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外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脂肪,组织,超声,心房,缺血性,冠心病,厚度。
心外膜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博,舒尚志,李小宁,刘佳,王帆[1](2019)在《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测量窦性心律和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探讨EATV与房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08-2019-02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房颤同时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66例为房颤组,其中持续性房颤31例(持续性房颤亚组),阵发性房颤35例(阵发性房颤亚组)。以同时期行冠状动脉(冠脉)CTA排除冠心病且无房颤的患者50例为窦性心律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人体成分分析,测量出脂肪重量、体脂肪率、内脏脂肪、腰围等指标。房颤组常规行左房CTA及经食管超声检查。将左房CTA及冠脉CTA原始数据上传至工作站,利用Volume软件分析测量EATV,分析EATV与房颤的相关性。结果:房颤组EATV显着大于窦性心律组[(135.42±12.68) ml∶(113.50±13.41) ml,P<0.001];持续性房颤亚组EATV显着大于阵发性房颤亚组[(138.81±13.40) ml∶(132.43±11.37) ml,P=0.04]。相关性分析显示,房颤患者EATV与左房内径呈显着正相关(r=0.676,P<0.001)。ROC分析显示,EATV诊断房颤的曲线下面积为0.884(95%CI:0.819~0.950),最佳诊断界值为122.0 ml,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9%、7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V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7,95%CI:1.026~1.152)。结论:EATV与左房内径显着相关,EATV增大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不同类型房颤患者中,EATV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马爱珍,陈殿森,徐志宾,李扬,张璇[2](2019)在《应用320排低剂量CT测量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320排低剂量CT心外膜脂肪体积(EAT)定量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搜集120例疑诊冠心病、并同期行东芝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CAG确定为冠心病者77例为冠心病组, CAG正常或狭窄程度<50%者43例为对照组。应用东芝320排CT测量所有患者的EAT体积;采用Gensini评分判定冠心病的严重程度;记录纳入样本的临床资料。结果冠心病组患者中年龄、尿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EA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EAT体积与Gensini评分及病变支数之间均呈正相关(r=0.356、0.412;P=0.001,P<0.001)。结论 EAT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病变支数存在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程凯,查云飞,胡磊,曾菲菲,彭宙锋[3](2019)在《心脏CT平扫与CTA定量分析心外膜脂肪体积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研究基于心电门控的心脏CT平扫(NCT)与冠状动脉CTA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EFV)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冠心病同期行心脏CT平扫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40例。心外膜边界由2位具有丰富心血管CT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师(观察者1和2)采用GE AW4.7工作站自动软件自动勾勒心外膜轮廓,EFV结果由软件自动计算生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Bland-Altman分析法及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两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NCT和冠状动脉CTA测得EFV分别为(99.43±43.78)cm~3和(93.66±48.49)cm~3,两者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者1在NCT和CTA的重复系数(CR)误差分别为10.01 cm~3和7.83 cm~3;观察者2在NCT和CTA的CR误差分别为11.05 cm~3和7.58 cm~3。NCT的CR为8.05 cm~3;CTA的CR为7.13 cm~3。各组ICC均大于0.96。结论:基于心电门控的心脏CT平扫和冠状动脉CTA均可用于EFV的评估。(本文来源于《CT理论与应用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缪晶菁[4](2019)在《体外循环术后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安全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体外循环术后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安全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体外循环术后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患者3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化的护理,对实验组进行临床安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经过一个月后就诊满意度以及身体恢复质量。结果实验组就诊满意度以及就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本院的对应研究证明,经过有效的安全护理方式,提升了患者就诊满意度以及减少了并发症,提升患者的就诊治疗有效率。(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2期)
刘赛哲,时向民,郭红阳,林琨,国建萍[5](2019)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心外膜脂肪组织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群不同部位心外膜脂肪体积差异,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6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65例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与之匹配的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记录基线资料及伴发疾病,采用冠状动脉CT测定总心外膜脂肪组织(EAT-total)体积,心室周心外膜脂肪(EAT-ventricular)体积,心房周心外膜脂肪(EAT-atrial)体积,左房周心外膜脂肪(EAT-LA)体积及右房周心外膜脂肪(EAT-RA)体积。比较2组不同部位心外膜脂肪体积差异,分析心外膜脂肪组织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相关性。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除心室周心外膜脂肪组织外,其余区域心外膜脂肪组织在病例组中均较对照组升高[EAT-atrial,(55.3±19.6)vs(68.7±29.1)cm~3,P<0.05; EAT-LA,(31.9±11.9)vs(39.5±19.3)cm~3,P<0.05; EAT-RA,(23.4±8.7)vs(29. 2±11.5)cm~3,P<0.05; EAT-total,(130.5±42.1)vs(150.5±61.2)cm~3,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校正混杂因素后,总心房周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及右心房周心外膜脂肪体积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外膜脂肪集聚,增多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可能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李影,礼广森,张萍,刘雪薇[6](2019)在《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评价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EAT)厚度,探讨其在评价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疗效中的价值。方法纳入36例肥胖型T2DM患者,采取利拉鲁肽单一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应用超声测量患者的EAT厚度,同时检测体格指标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实验室指标。分析治疗前后EAT的变化与体格指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肥胖型T2DM患者治疗后EAT厚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6.42±1.48)mm vs.(9.14±2.3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AT厚度变化与腰围、臀围及体质量指数变化呈正相关(r=0.878、0.899、0.846,均P<0.05)。结论应用超声测量EAT厚度可间接评估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T2DM的疗效。(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王铭仪,药华[7](2019)在《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外膜脂肪(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是内脏脂肪组织的一种。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定位、代谢特性以及临床可测性,越来越多的学者针对其开展了基础与临床研究。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由1支或多支颅内或颅外动脉局灶性闭塞或狭窄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房颤动均是(本文来源于《心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李正宏,李秋,毛端,王丽[8](2019)在《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程度与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及颈部血管弹性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冠脉狭窄程度与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及颈部血管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冠脉造影并诊断为冠心病患者112例,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49例,冠脉缩窄<50%;中度组37例,冠脉缩窄50%~74%;重度组26例,冠脉缩窄≥75%;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各组患者的心外膜脂肪层(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厚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β,PWV-β)、僵硬度(stiffness parametersβ,β)、膨大指数(augment index,AI)、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Ep)。结果冠心病患者的EAT厚度和IMT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大,差异有显着性(P<0.05);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增加,EAT厚度和IMT均呈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两比较发现,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亦高于轻度组(P均<0.05)。在颈部血管弹性相关的指标上,冠心病患者的PWV-β、β及Ep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增加,上述指标均呈逐步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冠心病患者的A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冠脉狭窄越重,顺应性越低(P<0.05)。结论冠脉狭窄程度与EAT厚度及颈动脉血管弹性变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冠脉狭窄越重的患者,EAT厚度及IMT越高,且血管弹性越差,该两项指标可作为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及评价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刊》期刊2019年08期)
陆曹杰,张丹,沈才杰,邬武斌,吕迪[9](2019)在《左心房心外膜脂肪结构与心房颤动患者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心房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结构与心房颤动患者首发缺血性脑卒中(first episode of ischemic stroke,FEIS)的关系。方法入选100例心房颤动并发FEIS患者(FEIS组),并随机单盲入选50例心房颤动未并发FEIS患者(非FEIS组),行64排螺旋CT成像并测定左心房EAT最大厚度、总体积及各区EAT厚度与体积,入院后24h内测定炎症相关指标,分析EAT结构与炎症指标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并发FEI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FEIS组患者CHA2DS2-VASc评分、高血压、年龄、持续性心房颤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半乳糖凝集素-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均高于非FEIS组(均P<0.05)。左心房EAT最大厚度与总体积、肺静脉+左心耳区域及左心房前壁EAT厚度、左心房后壁EAT体积FEIS组显着高于非FEIS组(均P<0.05)。左心房EAT最大厚度及总体积均与hs-CRP(r=0.57、0.62,P<0.05)及D-二聚体(r=0.72、0.57,均P<0.05)呈正相关,左心房EAT最大厚度与半乳糖凝集素-3呈正相关(r=0.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EAT最大厚度(OR=3.57,95%CI 1.88~8.12,P<0.05)、总体积(OR=2.45,95%CI 1.78~8.44,P<0.01)及D-二聚体(OR=1.34,95%CI 1.14~3.24,P<0.05)是心房颤动患者并发FEI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心房EAT最大厚度及左心房EAT总体积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FEIS存在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9年04期)
谢程文,官滨斌,周宇,刘礼斌[10](2019)在《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性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91例,依据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分为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N-MA,n=17)、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E-MA,n=74);另选取40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NC)。测量各组EAT厚度,观察EAT厚度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分析各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探讨EAT厚度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可能的相关机制。结果 E-MA组EAT厚度高于NC、N-MA组(P<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AT厚度与BMI、WC、臀围、WHR、SBP、DBP、TG、FFA、SUA、hsC-RP、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baPWV呈正相关(P<0. 05),与HDL-C呈负相关(P<0. 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AT厚度与baPWV呈独立正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0. 670,P<0. 05);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 807(P<0. 05)。将约登指数的最大值作为诊断分界点,EAT≥4. 58 mm诊断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敏感性为0. 703,特异性为0. 941。结论超声测量EAT简便无创,可用于诊断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本文来源于《中国糖尿病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心外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320排低剂量CT心外膜脂肪体积(EAT)定量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搜集120例疑诊冠心病、并同期行东芝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CAG确定为冠心病者77例为冠心病组, CAG正常或狭窄程度<50%者43例为对照组。应用东芝320排CT测量所有患者的EAT体积;采用Gensini评分判定冠心病的严重程度;记录纳入样本的临床资料。结果冠心病组患者中年龄、尿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EA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EAT体积与Gensini评分及病变支数之间均呈正相关(r=0.356、0.412;P=0.001,P<0.001)。结论 EAT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病变支数存在正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外膜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雪博,舒尚志,李小宁,刘佳,王帆.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
[2].马爱珍,陈殿森,徐志宾,李扬,张璇.应用320排低剂量CT测量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3].程凯,查云飞,胡磊,曾菲菲,彭宙锋.心脏CT平扫与CTA定量分析心外膜脂肪体积对比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9
[4].缪晶菁.体外循环术后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安全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5].刘赛哲,时向民,郭红阳,林琨,国建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心外膜脂肪组织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
[6].李影,礼广森,张萍,刘雪薇.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评价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
[7].王铭仪,药华.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
[8].李正宏,李秋,毛端,王丽.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程度与心外膜脂肪层厚度及颈部血管弹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刊.2019
[9].陆曹杰,张丹,沈才杰,邬武斌,吕迪.左心房心外膜脂肪结构与心房颤动患者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J].心电与循环.2019
[10].谢程文,官滨斌,周宇,刘礼斌.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性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