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包括储油腔、连接管、套筒、活动板、导油管、复位弹簧以及活动杆,储油腔安装在加速器主体内部上侧,储油腔左端面下侧连接有连接管,套筒固定在加速器主体内部上侧,套筒内部安装有活动杆,活动杆下端面安装有活动板,活动杆内置有导油管,导油管贯穿活动板,复位弹簧套设在活动杆环形侧面下侧,该设计解决了原有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润滑效果欠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方便压杆润滑,避免压杆磨损,使用寿命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包括底板、铰接座、踏板、压杆主体、润滑机构以及加速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安装在底板上端面左侧,所述踏板安装在铰接座上侧,所述加速器主体安装在底板上端面右侧,所述压杆主体设置在加速器主体内部上侧,所述润滑机构设置在加速器主体内部上侧;所述润滑机构包括储油腔、连接管、套筒、活动板、导油管、复位弹簧以及活动杆,所述储油腔安装在加速器主体内部上侧,所述储油腔左端面下侧连接有连接管,所述套筒固定在加速器主体内部上侧,所述套筒内部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下端面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杆内置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贯穿活动板,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活动杆环形侧面下侧。
设计方案
1.一种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包括底板、铰接座、踏板、压杆主体、润滑机构以及加速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安装在底板上端面左侧,所述踏板安装在铰接座上侧,所述加速器主体安装在底板上端面右侧,所述压杆主体设置在加速器主体内部上侧,所述润滑机构设置在加速器主体内部上侧;
所述润滑机构包括储油腔、连接管、套筒、活动板、导油管、复位弹簧以及活动杆,所述储油腔安装在加速器主体内部上侧,所述储油腔左端面下侧连接有连接管,所述套筒固定在加速器主体内部上侧,所述套筒内部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下端面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杆内置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贯穿活动板,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活动杆环形侧面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与套筒连接处设有O型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管呈L型结构,所述导油管与连接管管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环形侧面上侧设有限位环,所述活动板受挤压移动距离与导油管至连接管距离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上端面连接有注油管,且注油管内部上侧设有密封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设有两组,且两组储油腔规格相同,所述套筒设有两组,且两组套筒规格相同,所述复位弹簧设有两组,且两组复位弹簧规格相同。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
现有的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润滑效果欠佳,压杆是加速器中重要构件,在运动过程中存在轻微卡滞现象,如果不将压杆加以润滑,压杆长时间如此使用后,会导致压杆严重磨损,增加电动车的维修成本,现在急需一种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方便压杆润滑,避免压杆磨损,使用寿命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包括底板、铰接座、踏板、压杆主体、润滑机构以及加速器主体,所述铰接座安装在底板上端面左侧,所述踏板安装在铰接座上侧,所述加速器主体安装在底板上端面右侧,所述压杆主体设置在加速器主体内部上侧,所述润滑机构设置在加速器主体内部上侧,所述润滑机构包括储油腔、连接管、套筒、活动板、导油管、复位弹簧以及活动杆,所述储油腔安装在加速器主体内部上侧,所述储油腔左端面下侧连接有连接管,所述套筒固定在加速器主体内部上侧,所述套筒内部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下端面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杆内置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贯穿活动板,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活动杆环形侧面下侧。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杆与套筒连接处设有O型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管呈L型结构,所述导油管与连接管管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杆环形侧面上侧设有限位环,所述活动板受挤压移动距离与导油管至连接管距离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腔上端面连接有注油管,且注油管内部上侧设有密封塞。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腔设有两组,且两组储油腔规格相同,所述套筒设有两组,且两组套筒规格相同,所述复位弹簧设有两组,且两组复位弹簧规格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储油腔、连接管、套筒、活动板、导油管、复位弹簧以及活动杆,该设计方便润滑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能够有效减缓压杆的磨损程度,解决了原有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润滑效果欠佳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效果。
因活动杆与套筒连接处设有O型密封圈,该设计增加了活动杆与套筒的连接气密性,因导油管与连接管管径相同,该设计方便储油腔内的润滑油进入导油管内部,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方便压杆润滑,避免压杆磨损,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中润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铰接座、3-踏板、4-压杆主体、5-润滑机构、6-加速器主体、51-储油腔、52-连接管、53-套筒、54-活动板、55-导油管、56-复位弹簧、57-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包括底板1、铰接座2、踏板3、压杆主体4、润滑机构5以及加速器主体6,铰接座2安装在底板1上端面左侧,踏板3安装在铰接座2上侧,加速器主体6安装在底板1上端面右侧,压杆主体4设置在加速器主体6内部上侧,润滑机构5设置在加速器主体6内部上侧。
润滑机构5包括储油腔51、连接管52、套筒53、活动板54、导油管55、复位弹簧56以及活动杆57,储油腔51安装在加速器主体6内部上侧,储油腔51左端面下侧连接有连接管52,套筒53固定在加速器主体6内部上侧,套筒53内部安装有活动杆57,活动杆57下端面安装有活动板54,活动杆57内置有导油管55,导油管55贯穿活动板54,复位弹簧56套设在活动杆57环形侧面下侧,该设计解决了原有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润滑效果欠佳的问题。
活动杆57与套筒53连接处设有O型密封圈,增加了活动杆57与套筒53的气密性,导油管55呈L型结构,导油管55与连接管52管径相同,方便储油腔51内部的润滑油通过连接管52进入导油管55,活动杆57环形侧面上侧设有限位环,活动板54受挤压移动距离与导油管55至连接管52距离相同,限位环能够避免活动杆57从套筒53内部脱落,方便导油管55与连接管52相连通,储油腔51上端面连接有注油管,且注油管内部上侧设有密封塞,方便储油腔51内部润滑油的添加补充,密封塞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储油腔51内部,储油腔51设有两组,且两组储油腔51规格相同,套筒53设有两组,且两组套筒53规格相同,复位弹簧56设有两组,且两组复位弹簧56规格相同,增加了压杆主体4的润滑效果,避免压杆主体4的磨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使用人员取下密封塞,通过注油管将少量的润滑油注入储油腔51内部,润滑油通过连接管52家进入套筒53内部,由于活动杆57与套筒53连接处设有O型密封圈,套筒53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当踏板3停止使用,踏板3回归原位,压杆主体4沿着加速器主体6向上移动,直至压杆主体4挤压到活动板54,复位弹簧56受力收缩,此时活动杆57不断向套筒53内部深入,套筒53内部的润滑油受到挤压,并通过连接管52重新回到储油腔51内,活动板54受挤压移动距离与导油管55至连接管52距离相同,此时导油管55与连接管52相连通,储油腔51内的润滑油经连接管52和导油管55进行传导,从而实现电动车加速器感应装置压杆的润滑,有效减缓压杆的磨损程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7949.9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2(湖北)
授权编号:CN209552950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B60K 26/02
专利分类号:B60K26/02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昌俊平
第一申请人:昌俊平
申请人地址:433000 湖北省仙桃市剅河镇范关村十组61号
发明人:昌俊平
第一发明人:昌俊平
当前权利人:昌俊平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电动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