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亡相关基因Bcl-XL和Bax的表达与人卵巢癌细胞照射后凋亡的相关性

凋亡相关基因Bcl-XL和Bax的表达与人卵巢癌细胞照射后凋亡的相关性

一、凋亡相关基因Bcl-XL、Bax表达与人卵巢癌细胞辐照凋亡效应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艳青[1](2021)在《PGC1α通过HSP70/HK2/VDAC1途径参与卵巢癌顺铂耐药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顺铂耐药仍然是卵巢癌治疗的瓶颈。随着凋亡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认识到化疗药物除了通过同各自的靶点直接作用外,也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杀伤肿瘤细胞。因此肿瘤细胞凋亡受到抑制时,可导致顺铂耐药性的产生。此外,线粒体不仅是肿瘤细胞调控凋亡的关键,也是肿瘤细胞发生化疗耐药的核心环节。20世纪20年代,Otto Warburg认为肿瘤细胞“抛弃”线粒体更倾向于利用有氧糖酵解满足其能量需求。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为了应对化疗药物等的应激,可以通过线粒体生物合成等线粒体适应性机制抵抗线粒体途径凋亡,促进细胞的存活。因此,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分子在调控线粒体途径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急需被探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辅激活因子-1α(PPARG coactivator 1 alpha,PGC1α)作为线粒体生物合成的主要调控者,与肿瘤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细胞凋亡密切相关。Sancho P等人发现PGC1α可以通过增加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 apoptosis regulator,BCL2)等表达,减少促凋亡蛋白 BCL2 相关 X 蛋白(BCL2 associated X,apoptosis regulator,BAX)等表达来抵抗胰腺癌细胞凋亡。课题组早期结果也发现,与卵巢癌SKOV3细胞相比,卵巢癌顺铂耐药的SKOV3/CDDP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水平较高。此外,PGC1α在SKOV3/CDDP细胞中表达上调,特异性敲减PGC1α发现SKOV3/CDDP细胞的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降,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线粒体途径凋亡增加。然而,线粒体途径凋亡机制复杂,简单的表达差异并不能清楚地解释PGC1α调控SKOV3/CDDP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仍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开放是线粒体途径凋亡级联效应的开始,随后凋亡诱导因子、细胞色素C等因子释放到细胞质,进而激活半胱氨酸天冬蛋白酶等凋亡下游因子促进细胞凋亡。因此,MPTP开放是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关键步骤之一。此外,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作为MPTP重要的组成成员之一,在线粒体中可以通过与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1(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1)结合,维持 MPTP 的关闭,抑制细胞凋亡。Angelova等人研究发现线粒体分裂蛋白(mitochondrial fission factor,Mff)可以减少HK2与VDAC1的结合并促进MPTP的开放,导致细胞凋亡。此外,线粒体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 beta,GSK3B)也可以通过减少 HK2 与 VDAC1 的结合以开放MPTP,导致黑色素瘤细胞的凋亡。由于HK2与VDAC1的结合受线粒体相关蛋白的调节,而PGC1α作为线粒体生物合成的主要调控分子,与这些线粒体相关蛋白密切相关。因此,探讨HK2/VDAC1信号通路可能为PGC1α调控耐药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热休克蛋白/伴侣蛋白家族(heat shock protein,HSPs)具有将蛋白质运输到线粒体的功能。其中,HSP70是HSPs家族最主要的成员之一,它可以协助J蛋白等蛋白转运至线粒体。此外,Henry Aceros等人发现HSP70保护剂可以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时MPTP的开放进而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Liang-Jun Yan等人在调控HSP70的转录的HSF1基因敲除小鼠中发现肾脏细胞MPTP的开放,诱导了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已知HK2-VDAC1是MPTP开放的核心机制。因此,HSP70可能通过HK2/VDAC1信号通路调控MPTP的开放。进一步有研究发现PGC1α可以通过促进HSP70等蛋白的表达,减少小鼠肝脏、肾脏和成纤维细胞中的热应激损伤。然而,在顺铂化疗药物的应激下,HSP70和PGC1α的复杂作用机制并不清楚。提示通过研究HSP70和HK2在线粒体途径凋亡中的机制可能为PGC1α调控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凋亡提供新的策略。综上我们提出假设:在顺铂的应激下,PGC1α通过调节HSP70的表达,其可以促进HK2与VDAC1的结合,减少MPTP的开放,增强了卵巢癌顺铂化疗耐药。通过抑制PGC1α,可以减少HSP70的表达,进而减少HK2与VDAC1的结合,增加了 MPTP的开放,逆转了卵巢癌顺铂化疗耐药。目的:本实验从抑制PGC1α调控线粒体途径凋亡增加顺铂敏感性的角度入手,探讨影响线粒体途径凋亡MPTP开放的因素,以阐明线粒体生物合成与凋亡的调控机制,为靶向PGC1α治疗卵巢癌顺铂耐药提供依据。方法:(1)以人卵巢癌获得性顺铂耐药细胞SKOV3/CDDP与其亲本细胞SKOV3、卵巢癌获得性顺铂耐药细胞A2780/CDDP细胞与其亲本细胞A2780细胞为研究对象,Western Blot检测PGC1α的蛋白表达。(2)构建PGC1α-shRNA特异性敲减质粒,在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SKOV3/CDDP和A2780/CDDP中特异性敲减PGC1α,MTT检测在不同浓度顺铂作用下细胞的活力;Western Blot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促凋亡蛋白BAX、凋亡下游效应分子c-caspase3的蛋白表达;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染色)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CDDP细胞线粒体膜电位。(3)在 SKOV3/CDDP 和 A2780/CDDP 细胞中特异性敲减 PGC1α,Western Blot检测MPTP相关分子蛋白水平的改变;RT-qPCR检测细胞中MPTP相关分子mRNA水平的改变。(4)在SKOV3/CDDP和A2780/CDDP细胞中特异性敲减PGC1α,并给予顺铂刺激,线粒体提取实验检测细胞中HK2在线粒体的蛋白表达水平;Mitotracker着色线粒体,免疫荧光检测HK2与线粒体的共定位。(5)在SKOV3/CDDP和A2780/CDDP细胞中特异性敲减PGC1α,并给予顺铂刺激,免疫共沉淀检测HK2与VDAC1的结合;免疫荧光检测HK2与VDAC1的共定位。(6)在SKOV3/CDDP和A2780/CDDP细胞中特异性敲减PGC1α,转录组测序检测具有蛋白转运功能家族分子的mRNA;Western Blot检测热休克蛋白家族的蛋白表达。(7)构建调控HSP70的转录的HSF1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PGC1α能否在转录水平上调控HSP70的表达。(8)构建HSP70过表达质粒,在SKOV3/CDDP和A2780/CDDP细胞中使用PGC1α小分子抑制剂SR-18292,同时过表达HSP70。线粒体提取实验检测HK2在线粒体上的蛋白水平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HK2与VDAC1的结合;JC-1染色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AnnexinV/PI染色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9)构建HSP70 SBD结构域400氨基酸位点突变过表达质粒(HSP70 S400K),在SKOV3/CDDP和A2780/CDDP细胞中使用PGC1α小分子抑制剂SR-18292,同时过表达HSP70或HSP70S400K。线粒体提取实验检测HK2在线粒体上的蛋白水平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HK2与VDAC1的结合。结果:(1)与卵巢癌亲本SKOV3和A2780细胞相比,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SKOV3/CDDP和A2780/CDDP具有较高的PGC1α表达水平。特异性敲减PGC1α之后,MTT检测发现SKOV3/CDDP和A2780/C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加;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KOV3/CDDP和A2780/CDDP细胞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减少,促凋亡蛋白BAX增加,凋亡下游因子c-caspase3增加;JC-1染色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SKOV3/CDDP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2)在 SKOV3/CDDP 和 A2780/CDDP 细胞中特异性敲减 PGC1α后,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发现MPTP相关分子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没有显着性改变。(3)在SKOV3/CDDP和A2780/CDDP细胞中特异性敲减PGC1α并给予顺铂刺激后,线粒体提取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发现HK2在线粒体上的表达减少;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发现HK2与VDAC1的结合减少。(4)在SKOV3/CDDP和A2780/CDDP细胞中特异性敲减PGC1α后,转录组测序发现热休克相关蛋白具有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发现HSP70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PGC1α可以促进调控HSP70表达的HSF1基因的转录。(5)在SKOV3/CDDP和A2780/CDDP细胞中使用PGC1 α小分子抑制剂SR-18292,并同时过表达HSP70质粒后,线粒体提取实验检测发现HK2在线粒体的表达增加;免疫共沉淀检测发现HK2与VDAC1的结合增加;AnnexinV/PI染色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细胞凋亡减少。(6)在SKOV3/CDDP和A2780/CDDP细胞中使用PGC 1 α小分子抑制剂SR-18292,并同时过表达HSP70或HSP70 S400K质粒后,线粒体提取实验检测发现与过表达HSP70相比,过表达HSP70 S400K后,HK2在线粒体上表达减少;免疫共沉淀检测发现与过表达HSP70相比,过表达HSP70 S400K后,HK2与VDAC1的结合减少。结论:(1)PGC1α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途径凋亡参与了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2)PGC1α可能通过调控HSP70介导了 HK2在线粒体中的表达以及与VDAC1的结合,减少了 MPTP的开放和线粒体凋亡,进而参与了卵巢癌顺铂耐药。(3)HSP70 SBD结构域400氨基酸位点促进了PGC1α介导的HK2在线粒体上的表达以及与VDAC1的结合。

吴赛男[2](2021)在《五味子乙素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宫颈癌是一种多发且常见的妇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直接严重损害和危及女性的身体健康。宫颈癌发生的原因是自身及社会外界等各种各样的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时至今日并没有研制出能够有效对抗宫颈癌的特异性药物。北五味子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在抗炎、抗氧化、抑制多药耐药以及抗肿瘤活性等方面发挥作用。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 B)是五味子中具有多种作用和功效的活性成分之一。目前在五味子乙素抑制宫颈鳞癌Siha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五味子乙素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中药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芯片表达数据对已筛选出的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的差异基因进行汇总分析。根据筛选结果分别进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和GO(Gene Ontology)富集通路综合分析。通过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进行PKM2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取对数生长期的Sih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浓度五味子乙素处理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为不做任何处理组。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经不同浓度组五味子乙素处理Siha细胞后对其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划痕实验法检测五味子乙素对Siha细胞迁移所带来的影响;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五味子乙素作用于Siha细胞后丙酮酸激酶2(PKM2),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凋亡相关蛋白BCL-xl,转移相关蛋白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m 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情况;用葡萄糖和乳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检测五味子乙素处理48h后的Siha细胞葡萄糖摄取量和乳酸生成含量。结果:结果显示通过筛选得到了2382个差异表达的基因,上调表达的基因中包括PKM基因。在KEGG富集通路中,上调基因富集到21条通路,下调基因富集到11条通路。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宫颈鳞癌Siha细胞中PKM2基因相较于正常宫颈中的PKM2为高表达。MTT结果显示经五味子乙素处理48h后,Siha细胞恶性增殖被抑制,且抑制效果随药物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强(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均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五味子乙素处理Siha细胞48h后,降低了Siha细胞的迁移能力。药物浓度越高,迁移率越低。高浓度组迁移差异显着(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未加药组相比,药物作用后能够抑制STAT3,PKM2,Cyclin D1,BCL-xl(低、中、高浓度组均P<0.05),MMP-2(中、高浓度组P<0.05),MMP-9(中、高浓度组P<0.0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下调;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未加药组相比,不同浓度加药组的STAT3,PKM2,Cyclin D1,BCL-xl,MMP-2,MMP-9的m RNA水平均有不同水平下降。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PKM基因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五味子乙素对HPV16阳性的宫颈鳞癌Sih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有抑制作用。五味子乙素发挥作用的这种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糖酵解途径中PKM2的水平从而直接影响了STAT3的磷酸化,降低其下游影响周期的靶蛋白Cyclin D1和抗凋亡蛋白BCL-xl的表达来发挥作用以抑制细胞生长和繁殖,通过下调MMP-2和MMP-9的表达而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来减弱细胞迁移能力从而发挥抗癌作用。

余江涛[3](2021)在《NUPR1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卵巢癌(ovariancancer,OC)是死亡率较高的肿瘤之一。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的统计报告推测,在2020年美国卵巢癌的新发病例为21750例,占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1.2%,死亡病例为13940例,占所有癌症死亡病例的2.3%。卵巢癌经常发生在55~64岁的女性,确诊时中位年龄为63岁,在首诊或确诊时超过3/4的卵巢癌患者已属晚期(Ⅲ~Ⅳ期)。截至目前为止,卵巢癌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联合铂类和(或)紫杉醇类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尽管手术和化疗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是由于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属于晚期加之后期的化疗耐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卵巢癌患者的5年总的生存率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根据SEER最新公布的预测数据(2010~2016 年,https://seer.cancer.gov/statfacts/html/ovary.html),目前在美国卵巢癌患者5年的生存率约为48.6%。因此,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对卵巢癌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Iovanna等在20年前发现急性胰腺炎可以诱导过表达的NUPR1。人类NUPR1基因可以产生两种蛋白,分别是由100个氨基酸组成的NUPRla,对于此种蛋白目前尚无相关文献报道,另一种是NUPRlb,它是由82个氨基酸多肽组成的小分子核蛋白,其分子量为8872.7 Da,故又被称为P8。后来Ree等通过对裸鼠中乳腺癌细胞转移到脑组织的cDNA分析发现了com1(candidate of metastasis-1),它是一种帮助癌细胞转移的候选分子,Coker随后发现com1与P8的蛋白完全一样,并通过基因测序发现com1和P8是一个分子,后来统一称为NUPR1。NUPR1与许多刺激相关,许多因素能够导致NUPR1分子的过表达,如内皮素、血管紧张素、肿瘤坏死因子α、脱髓鞘剂、脂多糖(LPS)、CCL4和大麻素等。NUPR1也参与了多种应急相关的功能,研究发现NUPR1在许多良、恶性疾病中异常表达,如急性胰腺炎、心衰、糖尿病系膜细胞肥大、乳腺癌、脑瘤和脑转移瘤、甲状腺肿瘤和垂体瘤等。然而有一项关于胰腺癌的研究发现,NUPR1在大多数胰腺癌标本中过度表达,而另一项研究认为NUPR1是胰腺癌细胞的细胞内生长的抑制因素,对于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结论,一种合理的解释是,一项研究是在体内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是在体外进行的,不同的体内外肿瘤微环境导致了 NUPR1的不同生物学功能。NUPR1也在许多恶性肿瘤中表现出抑癌的功能,如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表明,NUPR1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进展负相关。所以NUPR1的复杂的功能可能依赖于不同的肿瘤微环境,在不同的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可以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总之,NUPR1是一个具有多种生理和生物学功能的复杂分子,它在各种良、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不同。可能是一种新型的靶向药物基因,干预NUPR1可以阻止癌症的进展和转移,目前NUPR1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NUPR1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为NUPR1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NUPR1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研究目的:检测NUPR1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表达量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总的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期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1.研究材料:卵巢癌组织芯片的资料:卵巢癌组织芯片总病例数为154例,其中转移灶13例,良性肿瘤或癌旁组织4例,其余137例为原发灶,剔除脱片、切片等原因引起的6例缺陷原发灶病例,后续共纳入分析的卵巢癌病例为131例,采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NUPR1蛋白的表达量、患者年龄,TNM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最大肿瘤大小,Ki67的表达等进行分析,第一种病理分型分组:非浆液性腺癌组和浆液性腺癌组;第二种病理分型分组:I型(低级别浆液性癌/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黏液癌等)和I型(高级别浆液性癌/肉瘤/未分化癌等);2.研究方法:2.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卵巢癌组织中NUPR1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染色强度和染色阳性率进行综合判断,分为NUPR1低表达组和NUPR1高表达组;2.2.NUPR1蛋白的表达量和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应用卡方检验检测NUPR1蛋白的表达量和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应用t-test比较其在卵巢癌原发灶组织、癌转移灶组织、良性肿瘤或者癌旁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2.3.NUPR1蛋白的表达量和卵巢癌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统计方法分析,根据卵巢癌患者的随访资料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来分析NUPR1蛋白的表达量与卵巢癌患者总的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期的相关性。根据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卵巢癌患者总的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期相关的预后因素。研究结果:1.NUPR1蛋白在卵巢良性肿瘤或者癌旁组织、卵巢癌原发灶组织、卵巢癌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应用t-test检测NUPR1蛋白在卵巢良性肿瘤或者癌旁组织、卵巢癌原发灶组织、卵巢癌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NUPR1蛋白在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表达高于良性肿瘤或者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明NUPR1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NUPR1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应用卡方检验检测NUPR1蛋白在卵巢癌患者组织中的的表达量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NUPR1蛋白的表达量与患者年龄(P=0.167)、病理分级(P=0.163)无明显相关性,与TNM分期(P=0.031)、病理类型1(浆液性和非浆液性)(P<0.001)、病理类型2(Ⅰ型和Ⅱ型)(P=0.016)、Ki67的表达(P=0.001)及最大肿瘤大小(P=0.008)有明显的相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NUPR1蛋白在TNM分期Ⅲ/Ⅳ期、浆液性腺癌、Ⅱ型卵巢癌、Ki67阳性表达、最大肿瘤大小>12cm的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占比分别高于TNM分期Ⅰ/Ⅱ期、非浆液性腺癌、Ⅰ型卵巢癌、Ki67阴性表达,最大肿瘤大小<12cm的患者;3.NUPR1蛋白的表达量与卵巢癌患者总的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期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统计方法分析发现NUPR1蛋白在卵巢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量与总的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期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NUPR1蛋白表达量越高,其总的生存率越低,无复发生存期越短,NUPR1蛋白表达量越低,其总的生存率越高,无复发生存期越长,表明高表达的NUPR1与卵巢癌的不良预后有关;4.NUPR1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卵巢癌患者的总的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期的相关预后因素分析: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NUPR1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量、TNM分期和最大肿瘤大小是总的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和=0.026),NUPR1蛋白的表达量越高、TNM分期越晚(Ⅲ/Ⅳ期)、最大肿瘤大小越大(>12cm)的卵巢癌患者较NUPR1蛋白的表达量低、Ⅰ/Ⅱ期和最大肿瘤大小<12cm的卵巢癌患者的总的生存率低。卵巢癌TNM分期和最大肿瘤大小是无复发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28),TNM分期越晚(Ⅲ/Ⅳ期)、最大肿瘤大小越大(>12cm)的卵巢癌患者较Ⅰ/Ⅱ期和最大肿瘤大小<12cm的卵巢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短。研究结论:NUPR1蛋白在卵巢癌原发灶组织和转移灶组织中呈高表达,与卵巢癌临床不良预后相关,NUPR1的检测有望成为卵巢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新指标。第二部分:NUPR1在卵巢癌细胞中的分子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研究目的:1.检测NUPR1在卵巢表面上皮(ovarian surface epithelium,OSE)细胞及卵巢癌细胞系(A2870和SKOV3细胞)中的表达;2.构建NUPR1低表达及过表达的卵巢癌细胞系,并探讨其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3.利用体内成瘤实验来验证NUPR1对卵巢癌细胞成瘤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研究材料卵巢表面上皮细胞、A2780细胞、SKOV3细胞、293T细胞均购自中国上海中科院细胞库。siRNA委托上海吉玛生物有限公司完成,质粒的构建和慢病毒包装委托上海吉凯基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完成,转染部分由自己完成。2.研究方法:2.1.NUPR1在OSE细胞和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OSE细胞、A2780细胞和SKOV3细胞中NUPR1的表达,确定NUPR1在卵巢癌细胞和OSE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2.2.筛选出干扰效果最好的siRNA系列:用针对NUPR1的3条小干扰系列siRNA-NUPR1(siRNA-337,siRNA-414,siRNA-850)和 1 条 siRNA-NC 系列作用于A2780和SKOV3细胞,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和RT-PCR实验来验证siRNA对NUPR1的干扰效率,用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来检测小干扰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Transwell实验来分析小干扰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来检测细胞的周期和凋亡,并综合以上因素选择其中1条siRNA来构建稳定低表达NUPR1的短发卡RNA(shRNA-NUPR1);2.3.构建shRNA-NUPR1并验证NUPR1低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系的影响:shRNA-NUPR1作用于A2780细胞,构建NUPR1低表达的稳转的A2780细胞系,用Western blot实验和RT-PCR实验来检测其相关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验证转染效率,用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EdU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2.4.构建NUPR1高表达的卵巢癌细胞系,并验证NUPR1高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系的影响:构建NUPR1高表达的质粒,并转染A2780细胞和SKOV3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和RT-PCR实验检测相关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验证转染效率,细胞的增殖用EdU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MTT实验检测,Transwell实验被用来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2.5.裸鼠体内成瘤实验:用稳转NUPR1低表达的A2780细胞系行裸鼠体内成瘤实验,进一步验证NUPR1低表达的卵巢癌细胞对裸鼠体内成瘤的影响。研究结果:1.NUPR1在卵巢癌细胞系和OSE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实验表明,NUPR1在卵巢癌细胞系A2780细胞和SKOV3细胞中的表达高于OSE细胞(P值分别为0.0139和0.011),且在A2780细胞中的表达高于SKOV3细胞(P=0.0481)。RT-PCR实验表明NUPR1 mRNA在卵巢癌细胞系A2780细胞和SKOV3细胞中的表达高于OSE细胞(P值分别为0.0397和0.0372),且在A2780细胞中的表达高于SKOV3细胞,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26);2.使用siRNA干扰NUPR1对卵巢癌细胞系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用针对NUPR1 的 3 条小干扰系列 siRNA-NUPR1(siRNA-337,siRNA-414,siRNA-850)和1条siRNA-NC系列作用于A2780细胞和SKOV3细胞。Western blot实验和RT-PCR实验的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NUPR1干扰组的NUPR1表达量均显着下降。MTT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均提示干扰NUPR1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在A2780细胞中,和siRNA-NC组相比较,siRNA-NUPR1均可以减少细胞克隆数,但是仅siRNA-414组和siRNA-NC组的细胞克隆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6)。与对照组相比,NUPR1敲低组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在A2780细胞中,和对照组相比,siRNA-414和siRNA-850能够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而siRNA-337和siRNA-414能够抑制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在SKOV3细胞中,和siRNA-NC组相比较,siRNA-NUPR1均能显着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值均<0.05)。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表明,siRNA-NUPR1能够促进A2780细胞和SKOV3细胞的凋亡,但是仅siRNA-414和siRNA-850两个系列作用于A2780细胞后引起的细胞凋亡和siRNA-NC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A2780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siRNA-NUPR1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加,仅siRNA-414系列引起的细胞周期比例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综合判断,我们选择siRNA-414系列来构建稳定低表达NUPR1的shRNA-NUPR1,并将其应用于后续的实验中;3.使用shRNA沉默NUPR1对A2780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sh-NUPRl包埋的病毒转染A2780细胞后,Western blot实验和RT-PCR实验的结果显示,NUPR1沉默后NUPR1的表达水平下降,细胞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caspase9和Bax表达水平升高,抗凋亡分子Bc12、Bcl-xl表达下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4、CDK6表达下降。MTT实验表明NUPR1低表达组的A2780细胞在72h和96小时显示出明显的细胞增殖抑制(P值分别为0.0009和0.0001)。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提示NUPR1低表达组的细胞克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01)。EdU实验也提示NUPR1沉默组的A2780细胞的细胞增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73)。在Transwell实验中,NUPR1的沉默能够抑制A278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值分别为0.0297和0.0156);4.卵巢癌细胞中NUPR1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在卵巢癌细胞中,Western blot实验和RT-PCR实验的结果显示,NUPR1过表达后的NUPR1的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caspase9和Bax表达水平下降,抗凋亡分子Bc12、Bcl-xl表达升高,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4、CDK6表达升高。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EdU实验显示过表达NUPR1能够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实验提示过表达NUPR1可以促进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5.沉默NUPR1对裸鼠体内成瘤的影响:裸鼠成瘤实验结果表明,沉默NUPR1后,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均明显下降,与NC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值分别为0.0426和0.0443)。研究结论:NUPR1在卵巢癌细胞中呈高表达,高表达的NUPR1能显着促进卵巢癌细胞的生长,低表达的NUPR1能显着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NUPR1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第三部分:NUPR1在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中的分子机制研究研究目的:分别检测NUPR1过表达的A2780细胞和SKOV3细胞经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处理后,NUPR1蛋白,AKT蛋白和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并比较各组细胞在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方面的变化。材料与方法1.研究材料1.1.细胞系:人卵巢癌细胞系同第二部分。培养基用RPMI-1640,加入10%的胎牛血清(FBS),1%的青霉素和链霉素双抗,37℃下,在5%CO2的孵箱中无菌培养。1.2.实验分组:将本组实验的细胞分为四组,一组为pCMV-NC+DMSO组,即NC组加入DMSO,一组为pCMV-NC+LY294002组,即NC组加入10μM的AKT 抑制剂 LY294002,一组为 pCMV-NUPR1+DMSO 组,即 NUPR1 高表达组加入DMSO,另外一组为pCMV-NUPR1+LY294002组,即高表达NUPR1后加入 10μM 的 AKT 抑制剂 LY294002。2.研究方法:2.1.卵巢癌细胞NUPR1过表达后的相关通路蛋白的变化: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NUPR1过表达的A2780细胞和SKOV3细胞经LY294002(10μM)处理后,四组细胞中(pCMV-NC+DMSO 组,pCMV-NC+LY294002 组,pCMV-NUPR1+DMSO 组和 pCMV-NUPR1+LY294002 组)的 NUPR1 蛋白、AKT蛋白和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2.2.卵巢癌细胞的增殖的变化:用MTT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LY294002作用后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情况;2.3.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变化。研究结果:1.卵巢癌细胞NUPR1过表达后相关通路蛋白的变化: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NUPR1过表达的A2780细胞和SKOV3细胞经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处理后,NUPR1蛋白,AKT蛋白和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A2780细胞和 SKOV3 细胞中,NUPR1 蛋白在pCMV-NUPR1+DMSO 组和pCMV-NUPR1+LY294002 组明显高于 pCMV-NC+DMSO 组(P 值均<0.05),NUPR1 蛋白在 pCMV-NUPR1+DMSO组和 pCMV-NUPR1+LY294002 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LY294002能明显抑制pCMV-NUPR1+LY294002组和pCMV-NC+LY294002组的p-AKT蛋白的表达。各组间的AKT蛋白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2.抑制AKT通路可以逆转NUPR1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的影响:用MTT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LY294002作用后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情况,提示在NUPR1高表达的A2780细胞中用LY294002(10μM)处理后72h,pCMV-NUPR1+DMSO 组比 pCMV-NUPR1+LY294002 组和 pCMV-NC+DMSO组有高的细胞增殖(P值分别为0.0179和0.0443),pCMV-NC+DMSO组比pCMV-NC+LY294002 组有高的细胞增殖率(P<0.05)。pCMV-NUPR1+LY294002组和pCMV-NC+DMSO组有相似的细胞增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LY294002处理后96h,pCMV-NUPR1+DMSO组比pCMV-NUPR1+LY294002组和pCMV-NC+DMSO组有高的细胞增殖(P值分别为 0.0008 和<0.0001)。和 pCMV-NC+DMSO 组相比较,pCMV-NC+LY294002组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P<0.05)。在NUPR1高表达的SKOV3细胞中,用LY294002处理后72h,pCMV-NUPR1+DMSO 组的细胞增殖明显比 pCMV-NUPR1+LY294002 组和pCMV-NC+DMSO组的细胞增殖要快,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01)。和pCMV-NC+DMSO组相比较,pCMV-NC+LY294002组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率(P=0.0013),而 pCMV-NUPR1+LY294002 组和 pCMV-NC+DMSO 组有相似的细胞增殖率(P>0.05),在LY294002作用于SKOV3细胞的96h时也观察到相似的结果。在LY294002作用于SKOV3细胞后72h和96h,我们对pCMV-NC+LY294002组和pCMV-NC+DMSO组的细胞的增殖率的比值及pCMV-NUPR1+LY294002组和pCMV-NUPR1+DMSO组的细胞增殖率的比值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比值在72h和96h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3和0.0006),说明LY294002在NUPR1高表达组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明显高于NC组,表明抑制AKT通路可以逆转NUPR1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的影响;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形成实验提示,在A2780细胞中,与pCMV-NC+DMSO组相比较,pCMV-NUPR1+DMSO组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有显着性差异(P<0.001),pCMV-NC+LY294002组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MV-NUPR1+LY294002组有高的细胞克隆数(P<0.05)。和pCMV-NUPR1+LY294002组相比较,pCMV-NUPR1+DMSO组有更高的细胞克隆数(P<0.05)。对 pCMV-NC+LY294002 组和 pCMV-NC+DMSO 组的细胞的克隆数的比值及pCMV-NUPR1+LY294002组和pCMV-NUPR+DMSO组的细胞克隆数的比值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比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UPR1过表达的SKOV3细胞中,与pCMV-NC+DMSO组相比较,pCMV-NUPR1+DMSO组有更高的细胞克隆数,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3)。pCMV-NUPR1+DMSO 组较 pCMV-NUPR1+LY294002 组有高的细胞克隆数(P=0.0008)。pCMV-NC+LY294002 组比 pCMV-NC+DMSO 组有更低的细胞克隆数,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6)。而pCMV-NUPR1+LY294002组和pCMV-NC+DMSO组的细胞克隆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 pCMV-NC+LY294002 组和 pCMV-NC+DMSO 组的细胞的克隆数的比值及pCMV-NUPR1+LY294002组和pCMV-NUPR+DMSO组的细胞克隆数的比值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比值有统计学意义(P=0.0347),说明LY294002在NUPR1高表达组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明显高于NC组,这点也验证了抑制AKT通路可以逆转NUPR1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的影响;3.抑制AKT通路可以逆转NUPR1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变化。pCMV-NUPR1+DMSO组的A2780细胞比pCMV-NC+DMSO组有更强的细胞迁移能力(P=0.0001),和 pCMV-NUPR1+LY294002 组相比较,pCMV-NUPR1+DMSO组和pCMV-NC+DMSO组有更高的细胞迁移能力(P分别为<0.0001 和=0.0047),pCMV-NC+DMSO 组比 pCMV-NC+LY294002 组有更高的细胞迁移能力(P=0.0014),对pCMV-NC+LY294002组和pCMV-NC+DMSO组的细胞的迁移能力的比值及pCMV-NUPR1+LY294002组和pCMV-NUPR+DMSO组的迁移能力的比值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比值有统计学意义(P=0.0284)。在侵袭实验中,与pCMV-NC+DMSO组比较,pCMV-NUPR1+DMSO 组的侵袭能力增加(P=0.0158),而pCMV-NUPR1+LY294002组和pCMV-NC+DMSO组有相似的细胞侵袭能力(P>0.05)。pCMV-NC+DMSO组比pCMV-NC+LY294002组有更高的细胞侵袭能力(P=0.0237)。pCMV-NUPR1+DMSO 组比 pCMV-NUPR1+LY294002 组有更强的细胞侵袭能力(P=0.0103),对 pCMV-NC+LY294002 组和 pCMV-NC+DMSO组的细胞的侵袭能力的比值及pCMV-NUPR1+LY294002组和pCMV-NUPR+DMSO组的侵袭能力的的比值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比值有统计学意义(P=0.0359)。表明NUPR1过表达的A2780细胞显示出较强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而这种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能够被LY294002逆转。研究结论:NUPR1能够通过AKT通路来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从而发挥致癌作用。

张圆圆[4](2021)在《山核桃萜类醌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成分胡桃醌抑制Ishikawa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文中研究指明山核桃,胡桃科,是一种广泛栽培的木本油料树种。山核桃仁因富含油脂、蛋白质、纤维、酚酸和萜类等生物活性成分而受到人们亲睐。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膳食干预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本论文首先调查了山核桃授粉后萜类醌的合成,联合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方法明确了山核桃发育期萜类合成与代谢的机制;接着考察了山核桃青皮中胡桃醌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抑制效果,利用mRNA-miRNA组学从整体水平明确了胡桃醌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增殖抑制的机制;最后,明确了胡桃醌抑制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和迁袭的机制。本学位论文的研究结果为山核桃萜类化合物胡桃醌开发成特殊医学用途的功能性食品提供了理论的支持。(1)山核桃授粉后发育期萜类物质代谢机制。山核桃授粉后90-105天(P1-P2)是次级代谢物形成的关键时期。从P1至P2阶段,山核桃中的萜类化合物大量累积,而山核桃授粉后120-165天(P2-P6)萜类化合物含量急剧下降,此外,MENB和C4H基因在山核桃胚胎中高表达,最高的转录组表达量分别为671和1469,其中MENB的高表达水平可能是山核桃胚胎中萜类醌(萘醌)含量高的重要原因。通过网络共表达分析,6种萜烯醌代谢物与86个差异表达基因之间存在显着的正负相关性(r>0.8或<0.8,p<0.05),且次级代谢产物的表达水平在早期是最高的,这与调控其差异表达基因水平基本一致。(2)山核桃青皮提取物胡桃醌抑制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增殖作用。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山核桃青皮提取物的工艺条件为:85%乙醇浸泡8 h、料液比为1:8、超声提取30 min,40℃减压浓缩,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山核桃青皮粗提取物经大孔树脂与硅胶柱联合纯化后,化合物含量为3.31 mg/kg,纯度为98%,经二次质谱和离子碎片数据数据库比对后该组分鉴定为胡桃醌。胡桃醌处理Ishikawa细胞24 h的半增殖抑制率(IC50)为20.81μmol/L。用不同浓度的胡桃醌(0、10、15、20μM)处理24 h后,Ishikawa细胞的形态变化呈剂量依赖性。(3)转录组学和miRNA组学联合分析胡桃醌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经胡桃醌(20μM)处理24 h后,942个mRNA的表达量差异显着。差异表达的mRNA中,789个上调、153个下调,其富集分析在与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的通路上。通过Cytoscape的Cytohubba插件分析String数据库构建的差异表达mRNA间蛋白质-蛋白质互作关系(PPI),发现筛选出的16个特征(Hub)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周期G1/S期和铁死亡相关HIF-1信号通路。胡桃醌处理Ishikawa细胞后50个miRNA的表达量显着变化,其中24个上调、26个下调。通过构建miRNA共表达网络,鉴定出4个关键的miRNA(hsa-let-7i-5p,hsa-let-7g-5p,hsa-mir-148b-3p和hsa-mir-148a-3p),其靶基因富集分析在与凋亡相关通路中。miRNA-mRNA调控网络分析表明,胡桃醌诱导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抑制与铁死亡和细胞凋亡、周期机制密切相关,且为进一步探究成为功能性食品成分提供线索。(4)胡桃醌诱导Ishikawa细胞凋亡及其机理。胡桃醌通过Cdc25A/CDK2/Cyclin A信号途径将Ishikawa细胞阻滞在S期,显着促进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晚期凋亡的发生。胡桃醌诱导Ishikawa细胞凋亡,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都参与其中。在线粒体途径中,抑凋亡蛋白Bcl-2和Bcl-x L的表达显着下调,而促凋亡蛋白Bad和Bak表达上调。Caspase 3抑制剂与胡桃醌的联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这种抑制作用,表明线粒体途径中的Caspase3在胡桃醌诱导的Ishikawa细胞凋亡中起关键作用,进一步证实了线粒体途径参与胡桃醌诱导的细胞凋亡。同时在死亡受体途径中,TNF-α、TNF-R1、TRADD、FAS、FADD、Caspase 8、Caspase 10和DR3/5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着上调。当用Caspase-8抑制剂(Z-IETD-FMK)处理时,Caspase 8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而胡桃醌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这种抑制作用,进一步说明了死亡受体通路参与了胡桃醌诱导的Ishikawa细胞凋亡。(5)胡桃醌诱导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铁死亡及其机理。胡桃醌处理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24 h后,出现了Fe2+的积累、脂质过氧化、GSH消耗、HMOX1上调等现象,说明铁死亡可能参与了胡桃醌诱导的细胞死亡。在胡桃醌处理的Ishikawa细胞中,Beclin 1呈剂量依赖性下调。此外,胡桃醌和铁死亡抑制剂Fer-1联合处理24 h后,Ishikawa细胞中Beclin 1的表达增加,表明胡桃醌诱导细胞发生铁自噬。在胡桃醌处理的Ishikawa细胞中,E-cadherin、MMP 9和MMP 2蛋白发生显着变化。结果表明胡桃醌可能通过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来抑制Ishikawa细胞的迁移。同时,通过用Fer-1抑制剂和胡桃醌处理,进一步说明了胡桃醌诱导的Ishikawa细胞死亡与铁死亡有关。此外,胡桃醌诱导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

郭敏[5](2021)在《Hsa_circ_0000714/miR-370-3p调控RAB17对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致死性。由于卵巢位置深、早期症状不典型和筛查方法不可靠,大多数卵巢癌患者被诊断时已为晚期。卵巢癌的一线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并联合紫杉醇(PTX)化疗,虽然近年来中位生存率有所改善,但随之而来的紫杉醇耐药现象已经成为卵巢癌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5年生存率仅为15%-30%。研究表明,RAB小GTP酶和相关调控蛋白及效应器参与许多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作为RAB家族的一员,RAB17在调节众多癌症的转移和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截至目前为止,RAB17参与肿瘤耐药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环状RNA(circRNAs)的是一类无5’—帽或3’—多腺苷尾、具有共价闭环结构的非编码RNA,具有结构稳定、保存性好、组织特异性强、在不同物种的不同发育阶段有表达特异性等特性,这些特性使circRNA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circRNAs可以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eRNA)或miRNA海绵,通过miRNA响应元件(MRE)与miRNA结合,并对其活性进行负调控。miRNAs是一类丰富的小型非编码RNAs,长约22个核苷酸。它们通过与各自3’-非翻译区(3’-UTR)的不完全碱基配对,在转录后水平上充当基因表达的负向调节剂。作为miRNA海绵体,circRNAs可以作为促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ircRNAs的失调与众多癌症的进展有关。尽管如此,但circRNAs在卵巢癌紫杉醇耐药中的功能作用仍不明确。本研究发现RAB17在耐紫杉醇卵巢癌细胞A2780/PTX中高表达,证实RAB17在紫杉醇耐药、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中的重要作用,并对RAB17及其非编码RNA网络hsa_circ_0000714/miR-370-3p/RAB17在卵巢癌紫杉醇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解析,有助于提高对紫杉醇耐药的理解以及确定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方法:1、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在耐紫杉醇卵巢癌细胞A2780/PTX和紫杉醇敏感细胞A2780中表达显着差异的RAB家族蛋白,结合差异倍数和P值,选择在A2780/PTX细胞中高表达而在A2780中低表达且差异倍数最大的RAB17进行研究。2、通过CCK8实验检测卵巢癌紫杉醇敏感细胞SKOV3,A2780及耐药细胞SKOV3/PTX,A2780/PTX的紫杉醇耐药指数。通过定量实时PCR(qRT-PCR)并结合Western blotting检测SKOV3,A2780及SKOV3/PTX,A2780/PTX细胞中RAB17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3、分别在A2780/PTX细胞转染RAB17干扰质粒和A2780细胞转染RAB17过表达病毒后,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效率。CCK8测定A2780/PTX干扰RAB17表达和A2780过表达RAB17后的紫杉醇耐药指数。克隆增殖实验检测RAB17表达变化后细胞的克隆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用于分析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ting用于检测相关凋亡蛋白、抗凋亡蛋白、黏附蛋白和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4、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Star Base(http://starbase.sysu.edu.cn/)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相结合,筛选与RAB17的3’-UTR区互补的miRNA miR-370-3p并验证RAB17与miR-370-3p的靶向关系。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Star Base分析,筛选在A2780中低表达而在A2780/PTX中高表达,可以作为miR-370-3p分子海绵的circRNA hsa_circ_0000714,细胞核质分离实验检测hsa_circ_0000714的定位情况,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370-3p与hsa_circ_0000714间的靶向关系。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2780/PTX细胞转染miR-370-3p mimics或干扰hsa_circ_0000714后RAB17表达情况,CCK8检测细胞紫杉醇耐药指数变化。克隆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研究结果:1、RAB17在耐紫杉醇卵巢癌细胞A2780/PTX中显着高表达,而在相应卵巢癌紫杉醇敏感细胞A2780中低表达。2、A2780/PTX细胞敲低RAB17表达显着增加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使细胞紫杉醇耐药指数下降,显着抑制细胞增殖,使A2780/PTX细胞G1期增加而S期减少,将更多细胞阻滞在G1期,抑制细胞周期,且相应的黏附蛋白和凋亡蛋白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表达减少。3、A2780细胞过表达RAB17降低A2780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使A2780细胞紫杉醇耐药指数增加,促进细胞增殖,使细胞G1期减少而S期增加,加快细胞G1-S期转换,促进细胞周期,且相应的黏附蛋白和凋亡蛋白表达减少,而抗凋亡蛋白表达增加。4、生物信息学数据库Star Base分析RAB17的3’-UTR区具有miR-370-3p的潜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当miR-370-3p mimics与RAB17-WT共转染时,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说明RAB17是miR-370-3p的直接靶基因。5、A2780/PTX细胞转染miR-370-3p mimics后RAB17表达受到显着抑制,细胞紫杉醇耐药指数下降,克隆增殖能力减弱,细胞G1期增加S期减少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抑制细胞周期。6、Hsa_circ_0000714在耐药细胞A2780/PTX中高表达而敏感细胞A2780中低表达。核质分离实验显示hsa_circ_0000714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这为hsa_circ_0000714发挥分子海绵提供可能,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370-3p与hsa_circ_0000714间的相互作用。A2780/PTX细胞中hsa_circ_0000714表达被干扰时,qRT-PCR显示miR-370-3p表达增加,而RAB17表达被抑制,证实hsa_circ_0000714可以作为miR-370-3p的分子海绵进一步调节靶基因RAB17的表达。7、当siRNA质粒干扰hsa_circ_0000714表达后,A2780/PTX细胞紫杉醇耐药指数下降,细胞克隆增殖能力减弱,细胞G1期增加而S期减少,将更多细胞阻滞在G1期,抑制细胞周期。8、Hsa_circ_0000714/miR-370-3p调节RAB17表达,通过激活CDK6/RB信号通路,从而影响卵巢癌细胞A2780/PTX紫杉醇耐药。结论: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A2780/PTX中存在hsa_circ_0000714/miR-370-3p/RAB17调控网络,hsa_circ_0000714作为miR-370-3p的分子海绵调控靶基因RAB17表达通过激活CDK6/RB信号通路在卵巢癌紫杉醇耐药进展中发挥作用。

王曦辉[6](2020)在《多功能纳米超声微泡的制备、表征及其靶向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卵巢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两大主要原因是:1)发现晚:目前现有的影像检查手段难以在发病初期及时诊断,因此很多患者被诊断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2)耐药性:大部分患者对铂类药物初始治疗有效,但停止治疗后一段时间复发,间隔亦越来越短。因此,探究一种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新型药物从而改善卵巢癌的诊断及治疗现状迫在眉睫。超声微泡是一类已经应用于临床超声诊断的超声造影剂。在超声的作用下微泡可以散射强超声信号,达到增强超声成像的目的。同时微泡也可以加强空化效应,因此在基因转染、药物传递等方面也有一些应用,然而目前的超声微泡大多为微米级,无法通过血管内皮间隙到达肿瘤组织部位,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旨在制备纳米级超声微泡CD44-NBs,以实现超声诊断与声动力治疗的有机结合。方法1)纳米超声微泡CD44-NBs的制备及表征:制备CD44-NBs纳米超声微泡;利用透射电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CD44-NBs纳米超声微泡的形貌及分散性;通过动态光散射系统测定其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姜黄素包封率及药物释放情况;体外超声辐照CD44-NBs后,观察其相变能力。2)纳米超声微泡CD44-NBs的体内外靶向性评价:首先探讨卵巢癌组织中CD4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流式细胞仪分析卵巢癌细胞株CD44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检测CD44-NBs纳米超声微泡对卵巢癌细胞株的体外靶向性;近红外活体成像检测其对卵巢癌荷瘤鼠的体内靶向性;通过体内外超声实验探究其超声成像效果。3)纳米超声微泡CD44-NBs靶向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通过CCK-8检测其体外安全性;通过血生化指标及病理切片检测其在体内的安全性;观察裸鼠的肿瘤生长情况、生存期分析等探究其体内治疗作用。4)纳米超声微泡CD44-NBs声动力治疗卵巢癌的杀伤机制研究:检测超声辐照CD44-NBs后活性氧的产率;通过细胞平板克隆、划痕迁移和侵袭实验探究其对卵巢癌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其逆转肿瘤耐药相关机制。结果1)CD44-NBs纳米超声微泡在透射电镜下为圆形,表面较为光滑规则,分布均一,平均粒径为202.4±1.8 nm,分散性良好;姜黄素的包封率约为93.34%,载药量为8.7%,全氟己烷的包裹量约为77%;4°C放置一周,水合粒径和包封率均未发现明显改变,稳定性良好;在超声治疗仪上处理2分钟后,微泡平均直径为829.8±5.1 nm,CD44-NBs纳米微泡在超声激发后实现了纳米级向微米级的转变;使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得,随着超声处理时间的延长,材料中的姜黄素会被不断释放出来。2)探讨卵巢癌组织中CD4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发现:有腹水及淋巴转移的患者组织CD44的表达率更高;FIGO分期越高,CD44表达越强;流式细胞仪分析卵巢癌细胞株CD44表达情况:SKOV3细胞CD44表达高达99%,而ES-2细胞CD44表达为20%左右;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检测显示CD44-NBs纳米超声微泡对CD44阳性卵巢癌细胞株有较好的靶向性;近红外活体成像证实CD44-NBs纳米超声微泡可以更久地聚集在肿瘤组织中;体内外超声成像实验显示:相比脱气水的无回声信号,CD44-NBs纳米超声微泡在超声激发后显示为强回声信号,可以进行超声成像。3)纳米超声微泡CD44-NBs体内外安全性评价和治疗实验可以发现:在体外浓度达到100μg/m L时,CD44-NBs纳米超声微泡仍具有较好的细胞安全性;对荷瘤小鼠的主要脏器无明显损伤,血生化指标无明显异常,未对裸鼠自身产生其它毒副作用;CCK-8测得CD44-NBs+US组细胞存活率最低为10.45±5.8%,有较好的体外杀伤作用;体内通过观察小鼠瘤体变化、生存期以及肿瘤免疫组化发现CD44-NBs联合声动力治疗有较好的抑瘤效果。4)CD44-NBs纳米超声微泡在进行超声处理后活性氧的产率明显上升;通过探究其对卵巢癌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发现CD44-NBs联合声动力治疗组细胞克隆形成率、迁移和侵袭能力都明显下降;使用Western Blot和qRT-PC发现CD44-NBs可以降低细胞P-gp表达、增加p38 MAPK、Beclin 1的表达,从而增强声动力治疗效果。结论本课题成功制备了靶向CD44的超声纳米微泡(CD44-NBs),其内部包裹有声敏剂姜黄素和可以提高肿瘤部位含氧量的全氟己烷。在低功率超声作用下,全氟己烷会经历从液相到气相的转变,使纳米级微泡转变为微米级微泡并成像;当微泡破裂时,包裹在其中的药物会释放出来,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靶向能力,也即在超声激发下,实现诊疗一体化。超声纳米微泡中全氟己烷既可以作为超声造影剂又可以为声动力治疗提供氧气,从而显着改善声动力治疗卵巢癌的疗效。总之,本研究为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型治疗方案。

萨帝什(SATISH CHAUDHARY)[7](2020)在《曲妥珠单抗联合洛铂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洛铂(lob)对HER2阳性卵巢癌SKOV-3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KOV-3细胞分为对照组、洛铂组(1μg/ml)、曲妥珠单抗组(10μg/ml)和联合组(洛铂1μg/ml+曲妥珠单抗10μg/M)。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分析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用于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进行了免疫印迹以检测Akt,p53,Bcl-2和Bax蛋白的蛋白表达。结果:1.MTT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曲妥珠单抗(0.1μg/ml、1μg/ml、10μg/ml、100μg/ml)分别持续24h、48h、72h和96h、对SKOV3细胞无细胞毒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曲妥珠单抗组(10μg/ml)无毒性(P>0.05)、洛铂组(1μg/ml)轻度有毒性(P>0.05)、联合组可增强SKOV-3细胞的细胞毒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联合作用指数CI为1.2、属于协同作用。2.流式细胞仪周期分布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曲妥珠单抗对SKOV-3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无显着性影响(P>0.05)、洛铂单独用药时SKOV-3细胞中G0/G1期的分布比例轻度降低(P>0.05)、曲妥珠单抗联合洛铂则显着降低了SKOV-3细胞中G0/G1期的分布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曲妥珠单抗对SKOV-3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无显着性影响(P>0.05)、洛铂单独用药时SKOV-3细胞中S期的分布比例轻度降低(P>0.05)、曲妥珠单抗联合洛铂则显着降低了SKOV-3细胞中S期的分布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曲妥珠单抗组对SK OV-3细胞的G2/M期分配比无明显影响(P>0.05)、但在洛铂组SKOV-3细胞中G2/M期的分布比例轻度降低(P>0.05)、联合组中SKOV-3细胞的分配比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表明曲妥珠单抗联合洛铂明显引起细胞周期分布的停滞。3.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1)p-AKT的蛋白质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曲妥珠单抗组表达轻度减弱(P>0.05)、洛铂组表达轻度减弱(P>0.05)、联合处理组表达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53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曲妥珠单抗组表达轻度减弱(P>0.05)、洛铂组表达轻度减弱(P>0.05)、联合组有显着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ax的蛋白质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曲妥珠单抗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洛铂组表达轻度增强(P>0.05)、联合组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Bcl-2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曲妥珠单抗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洛铂组表达轻度减弱(P>0.05)、联合组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曲妥珠单抗联合洛铂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强细胞毒性作用。2.曲妥珠单抗联合洛铂可能通过下调p-AKT、Bcl-2和上调Bax、P53表达而抑制肿瘤的增殖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3.曲妥珠单抗与洛铂联合用药有可能成为HER-2阳性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新模式。

王凤杰[8](2020)在《基于MAPK通路调控GRASP65探讨二氢杨梅素抗卵巢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检测高尔基体堆叠蛋白65(GRASP65)在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GRASP65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2.探讨二氢杨梅素(DHM)对卵巢癌SKOV3和A2780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细胞凋亡、细胞自噬及超微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明确DHM通过JNK和ERK通路调控GRASP65发挥抗卵巢癌作用的机制。3.探讨DHM干预处理对卵巢癌裸鼠的体内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1.收集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确诊后进行手术切除、经病理诊断为卵巢肿瘤的患者118例,取患者术后肿瘤组织的石蜡标本,及6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术后的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检测GRASP65蛋白在组织细胞内的阳性定位及表达水平,并分析GRASP65表达与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各指标之间的关系。2.不同浓度的DHM分别处理卵巢癌SKOV3和A2780细胞至既定时间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划痕(Wound healing)实验和Transwell分析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免疫荧光染色(IF)检测DHM处理后各组细胞内GRASP65蛋白和促凋亡蛋白Caspase-3的定位表达情况;WB检测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及MAPK通路蛋白的表达;采用si RNA转染下调GRASP65的表达,及GRASP65过表达质粒上调其表达,再分别用DHM干预处理,检测细胞活力、迁移能力及凋亡的改变;JNK和ERK通路抑制剂分别预处理后,再用DHM干预,WB检测细胞内p-JNK/ERK、JNK/ERK蛋白、GRASP65蛋白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DHM处理后细胞内高尔基体等的结构改变及自噬水平的变化。3.构建SKOV3和A2780两种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模型,分别用DHM混悬液及生理盐水对照进行腹腔注射来干预处理,检测裸鼠皮下瘤的体积大小、肿瘤重量、及裸鼠肝肾功能等指标;并取瘤组织,采用IHC和WB检测分析促凋亡蛋白Caspase-3及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及检测GRASP65蛋白的表达水平;TEM观察DHM处理对瘤组织细胞内的高尔基体结构及自噬体的影响。结果:1.118例卵巢肿瘤患者中包括良性肿瘤82例、交界性肿瘤14例、及恶性肿瘤22例;从组织学的类型来分,浆液来源的肿瘤65例、粘液来源的48例、及特殊类型的5例。石蜡组织标本的IHC结果显示GRASP65表达呈棕黄或棕褐色、细颗粒样,分散于胞浆内。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与良性肿瘤组织相比,GRASP65蛋白在卵巢交界性、恶性肿瘤中高表达(χ2=12.57,P<0.01);且在粘液性瘤内的表达高于浆液性瘤(χ2=5.23,P<0.05)。六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手术后切除的新鲜组织标本中,WB检测同一个体来源的癌及癌旁组织中GRASP65表达的情况,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内GRASP65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上述结果表明GRASP65表达的异常可能与卵巢肿瘤的性质及组织学类型有关。2.DHM(0,10,20,40,80,120,160,240,320μM)处理两种卵巢癌细胞(SKOV3和A2780),发现DHM处理可降低癌细胞的活力、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及诱导细胞凋亡,且有一定的剂量性关系。根据计算所得DHM对SKOV3和A2780细胞的IC50值,后续实验中选择干预两种细胞48h时,DHM作用浓度分别为120μM和80μM。3.DHM分别处理SKOV3和A2780细胞后,检测其对细胞内GRASP65蛋白水平的影响,WB结果显示DHM可降低两种细胞内GRASP65的表达(P<0.05及0.01);IF结果显示DHM处理后细胞内GRASP65的荧光染色强度减弱、且分散,形态上与高尔基体碎裂相似。Caspase-3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细胞30min后,再用DHM干预,WB分析结果显示在两种癌细胞中,与单独DHM处理相比,预处理后均可降低DHM诱导的Caspase-3的活化(P<0.01),伴GRASP65表达水平增加(P<0.05及0.01);FCM结果亦显示,与单独DHM处理相比,Caspase-3抑制剂预处理可降低细胞凋亡率(P<0.01),表明DHM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进而引起GRASP65蛋白的裂解和下调,且Caspase-3的活化对DHM引起的GRASP65下调有重要作用。4.si RNA转染下调A2780细胞内GRASP65的表达,发现癌细胞的活力下降、迁移能力降低、及细胞凋亡率增加。WB及FCM结果显示,与单独DHM处理相比,DHM与si GRASP65转染共处理对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的抑制、及细胞凋亡的诱导均有相加作用。相反的是,过表达GRASP65质粒转染与DHM共处理可减弱DHM对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的抑制、及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5.40,80及120μM DHM处理A2780细胞可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JNK和p-ERK的水平(P<0.05及0.01),而对p-p38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提示ERK和JN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DHM的抗卵巢癌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i GRASP65组内p-JNK和p-ERK水平无显着性变化;而且DHM组与DHM+si GRASP65共处理组之间的p-JNK和p-ERK水平亦无明显差异,表明下调GRASP65表达对各组细胞内的p-JNK和p-ERK水平没有明显影响。采用JNK和ERK通路的抑制剂SP600125和U0126,分别预处理A2780细胞2 h后,再用DHM干预,WB结果发现与单独DHM处理组相比,两种抑制剂与DHM共处理均可抑制DHM诱导的Caspase-3的激活(P<0.05),伴GRASP65水平的增加(P均<0.01),及p-JNK和p-ERK水平的下降(P均<0.01)。上述结果表明DHM处理可能通过JNK和ERK通路激活Caspase-3,进而下调GRASP65的水平,来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而且GRASP65可能处在DHM诱导JNK和ERK通路活化的下游。6.TEM观察DHM处理A2780后细胞内高尔基体等形态结构的变化,发现DHM处理组、si GRASP65组、及共处理组的细胞内均可见到高尔基体水肿、碎裂样改变,另有较多自噬体形成,表明DHM处理可能通过下调GRASP65引起高尔基体碎裂、诱导细胞凋亡,同时提高了癌细胞内的自噬水平。7.SKOV3和A2780细胞分别种植至裸鼠皮下,构建卵巢癌移植瘤的模型,再用DHM混悬液腹腔注射处理,分别设立生理盐水为对照组,结果发现DHM处理对各组裸鼠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DHM处理可抑制两种模型鼠体内肿瘤的生长(P均<0.01);IHC及WB分析结果显示DHM处理后可下调瘤组织内的GRASP65表达水平(P均<0.05)、上调促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的水平及自噬相关蛋白LC3II的水平(P均<0.05);TEM结果发现DHM处理裸鼠后,瘤组织内可见高尔基体肿胀及自噬体数量明显增多,伴有内质网明显水肿、扩张等现象。结论:1.GRASP65蛋白在卵巢交界性、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加,且GRASP65的高表达与卵巢肿瘤的性质及组织学类型有关。2.DHM通过激活JNK和ERK通路下调GRASP65表达,引起卵巢癌细胞内的高尔基体水肿、碎裂改变及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卵巢癌作用。

任苎[9](2020)在《茶树花皂苷Chakasaponin Ⅰ、Ⅳ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及其分子机制》文中提出茶树花是一种新资源食品,其产量在我国十分可观,但目前利用率较低。皂苷作为茶树花中的重要功能成分和特征性组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抗肿瘤的活性也渐渐受到关注。但由于茶树花皂苷分离难度较大,至今为止关于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较少。卵巢癌是世界范围内致死率高、预后差的恶性肿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离纯化并得到了高纯度茶树花皂苷(Purified tea flower saponins,PTFSs),且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本文以卵巢癌细胞为体外模型,研究了PTFSs对其增殖生长的抑制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主要成果如下:1.分离、纯化并鉴定了茶树花皂苷PTFSs的主要成分。PTFSs中Chakasaponin I占80.1%,Chakasaponin IV占8.1%,Floratheasaponin A占1.4%。2.探明了PTFSs可有效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生长。MTS法的结果显示经过24小时3.5μg/mL PTFSs处理之后,卵巢癌细胞A2780/CP70和3-OVCAR存活率分别降至20.28%和6.52%,而正常卵巢细胞IOSE-364存活率为53.64%。3.明确了PTFSs诱导卵巢癌细胞发生S期阻滞及其分子机制。作用机理为PTFSs下调癌细胞中Cyclin A2、CDK2和CyclinD1蛋白表达,导致CyclinECDK2复合体减少,从而引起癌细胞的S期阻滞。4.阐明了PTFSs促进卵巢癌细胞发生内凋亡的分子机制。采用Hoechst33342染色、AnnexinV-FITC和PI双染法、JC-1染色法和blotWestern等实验证实了PTFSs可以诱导A2780/CP70和3-OVCAR细胞发生凋亡,又通过caspase酶活检测实验、blotWestern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证明该诱导作用通过内凋亡而非外凋亡途径。5.发现了p53蛋白在PTFSs诱导的卵巢癌细胞内凋亡和S期阻滞中起的关键作用。在前述实验的基础上,采用p53抑制剂PFT-α预处理和p53 siRNA转染的方法,反向验证了p53蛋白的关键作用。6.研究了PTFSs对卵巢癌干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理。PTFSs能抑制卵巢癌A2780/CP70干细胞增殖生长、减弱其干细胞特性,而且可以引起其凋亡。同时发现其分子作用机制为,PTFSs下调A2780/CP70中干细胞β-Catenin、p-GSK-3β蛋白表达,上调p-β-catenin蛋白表达,从而实现PTFSs对A2780/CP70干细胞的抑制作用。综上,本文首次从茶树花中分离出含有80.1%Chakasaponin I的茶树花皂苷PTFSs,并发现其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包括诱导卵巢癌细胞发生p53通路相关的S期阻滞和内源性凋亡。本文还发现了PTFSs对卵巢癌干细胞的增殖及其干性的抑制作用。本文为茶树花皂苷的抗肿瘤功效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吴晓巍[10](2020)在《MCL1的去泛素化酶在妇科肿瘤耐药过程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JOSD1通过稳定MCL1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进而促进妇科肿瘤的获得性耐药过程细胞株上清培养基中的水平。我们进一步对20对卵巢癌组织及配对的血清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发现JOSD1蛋白在血清中与细胞内的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血清中的JOSD1水平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一个指标。妇科肿瘤是女性肿瘤中一种主要的类型,其中以子宫及卵巢肿瘤最为常见。卵巢癌病死率高居妇科肿瘤之首,而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妇科肿瘤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严重危害了女性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获得性耐药是导致妇科肿瘤不良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其内在的分子机制尚未被完全阐释清楚。E3泛素连接酶与去泛素化酶通过翻译后修饰的机制调控许多重要癌蛋白及抑癌蛋白的表达,因而成为近年来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因此,通过揭示去泛素化修饰在妇科肿瘤获得性耐药过程中的异常调控,有望获得解决耐药问题的新思路。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体内耐药模型和耐药细胞株以模拟获得性耐药的建立,通过qPCR方法检测到JOSD1是这一过程中最显着上调的去泛素化酶,预示了其在获得性耐药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索JOSD1在妇科肿瘤中的功能,首先我们在妇科肿瘤细胞系中敲降JOSD1,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发生了严重的凋亡。随后的体内外功能实验也证实了 JOSD1的缺失能够抑制卵巢癌和宫颈癌细胞的生长。而且,腺相关病毒介导的JOSD1-shRNA干扰能够显着抑制卵巢癌PDX的生长。机制上,质谱分析、免疫共沉淀实验和体内外去泛素化实验均证实抗凋亡蛋白MCL1是去泛素化酶JOSD1的作用底物。同时免疫荧光实验表明JOSD1和MCL1共同定位于细胞质中。我们还发现,随着卡铂处理时间的延长,JOSD1与MCL1的相互结合能力变强,提示JOSD1可能通过结合MCL1发挥其抗凋亡作用。放线菌酮(CHX)检测半衰期实验显示,过表达JOSD1能够促进MCL1的稳定性,而其酶活突变体JOSD1C36A失去该功能;当敲降JOSD1后,MCL1的半衰期显着缩短。体外实验证实,在卡铂处理的情况下,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JOSD1能够显着地促进肿瘤的生长;但是同时敲降MCL1后,这种优势消失,该结果说明JOSD1是通过稳定MCL1发挥其促妇科肿瘤细胞耐药的功能。此外,对150例卵巢癌标本中JOSD1和MCL1的表达进行分析,我们发现JOSD1与MCL1的表达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并且JOSD1/MCL1的高表达与化疗不敏感及不良预后相关。令人激动的是,我们在胞外培养基中检测到JOSD1蛋白,提示JOSD1可能是一种分泌蛋白;并且耐药细胞株上清培养基中分泌的JOSD1水平远远高于亲本综上,我们的研究首次揭示了 JOSD1在肿瘤中的功能,其通过去泛素化稳定MCL1,进而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从而促进妇科肿瘤细胞获得性耐药的发生;同时我们也提出JOSD1是一个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以及是一个有前景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指标。第二部分MGMT通过转录激活DUB3稳定MCL1从而促进卵巢癌耐药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大部分卵巢癌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晚期,肿瘤减灭手术和辅助化疗是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但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导致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耐药是导致卵巢癌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严重威胁了女性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临床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究导致卵巢癌耐药的具体机制,寻找关键和有效的治疗靶点,筛选潜在的小分子抑制剂,进而逆转卵巢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抵抗,对于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是一个多因素复杂的过程,而凋亡逃逸是导致肿瘤耐药的一个重要因素。MCL1是抗凋亡BCL-2家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蛋白,其在包括卵巢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高表达,并导致放化疗抵抗。因此,通过揭示MCL1在卵巢癌中的过表达机制,有望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从而增加卵巢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E3泛素连接酶与去泛素化酶通过翻译后修饰的机制调控许多重要癌蛋白和抑癌蛋白的稳定性,进而广泛参与到肿瘤的发生与进展过程之中,因而成为近年来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而MCL1的蛋白水平严格受到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调控;因此,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去泛素化酶对MCL1的稳定作用。本课题通过筛选包含66个去泛素化酶的cDNA文库,发现DUB3是最显着上调MCL1蛋白水平的去泛素化酶。DUB3对MCL1的蛋白水平调节呈现剂量依赖的方式,但MCL1的mRNA水平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说明DUB3是在翻译后水平对MCL1进行调控。放线菌酮CHX检测半衰期实验表明,过表达DUB3能够增加MCL1的稳定性,但是敲降DUB3后,MCL1的半衰期显着缩短。随后,我们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DUB3与MCL1之间存在相互结合,进一步研究发现二者间的互作主要依赖于DUB3的N端以及MCL1的N端结构域。体内泛素化实验表明过表达DUB3可以显着降低MCL1的泛素化水平,但是其酶活突变体DUB3C89S失去此功能,说明DUB3对MCL1的稳定作用依赖于其去泛素化酶活性。随后,通过检测9株卵巢癌细胞系中二者的蛋白水平,我们发现DUB3与MCL1的表达水平呈显着正相关,但另外两个已知的MCL1的DUB(USP9X和USP13)与MCL1表达水平并无正相关关系。此外,CHX追踪实验和泛素化实验表明DUB3对MCL1半衰期的延长能力以及去泛素化能力均强于USP9X和USP13。截短体泛素化实验证实DUB3和USP9X主要对MCL1的N端进行去泛素修饰,而USP13主要修饰C端。接下来,通过构建MCL1的突变体,我们进一步发现DUB3主要是对MCL1的第40位赖氨酸进行去泛素化修饰。以上结果提示:在卵巢癌中,DUB3是稳定MCL1的最主要的去泛素酶。另外,体内外功能实验表明DUB3的缺失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并且增加了癌细胞对卡铂的敏感性,而这种作用能够被MCL1的异位表达所逆转;另一方面,稳定过表达DUB3可以显着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存活及药物抵抗。接下来,通过对小分子抑制剂库的筛选,我们发现MGMT抑制剂Patrin-2对DUB3的转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在9株卵巢癌细胞系中,MGMT的蛋白水平和DUB3的mRNA水平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证实了 MGMT在转录水平激活DUB3的表达。体内外实验揭示在MGMT/DUB3/MCL1高表达的卵巢癌细胞系中使用Patrin-2可以显着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在低表达细胞系中没有此效果。有趣的是,在筛选过程中我们发现HDAC抑制剂可以显着提高DUB3的mRNA水平,并且后续通过功能实验证实HDAC抑制剂能够增加卵巢癌细胞对Patrin-2的敏感性。最后,对150例卵巢癌临床标本进行表达分析,MGMT、DUB3和 MCL1 的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并且MGMT/DUB3/MCL1的高表达与化疗不敏感及不良预后相关。综上,我们的研究揭示了MGMT/DUB3/MCL1调控轴在卵巢癌耐药中的重要促进作用,并且提出联合使用Patrin-2和HDAC抑制剂可以有效的克服卵巢癌的耐药问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二、凋亡相关基因Bcl-XL、Bax表达与人卵巢癌细胞辐照凋亡效应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凋亡相关基因Bcl-XL、Bax表达与人卵巢癌细胞辐照凋亡效应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PGC1α通过HSP70/HK2/VDAC1途径参与卵巢癌顺铂耐药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卵巢癌与顺铂耐药
        1.1.1 卵巢癌的概述
        1.1.2 卵巢癌的治疗
        1.1.3 卵巢癌顺铂耐药机制
    1.2 线粒体生物合成与癌症
        1.2.1 线粒体生物合成
        1.2.2 PGC1α与线粒体生物合成
        1.2.3 PGC1α与癌症
    1.3 HK2与肿瘤生存
        1.3.1 HK2与癌症
        1.3.2 HK2与VDAC1的结合在癌症进展中的作用
    1.4 热休克蛋白70
        1.4.1 HSP70与线粒体
        1.4.2 HSP70与癌症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特异性敲减PGC1α增加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2.1.1 前言
        2.1.2 材料与方法
        2.1.3 实验结果
        2.1.4 小结
    2.2 HK2是PGC1α调节MPTP促进卵巢癌顺铂耐药的关键分子
        2.2.1 前言
        2.2.2 材料与方法
        2.2.3 实验结果
        2.2.4 小结
    2.3 HSP70是PGC1α介导线粒体HK2调节MPTP的分子伴侣
        2.3.1 前言
        2.3.2 材料与方法
        2.3.3 实验结果
        2.3.4 小结
第3章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五味子乙素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文献综述
        1.2.1 宫颈癌
        1.2.2 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
        1.2.3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
        1.2.4 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
        1.2.5 B-细胞淋巴瘤2(BCL-2)
        1.2.6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
        1.2.7 丙酮酸激酶M2(PKM2)与肿瘤
        1.2.8 五味子乙素与肿瘤
第2章 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和药品
        2.1.2 主要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5 主要溶液配制
    2.2 基因及通路分析
    2.3 细胞培养的实验方法
        2.3.1 Siha细胞复苏
        2.3.2 Siha细胞更换培养液
        2.3.3 Siha细胞传代
        2.3.4 Siha细胞冻存
        2.3.5 细胞计数
    2.4 主要检测方法
        2.4.1 MTT法检测五味子乙素对Siha细胞增殖的影响
        2.4.2 划痕实验法检测五味子乙素对Siha细胞迁移的影响
        2.4.3 Western blot检测五味子乙素作用于Siha细胞后对蛋白PKM2、STAT3、CyclinD1、BCL-xl、MMP-2、MMP-9 的影响
        2.4.4 Real-time PCR法检测五味子乙素作用于Siha细胞后对凋亡基因PKM2、STAT3、Cyclin D1、BCL-xl、MMP-2、MMP-9的影响
        2.4.5 检测五味子乙素作用于Siha细胞后对葡萄糖摄取量的影响
        2.4.6 检测五味子乙素作用于Siha细胞后对乳酸生成含量的影响
        2.4.7 数据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基因及通路分析
    3.2 MTT法检测五味子乙素对是Siha细胞增殖的影响
    3.3 划痕法检测五味子乙素对Siha细胞迁移的影响
    3.4 Westernblot检测五味子乙素作用于Siha细胞后对蛋白PKM2、STAT3、Cyclin D1、BCL-xl、MMP-2、MMP-9 的影响
    3.5 Real-timePCR法检测五味子乙素作用于Siha细胞后对凋亡基因PKM2、STAT3、Cyclin D1、BCL-xl、MMP-2、MMP-9 的影响
    3.6 检测五味子乙素作用于Siha细胞后对葡萄糖摄取量的影响
    3.7 检测五味子乙素作用于Siha细胞后对乳酸生成含量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NUPR1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及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NUPR1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研究结论
    附图
    附表
第二部分 :NUPR1在卵巢癌细胞中的分子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研究结论
    附图
    附表
第三部分 :NUPR1在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研究结论
    附图
创新性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中文综述 NUPR1的功能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外文论文Ⅰ
外文论文Ⅱ

(4)山核桃萜类醌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成分胡桃醌抑制Ishikawa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山核桃
        1.1.1 山核桃概述
        1.1.2 山核桃主要成分及功能
        1.1.3 山核桃青皮中主要活性成分的抗癌机制
    1.2 多组学探究植物生长机制
        1.2.1 转录组学与植物生长
        1.2.2 代谢组学与植物生长
    1.3 子宫内膜癌
        1.3.1 子宫内膜癌的现状
        1.3.2 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机制
        1.3.3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措施
        1.3.4 子宫内膜癌细胞系研究的选择
    1.4 多组学探究癌症机制
        1.4.1 miRNA组学探究癌症机制
        1.4.2 mRNA组学探究癌症机制
    1.5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1.5.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5.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发育期山核桃的转录组与代谢组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样本采集
        2.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不同发育期山核桃仁总RNA的提取
        2.2.2 RNA纯度及浓度检测
        2.2.3 山核桃仁文库的制备和测序建立
        2.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5 基因功能注释和分类
        2.2.6 基因总体表达水平分析
        2.2.7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2.2.8 代谢组学实验流程分析
        2.2.9 代谢物提取
        2.2.10 液相参数
        2.2.11 质谱参数
        2.2.12 代谢组学信息分析流程
        2.2.13 代谢组学信息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山核桃仁转录组测序质控分析
        2.3.2 不同发育期山核桃仁基因组装结果分析
        2.3.3 基因功能注释和分类
        2.3.4 基因总体表达水平分析
        2.3.5 不同发育期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2.3.6 代谢物检测
        2.3.7 代谢物检测质控
        2.3.8 代谢物鉴定
        2.3.9 不同发育期山核桃仁代谢物定量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转录组学与代谢组联合分析山核桃萜类化合物合成规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
        3.2.2 RNA提取和Illumine测序
        3.2.3 山核桃基因组装,基因注释以及功能分析
        3.2.4 脂质代谢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和GO分析
        3.2.5 RNA提取
        3.2.6 反转录
        3.2.7 定量PCR实验
        3.2.8 代谢物提取与分析
        3.2.9 关键萜类代谢组学的靶向测定
        3.2.10 代谢物和转录物的综合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萜类化合物含量的动态变化
        3.3.2 萜类化合物代谢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和GO分析
        3.3.3 萜类化合物生成
        3.3.4 山核桃发育过程中的关键萜类代谢产物
        3.3.5 代谢组与转录组共表达网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核桃青皮胡桃醌的制备及其Ishikaw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4.1 实验材料
        4.1.1 细胞株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山核桃青皮提取
        4.2.2 纯化样品检测鉴定
        4.2.3 细胞培养
        4.2.4 MTT细胞实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胡桃醌的提取
        4.3.2 胡桃醌纯化及检测
        4.3.3 胡桃醌对Ishikaw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4.3.4 胡桃醌对Ishikawa细胞形态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转录组学与miRNA联合分析胡桃醌对Ishikawa细胞抑制作用的机制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5.1.2 细胞处理
        5.1.3 制备文库和测序
        5.1.4 测序信息分析
        5.1.5 mRNA和 miRNA的提取
        5.1.6 mRNA和 miRNA的反转录
        5.1.7 mRNA和 miRNA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5.1.8 功能和途径富集分析
        5.1.9 PPI网络建立及模块分析
        5.1.10 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预测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总RNA质检分析
        5.2.2 差异表达miRNA和mRNA分析
        5.2.3 qRT-PCR检测差异表达miRNAs和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
        5.2.4 差异表达基因的GO与 KEGG富集分析
        5.2.5 PPI网络构建及模块分析
        5.2.6 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预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胡桃醌诱导Ishikawa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6.1 实验材料
        6.1.1 实验试剂
        6.1.2 实验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细胞培养
        6.2.2 胡桃醌处理Ishikawa细胞
        6.2.3 细胞周期检测
        6.2.4 细胞凋亡荧光 Hoechst 33342/PI 双染
        6.2.5 Annexin V-Alexa Fluor 488/PI 凋亡检测
        6.2.6 活性氧检测
        6.2.7 mRNA提取和定量PCR
        6.2.8 蛋白提取和 Western blot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胡桃醌对Ishikawa细胞周期的影响
        6.3.2 胡桃醌对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影响
        6.3.3 胡桃醌对Ishikawa细胞凋亡的影响
        6.3.4 胡桃醌对线粒体途径影响
        6.3.5 胡桃醌对死亡受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6.3.6 胡桃醌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6.3.7 胡桃醌诱导ROS介导的Ishikawa细胞凋亡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胡桃醌作为诱导剂诱导Ishikawa细胞铁自噬
    7.1 实验材料
        7.1.1 实验试剂
        7.1.2 实验仪器
    7.2 实验方法
        7.2.1 细胞培养
        7.2.2 细胞死亡检测
        7.2.3 铁含量测定
        7.2.4 丙二醛(MDA)测定
        7.2.5 谷胱甘肽的测定
        7.2.6 透射电镜观察
        7.2.7 免疫荧光检测
        7.2.8 细胞集落形成实验
        7.2.9 细胞迁袭
        7.2.10 转录组学分析
        7.2.11 RNA提取和定量PCR实验
        7.2.12 Western Blot实验
    7.3 结果与分析
        7.3.1 胡桃醌诱导Ishikawa细胞死亡
        7.3.2 胡桃醌诱导Ishikawa细胞铁死亡
        7.3.3 透射电镜显示胡桃醌诱导的铁自噬
        7.3.4 胡桃醌诱导Ishikawa细胞铁自噬机制
        7.3.5 胡桃醌抑制Ishikaw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7.3.6 胡桃醌诱导Ishikawa细胞内质网应激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Hsa_circ_0000714/miR-370-3p调控RAB17对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RAB17 对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特性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对象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慢病毒感染过表达RAB17
        2.3.3 化学合成siRNA干扰降低RAB17 表达
        2.3.4 CCK8 法测定细胞耐药指数
        2.3.5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
        2.3.6 克隆形成检测细胞增殖
        2.3.7 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周期
        2.3.8 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
        2.3.9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RAB17 在耐紫杉醇卵巢癌细胞A2780/PTX中高表达
        3.2 敲低RAB17 表达对A2780/PTX细胞紫杉醇耐药特性的影响
        3.2.1 A2780/PTX细胞转染siRNA质粒靶向敲低RAB17 的表达
        3.2.2 敲低RAB17 表达细胞紫杉醇耐药指数降低
        3.2.3 敲低RAB17 表达细胞克隆增殖能力减弱
        3.2.4 敲低RAB17 表达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
        3.2.5 敲低RAB17 表达抗凋亡蛋白降低、凋亡和黏附蛋白表达增加
        3.3 过表达RAB17 对A2780 细胞紫杉醇耐药特性的影响
        3.3.1 A2780 细胞转染RAB17 过表达病毒
        3.3.2 过表达RAB17 细胞紫杉醇耐药指数升高
        3.3.3 过表达RAB17 细胞克隆增殖能力增加
        3.3.4 过表达RAB17 加快细胞G1-S期转换
        3.3.5 过表达RAB17 抗凋亡蛋白增加、凋亡和黏附蛋白表达降低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Hsa_circ_0000714/miR-370-3p调控RAB17 对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特性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对象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生物信息学预测
        2.3.3 脂质体转染
        2.3.4 CCK8 法测定细胞耐药指数
        2.3.5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
        2.3.6 克隆形成检测细胞增殖
        2.3.7 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周期
        2.3.8 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
        2.3.9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2.3.10 细胞核质分离实验
        2.3.11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RAB17是miR-370-3p的新靶点
        3.2 MiR-370-3p上调对A2780/PTX细胞紫杉醇耐药特性的影响
        3.2.1 A2780/PTX细胞转染miR-370-3p mimics靶向沉默RAB17 的表达
        3.2.2 转染miR-370-3p mimics细胞紫杉醇耐药指数降低
        3.2.3 转染miR-370-3p mimics细胞克隆增殖能力减弱
        3.2.4 转染miR-370-3p mimics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
        3.3 Hsa_circ_0000714 作为miR-370-3p的分子海绵调控RAB17 表达
        3.3.1 Hsa_circ_0000714在A2780/PTX细胞中显着高表达
        3.3.2 Hsa_circ_0000714 作为miR-370-3p的分子海绵调节靶基因RAB17 表达
        3.4 敲低hsa_circ_0000714 表达对A2780/PTX细胞紫杉醇耐药特性的影响
        3.4.1 A2780/PTX细胞敲低hsa_circ_0000714 靶向沉默RAB17 的表达
        3.4.2 敲低 hsa_circ_0000714 表达细胞紫杉醇耐药指数降低
        3.4.3 敲低hsa_circ_0000714 表达细胞克隆增殖能力减弱
        3.4.4 敲低hsa_circ_0000714 表达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Hsa_circ_0000714/miR-370-3p/RAB17 激活CDK6/RB信号通路影响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特性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材料与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对象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慢病毒感染过表达RAB17
        2.3.3 化学合成siRNA干扰降低RAB17 表达
        2.3.4 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
        2.3.5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RAB17 部分通过药物泵P-gp蛋白影响卵巢癌紫杉醇耐药
        3.2 RAB17 主要激活CDK6/RB信号通路影响卵巢癌紫杉醇耐药
        3.3 Hsa_circ_0000714/miR-370-3p调控RAB17 通过激活CDK6/RB信号通路影响卵巢癌紫杉醇耐药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CircRNA-miRNA-mRNA网络在紫杉醇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多功能纳米超声微泡的制备、表征及其靶向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综述 声动力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纳米超声微泡CD44-NBs的制备及表征
    前言
    1.实验材料
        1.1 试剂
        1.2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2.1 CD44-NBs的制备
        2.1.1 CD44-PEG_(2000)-DSPE的制备
        2.1.2 CD44-NBs的制备
        2.2 CD44-NBs的表征
        2.2.1 TEM检测
        2.2.2 CD44-NBs水合粒径及电位检测
        2.2.3 CD44-NBs显微镜观察
        2.2.4 CD44-NBs中姜黄素的包封率、载药量测定
        2.2.5 CD44-NBs中全氟己烷包裹量测定
        2.2.6 CD44-NBs稳定性检测
        2.2.7 CD44-NBs声致相变检测
        2.2.7.1 TEM检测
        2.2.7.2 水合粒径及电位检测
        2.2.7.3 CD44-NBs显微镜观察
        2.2.8 CD44-NBs热致相变检测
        2.2.9 CD44-NBs释药特性的检测
        2.3 统计学方法
    3.实验结果
        3.1 CD44-NBs的形貌及粒径分析
        3.2 CD44-NBs中姜黄素的包封率、载药量测定
        3.3 CD44-NBs中全氟己烷包裹量测定
        3.4 CD44-NBs稳定性检测
        3.5 CD44-NBs声致相变检测
        3.6 CD44-NBs热致相变检测
        3.7 CD44-NBs释药特性的检测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纳米超声微泡CD44-NBs的体内外靶向评价
    前言
    1.实验材料
        1.1 细胞和动物
        1.2 试剂
        1.3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1.1 卵巢癌细胞的复苏
        2.1.2 卵巢癌细胞的传代
        2.1.3 卵巢癌细胞的冻存
        2.2 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ES-2 细胞CD44 阳性率的表达
        2.3 卵巢癌组织标本CD44 阳性率检测
        2.4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检测CD44的偶联
        2.5 纳米微泡的制备
        2.5.1 NBs的制备
        2.5.2 CD44@Dir-NBs的制备
        2.6 CD44-NBs体外细胞靶向性评价
        2.6.1 流式细胞仪检测
        2.6.2 激光共聚焦检测
        2.7 CD44-NBs体内靶向性评价
        2.7.1 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构建
        2.7.2 近红外活体成像
        2.8 CD44-NBs超声成像
        2.8.1 NBs体外超声成像
        2.8.2 CD44-NBs体内超声成像
        2.9 统计学方法
    3.实验结果
        3.1 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ES-2 细胞CD44 阳性率的表达
        3.2 卵巢组织中CD44 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3.3 FTIR检测CD44 的偶联情况
        3.4 CD44-NBs体外细胞靶向性评价
        3.4.1 流式细胞仪检测
        3.4.2 激光共聚焦检测
        3.5 近红外活体成像
        3.6 CD44-NBs超声成像
        3.6.1 体外超声成像
        3.6.2 体内超声成像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纳米超声微泡CD44-NBs靶向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
    前言
    1.实验材料
        1.1 细胞和动物
        1.2 试剂
        1.3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2.1 CD44-NBs体外安全性评价
        2.1.1 卵巢癌细胞培养
        2.1.2 姜黄素浓度对卵巢癌细胞的影响
        2.1.3 超声辐照时间对卵巢癌细胞的影响
        2.1.3.1 超声辐照时间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1.3.2 超声辐照时间对溶液温度的影响
        2.1.4 CD44-NBs浓度对卵巢癌细胞的影响
        2.2 CD44-NBs体内安全性评价
        2.2.1 血生化结果检测
        2.2.2 体重及组织病理观察
        2.3 CCK-8 检测CD44-NBs的体外治疗作用
        2.4 CD44-NBs的体内治疗作用
        2.4.1 肿瘤生长情况、体积和裸鼠体重观察
        2.4.2 病理切片观察
        2.4.3 荷瘤鼠生存期观察
        2.5 统计学方法
    3.实验结果
        3.1 CD44-NBs体外安全性评价
        3.2 CD44-NBs体内安全性评价
        3.3 CD44-NBs的体外治疗作用
        3.4 CD44-NBs的体内治疗作用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纳米超声微泡CD44-NBs靶向治疗卵巢癌的杀伤机制研究
    前言
    1.实验材料
        1.1 细胞和动物
        1.2 试剂
        1.3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卵巢癌细胞培养
        2.2 材料~1O_2检测
        2.3 细胞活性氧检测
        2.4 CD44-NBs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相关机制研究
        2.4.1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2.4.2 划痕迁移实验
        2.4.3 侵袭实验
        2.4.4 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
        2.4.5 Western blot检测
        2.5 统计学方法
    3.实验结果
        3.1 材料~1O_2检测
        3.2 细胞活性氧检测
        3.3 CD44-NBs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3.4 声动力治疗的相关机制研究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作者简介

(7)曲妥珠单抗联合洛铂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1.1 实验对象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与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细胞复苏与传代部分
        2.2.2 细胞毒性MTT测定
        2.2.3 流式细胞仪(FCM)分析
        2.2.4 蛋白质印迹分析
        2.2.5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曲妥珠单抗或洛铂单独或联合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毒性作用
    3.2 曲妥珠单抗或洛铂单独或联合对卵巢癌SKOV-3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3.3 蛋白质印迹结果
        3.3.1 P-AKT
        3.3.2 p53蛋白表达
        3.3.3 Bax蛋白表达
        3.3.4 Bcl-2蛋白表达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洛铂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参考文献

(8)基于MAPK通路调控GRASP65探讨二氢杨梅素抗卵巢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高尔基体蛋白GRASP65在人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二氢杨梅素通过MAPK通路下调GRASP65 抗卵巢癌的作用及机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二氢杨梅素抑制卵巢癌裸鼠体内肿瘤生长的作用及机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展望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茶树花皂苷Chakasaponin Ⅰ、Ⅳ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及其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茶树花的研究现状
        1.1.1 茶树花资源概述
        1.1.2 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及活性功能
    1.2 卵巢癌研究进展
        1.2.1 卵巢癌细胞的凋亡诱导和周期阻滞
        1.2.2 p53蛋白在卵巢癌细胞凋亡及周期阻滞中的作用
        1.2.3 OCSLCs研究进展
        1.2.4 茶相关资源的功能性成分在卵巢癌研究中的应用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茶树花皂苷的提取、纯化及鉴定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茶树花皂苷HPLC分析
        2.2.4 茶树花皂苷的提取与大孔树脂色谱柱分离
        2.2.5 茶树花皂苷的制备液相色谱分离
        2.2.6 茶树花皂苷的UPLC-Q-TOF/MS/MS分子结构鉴定
        2.2.7 数据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大孔树脂柱分离后主滤分的分析
        2.3.2 中低压制备液相第一次皂苷分离结果
        2.3.3 中低压制备液相第二次皂苷分离结果
        2.3.4 PTFSs分子结构鉴定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PTFSS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周期阻滞作用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细胞培养与传代
        3.2.4 细胞冻存与复苏
        3.2.5 PTFSs对卵巢癌细胞活力的影响(MTS法)
        3.2.6 细胞克隆形成和染色
        3.2.7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
        3.2.8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3.2.9 数据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PTFSs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
        3.3.2 PTFSs对卵巢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3.3.3 PTFSs引起卵巢癌细胞S期阻滞
        3.3.4 PTFSs通过CDK2-CyclinE/A通路引起S期阻滞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PTFSS诱导卵巢癌细胞发生内凋亡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细胞培养与传代
        4.2.4 细胞冻存与复苏
        4.2.5 Hoechst33342 染色测定PTFSs引起的细胞凋亡
        4.2.6 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PTFSs引起的细胞凋亡
        4.2.7 JC-1染色测定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4.2.8 Caspase-3/7,Caspase-8,Caspase-9 酶活测定
        4.2.9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4.2.10 数据统计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PTFSs诱导A2780/CP70和OVCAR-3 细胞的凋亡作用
        4.3.2 PTFSs对卵巢癌细胞凋亡途径的研究
        4.3.3 PTFSs对内凋亡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PTFSS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内凋亡及S期阻滞的机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2.3 细胞培养与传代
        5.2.4 细胞冻存与复苏
        5.2.5 siRNA转染
        5.2.6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5.2.7 Hoechst33342 染色测定茶树花皂苷引起的细胞凋亡
        5.2.8 JC-1染色测定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
        5.2.9 Caspase-3/7,Caspase-8,Caspase-9 酶活测定
        5.2.10 数据统计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PTFSs对卵巢癌细胞中p53、p-p53 蛋白表达的影响
        5.3.2 p53 蛋白在PTFSs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5.3.3 p53抑制剂PFT-α对细胞内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5.3.4 p53 siRNA转染对细胞内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5.3.5 p53 抑制剂PFT-α和 p53 siRNA转染对细胞S期阻滞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5.3.6 PTFSs引起卵巢癌细胞DNA的损伤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PTFSS抑制卵巢癌干性细胞的作用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6.2.2 实验仪器
        6.2.3 细胞培养与传代
        6.2.4 细胞冻存与复苏
        6.2.5 流式细胞术测定高ALDH活性细胞比例
        6.2.6 MTS法检测细胞活力
        6.2.7 细胞克隆和肿瘤球形成实验
        6.2.8 流式细胞仪测定干性细胞凋亡
        6.2.9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6.2.10 数据统计分析
    6.3 实验结果
        6.3.1 卵巢癌干性细胞的富集与鉴定
        6.3.2 PTFSs对卵巢癌干性细胞增殖能力与干性特征的影响
        6.3.3 PTFSs诱导卵巢癌干性细胞凋亡
        6.3.4 PTFSs对 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所获科研成果

(10)MCL1的去泛素化酶在妇科肿瘤耐药过程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JOSD1通过稳定MCL1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进而促进妇科肿瘤的获得性耐药过程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MGMT通过转录激活DUB3稳定MCL1从而促进卵巢癌耐药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英文论文
文献综述 MCL1的泛素化调控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凋亡相关基因Bcl-XL、Bax表达与人卵巢癌细胞辐照凋亡效应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PGC1α通过HSP70/HK2/VDAC1途径参与卵巢癌顺铂耐药机制的研究[D]. 李艳青. 吉林大学, 2021(01)
  • [2]五味子乙素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吴赛男. 北华大学, 2021(12)
  • [3]NUPR1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 余江涛. 山东大学, 2021(12)
  • [4]山核桃萜类醌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成分胡桃醌抑制Ishikawa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D]. 张圆圆.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5]Hsa_circ_0000714/miR-370-3p调控RAB17对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郭敏.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6]多功能纳米超声微泡的制备、表征及其靶向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D]. 王曦辉. 东南大学, 2020
  • [7]曲妥珠单抗联合洛铂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机制研究[D]. 萨帝什(SATISH CHAUDHARY). 延边大学, 2020(05)
  • [8]基于MAPK通路调控GRASP65探讨二氢杨梅素抗卵巢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凤杰.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9]茶树花皂苷Chakasaponin Ⅰ、Ⅳ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及其分子机制[D]. 任苎. 浙江大学, 2020(01)
  • [10]MCL1的去泛素化酶在妇科肿瘤耐药过程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D]. 吴晓巍.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标签:;  ;  ;  ;  ;  

凋亡相关基因Bcl-XL和Bax的表达与人卵巢癌细胞照射后凋亡的相关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