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供给和需求长期弹性的平衡。(本文来源于《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吴少龙[9](2017)在《将最终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促电商与快递业均衡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顺丰菜鸟之争余波未平,电商平台与快递企业之争又上演。京东近日发布公告称,平台将对综合服务质量较差、违反平台规则的天天快递进行停用处理。紧接着,京东又“拉黑”了圆通、百世快递。此外,京东还向平台卖家发布了关于使用平台推荐快递的“重要通知”,推荐卖(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7-07-26)

董恩宏,郭丽君,卜佳,鲍勇[10](2017)在《基于竞争因素的零售商提高消费者信任的均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引入竞争因素后,探析对零售商提高均衡消费者信任投资的影响。使用静态均衡分析方法,在假设引入竞争条件下,分析(1)零售商加强消费者信任投资的变化(2)社会福利最优下加强消费者信任投资的作用。结果表明:(1)竞争带来零售商之间服务的替代性增强不一定带来零售商加强消费者信任投资水平的提高;(2)零售商数量的增多,原有零售商会加大消费者信任投资水平。得出结论:有必要对消费者交通运输成本、零售商数量等参数进行必要的干预达到包括零售商、消费者在内的社会福利最优的平衡。(本文来源于《现代管理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消费者均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极大降低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提升。然而,市场上消费者安全消费意愿和实际购买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性,一部分拥有安全食品消费意愿的消费者最终并没有产生实际购买行为,致使安全食品消费市场出现了"非理性均衡"现象。鉴于此,本文选取猪肉作为安全认证农产品的典型代表,基于江苏省和安徽省两省844位消费者的调查数据进行RPL分析和二元Logit回归分析,从消费者对安全认证产品不同属性层次的偏好以及影响消费者安全消费的因素两个方面对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意愿和购买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附加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产地信息和无添加剂和兽药残留标签这几类属性特征的猪肉具有显着偏好,在猪肉上标注此类信息可有效提升消费者对猪肉安全的信任程度。而消费者对安全认证猪肉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不一致现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性别、年龄、家庭年收入,以及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标志的信任程度、对安全认证猪肉的了解程度和对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消费者安全消费"非理性均衡"现象的出现。综合两个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价格和年龄是导致消费者安全消费"非理性均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结论旨在为构建安全认证食品市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安全认证食品市场秩序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消费者均衡论文参考文献

[1].徐静,程发新,刘吉林.政府补贴下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的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决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9

[2].王建华,沈旻旻,朱淀.消费者安全消费的非理性均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食品安全治理评论.2019

[3].陈振生,徐兵,甘筱青.共同代理下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标准分析与博弈——以消费者均衡为视角[J].系统工程.2019

[4].周礼南,周根贵,綦方中,曹柬.考虑消费者有机产品偏好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均衡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9

[5].戴竹青,郑宇嘉,邓希,张霞,刘醒醒.消费者收入与生命成本的短期均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

[6].李金华,吕相舟,周思远,崔津墀.缓解高速公路拥堵的消费者均衡模型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8

[7].牛志勇,王军.基于消费者购买成本的多渠道零售商价格竞争与均衡分析[J].软科学.2018

[8].贾微晓.“需求”逻辑视角下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基于消费者均衡模型以及蛛网模型的理论视角[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7

[9].吴少龙.将最终选择权交给消费者促电商与快递业均衡发展[N].证券时报.2017

[10].董恩宏,郭丽君,卜佳,鲍勇.基于竞争因素的零售商提高消费者信任的均衡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7

标签:;  ;  ;  ;  

消费者均衡论文-徐静,程发新,刘吉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