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包括高校教师党组织和学生组织,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多样化模式和多功能模型搭建,是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积极探索。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从基层党支部具体工作创新模式展开思考,探索如何通过党建工作品牌文化、实践、教育、融合专业特色活动等为着眼点实现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应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首要任务和工作主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立德树人大学精神,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党委领导下全方位开展、全覆盖引领、全方位服务,结合各基层单位工作特点,切实抓好各基层党委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常见问题,往往是主观上重视不够、理论学习不够扎实、与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未形成品牌化建设等诸多原因导致,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积极开展分析和思考,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党性”和“党味”,切实通过党建工作品牌文化、实践、教育、融合专业特色活动等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有效路径,营造良好的党建氛围,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孕育积极向上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政治引领作用。
一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意义
高等学校教师群体中有少数人存在着对社会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思想意识包容性和融合性较强、警惕意识和甄别意识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一部分人是因为专注于自己的科研领域不关心时事所致,另一部分人则是放松自己对党性原则和理想信念的追求,以教学科研工作繁忙为借口忽视理论学习,致使出现党的意识不强、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等情况。高校教师党组织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学历知识层次高、思想多元活跃等特点,直接从课堂、实验室、日常管理服务、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面向学生群体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群体。因此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让高校教师党组织和学生党组织形成合力,对基层党组织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开展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有利于应对当前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国际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都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挑战,高校如何有效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抵御和防范敌对势力渗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预警学生思想政治动态,任务十分紧迫。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开展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增强为学生服务能力和化解学生内部矛盾能力,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提升工作实效。
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开展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有利于推进高校良好校风教风学风,有利于高等院校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基层党支部党员实践尤其是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需要充分开发利用实践资源,融入历史教育和革命精神教育内容,丰富开展实践的形式。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应以品牌化项目建设,结合专业特色或深入乡村或深入社区街道或深入企业,开展时事政策宣讲、主题调研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实地深入农家融入社会,让参与实践的党员在实践过程中锤炼党性,服务地方建设,增强党员意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2)约束条件。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过程中,区域各市资源配置量之和必须控制在区域资源总量范围内,同时必须保障各地区配置量与其需求指数相符,也就是任何两个市之间的资源配置量与其需求指数之间具有一定的匹配关系,以体现区域各市之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12]。本文研究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主要选取区域医生资源配置与区域医疗床位资源配置,式中,当l=1时,表示医生资源,当l=2时,表示医疗床位资源。约束条件可表示为:
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开展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有利于党员先锋文化建设,引导发展组织育人文化品牌,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②在平面网络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构建立体网格。一方面以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立体散射线连接,以学代会-各班班长实现立体结构呈现,另一方面以各年级设立高年级班导群体模式实现相邻年级连接互动,再辅助以每年级15-20个联络小组(或者学习小组)模式实现各年级立体分层互联。通过这样建立的立体网格结构,既能促进学生群体之间的互联互动和相互交流,又可以促进各类交叉互联的年级间、班级间的联系和交互,让每位学生感受集体氛围和集体关注。
二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创新模式思考
(一) 基层党支部理论学习常态化开展方式思考
互联网日益成为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平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栖居地”和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这个基于基层党支部构建的思想政治工作预警体系实现的工作创新是基层党委、基层党支部、学生党员积极联动,多方位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预警体系中学生管理员关注同伴网上生活,加强网上朋辈交流引导,探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更好实现先知先觉、精准判断,推动计算思维、互联网思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融入应用,拓展覆盖面、增强针对性、提升吸引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覆盖,形成高校网上网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合力。
(二) 基层党支部品牌化项目建设与党员仪式感思考
基层党支部开展品牌化项目建设应充分结合自身专业和研究特长,根据实际情况与社区或企业联合,共同打造涵盖专业特色和社会公益效应的品牌项目,形成“行为世范”的表率;常态化定期组合党支部联合开展特色党日活动,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分享心得;鼓励基层党支部赋予参与品牌化项目和志愿服务的党员使命感,项目执行期间或者志愿服务期间举办鲜明党员仪式感的流程,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党性”和“党味”。
(三) 基层党支部党员实践活动思考
高校基层党组织积极强化自身的主体责任,通过多样化的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充分发扬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课堂、实验室、日常管理服务、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实现这一表率作用,让每位党员教师就是一面旗帜,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承担起思想政治工作责任。让党员教师成为优秀教师表率,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塑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四) 基层党支部建设先锋文化思考
基层党支部需要充分利用高校网站、微信等网络媒介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创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建设党员先锋文化氛围;坚持贴近教师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际,增加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党员之家和党员示范岗,多选择教学相长且更有价值体验模式,凸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将教学、科研、思政互联互通,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方面开展正能量榜样宣传,一方面围绕育人主题,拓宽基层党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域,强化基层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如设立党员示范岗鼓励教师党员与学生加强科研和学业交流;为预备党员安排教师党员作为培养导师;设立基层党支部特色活动日,开展义工义教等公益服务;基层党支部专业教师党员对口帮扶特殊群体学生;设立大学生党员朋辈帮扶义工岗帮扶学业困难学生等。
(五) 基层党支部引领实现学生自我管理预警体系构建思考
基层党支部引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建设是在动态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按照风险分析排查、防范、信息收集、信息处置等步骤,认真分析,全面查找风险点,及时提醒、告知、警示学生本人及家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基层党委、基层党支部、教师党员、学生党员积极实现联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构建思想政治工作预警体系。充分拓展基层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多方位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关注学生“网上生活”,加强网上交流引导,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主动占领“新阵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话语”、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形成高校网上网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合力。
三 某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例
某高校基层党委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布局构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预警体系,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层党委通过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队伍建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形成抓早抓小即时联动的帮扶机制,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会上,牟嘉云在致辞中说:“2018年,云图控股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她表示,前三个季度云图控股的复合肥、联碱、品种盐、磷酸一铵等产品销量业绩突出,实现销售收入59.3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68.23%。她说:“预计到2018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上交税费3.3亿元。”
汉字是方块字,方方正正是汉字的本源,它昭示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基本性格,方正处事,本分做人。一笔一划,一招一式,都要有模有样,规整有序。“横平竖直”不仅仅是写字的要求,更是做人的要求。
图1
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多样性,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的全面覆盖、全程融入,无日不网、无网不在成为高校学生的基本生活方式,加剧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增强了工作难度。部分学生群体表现出来缺乏集体感、班级概念弱,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使得学校教育不能够延伸到每一位大学生,有个别甚至漂移在群体之外。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开展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有利于重塑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和舆论生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建设先锋文化和育人文化,以无所不在的影响和引导充分发挥引路人作用,对现实思想问题抓得准、说得清、把得住,师生中正面引导、解疑释惑、正面发声,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图2
③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辅以“多重分身”分布在各个网络维系角度中,各种身份的学生干部和“信息员”在整个预警体系中切实践行和指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培养集体精神,实现有效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联合教工党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努力,一方面从各个维度推进务实创新的高校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对各年级学生开展立体分层的分类管理和分级管理,及时发现和回应学生关切问题,及时收集各渠道反馈的问题,实现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自我培养、自我精致化服务。
①平面交叉网络的搭建。这是高校管理普遍采用的体系,以班主任-班委-全班学生为横轴线、以团学义协心协等学生组织为纵轴线,根据工作分工形成平面交叉网络,实现信息互通和保持联络通畅。
思想政治工作立体式预警体系以横轴线、纵轴线、立体散射线、立体分层互联等结构实现立体化网格结构管理体系,实现学生群体有效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预警体系实时将各类问题前置提示或预警,基层党委指导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根据反馈的问题和现象,按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分级管理状况进行预警处置,并及时在协作机构范围内及时进行反馈通报。
基层党支部理论学习开展形式一般为主题讲座、业务培训、专题教育、辅导学习等方式。高校基层党支部可思考更多样化的理论学习模式:结合“学习强国”软件群组在线网络学习功能,根据时事适时安排支部党员在线学习讨论,集中学习时间容易实现,效果也比较明显;外出业务培训归来党员安排支部内学习体会和培训见闻分享,拓宽理论学习深度和广度;常态化组合不同党支部开展联合学习讨论,增加党支部之间的学习交流等。
基层党委构建的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预警体系是建立一个学生立体网络自主管理结构,学生党员是这个体系中的关键节点,积极带领发展对象和积极分子配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管理从各个维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每个个体都在可触及状态。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预警体系里可以对各年级学生开展立体分层的分类管理和分级管理,及时发现和回应学生关切问题,及时收集各渠道反馈的问题,实现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自我培养、自我精致化服务。
图3
基层党委和基层党支部明确规范思政信息收集渠道,按照统分结合、管理规范,内容齐全、互通联动,收集有序、预警及时的工作要求,建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形成抓早抓小即时联动的帮扶机制。通过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建设实现“五结合”:“内部防控”与“外部联动”相结合。“事前防范”与“预警处置”相结合。“刚性管理”与“柔性服务”相结合。“静态管理”与“动态跟踪”相结合。“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
能量回馈控制器包含主电路,控制电路和采样调理电路等,如图3所示。其中传感器用于检测网侧电压和电流,直流侧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到数据后传输到DSP中,从而在DSP中通过坐标变换对其进行矢量控制,并实现SVPWM算法[14]。DSP发出的控制信号需要经驱动电路放大后才能控制功率管,从而实现能量回馈。
四 结语
在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施中加强党性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激发更多党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政治引领作用,形成有示范效应的基层党支部党员先锋文化氛围,能较好地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实效。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形式可以多样化,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和觉悟,采取如党员示范岗、义教服务、政策宣讲、参访调研、学生网格员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深入实地,让参与者实际体验党建引领,在实践过程中锤炼党性和增强党员意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更好地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和保持党员群体的先进性。基层党建工作品牌活动还可以兼顾让参与党员感受仪式感,录制播放微党课拓展覆盖面等。
飞机部件面积大,加工困难,采用手工装配的方式效率低,且精度难以保证,极大地影响了飞机的使用寿命与安全系数。为解决上述难题,世界各国广泛使用自动化装配技术进行飞机壁板等大型飞机部件装配[1],并设计了多种类型的自动化装配系统。自动化装配系统广泛使用托架进行定位调姿,托架主要分为刚性托架和柔性托架,如图1所示。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需要积极主动思考,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既可以结合专业特色设计项目式品牌,也可以结合日常本职工作创新思考独具自己特色和特点的品牌活动,真正实现一支部一品牌的效果。
毛先舒在《诗辩坻》卷四曰:“诗本无定法,亦不可以讲法。学者但取盛唐以上、《三百》以下之作,随拈当吾意者,以题参诗,以诗按题,观其起结,审其顿折,下字琢句,调声设色,曲加寻搉,极尽吟讽,自应有得力处。”明确标举盛唐诗歌。毛先舒对宋元诗评价甚低,云:“宋诗俚露,不但言理,即叙事述情,往往而是,故不得谓汉后无颂而独以宋继颂耳。”〔6〕25又云:“及宋世酷尚粗厉,元音竞趣佻亵,蒙醉相扶,载胥及溺,四百年间,几无诗焉。”对宋诗的不满情绪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 赵莹.基于专业特色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5):40-42.
[2] 徐朝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研究[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7(5):91-96.
[3] 梁伟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研究[J].教育管理,2018(1):107-108.
[4] 郑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关键在党[J].山东青年,2016(12):123-124.
本文引用格式:郑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探索[J]. 教育现代化,2019,6(48):149-152.
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8.062
基金项目:2018年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基金资助,课题名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研究”(编号:2018BK077)。
作者简介:郑纯,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深圳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级职业指导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党建。
标签:基层论文; 党支部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高校论文; 党员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的建设论文; 党的基层工作论文; 《教育现代化》2019年第48期论文; 2018年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基金资助; 课题名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研究”(编号:2018BK077)。论文; 深圳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党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