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因瓦合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因瓦合金,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
因瓦合金论文文献综述
郭圣洁,代永娟,谭胜楠,戚振南,杨晓倩[1](2019)在《惰气熔融-红外/热导法测定因瓦合金中的氧氮》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和惰气熔融-热导法,在TCH600氧氮氢联测仪上,对不同冶炼工艺下因瓦合金中氧和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样品处理方法、坩埚种类对试样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使用性能良好的标准样品来建立合适稳定的分析方法校准曲线,得到校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测定范围为氧0.001 1%~0.016 6%,氮0.002 6%~0.075 1%;在以无水乙醇为溶液的超声波清洗及套坩埚烧制条件下,因瓦合金中氧、氮元素含量的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精密度结果良好。(本文来源于《河北冶金》期刊2019年10期)
陆建生,田玉新,朱双春,李大龙,申俊琦[2](2019)在《LNG船用因瓦合金脉冲TIG搭接仰焊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搭建的薄板搭接仰焊系统进行1.5/0.7 mm因瓦合金搭接脉冲TIG仰焊位置焊接,测试和分析焊缝宏观成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焊缝特征尺寸L(a焊接长)与P(熔深)随脉冲峰值电流增加而明显增加,但R(焊喉)随峰值电流变化不明显。焊缝区由具有胞状晶亚结构的粗大奥氏体柱状晶组成,热影响区由粗大的等轴晶组成,熔合区由平面晶区和半熔化区构成。热影响区硬度明显低于焊缝和母材,接头最大拉伸承载力均为约4 300 N,所有接头断裂位置均在熔合区。(本文来源于《电焊机》期刊2019年06期)
陈保安,张强,祝志祥,韩钰,丁一[3](2019)在《因瓦合金研究现状及其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因瓦合金是一种具有低膨胀特性的特殊结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介绍了因瓦合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电网的发展需求,介绍了因瓦合金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对因瓦合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06期)
吴迎飞,孙中华,白丽娟,谷秀锐,邢承亮[4](2019)在《因瓦合金金相浸蚀剂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的浸蚀剂浸蚀因瓦合金金相试样,研究了浸蚀剂对热轧态和时效态因瓦合金金相试样的浸蚀效果。结果表明:过氧化氢-氢氟酸溶液浸蚀后热轧态和时效态的因瓦合金晶界均较浅,同时析出物轮廓不清晰;低倍金相浸蚀液和叁氯化铁酒精饱和溶液能清晰显示因瓦合金的晶界,但细小析出物易被腐蚀剥落;王水能保持因瓦合金组织中析出物的完整并清晰显现,但晶界腐蚀不清;电解浸蚀可清晰地显示因瓦合金的晶界及析出物,并保持析出物的完整。(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物理分册)》期刊2019年01期)
何珺,马宝军,陈翠欣,彭会芬,马晓莉[5](2018)在《因瓦合金居里温度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因瓦合金在居里温度以下表现出反常的热膨胀性,因此准确地确定出居里温度,就可以确定其应用范围,这对于因瓦合金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使用德国耐驰DIL402Expedis热膨胀仪、cph60-TG-01TG热重分析仪以及日本富士电波株式会社的Formastor-Ⅱ型全自动相变膨胀仪,并设计了3种方案来测定因瓦合金样品的居里温度,经过测量原理和测量结果的比较最终确定外加磁场的热重分析仪居里温度测定的设计方案为最佳。(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8年11期)
王金苗,胡强,严意宏,胡曹生,谢盛辉[6](2018)在《Co和Ni对(Fe_(71.2)B_(24)Y_(4.8))_(96)Nb_4块体非晶合金因瓦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了[(Fe_(100-x)Co_x)_(71.2)B_(24)Y_(4.8)]_(96)Nb_4(x=0~60)和[(Fe100-xNix)71.2B24Y4.8]96Nb4(x=0~20)块体非晶合金的热膨胀实验。结果表明,加入Co和Ni使合金的因瓦效应减弱,替代量x相同时减弱的程度也基本相同。这些结果说明,添加Co和Ni对Fe原子局域结构的主要影响是减少了Fe-Fe原子对的数目。同时还发现,居里温度与磁性相变结束后的热膨胀系数呈反向变化,与结构弛豫导致的自由体积释放有关。(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王金苗[7](2018)在《成分对Fe基块体非晶合金因瓦效应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因瓦效应是指某些磁性合金在居里温度以下或居里温度附近具有异常低的热膨胀系数的现象,最早在Fe_(65)Ni_(35)合金中发现,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冶金学成果。因瓦合金的低膨胀特性已获得了广泛应用,但由于传统因瓦合金均为面心立方结构,强度很低,仅500 MPa左右,在一些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场合还是难以胜任。早期有很多Fe基非晶合金因瓦效应的报道,但均为薄带非晶,难以作为结构材料应用。Fe基块体非晶合金叁维尺寸均达到毫米级,具有优异的力学和耐腐蚀性能,强度多在3000MPa以上,热稳定性也优于早期的薄带非晶。本课题组之前发现(Fe_(71.2)B_(24)Y_(4.8))_(96)Nb_4具有明显的因瓦效应,并研究了各种结构变化对其的影响。本论文重在研究成分对Fe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影响,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并且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这对深入理解因瓦效应的物理机制,以及进一步开发高强度低膨胀Fe基块体非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采用单辊甩带和铜模喷铸法制备Fe基薄带样品和直径1 mm的Fe基块体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判定样品是否为非晶,利用热膨胀仪测试Fe基块体非晶的热膨胀行为,利用差热分析测试表征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行为,利用综合物性测试系统测试Fe基非晶的磁性能。研究了Fe_(76-x)Si_(3.3)P_(8.7)C_(7.0)B_(5.0)M_x、[(Fe_(1-x)Co_x)]_(75)B_(20)Si_5]_(96)Nb_4、Fe_(100-x)Ni_xP_(13)C_7和(Fe,Ni)MoPCB四个体系十余个磁性Fe基非晶的热膨胀行为,发现它们均具有因瓦效应,由此推断因瓦效应是铁磁性铁基非晶的普遍性质,利用Bethe-Slater曲线结合非晶的结构特点对此现象进行了较好的解释。根据热膨胀系数曲线的特征可将Fe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因瓦效应分为“凹坑型”和“台阶型”两类,前者低膨胀仅发生在居里温度附近一个很窄的温度区间内,后者在居里温度以下宽广的温度范围内均具有低膨胀特性,更具实用性。并且进一步发现具有“台阶型”因瓦效应的成分的居里温度和饱和磁化强度均偏低,即磁性能偏低,这与因瓦效应成因的主流解释相符。初步发现Co和Ni的加入会导致因瓦效应的减弱,这是因为根据Bethe-Slater曲线,Fe元素具有正的自发体积磁致伸缩,而Co和Ni元素则具有负的自发体积磁致伸缩。研究了Fe_(72)B_(22)Y_4M_2(M=Al,Ti,Hf,Ta)的热膨胀、热流和磁性能,这些合金均具有“台阶型”因瓦效应,且它们因瓦效应的强弱和饱和磁化强度与M元素的熔点呈负相关,表征磁性相变的居里温度和表征固液相变的熔点也与M元素的熔点呈负相关,但玻璃转变温度和晶化温度这两个与非晶属性有关的特征温度与M元素的熔点无明显关系。研究了[(Fe_(100-x)Co_x)_(71.2)B_(24)Y_(4.8)]_(96)Nb_4(x=0-60)、[(Fe_(100-x)Ni_x)_(71.2)B_(24)Y_(4.8)]_(96)Nb_4(x=0-20)、[(Fe_(100-x)Co_x)_(75)B_(20)Si_5]_(96)Nb_4(x=0-50)、[(Fe_(100-x)Ni_x)_(75)B_(20)Si_5]_(96)Nb_4(x=0-30)四个合金体系的热膨胀,证实了用Co和Ni替代Fe元素均会导致因瓦效应的减弱,且不管是用Co还是Ni来替代,替代量x相同时因瓦效应减弱的程度也基本相同,说明Co和Ni加入后的主要影响是减少了Fe-Fe原子对的数目。另外还发现居里温度与磁性相变结束后的热膨胀系数呈反向变化,这与结构弛豫导致的自由体积释放有关。(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隋庆爽,孙中华,庄浩,冯建航,张云飞[8](2018)在《合金元素对因瓦合金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实验手段,分析了通入空气和N_2气条件下,Cr、V、Ti、Nb等元素对因瓦合金在1200℃表面氧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环境下,合金元素Cr存在于基体氧化层表面区域,与O结合形成完整致密的氧化膜,能有效阻止氧元素向内扩散和基体金属元素向外扩散,材料氧化层厚度的对数与Cr当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V、Ti、Nb元素的加入对材料抗氧化性能无益,并使其氧化层厚度略有增加。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V在氧化层中浓度较高,并以点状或者颗粒状形式均匀分布;而Ti和Nb则以孤立的质点形式存在,且在氧化层中含量很少。向炉内通入N_2,材料的氧化程度有所减轻,但由于炉子密封性不够好,使得氧化现象难以完全避免。(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潘晓萌,唐郡[9](2018)在《因瓦合金专利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新材料的开发及传统材料的有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瓦合金由于其优异的低热膨胀性能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仪表、特殊传输电缆、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由于传统因瓦合金的强度较低,极大地制约了其使用范围,如何在保证其低热膨胀性能的基础上改善其强度成为了因瓦合金的研究重点。本文以因瓦合金的性能改进及应用领域为切入点,通过使用专利数据库CNTXT、VEN对关键词和分类号的检索,对因瓦合金技术的国内外主要申请人、专利申请趋势以及相关的技术研究进行梳理和统计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撰写技术综述对于审查员审查实践中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02期)
彭会芬,孙中华[10](2017)在《高强度因瓦合金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强度低膨胀因瓦合金是应用于特殊工业领域的新型功能化结构材料。简要介绍了因瓦合金的发展概况和强化方式。近几年日本、俄罗斯、中国的相关科研机构对因瓦合金的研究,以硫化物析出强化和形变强化为主要手段,该合金强度可达1 500 MPa,在温室至100℃线膨胀系数小于3.5×10~(-6)℃。针对目前因瓦合金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提出了高强度因瓦合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河北冶金》期刊2017年12期)
因瓦合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搭建的薄板搭接仰焊系统进行1.5/0.7 mm因瓦合金搭接脉冲TIG仰焊位置焊接,测试和分析焊缝宏观成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焊缝特征尺寸L(a焊接长)与P(熔深)随脉冲峰值电流增加而明显增加,但R(焊喉)随峰值电流变化不明显。焊缝区由具有胞状晶亚结构的粗大奥氏体柱状晶组成,热影响区由粗大的等轴晶组成,熔合区由平面晶区和半熔化区构成。热影响区硬度明显低于焊缝和母材,接头最大拉伸承载力均为约4 300 N,所有接头断裂位置均在熔合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因瓦合金论文参考文献
[1].郭圣洁,代永娟,谭胜楠,戚振南,杨晓倩.惰气熔融-红外/热导法测定因瓦合金中的氧氮[J].河北冶金.2019
[2].陆建生,田玉新,朱双春,李大龙,申俊琦.LNG船用因瓦合金脉冲TIG搭接仰焊工艺研究[J].电焊机.2019
[3].陈保安,张强,祝志祥,韩钰,丁一.因瓦合金研究现状及其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J].热加工工艺.2019
[4].吴迎飞,孙中华,白丽娟,谷秀锐,邢承亮.因瓦合金金相浸蚀剂的选择[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9
[5].何珺,马宝军,陈翠欣,彭会芬,马晓莉.因瓦合金居里温度测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
[6].王金苗,胡强,严意宏,胡曹生,谢盛辉.Co和Ni对(Fe_(71.2)B_(24)Y_(4.8))_(96)Nb_4块体非晶合金因瓦效应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18
[7].王金苗.成分对Fe基块体非晶合金因瓦效应的影响研究[D].深圳大学.2018
[8].隋庆爽,孙中华,庄浩,冯建航,张云飞.合金元素对因瓦合金抗氧化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8
[9].潘晓萌,唐郡.因瓦合金专利技术综述[J].科学技术创新.2018
[10].彭会芬,孙中华.高强度因瓦合金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河北冶金.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