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沈阳11000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建筑行业正在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建筑的安全问题,比如建筑本身的抗震性能,许多建筑的使用者都十分注重建筑本身的安全性能。但是开发商本身并没有意识到建筑抗震效果,所以在具体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的抗震性能几乎处在一个被忽略的状态,这就导致了许多建筑在抗震方面都存在缺陷,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埋下了隐患。笔者对建筑结构中有关抗震设计的部分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抗震设计;强化措施
引言
基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了我国成为了地震灾害频繁发国家,并且震源的分布点还十分的广泛,发生地震的频率很高,地震所产生的破坏性也很大,并且这几年我国大陆突发地震灾害正在不断增多,这导致了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都受到了损失。
1抗震理念设计的理论概述
1.1抗震理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作用
工作人员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对其结构设计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实际需要。结构设计往往蕴含着诸多方面的内容,建筑的施工人员需要对地震结构以及材料的性能具有充分的了解,使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总之,在设计建筑物结构的过程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传统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进行弥补和改正。
1.2抗震理念设计的基本原则
(1)结构的整体性。保持结构具有的整体性是抗震设计之中的一项基础性的原则,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设计的时候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只有结构的整体性符合人们的实际期待,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建筑物抗震的效果,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
(2)结构的刚度。由于受到地震所带来的影响,结构的刚度和结构的抗震性能往往不是单向传导,而是通过双向的方式进行传导的。因此,对结构的刚度进行有效的确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本结构应该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一方面要对结构形变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避免地震对高层建筑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2.1选择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
在对建筑物结构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绘制好的图纸找出准确的主梁,并将主梁作为建筑物房间的主要受力点,然后,如何保证垂直的重力能够准确的抵达受力部位,就成为了下一个关键问题,要保证垂直重力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通过传输路径抵达受力部位,同时,建筑物内室结构也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设计范围之内。
2.2抗震的场地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建筑地点直接决定了整体建筑的抗震设计,相关工作人员在选择建筑场地的过程中,要选择抗震性能较强的场地,并选用施工场地中有利于抗震设计的场地,一定要避开发生过地震或地表错的场地,因为这些地理活动会导致地面出现裂缝,进而影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所以,在进行场地选址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抗震场地的地质元素分布情况,如果该场地的地质元素均衡,且土质较软,则不选用该场地作为抗震场地。如果是该场地符合建筑施工标准,但是在正式施工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对地面进行抗震设计,以此强化地面的强度,进而增强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
3.现阶段工民建结构中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
3.1政府和企业对抗震设计重视不足
近年来地震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对人民的情感是无法挽回的,但是从目前的建筑市场来看,政府和企业对工民建结构的抗震设计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企业在做建筑设计企划时,为了降低建筑成本,提高企业利润,预算多利用在建筑外观吸引用户,对抗震设计的环节简化忽略,抗震设计标准不满足抗震要求;政府部门为拉拢建筑企业投资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等原因,对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求往往不够严格,对建筑安全性考虑不够周到,留下安全隐患。
3.2设计标准不规范
我国现行的抗震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标准较低,抗震设计轴压比、配筋率、梁柱承载力匹配等一系列指标也较低,这是因为我国现行的抗震设计计算方法和设计规范还比较落后,注重经济高速发展而忽略高质量建设。近年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建筑行业也取得很大成就,具备了发展高质量基本建设的经济条件,而且近年地震频发,我国建筑在地震强震作用下,抗震设计不达标的问题明显暴露出来,也加强了人们对建筑抗震能力的关注,提高抗震设计标准势在必行。
3.3缺乏设计审查程序
工民建结构抗震设计方案完成后,往往缺少规范的设计审查程序,为后续建筑施工留下安全隐患。结构抗震设计缺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或资料不全,有的工程项目甚至初设计阶段没有建筑岩土勘察资料,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导致设计中缺少必要的处理措施,影响后续施工质量。
4.工民建结构抗震设计的强化措施4.1建筑场地加固处理
地震发生后,建筑场地的稳固程度对建筑物的损坏程度有决定作用,所以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和建筑场地加固处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场地选择土质较好、密实度高、抗震性能好的土地,对于土质较软、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疏松土等要避开或者加固处理。具体来说,对于那些容易塌陷、土壤构成成分不明确的地段选择避开处理,以免留下地震灾害隐患。对于土质不稳定的地段,或者少面积易塌陷土质,如果建筑无法避开这些地段,有必要采取必要的土质加固措施,例如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等,改良土质提升建筑物抗震水平。根据不同地段地质条件不同,在发生地震时,因强震作用会发生滑移、坍塌、开裂等不同情况,在工民建结构抗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土质条件差容易引发的后果,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土质改良填补。
4.2优化结构延性抗震性能
现阶段大部分工民建采用的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对比其他建筑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固性,抗震能力较强,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抵御强震作用的损害。但是抗震能力涉及建筑物的各个方面,如果设计不合理或者施工时有质量隐患,地震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强震作用下的灾害会产生较大的破坏。为确保工民建抗震能力符合设计要求,需要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例如采用钢支撑加强框架梁柱,增强建筑物的完整性和牢固性,提升建筑抗震等级,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工民建结构不会被破坏,实现工民建抗震设计目的,为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提供安全保障。
4.3制定工民建结构限制标准
根据实践总结得出建筑物过高或者设置地下室对工民建结构的抗震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筑行业和有部门制定建筑限制标准,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严格按国家现行的规范标准进行设计,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建筑物重要等级设置相应标准限制,建筑物设计不得超出标准规定,不得私自增设地下室,高层建筑不得设置地下室等,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有效抵御地震强震作用。
结语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建筑物本身抗震性能的重要性了,所以在许多建筑物的结构设计阶段就已经开始将抗震意识渗透到设计思路之中了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在工民建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地震作为危害性高、范围广的自然灾害,具有隐蔽性,往往不能被有效预测,因此,工民建工程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翁宇轩.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75.
[2]雷影.浅析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建筑知识,2016,36(7):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