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作谊
扶绥县人民医院广西扶绥5321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颌面感染患者,观察选择冲洗负压吸引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09月-2015年09月颌面感染患者110例。通过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5例):临床选择全身应用抗生素+常规换药冲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55例):临床选择全身应用抗生素+冲洗负压吸引的方法进行治疗。针对临床疗效实施评价,并且针对疼痛情况以及脓肿大小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所有颌面感染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同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在疼痛程度方面,同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表现出明显优势(P<0.05)。结论:针对颌面感染患者,临床选择冲洗负压吸引的方法进行治疗,表现出简便有效的优点,于临床应用后,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患者的痛苦感有效缓解。
【关键词】冲洗负压吸引法;颌面感染;应用价值
颌面感染属于医院口腔科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因为此部位组织较为疏松,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彼此间隙之间互相联系,感染后较易表现出扩散的情况,进而出现了弥漫性蜂窝织炎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表现出中毒性休克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对此针对颌面感染患者研究有效方法实施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了促进患者感染的治愈,将患者的痛苦感有效减少,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颌面感染患者,临床选择冲洗负压吸引法进行干预后,最后获得显著效果,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09月-2015年09月110例颌面感染患者。通过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分布为20岁-77岁,平均年龄为(46.29±5.75)岁;其中表现为眶下间隙感染的患者15例,表现为颊间隙感染的患者9例,表现为颌下间隙感染的患者20例,表现为翼下颌间隙感染的患者11例。表现为牙源性感染的患者39例,表现为腮源性以及面部疖肿来源患者各3例,表现为颌骨囊肿继发间隙感染的患者4例,表现为损伤性感染的患者6例;对照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分布为21岁-79岁,平均年龄为(46.32±5.79)岁;其中表现为眶下间隙感染的患者16例,表现为颊间隙感染的患者10例,表现为颌下间隙感染的患者19例,表现为翼下颌间隙感染的患者10例。表现为牙源性感染的患者41例,表现为腮源性以及面部疖肿来源患者各4例,表现为颌骨囊肿继发间隙感染的患者5例,表现为损伤性感染的患者1例;两组颌面感染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选择足量抗生素予以静脉滴注。与此同时在脓肿部位实施切开引流,每天对患者进行冲洗以及换药【2】。
1.2.2观察组方法
针对观察组患者,选择适合的麻醉的方法。对患者实施B超检查以及CT检查。针对患者的脓腔范围、脓腔位置以及脓腔大小进行明确。利用脓肿切开排脓原则有效将脓腔打开,实施钝性分离,将脓液有效排出。选择生理盐水+双氧水对患者实施反复冲洗,根据创面大小对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实施设定。之后于脓腔中塞入,在切排口位置将引流管引出,针对切口部位实施间断缝合。将创口紧密缝合后,针对周围皮肤实施擦拭,并且将生物透性薄膜于患者创口周围皮肤实施粘贴。选择系膜法对引流管实施封闭,保证创面同腔隙之间形成真空环境,并且不漏气。完成置管后的8小时,对患者实施持续负压牵引,不间断实施24小时。针对卧床患者,对患者选择中心负压【3】。针对能够下床患者,对其选择自带负压瓶。控制压力为50kPa-60kPa。要求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每间隔3小时-4小时,将负压进行关闭。针对脓腔大小进行观察,选择醋酸磺胺米隆液对患者实施灌冲。在10分钟-20分钟对患者实施开放负压。利用剂量为50毫升,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实施冲洗。针对24小时内引流量以及冲洗量进行认真记录。针对手术过程中排出的脓液实施细菌培养以及实施药敏试验。针对表现为症状严重的患者,在住院的当天对患者实施血液培养。针对所有患者按照常规选择全身足量抗生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且针对患者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4】。
1.3观察指标以及判断标准
针对两组颌面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实施评价【5】。显效:完成治疗后,患者病变位置红肿热痛症状等系列感染症状全部消失;有效:上述症状表现为明显缓解,或者只存在1项症状未表现正常;无效:上述系列症状未表现为任何的改善,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情况。选择VAS(视觉模拟评分)方法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认真评价,最终获得的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明显。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所有颌面感染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以%形式表示临床治疗效果,采用t检验以形式表示疼痛程度,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所有颌面感染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同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3、讨论
针对颌面感染患者,同传统引流管进行比较,本次研究中选择的VSD引流管表现出操作简单以及高效的特点。将负压作为动力,在对患者实施引流过程中,将负压切断,之后利用注射针筒于脓腔中将醋酸磺胺米隆有效注入,停留时间为10分钟-20分钟,确保于各个腔隙中均能够存在药物,进而针对腔隙进行有效浸泡,发挥局部抗感染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针对颌面感染患者选择冲洗负压吸引法实施临床治疗,所有颌面感染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同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在疼痛程度方面,同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表现出明显优势(P<0.05)。有效证明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针对颌面感染患者,临床选择冲洗负压吸引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效缓解,将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最终显著提高颌面感染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璐璐,方一鸣,林崇翔,谢静,余耀辉,刘梦超.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药物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观察[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06):405-408.
[2]刘巧荣,石磊,丁兆红,等.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于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5(15):48-50.
[3]姚宏,曹健,杨林,等.小切口负压吸引引流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对照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1(06):511-513.
[4]章功杰,陈松军,郑珉,等.持续负压引流术治疗严重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探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5(04):393-396.
[5]华文哲,李娜,岳海泉,等.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术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0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