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接种论文_吴湛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原位接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位,小鼠,细胞系,肿瘤,肝癌,肝细胞,发生。

原位接种论文文献综述

吴湛彬[1](2015)在《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建立小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方法的改进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目的在于改良小鼠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模型以提高肝转移率,通过构建该模型初步验证“大肠癌隐性肝转移”的假说,为进一步探索大肠癌肝转移的机制提供基础。本课题首先通过Transwell小室从普通CT26大肠癌细胞中筛选出具有高迁移力的细胞,并通过传代培养,扩增高迁移力的大肠癌细胞,将其用于构建小鼠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模型,以提高该模型的肝转移率;接着通过将普通型、低迁移力型、高迁移力型CT26细胞用于构建模型,比较各组模型中的肝转移率以验证高迁移力型CT26大肠癌细胞是否能够提高模型的肝转移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验证其准确性,并扩大实验样本量验证模型的稳定性;观测小鼠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模型的生长特点,筛选出大肠癌隐性肝转移模型,通过病理学确认,应用双向差异凝胶电泳方法对比其与显性肝转移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蛋白质,初步验证“大肠癌隐性肝转移”的理论。方法:实验一:高迁移力CT26大肠癌细胞的培养与筛选选取CT26大肠癌细胞,在含10%小牛血清DMEM完全培养液中常规培养,待细胞数足够时,进行消化取出,在离心管中调整浓度,将一定量细胞加入至普通6孔板中,同时加入适量DMEM完全培养液(这类细胞标记为A组);将等量数目细胞移入Transwell上室中并加入适量高糖DMEM培养液,下室中加入适量DMEM完全培养液(标记为B组);每12小时动态观察Transwell上室及下室细胞生长情况及细胞形态,并与A组细胞相对比,约72小时后将上室中细胞通过消化移出至普通培养皿中(标记为B上组)进行正常培养,下室中细胞继续正常培养(标记为B下组)。实验二:改良模型的构建及其稳定性的验证将A组、B上组、B下组CT26大肠癌细胞从培养皿中消化出来,用1×PBS重悬细胞,分别用注射器在3只SPF级,4-5周,雄性BABL/c小鼠的项背部进行接种,分别标号A、B上、B下,经13天正常饮食后,每只小鼠项背部长出大小约1.5×1.5cm的瘤块,取出项背部瘤块剪碎成2mm大小的小瘤块,标号为A组、B上组、B下组各6只同类小鼠,分别接种相应编号的小瘤块,利用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法建立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建模后小鼠正常饮食,动态观察瘤块生长情况、小鼠体重,于5周后统一处死,观察肝脏大体标本情况,观测表面是否有结节,并将标本做成蜡块,行薄层切片病理检查,确定该结节是否为显性肝转移,将各组之间显性肝转移情况进行对比,验证B下组CT26大肠癌细胞是否具有高迁移力;比较各组之间肝脏转移瘤及原位瘤中S100A8、MMP2、Vimentin等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B下组细胞重新对36只小鼠进行模型构建,标记为C组,比较C组与B下组小鼠之间的肝转移率,验证改良模型的稳定性。实验叁:大肠癌隐性肝转移假说的验证利用B下组CT26大肠癌细胞,根据实验二步骤构建改良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法建立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于接种瘤块后第5周统一处死小鼠,若其肝脏表面存在结节并在病理下确认是大肠癌肝转移瘤块归类为大肠癌显性肝转移(Colorectal dominant liver metastases,CD)组,肝脏表面无结节并在病理下出现微转移灶归类为大肠癌隐性肝转移(Colorectal recessive liver metastases,CR)组,10只同类小鼠单纯进行同样手术操作而不接种瘤块,归类为非大肠癌(non-Colorectal,NC)组。在实验叁中CR组、CD组、NC组小鼠随机抽取7个新鲜肝脏标本进行相应预处理后,行双向差异凝胶电泳方法检查,分离各组小鼠肝脏内蛋白质,并统计分析差异蛋白,验证大肠癌隐性肝转移理论。结果:实验一:高迁移力CT26大肠癌细胞的培养与筛选12小时后下室中没有出现迁移细胞(B下组),24小时后出现的迁移细胞与A组细胞、B上组细胞对比发现:前者细胞形态较圆,突触较少、较短,呈星形的细胞相对较少。72小时后,迁移细胞数目增多,细胞贴壁生长后突触延伸,与A组细胞相比,细胞突触数目相对较少,但细胞突触较A组细胞较长。实验二:改良模型的构建及其稳定性的验证建模后小鼠术后恢复良好,创口无出现感染、瘘道,B上组⑤小鼠不成瘤,整体成瘤率为94.4%,B下组小鼠体重较其余2组低,与B上组小鼠相比差异性较大(P<0.05),B下组瘤块体积显着大于其余2组(P<0.05)。5周后小鼠统一处死,A组、B上组小鼠肝脏大体标本无肝转移灶,B下组小鼠中2只小鼠肝脏见可疑转移灶,病理结果提示前2组小鼠肝脏只出现微小转移灶,B下组小鼠中2只小鼠肝脏转移灶明确为大肠癌肝转移;B下组小鼠原位瘤组织中S100A8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其余2组(P<0.05),B下组小鼠肝转移灶组织中S100A8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原位瘤组织,但无统计学意义;B下组小鼠原位瘤组织中MMP-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余2组(P<0.05),而B下组显着高于B上组(P<0.05),小鼠肝转移灶组织与原位瘤组织中MMP-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下组小鼠原位瘤组织中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其余2组(P<0.05),B下组小鼠肝转移灶组织中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原位瘤组织(P<0.05)。通过扩大模型的数量,肝转移率为27.7%,与前期造模时肝转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改良模型存在较好的稳定性。实验叁:大肠癌隐性肝转移假说的验证CD组中有7只小鼠肝脏大体标本可观察转移灶及病理下确认为大肠癌肝转移,肝脏病理出现微小转移灶则纳入CR组,肝转移率为25%,接近于B下组小鼠的肝转移率。通过双向差异凝胶电泳电泳分离3组小鼠肝脏蛋白质,利用DecyderTM2D6.5软件分析CD组与NC组存在的差异蛋白位点数平均为107个,CR组与NC组存在67个蛋白差异位点,CR组与CD组存在差异蛋白位点数平均为23个,初步论证“大肠癌隐性肝转移”的理论假说。结论:1.通过Transwell小室从体外分离培养,分离出具有较高的迁移力的CT26大肠癌细胞。2.利用具有较高迁移力的CT26大肠细胞进行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模型构建,提高模型的肝转移率,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3.根据盲肠造疝原位接种大肠癌模型,模拟隐性肝转移现象,并通过病理学和蛋白质组学方法,初步论证“大肠癌隐性肝转移”理论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广东药学院》期刊2015-03-13)

阮思蓓,李世宁,倪江涛,柴莉,唐红[2](2013)在《C1细胞肝、脾原位接种及肠系膜静脉注射造模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大鼠肝癌细胞系C1肝、脾原位接种及肠系膜静脉注射造模致肿瘤发生及侵袭转移的能力,筛选理想的C1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及肺转移动物模型。方法 24只雌性BALB/cA裸鼠随机分为肝、脾原位接种及肠系膜静脉注射3组(8只/组)。观察裸鼠存活率,裸鼠肝、脾成瘤率及肿瘤病理学特征和远处脏器癌转移与强度。结果C1细胞肝原位接种组肝成瘤率100%,肿瘤呈结节状膨胀性生长,肝组织和腹壁有粘连及侵袭,肺转移率63%,镜下见肺门淋巴结转移率25%;C1细胞脾原位接种组脾成瘤率100%,肿瘤呈结节状膨胀性生长,脾组织和腹壁有粘连及侵袭,未见肝、肺转移。C1细胞肠系膜静脉注射组镜下仅见1只裸鼠有肝转移。结论以上3种不同方式构建的C1模型中,肝、脾原位接种模型均易成瘤,其中肝接种模型更适合作为HCC发生及肺转移机制和药物干预研究的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3年08期)

张元,李世宁,浦霞,阮思蓓,柴莉[3](2013)在《大鼠肝癌细胞系C5F肝与脾原位接种造模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大鼠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系C5F肝与脾原位接种模型,并比较其在不同内环境情况下对肿瘤发生和侵袭转移等能力的影响,筛选最佳C5F大鼠HCC肺转移动物模型。方法:20只雌性BALB/cA裸鼠随机分为肝、脾原位接种2组,观察裸鼠肝与脾成瘤率、裸鼠存活率、肿瘤病理学特点及远处脏器转移率及强度。结果:肝原位接种组成瘤率90%,肿瘤呈结节状膨胀性生长,肝与周围腹壁组织有粘连与侵袭,肺转移率80%。脾原位接种组脾成瘤率为56%,肝转移率67%,肺转移率33%。肝、脾接种组相比较,其肺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5F肝原位接种模型更适合于HCC发生及肺转移机制及药物干预等研究。(本文来源于《泸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李世宁,阮思蓓,朱小霞,张翠薇,熊小明[4](2013)在《C6细胞肝与脾原位接种模型的建立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鼠肝癌细胞系C6肝与脾原位接种成瘤在不同内环境情况下对肿瘤发生与侵袭转移等能力的影响,并筛选最佳C6肝细胞癌肺转移动物模型。方法 C6进行体外培养。将雌性BALB/cA裸鼠随机分为肝与脾原位接种2组。观察裸鼠C6成瘤率、裸鼠存活率、肿瘤病理学特点和远处脏器癌细胞转移等情况。结果肝原位接种组成瘤率100%,肿瘤呈结节状膨胀性生长,对周围肝组织和腹壁有粘连、侵袭,肺转移率100%。脾原位接种组脾成瘤率100%,肿瘤呈结节状膨胀性生长,对周围组织和腹壁亦有粘连、侵袭,肝、肺转移率分别为100%和71.4%。结论 C6细胞肝和脾原位接种均易成瘤和转移,可作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体内研究和转移模型。脾原位接种模型可能与HCC自发性肿瘤发生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更相似,更适合于HCC发生和转移的机制,以及治疗干预等研究。(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王金秋,李志,何丹,李朋[5](2012)在《SCID小鼠原位接种LNCaP前列腺癌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SCID小鼠前列腺内接种LNCaP前列腺癌细胞建立了原位接种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用微量注射器在SCID小鼠的前列腺左右背外侧叶包膜下接种小鼠前列腺癌LNCaP细胞106个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以皮下移植瘤模型作为对照比较两者的生存期、肿瘤转移发生情况,并在电镜下观察LNCaP前列腺肿瘤细胞和小鼠正常前列腺组织细胞的特征。结果发现原位模型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为(21±2.1)d较对照组(35.0±4.5)d明显缩短,差异非常显着(P<0.01);原位模型组小鼠全部发生肿瘤转移,其中盆腔淋巴和肺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00%(15/15)、60%(9/15);电镜观察发现SCID小鼠的正常前列腺细胞与癌变后的细胞体积及细胞器均有很大差异。SCID小鼠的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人癌体内的自然生长状况,为进行前列腺癌的研究提供有用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王金秋,李志,何丹,李朋[6](2012)在《LNCaP前列腺癌原位接种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LNCaP前列腺癌疾病,试验采用在SCID小鼠前列腺内接种LNCaP前列腺癌细胞建立原位接种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用微量注射器在SCID小鼠的前列腺左右背外侧叶包膜下接种小鼠前列腺癌LNCaP细胞1×106个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以皮下移植瘤模型作为对照比较两者的生存期、肿瘤转移发生情况,并在电镜下观察LNCaP前列腺肿瘤细胞和小鼠正常前列腺组织细胞的特征。结果表明:原位模型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为(21.0±2.1)d,较对照组(35.0±4.5)d明显缩短,差异极显着(P<0.01);原位模型组小鼠全部发生肿瘤转移,其中盆腔淋巴结和肺脏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00%(15/15)、60%(9/15);电镜观察发现,SCID小鼠的正常前列腺细胞与癌变后的细胞体积及细胞器均有很大差异。(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2年13期)

王金秋,孙健[7](2011)在《LNCaP前列腺癌小鼠原位接种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SCID小鼠前列腺内接种LNCaP前列腺癌细胞建立了原位接种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用微量注射器在SCID小鼠的前列腺左右背外侧叶包膜下接种小鼠前列腺癌LNCaP细胞10~6个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以皮下移植瘤模型作为对照比较两者的生存期、肿瘤转移发生情况,并在电镜下观察LNCaP前列腺肿瘤细胞和小鼠正常前列腺组织细胞的特征。结果发现原位模型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为(21±2.1)d较对照组(35.0±4.5)d明显缩短,差异非常显着(P<0.01);原位模型组小鼠全部发生肿瘤转移,其中盆腔淋巴和肺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00%(15/15)、60%(9/15);电镜观察发现SCID小鼠的正常前列腺细胞与癌变后的细胞体积及细胞器均有很大差异。SCID小鼠的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人癌体内的自然生长状况,为进行前列腺癌的研究提供有用的工具。(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11-09-17)

何妙侠,王建军[8](2010)在《裸鼠脑内接种Ly1和Ly8细胞建立脑原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脑原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裸鼠移植瘤模型。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脑内细胞注射装置,将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Ly1和Ly8(由Dr.B.Hilda Ye 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Medicine,NY和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周晓燕教授(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期刊2010-09-17)

赵然,刘羽,高丽丽,王天真,叶盛前[9](2010)在《HepG2细胞系皮下接种与肝原位接种成瘤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皮下接种成瘤与原位接种成瘤在内环境不同情况下对肿瘤生长、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人肝癌细胞系HepG2进行体外培养。将BALB/c裸鼠随机分为皮下瘤接种、肝脏原位细胞接种两组。观察裸鼠成瘤率、裸鼠存活率、肿瘤生长速度、肿瘤病理学特点及远处脏器转移。结果 HepG2细胞体外生长状态良好,增殖活跃。皮下接种成瘤率100%,肿瘤呈结节状膨胀性生长,对周围组织有侵袭,但无转移。肝脏原位细胞接种组成瘤率100%,肿瘤呈结节状膨胀性生长,对周围肝组织和腹壁有侵袭,肝内转移率70%,肺转移50%。结论 HepG2细胞皮下和肝原位接种易成瘤,可用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体内研究的实验模型。如果进行HCC的侵袭转移的机制及药物干预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肝原位接种成瘤更能模拟人类肿瘤生长的条件。(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孟晓丽,马晓明,殷国荣,刘红丽,殷丽天[10](2010)在《RNA原位杂交法检测灌胃接种弓形虫速殖子小鼠体内虫体的早期动态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经灌胃接种弓形虫RH株速殖子后,虫体在小鼠体内的早期动态分布。方法弓形虫RH株速殖子经灌胃接种BALB/c小鼠20只(2×104/只),用RNA原位杂交法观察感染后1、2、4、6和8d小鼠的肠系膜淋巴结(MLN)、肝、脾、肺和脑组织内速殖子的数量及分布趋势。同时设PBS空白对照组(5只)。结果感染后1d,在MLN、肝和脾组织内均检测到速殖子,分别于感染后4d和6d在肺和脑组织内检测到速殖子。感染后6~8d,各组织间虫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织内虫荷依次为MLN>肝>脾>肺>脑,各组织内虫体数量呈时间依赖性。结论弓形虫RH株速殖子经灌胃接种后,首先侵入MLN、肝和脾,其次为肺,最后为脑,且虫体在MLN内增殖较快。(本文来源于《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期刊2010年02期)

原位接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大鼠肝癌细胞系C1肝、脾原位接种及肠系膜静脉注射造模致肿瘤发生及侵袭转移的能力,筛选理想的C1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及肺转移动物模型。方法 24只雌性BALB/cA裸鼠随机分为肝、脾原位接种及肠系膜静脉注射3组(8只/组)。观察裸鼠存活率,裸鼠肝、脾成瘤率及肿瘤病理学特征和远处脏器癌转移与强度。结果C1细胞肝原位接种组肝成瘤率100%,肿瘤呈结节状膨胀性生长,肝组织和腹壁有粘连及侵袭,肺转移率63%,镜下见肺门淋巴结转移率25%;C1细胞脾原位接种组脾成瘤率100%,肿瘤呈结节状膨胀性生长,脾组织和腹壁有粘连及侵袭,未见肝、肺转移。C1细胞肠系膜静脉注射组镜下仅见1只裸鼠有肝转移。结论以上3种不同方式构建的C1模型中,肝、脾原位接种模型均易成瘤,其中肝接种模型更适合作为HCC发生及肺转移机制和药物干预研究的动物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位接种论文参考文献

[1].吴湛彬.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建立小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方法的改进及评价[D].广东药学院.2015

[2].阮思蓓,李世宁,倪江涛,柴莉,唐红.C1细胞肝、脾原位接种及肠系膜静脉注射造模的比较[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

[3].张元,李世宁,浦霞,阮思蓓,柴莉.大鼠肝癌细胞系C5F肝与脾原位接种造模及比较[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3

[4].李世宁,阮思蓓,朱小霞,张翠薇,熊小明.C6细胞肝与脾原位接种模型的建立及比较[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

[5].王金秋,李志,何丹,李朋.SCID小鼠原位接种LNCaP前列腺癌模型的建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

[6].王金秋,李志,何丹,李朋.LNCaP前列腺癌原位接种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

[7].王金秋,孙健.LNCaP前列腺癌小鼠原位接种模型的建立[C].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2011

[8].何妙侠,王建军.裸鼠脑内接种Ly1和Ly8细胞建立脑原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模型[C].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2010

[9].赵然,刘羽,高丽丽,王天真,叶盛前.HepG2细胞系皮下接种与肝原位接种成瘤的比较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0

[10].孟晓丽,马晓明,殷国荣,刘红丽,殷丽天.RNA原位杂交法检测灌胃接种弓形虫速殖子小鼠体内虫体的早期动态分布[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0

论文知识图

比较SCP2-Ctrl和SCP2-SCT6肿瘤细胞的...裸鼠的体重-时间曲线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及原位移植瘤...肺转移倾向中结合一种变化的HCC小鼠模...系列细胞分泌蛋白对MDSCs的诱导能...颅内移植瘤(A)GL261颅内移植瘤...

标签:;  ;  ;  ;  ;  ;  ;  

原位接种论文_吴湛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