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论文_杨志鹏,王学虎,赵渝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闭塞,动脉硬化,下肢,血管,因子,造影,糖尿病。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论文文献综述

杨志鹏,王学虎,赵渝[1](2019)在《曲美他嗪对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血脂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对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血脂、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建模成功的35只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7)及实验组(n=18),另随机选取20只SD大鼠仅纵向切开腹股沟暴露股动脉,但不进行夹闭与离断,其他操作同建模操作为假手术组(n=20)。实验组大鼠灌胃30 mg·kg~(-1)·d~(-1)曲美他嗪,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则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干预2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水平,以硝酸盐镉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含量,以细胞免疫荧光统计下肢静脉血内皮细胞数量,以蛋白质印迹(WB)法检测股动脉组织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实验组血清胆固醇(TC)含量分别(2.14±0.86),(3.02±0.78),(2.45±0.73) mmol·L~(-1),叁酰甘油(TG)含量分别为(0.99±0.41),(1.63±0.52),(0.62±0.48) mmol·L~(-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分别为(0.58±0.09),(0.36±0.10),(0.47±0.09) mmol·L~(-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分别为(1.11±0.45),(2.49±0.52),(1.90±0.49) mmol·L~(-1),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含量分别为(0.40±0.33),(0.75±0.24),(0.51±0.29) mmol·L~(-1),血清NO含量(24.78±3.15),(10.23±2.97),(17.96±3.01) mmol·L~(-1),血清ET-1含量分别(33.08±4.12),(89.26±7.99),(52.74±6.23) ng·L~(-1),内皮细胞数量分别为(0.76±0.25),(4.98±0.69),(3.47±0.55)个,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0.04,0.89±0.03,0.35±0.06。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有效调节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高血脂水平,改善其内皮细胞功能,修复内皮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股动脉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张赛娟[2](2019)在《腰-硬联合麻醉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VAS评分及苏醒时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手术治疗患者96例,依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 <0. 05);观察组术后2h、12h、24h 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 <0. 05);与对照组20. 83%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 25%明显降低(P <0. 05);与对照组75. 00%相比,观察组醉满意度93. 75%明显提高(P <0. 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手术治疗患者,患者满意度较高。(本文来源于《实用糖尿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石亚丽[3](2019)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术后的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术后的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效果。方法以2017年6月~2019年4月我院就诊的90例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为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全方位康复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及跛行距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踝肱指数及跛行距离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采用全方位康复护理方式能全面改善患者的踝肱指数及跛行距离,极具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王晓俊,陶悦[4](2019)在《消栓通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消栓通络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12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消栓通络胶囊,6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最大行走距离、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36%、94.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踝肱指数、腘动脉最大血流速度、足背动脉血流量、最大行走距离均明显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纤维原蛋白水平显着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血脂指标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均显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通络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血流动力学,调节血脂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增加最大行走距离,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1期)

顾芳芳[5](2019)在《下肢血管彩超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下肢血管彩超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2月于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检查的80例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及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检出率。结果:下肢血管彩超及DSA检查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血管彩超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较好的检出率,可明确病变具体情况,通过检查可显示血管腔内血流信息,利于临床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22期)

王晓宇,冯等等,张亚琴,赵晓彤,罗莉[6](2019)在《并发于T2DM的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PTA术前血清GDF-15水平与术后病变血管再狭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并发于2型糖尿病(T2DM)的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治疗前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与术后病变血管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并发于T2DM的膝下ASO患者102例,均成功接受PTA术治疗,PTA术前检测血清GDF-15,根据术后6个月内是否出现球囊扩张部位血管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比较两组血清GDF-15水平;根据术前血清GDF-15中位数水平,将102例并发于T2DM的膝下ASO患者分为高、低GDF-15组,比较两组术后病变血管再狭窄发生率。分析血清GDF-15水平与并发于T2DM的膝下ASO患者PTA术后病变血管再狭窄及血糖、血脂、炎性指标的关系。结果与非再狭窄组相比,再狭窄组患者术前GDF-15水平高(P<0.05)。与低GDF-15组相比,高GDF-15组患者PTA术后病变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升高(P<0.05)。血清GDF-15及HbA_(1c)、LDL-C、hs-CRP水平升高均是并发于T2DM的膝下ASO患者PTA术后病变血管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GDF-15水平与HbA_(1c)、LDL-C、hs-CRP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并发于T2DM的膝下ASO患者PTA术治疗前血清GDF-15水平与术后病变血管再狭窄有关,高血清GDF-15水平是PTA术后病变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33期)

王加顺,高欣[7](2019)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4层CT血管成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有关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4层CT血管成像价值,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将2017年6月—2019年6月该院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并发糖尿病患者)、对照组(40例,无糖尿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膝下各分段血管管腔狭窄程度积分、膝下血管区斑块检出率。结果实验组膝下左侧血管管腔狭窄程度积分为(7.85±3.05)分、右侧血管管腔狭窄程度积分为(8.43±2.35)分,均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膝下血管区斑块检出率为70%(210/300),远远高于对照组60%(168/280),临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过程中,选用64层CT血管成像方法,可有效检出板块,为疾病诊治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22期)

孙吉峰,范海静,刘玮,徐兆训[8](2019)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狭窄治疗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介入术后狭窄患者施予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山东省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收治的ASO介入术后狭窄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施予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组施予PTAS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跛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QOL评分、跛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99、4.030,P=0.040、0.047)。观察组β2-M、TNF-α以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75、37.848、3.687,P=0.044、0.020、0.048)。观察组足背动脉和胫动脉AB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7、5.436,P=0.044、0.042)。结论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应用于ASO介入术后狭窄的患者,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行走能力,减少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梁丽丽,潘文,何志铿[9](2019)在《MRA与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A与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0例,行MRA检查与CT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后,再进行DSA病情确诊和治疗。以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A和CTA检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符合率、高估率以及低估率;统计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分级情况,以DSA结果为参照,比较MRA和CTA对病变血管检测的一致性。结果:MR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符合率为98.81%,高于CTA的97.62%,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估率和低估率分别为0.6%、0.6%,均低于CTA的1.2%、1.2%,但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与CT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Kappa值均高于0.75,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MRA与CT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32期)

寇威,刘蔚,孟庆江,饶德新[10](2019)在《中药泡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泡足结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在接受严格的血糖控制之后,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前列地尔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泡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彩超结果显示,其动脉闭塞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泡足结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积极的意义,在临床中应该大力推广。(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9年21期)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手术治疗患者96例,依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 <0. 05);观察组术后2h、12h、24h 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 <0. 05);与对照组20. 83%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 25%明显降低(P <0. 05);与对照组75. 00%相比,观察组醉满意度93. 75%明显提高(P <0. 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手术治疗患者,患者满意度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论文参考文献

[1].杨志鹏,王学虎,赵渝.曲美他嗪对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血脂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2].张赛娟.腰-硬联合麻醉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VAS评分及苏醒时间的影响[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9

[3].石亚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术后的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4].王晓俊,陶悦.消栓通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

[5].顾芳芳.下肢血管彩超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6].王晓宇,冯等等,张亚琴,赵晓彤,罗莉.并发于T2DM的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PTA术前血清GDF-15水平与术后病变血管再狭窄关系[J].山东医药.2019

[7].王加顺,高欣.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4层CT血管成像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

[8].孙吉峰,范海静,刘玮,徐兆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狭窄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9

[9].梁丽丽,潘文,何志铿.MRA与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9

[10].寇威,刘蔚,孟庆江,饶德新.中药泡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

论文知识图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2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5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箭示),MPR图像显示用CT片示意穿刺方向及针尖进针定位左侧股动脉VR图像

标签:;  ;  ;  ;  ;  ;  ;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论文_杨志鹏,王学虎,赵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