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填料废气吸收塔论文和设计-蒋三其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淋液可与废气充分接触的立式填料废气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塔体,吸收塔塔体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喷淋层、填料层、除雾层和活性炭吸附层,吸收塔塔体的顶部设有气体排出口,所述喷淋层包括圆盘形喷淋头,圆盘形喷淋头的外边缘与吸收塔塔体的内壁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圆盘形喷淋头的底面密布有出水孔,喷淋层的下方设置有导流罩,导流罩为漏斗形,所述导流罩包括斗碗和斗颈,斗碗靠近喷淋层,斗颈靠近吸收塔塔体的底部,导流罩的外径大小与圆盘形喷淋头的外径大小相同,导流罩的斗碗顶部与圆盘形喷淋头的底部之间留有距离,导流罩的斗颈底部与吸收塔塔底之间留有废液排出通道,斗颈的内壁与吸收塔塔体外的废气输送管道相通。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立式填料废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塔体,所述吸收塔塔体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喷淋层、填料层、除雾层和活性炭吸附层,所述吸收塔塔体的顶部设有气体排出口,所述喷淋层包括圆盘形喷淋头,所述圆盘形喷淋头的外边缘与吸收塔塔体的内壁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圆盘形喷淋头的底面密布有出水孔;所述喷淋层的下方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为漏斗形,所述导流罩包括斗碗和斗颈,所述斗碗靠近喷淋层,所述斗颈靠近吸收塔塔体的底部,所述导流罩的外径大小与圆盘形喷淋头的外径大小相同,所述导流罩的斗碗顶部与圆盘形喷淋头的底部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导流罩的斗颈底部与吸收塔塔底之间留有废液排出通道,所述斗颈的内壁与吸收塔塔体外的废气输送管道相通。

设计方案

1.一种立式填料废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塔体,所述吸收塔塔体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喷淋层、填料层、除雾层和活性炭吸附层,所述吸收塔塔体的顶部设有气体排出口,所述喷淋层包括圆盘形喷淋头,所述圆盘形喷淋头的外边缘与吸收塔塔体的内壁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圆盘形喷淋头的底面密布有出水孔;

所述喷淋层的下方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为漏斗形,所述导流罩包括斗碗和斗颈,所述斗碗靠近喷淋层,所述斗颈靠近吸收塔塔体的底部,所述导流罩的外径大小与圆盘形喷淋头的外径大小相同,所述导流罩的斗碗顶部与圆盘形喷淋头的底部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导流罩的斗颈底部与吸收塔塔底之间留有废液排出通道,所述斗颈的内壁与吸收塔塔体外的废气输送管道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填料废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罩固定环,所述导流罩固定环包括外圈、内圈和用于连接外圈和内圈的连接杆,所述外圈固定在吸收塔塔体的内壁,所述内圈固定在导流罩的斗碗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填料废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通过两根以上的连接杆连接,相邻两连接杆之间的角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填料废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包括两层多孔板和设置在填充在两层多孔板之间的填料小球,两层多孔板的边缘与吸收塔塔体的内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填料废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层包括两层框架与固定在两层框架之间的多层除雾叶片,两层框架的边缘均与吸收塔塔体的内壁连接,所述除雾叶片为竖向设置的波形折流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填料废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包括两层滤网和填充在两层滤网之间的活性炭颗粒,两层滤网的边缘与吸收塔塔体的内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填料废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形喷淋头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吸收塔塔体外的储水箱连接,所述的圆盘形喷淋和储水箱之间设有冷却装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式填料废气吸收塔。

背景技术

燃煤锅炉、钢厂烧结机、水泥窑等设备在使用时会产生烟气,烟气中含有的粉尘、SO2、NOX等有害物质排入空气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等多种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 类身心健康。随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尤其是最新的PM2 .5标准的实施,提高 烟气净化设备的除尘脱硫脱硝效果是很有必要的。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填料吸收塔来去除废气中的一些有害物质,然而普通的吸收塔的喷淋液无法与废气充分接触,使得最终排放的气体难以达到严格的排放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淋液可与废气充分接触的立式填料废气吸收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式填料废气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塔体,所述吸收塔塔体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喷淋层、填料层、除雾层和活性炭吸附层,所述吸收塔塔体的顶部设有气体排出口,所述喷淋层包括圆盘形喷淋头,所述圆盘形喷淋头的外边缘与吸收塔塔体的内壁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圆盘形喷淋头的底面密布有出水孔;

所述喷淋层的下方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为漏斗形,所述导流罩包括斗碗和斗颈,所述斗碗靠近喷淋层,所述斗颈靠近吸收塔塔体的底部,所述导流罩的外径大小与圆盘形喷淋头的外径大小相同,所述导流罩的斗碗顶部与圆盘形喷淋头的底部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导流罩的斗颈底部与吸收塔塔底之间留有废液排出通道,所述斗颈的内壁与吸收塔塔体外的废气输送管道相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流罩固定环,所述导流罩固定环包括外圈、内圈和用于连接外圈和内圈的连接杆,所述外圈固定在吸收塔塔体的内壁,所述内圈固定在导流罩的斗碗的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通过两根以上的连接杆连接,相邻两连接杆之间的角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填料层包括两层多孔板和设置在填充在两层多孔板之间的填料小球,两层多孔板的边缘与吸收塔塔体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除雾层包括两层框架与固定在两层框架之间的多层除雾叶片,两层框架的边缘均与吸收塔塔体的内壁连接,所述除雾叶片为竖向设置的波形折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包括两层滤网和填充在两层滤网之间的活性炭颗粒,两层滤网的边缘与吸收塔塔体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圆盘形喷淋头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吸收塔塔体外的储水箱连接,所述的圆盘形喷淋和储水箱之间设有冷却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关键构思在于:通过在喷淋层下方设置漏斗形的导流罩,使得废气可定向流向圆盘形喷淋头下方,使其喷出的喷淋液可与废气充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喷淋层下方设置漏斗形的导流罩,使得废气可定向流向圆盘形喷淋头下方,使其喷出的喷淋液可与废气充分接触,多余的喷淋液则通过斗碗顶部与圆盘形喷淋头之间的空隙和导流罩内流出,一部分经废液排出通道排出,一部分经导流罩排出;斗颈的内壁与吸收塔塔体外的废气输送管道相通,使得废液的流出不会对废气的通入产生影响;填料层起到布风作用,使得喷淋后的废气均匀分布于吸收塔塔体截面上,填料层下方的喷淋液经向下喷出后,经导流罩反弹,可在填料上形成一层液膜,废气流经填料空隙时,与填料液膜接触,气体中的流质融合进水中,除雾层用于分离废气携带的液滴,液滴被留在除雾层内,气体在吸收塔塔体继续向上,上升气流中流质的浓度越来越低,到塔顶时达到排放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式填料废气吸收塔的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吸收塔塔体;11-气体排出口;12-废液排出通道;21-圆盘形喷淋头;31-多孔板;32-填料小球; 41-框架;42-除雾叶片;51-滤网;52-活性炭颗粒;61-斗碗;62-斗颈;7-储水箱;8-冷却装置;9-废气输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式填料废气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塔体1,所述吸收塔塔体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喷淋层、填料层、除雾层和活性炭吸附层,所述吸收塔塔体的顶部设有气体排出口11,所述喷淋层包括圆盘形喷淋头21,所述圆盘形喷淋头的外边缘与吸收塔塔体的内壁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圆盘形喷淋头的底面密布有出水孔;

所述喷淋层的下方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为漏斗形,所述导流罩包括斗碗61和斗颈62,所述斗碗靠近喷淋层,所述斗颈靠近吸收塔塔体的底部,所述导流罩的外径大小与圆盘形喷淋头的外径大小相同,所述导流罩的斗碗顶部与圆盘形喷淋头的底部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导流罩的斗颈底部与吸收塔塔底之间留有废液排出通道12,所述斗颈的内壁与吸收塔塔体外的废气输送管道9相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流罩固定环,所述导流罩固定环包括外圈、内圈和用于连接外圈和内圈的连接杆,所述外圈固定在吸收塔塔体的内壁,所述内圈固定在导流罩的斗碗的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通过两根以上的连接杆连接,相邻两连接杆之间的角度相同,可使导流罩稳固固定在吸收塔塔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填料层包括两层多孔板31和设置在填充在两层多孔板之间的填料小球32,两层多孔板的边缘与吸收塔塔体的内壁连接,使得填料层可充分与废气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除雾层包括两层框架41与固定在两层框架之间的多层除雾叶片42,两层框架的边缘均与吸收塔塔体的内壁连接,所述除雾叶片为竖向设置的波形折流板,使得废气中的液滴可留在波形折流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包括两层滤网51和填充在两层滤网之间的活性炭颗粒52,两层滤网的边缘与吸收塔塔体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圆盘形喷淋头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吸收塔塔体外的储水箱7连接,所述的圆盘形喷淋和储水箱之间设有冷却装置8,使得高温废气中的水蒸气可快速冷却液化成废液,并且大大降低废气温度,避免高温废气直接排放的同时延长填料层和除雾层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在喷淋层下方设置漏斗形的导流罩,使得废气可定向流向圆盘形喷淋头下方,使其喷出的喷淋液可与废气充分接触,多余的喷淋液则通过斗碗顶部与圆盘形喷淋头之间的空隙和导流罩内流出,一部分经废液排出通道排出,一部分经导流罩排出;斗颈的内壁与吸收塔塔体外的废气输送管道相通,使得废液的流出不会对废气的通入产生影响;填料层起到布风作用,使得喷淋后的废气均匀分布于吸收塔塔体截面上,填料层下方的喷淋液经向下喷出后,经导流罩反弹,可在填料上形成一层液膜,废气流经填料空隙时,与填料液膜接触,气体中的流质融合进水中,除雾层用于分离废气携带的液滴,液滴被留在除雾层内,气体在吸收塔塔体继续向上,上升气流中流质的浓度越来越低,到塔顶时达到排放要求。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实施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及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做出的技术贡献:

请参照图1,一种立式填料废气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塔体1,所述吸收塔塔体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喷淋层、填料层、除雾层和活性炭吸附层,所述吸收塔塔体的顶部设有气体排出口,所述喷淋层包括圆盘形喷淋头21,所述圆盘形喷淋头的外边缘与吸收塔塔体的内壁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圆盘形喷淋头的底面密布有出水孔;

所述喷淋层的下方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为漏斗形,所述导流罩包括斗碗61和斗颈62,所述斗碗靠近喷淋层,所述斗颈靠近吸收塔塔体的底部,所述导流罩的外径大小与圆盘形喷淋头的外径大小相同,所述导流罩的斗碗顶部与圆盘形喷淋头的底部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导流罩的斗颈底部与吸收塔塔底之间留有废液排出通道12,所述斗颈的内壁与吸收塔塔体外的废气输送管道9相通。还包括导流罩固定环,所述导流罩固定环包括外圈、内圈和用于连接外圈和内圈的连接杆,所述外圈固定在吸收塔塔体的内壁,所述内圈固定在导流罩的斗碗的外壁。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通过两根以上的连接杆连接,相邻两连接杆之间的角度相同。所述填料层包括两层多孔板31和设置在填充在两层多孔板之间的填料小球32,两层多孔板的边缘与吸收塔塔体的内壁连接。所述除雾层包括两层框架41与固定在两层框架之间的多层除雾叶片42,两层框架的边缘均与吸收塔塔体的内壁连接,所述除雾叶片为竖向设置的波形折流板。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包括两层滤网51和填充在两层滤网之间的活性炭颗粒52,两层滤网的边缘与吸收塔塔体的内壁连接。所述圆盘形喷淋头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吸收塔塔体外的储水箱7连接,所述的圆盘形喷淋和储水箱之间设有冷却装置8。

该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喷淋层下方设置漏斗形的导流罩,使得废气可定向流向圆盘形喷淋头下方,使其喷出的喷淋液可与废气充分接触,多余的喷淋液则通过斗碗顶部与圆盘形喷淋头之间的空隙和导流罩内流出,一部分经废液排出通道排出,一部分经导流罩排出;斗颈的内壁与吸收塔塔体外的废气输送管道相通,使得废液的流出不会对废气的通入产生影响;填料层起到布风作用,使得喷淋后的废气均匀分布于吸收塔塔体截面上,填料层下方的喷淋液经向下喷出后,经导流罩反弹,可在填料上形成一层液膜,废气流经填料空隙时,与填料液膜接触,气体中的流质融合进水中,除雾层用于分离废气携带的液滴,液滴被留在除雾层内,气体在吸收塔塔体继续向上,上升气流中流质的浓度越来越低,到塔顶时达到排放要求。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和附图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须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包括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设计图

立式填料废气吸收塔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1979.6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662971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B01D 53/18

专利分类号:B01D53/18;B01D47/06;B01D47/14

范畴分类:41B;

申请人:中一(福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一(福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碧玉花园连接体4-5座连接体110室

发明人:蒋三其;吉全大

第一发明人:蒋三其

当前权利人:中一(福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立式填料废气吸收塔论文和设计-蒋三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