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部调剂论文_陈令坤,傅连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下部调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炉,装料,磁铁矿,焦炭,煤气,炉顶,炉衬。

上下部调剂论文文献综述

陈令坤,傅连春[1](2013)在《武钢2200m~3薄壁炉身高炉上下部调剂方针的演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武钢1号高炉作为国内首个薄壁炉身的高炉,投产以来(包括一次中修),共生产了10多年的时间,1号高炉一代炉役的平均利用系数为2.22t/m3.d,燃料比为561.75kg/t.hm,尽管高炉利用系数维持了较高水平,但燃料比偏高,1号高炉在如何适应频繁变化的原料、确保炉型稳定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薄壁炉身高炉在不同炉役阶段上下部操作方针的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1号高炉为应对原料的波动,采用了缩小进风面积、提高风温、富氧、大喷煤、加强原料管理、优化布料、稳定炉温等措施,以更好适应武钢原燃料条件不断劣化的趋势,维持了高炉的顺行。(本文来源于《第九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0-23)

姜汀[2](2012)在《承钢2500m~3高炉钒钛矿冶炼的上下部调剂》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不懈的探索,新3号炉"大风口、大矿批、大α角、大角差、取消中心加焦"的上下部调剂相结合的操作制度,大大促进了冶炼钒钛矿2500m~3高炉的顺行,利用系数提高到2.31~2.38t/m~3d,燃料比降低到518kg/t。同时铁水Si+Ti的降低,热负荷的降低,有利于高炉长寿,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2012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期刊2012-06-12)

吴勇[3](2010)在《2000m~3高炉钒钛磁铁矿冶炼合理的上下部调剂》一文中研究指出攀钢新叁号高炉是高钛型钒钛磁铁矿冶炼技术应用于2000m3大高炉的首次实践,本文通过对上部装料制度,下部鼓风动能等进行研究,对其合理的上下部调剂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四川冶金》期刊2010年03期)

王利斌[4](2005)在《2000m~3高炉上下部调剂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钢2000m3高炉自2004年7月投产以来,通过对上下部调剂的实践摸索,逐步掌握了无料钟的布料规律、合理的送风参数以及煤气流分布,实现了高炉的稳定顺行,各项技经指标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南钢科技与管理》期刊2005年02期)

贺学兵[5](2003)在《酒钢高炉上下部调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酒钢高炉炼铁实践为依据,系统研究和分析了高炉上下部调剂技术对高炉冶炼的影响。认为高炉上下部调剂是高炉炼铁的核心技术,每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立足于高炉上下部调剂的正确结合。 根据实验室模拟及炉顶布料试验的分析研究得知,在酒钢高炉的技术装备和原燃料条件下,上部调剂应以分装多环布料为基本的上部调剂模式;下部调剂应以上下部调剂的匹配为核心,在保证全开风口工作的前提下,采取较高的鼓风动能与短风口、喷煤及富氧等技术相结合。对酒钢高炉长期存在的上部批重小和下部炉缸不活的问题,提出了杜绝长期堵风口作业的操作习惯,以确保规则的高炉工作炉型和良好的炉缸工作状况。高炉操作只要保证“上稳下活”,多环布料便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将提出的以全开风口作业和大批重分装为基础的多环布料的上下部调剂措施用于实际生产之后,炉缸工作日趋均匀、上部气流分布逐步稳定,高炉实现了长期稳定顺行的目标,促进了高炉的增产降焦工作,使酒钢的高炉操作水平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截止2002年底,高炉焦比降至430kg/t,高炉煤比达100kg/t,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 理论分析和生产实践表明,在目前酒钢冶炼条件下,1号高炉(1800m~3)最佳批重为48吨,鼓风动能110~130KJ/s;2号高炉(1000m~3)最佳批重为28吨,鼓风动能80~90KJ/s。(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3-02-01)

王平,惠志刚[6](2002)在《马钢2500m~3高炉上下部调剂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钢 2 5 0 0m3 高炉于 1994年 4月投产 ,通过投产后几年来上下部调剂实践 ,逐渐摸索出无料钟布料规律、合理的风口面积参数和煤气流分布。焦炭质量对大高炉炉缸工作状态、煤气流分布与利用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02年07期)

侯文占,鲍吉林,王小文[7](1997)在《大矿批的选择和与之相适应的上下部调剂》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叙述了石钢2号高炉根据冶炼强度,选择合理大矿批的方法,以及相适应的上下部调剂。重点讲述了炉容、矿批、冶炼强度叁者在选用大矿批时的变换规律和调整方法。不同容积的高炉,其大矿批与炉容之间,均有一个适宜的比值系数,一般为28~31,比值系数(k)=矿石批重/炉容,随着高炉冶炼强度的变化,应及时调整比值系数。当冶炼强度为1.0 t/(m3·d)时,对应的比值系数为24,冶炼强度每增加0.05 t/(m3·d),比值系数增加1。原料条件改善或变差时,可在原比值系数基础上变动±1,再计算矿石批重。后期操作的高炉,炉容增大,可按原炉容增加5%~8%后,再按上述方法计算矿石批重。冶炼强度低于1.2 t/(m3·d)时,应选用大、小矿批结合的装料制度,保持平均矿批与冶炼强度相对应。冶炼强度大于1.2 t/(m3·d)时,为改善料柱透气性,也可采用大、小矿批相结合的装料制度,做为炉况调剂手段。选择好合理的矿批后,风速应控制在本高炉合理风速范围之内。调整措施为风口总面积或风量。当大矿批也难以控制高炉煤气流失常时,必须进行下部调剂,确保初始煤气流分布合理,调整的依据为炉喉CO2曲线和炉顶温度。基准煤气曲线边缘4点值基本相等,其中1点或2点变动>2%时,所采取的措施是扩大正值方向风口或缩小负值方向风口;基准煤气曲线中心漏斗交于O点位置,其中某个中心漏斗偏移>1个点时,措施是缩小偏移方向风口或扩大偏移对侧风口;基准炉顶温度4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每2点基本重合,其中任何2点温度>40℃时,措施为缩小温度高方向风口或扩大温度低方向的风口。以上风口调整时,可采取其中一种方法或同时采取两种方法,根据煤气流偏行程度而定,也可同时采取缩短或加长风口长度的方法。大矿批使用后,炉喉、炉身温度下降,应及时进行调剂,确保炉喉、炉身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石钢2号高炉合理的炉喉温度为450~550℃,炉身温度为350~450℃。调整手段主要是:料线、矿石批重以及增加小矿批倒装的做法。以上方法,对于保护炉墙,提高高炉寿命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199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期刊1997-10-01)

白长友,陈金山[8](1995)在《82m~3无炉衬锰铁高炉上下部调剂的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实践和理论上论述了蓟县冶炼厂82m3无炉衬锰铁高炉上下部调剂的配合过程.指出该炉调剂的最佳结果是风口回族区的中间位置恰好位于炉喉无矿区边缘的正下方.(本文来源于《铁合金》期刊1995年06期)

白长友[9](1995)在《论锰铁高炉上下部调剂的合理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木文论述了锰铁高炉上、下部调剂的配合问题.认为上部调剂采用大、小矿批相结合的方法,下部调剂采用短、大口径风口,既可保证炉缸有一定工作面积,又可引出较强的中心气流,保证炉况稳定.炉缸内焦炭活动区域的大小对炉料的正常下降及煤气的顺利上升具有重要意义,经理论与实践分析导出了焦炭活动区域计算公式,并作出了高炉送风制度稳定性曲线,根据此曲线可确定合理的风量及风口直径。(本文来源于《铁合金》期刊1995年02期)

谢国海,高红旗,石维勋[10](1993)在《攀钢4号高炉上下部调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攀钢4号高炉上下部调剂的试验研究情况,通过试验探索,寻求出适宜的上下部调剂操作参数,并取得良好生产效果。(本文来源于《炼铁》期刊1993年01期)

上下部调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过不懈的探索,新3号炉"大风口、大矿批、大α角、大角差、取消中心加焦"的上下部调剂相结合的操作制度,大大促进了冶炼钒钛矿2500m~3高炉的顺行,利用系数提高到2.31~2.38t/m~3d,燃料比降低到518kg/t。同时铁水Si+Ti的降低,热负荷的降低,有利于高炉长寿,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下部调剂论文参考文献

[1].陈令坤,傅连春.武钢2200m~3薄壁炉身高炉上下部调剂方针的演化特征研究[C].第九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2013

[2].姜汀.承钢2500m~3高炉钒钛矿冶炼的上下部调剂[C].2012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2012

[3].吴勇.2000m~3高炉钒钛磁铁矿冶炼合理的上下部调剂[J].四川冶金.2010

[4].王利斌.2000m~3高炉上下部调剂实践[J].南钢科技与管理.2005

[5].贺学兵.酒钢高炉上下部调剂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6].王平,惠志刚.马钢2500m~3高炉上下部调剂实践[J].钢铁.2002

[7].侯文占,鲍吉林,王小文.大矿批的选择和与之相适应的上下部调剂[C].199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1997

[8].白长友,陈金山.82m~3无炉衬锰铁高炉上下部调剂的配合[J].铁合金.1995

[9].白长友.论锰铁高炉上下部调剂的合理选择[J].铁合金.1995

[10].谢国海,高红旗,石维勋.攀钢4号高炉上下部调剂研究[J].炼铁.1993

论文知识图

4 高炉炉顶气流分布模式图8号高炉煤气曲线一号高炉锅冷却壁工作参数截图8号高炉十字测温曲线9透气性、顶压和压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

标签:;  ;  ;  ;  ;  ;  ;  

上下部调剂论文_陈令坤,傅连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