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灌注论文_刘永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量灌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量,动脉,肝素,白蛋白,心肌梗死,胰腺炎,性急。

微量灌注论文文献综述

刘永庆[1](2019)在《早期微量低分子肝素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早期微量低分子肝素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PL)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60例HPL患者,按照病历编号单双数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行早期微量低分子肝素区域动脉灌注治疗,对照组行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两组MD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SOD水平和T-AO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研究组炎性因子(CRP,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低分子肝素区域动脉灌注治疗HPL可显着改善患者的病情,抑制机体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30期)

章柳萍,张银宇,丁可军,卢巧力,傅国胜[2](2018)在《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U)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2009年12月-2017年12月在诸暨市人民医院以及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所有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开通罪犯血管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资料完整者共588例。根据患者既往有无高血压以及入院MAU检查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MAU组、高血压不合并MAU组、无高血压无MAU组。比较3组患者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探讨高血压、MAU与6个月心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合并MAU组6个月后NT-proBNP明显下降,但LVEF无明显改善(NT-proBNP:362.9比1179.2ng/L,P<0.01;LVEF:45.81%比46.80%,P>0.05);其余2组6个月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NT-proBNP明显下降,LVEF较前上升(高血压不合并MAU组:NT-proBNP:299比841ng/L,P<0.01,LVEF:53.52%比48.41%,P<0.01;无高血压无MAU组:NT-proBNP:289比732ng/L,P<0.01,LVEF:52.98%比48.15%,P<0.01)。有MAU的心肌梗死患者6个月后心功能恢复情况不如无MAU患者,其心功能恢复率为无MAU心肌梗死患者的0.374倍(95%CI0.253~0.555,P<0.01)。结论 MAU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6个月心功能改善的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张爱新,张慧芳,张云霞,贾婷婷[3](2018)在《持续全自动微量泵在动脉灌注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动脉灌注化疗中应用持续全自动微量泵治疗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接受动脉灌注化疗的80例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0)、试验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全自动微量泵治疗,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7.5%、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95.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灌注化疗中应用持续全自动微量泵治疗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十分显着,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还可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的护理方式。(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26期)

吕贺贺,项和平,王伟,李贺,高明[4](2018)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微量低分子肝素改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微循环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早期微量低分子肝素(LMWH)区域动脉灌注(LAI)后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仓鼠模型微循环及病情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仓鼠共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区域动脉输注生理盐水组(LAI+saline组)、区域动脉输注低分子肝素组(LAI+LMWH组)和静脉输注低分子肝素组(IV+LMWH组)。每组予以高脂饲料(20%猪油+10%胆固醇+1%丙基硫氧嘧啶+1%胆酸钠+68.9%普通饲料)喂养。4周造模成功后,按照Schimidt法,于造模后30 min时LAI+LMWH组注入LMWH 20 IU/kg,IV+LMWH组经静脉输注等量的LMWH,LAI+saline组采取与LAI+LMWH组相同的输注方式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所有动物造模前经外周静脉注入吖啶橙靶向白细胞荧光染料(2 ml/kg),注射完毕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成像系统动态观察活体动物胰腺微循环,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4 h及6 h 3个时间点检测胰腺微循环血管平均直径(MVD)、功能性毛细血管密度(FCD)及微循环血流速度(MFV)、白细胞黏附水平。6 h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叁酰甘油及血淀粉酶水平,然后处死动物获取胰腺组织,并观察病理学改变,记录胰腺病理学评分。结果灌注LMWH 4 h后的LAI+LMWH组与IV+LMWH组及LAI+saline组比较,LAI+LMWH组的胰腺微循环功能指标MVD、FCD、MFV呈显着上升趋势(P<0.05),白细胞黏附数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灌注LMWH 6 h后的LAI+LMWH组与IV+LMWH组及LAI+saline组比较,LAI+LMWH组的胰腺微循环功能指标MVD、FCD、MFV呈缓慢上升趋势(P<0.05),白细胞黏附数呈缓慢下降趋势(P<0.05),IV+LMWH组与LAI+salin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灌注生理盐水组外,其余各组的胰腺病理学评分较灌注前均有明显改善,4 h时的LAI+LMWH组改善最显着,6 h时的LAI+LMWH组次之。结论早期区域动脉灌注微量LMWH能明显改善HLAP仓鼠模型微循环功能障碍和病情,对HLAP有显着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吴法令[5](2016)在《3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再灌注后微量白蛋白尿与心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尿中微量白蛋白(Micro-Alb)与心功能(HF)的关系,探讨其评价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非糖尿病(DM)状态下发生AMI行PCI治疗的病人73例,将AMI后第3天尿中MicroAlb显示为阳性的病人31例作为Micro-Alb(+)组,Micro-Alb显示为阴性的病人42例作为Micro-Alb(-)组,检测两组病人PCI治疗后2hST段抬高和1d内T波倒置情况,另检测AMI后急性期、第3个月末、第6个月末时的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pBNP)的浓度。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AMI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Micro-Alb(+)组2hST段完全下降和1d内T波倒置病人百分比显着高于Micro-Alb(-)组(P=0.028,P=0.019),Micro-Alb(+)组2hST段部分下降、无下降病人百分比和1d内T波无倒置病人百分比显着低于Micro-Alb(-)组(P=0.027,P=0.022和P=0.039);虽然两组病人LVEDV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但6个月末,Micro-Alb(+)组LVEF显着低于Micro-Alb(-)组(P=0.007)。AMI后急性期、3个月末、6个月末两组病人pBNP水平均逐渐下降,3个月末和6个月末,Micro-Alb(+)组pBNP水平显着高于Micro-Alb(-)组(P=0.021,P=0.005)。结论急性心肌梗病人再灌注成功后,尿中微量白蛋白尿水平与心肌组织灌注恢复情况有关,对心功能变化有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6年14期)

张晗[6](2016)在《持续微量灌注神经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帕金森模型大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持续微量给予神经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s,PD)大鼠的旋转行为、以及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产生影响;探讨GDNF对PD大鼠纹状体组织镁离子转运体Mag T1和SLC41A1 m RNA表达量的变化、以及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密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分为9组:正常对照、对照/NS、对照/Mg、对照/NS+Mg、PD、PD/NS、PD/Mg、PD/GDNF和PD/GDNF+Mg组(每组各5只)。采用脑立体定位术,在右侧前脑内侧束(Medial forebram bundle,MFB)单点注射4mg 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建模后2W,腹腔注射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大鼠的旋转行为,并通过Alzet泵在右侧侧脑室(lateral ventricle,LV)给予GDNF/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在日常饮用水中补充3.6g/L的Mg SO4?7H2O,饲养4W。建模后6W经尾静脉注射99mTc-TRODAT-1标记DAT,运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纹状体DAT密度及功能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了解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变化;通过q-PCR检测大鼠纹状体组织镁离子转运体Mag T1和SLC41A1表达的差异性。结果:1、建模后2W,各组PD大鼠经APO诱导均出现向健侧的旋转行为,旋转圈数在160圈/30 min左右,PD组与各PD处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建模后6W,PD组与PD/NS组大鼠的旋转圈数均较2W时增加,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D/Mg、PD/GDNF、PD/GDNF+Mg组的旋转圈数均较PD组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D/GDNF组和PD/GDNF+Mg组与PD组的差异尤为显着(p<0.01)。2、PD组与PD/NS组中脑黑质毁损侧(右侧)TH阳性神经元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但其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D/Mg组毁损侧TH阳性神经元数较PD组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D/GDNF和PD/GDNF+Mg组毁损侧TH阳性神经元数均明显多于PD组(p<0.05);PD/GDNF组与PD/GDNF+Mg组的健侧与毁损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健侧TH阳性神经元数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各对照处理组毁损侧TH阳性神经元数与对照组也无统计学差异。3、建模后6W,对照组健侧与毁损侧的纹状体DAT放射性计数无统计学差异,而PD组双侧纹状体的DAT放射性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侧p<0.05,毁损侧p<0.01);PD/GDNF组双侧的DAT放射性计数均明显高于PD组(p<0.01);PD/GDNF+Mg组毁损侧也较明显高于PD组的毁损侧(p<0.05)。4、建模后6W,对照组与各对照实验组间,大鼠纹状体组织健侧与毁损侧及组间SLC1A1和Mag T1的m RNA表达量均无显着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PD组双侧SLC41A1和Mag T1基因的m RNA表达量均显着性升高(p<0.01),尤以健侧为着;PD/NS与PD组比较,双侧均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D/Mg组双侧SLC41A1的表达量较PD组明显升高(p<0.01),但Mag T1基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GDNF与PD/GDNF+Mg组双侧SLC41A1和Mag T1基因的m 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PD组(p<0.01);但PD/GDNF与PD/GDNF+Mg组两者间比较,双侧均无明显差异。结论:1、GDNF可有效改善PD大鼠APO诱导的旋转行为,并对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微量持续灌注泵的给药方式可以直达靶位以治疗PD,避免血脑屏障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是一种较为安全、操作简洁、方便的手段;3、GDNF与镁离子转运体的表达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后续GDNF的神经保护机制性研究提供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6-06-01)

牛锐,张瑞涛[7](2016)在《胃供血动脉微量灌注化疗联合参赭排气汤加味治疗中晚期胃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供血动脉微量灌注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胃癌患者行胃供血脉插管微量灌注化疗治疗,并术后用参赭排气汤加味配合治疗。结果全组病例近期临床总有效率100%,有16例获Ⅱ期手术机会,100例进行了再次介入手术。110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胃供血动脉微量灌注化疗联合治疗中晚期胃癌属于介入与中医药联合技术,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并为一些无法手术的患者创造手术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4-21)

李淑琴[8](2016)在《胃供血动脉微量灌注化疗联合参赭排气汤加味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胃供血微量灌注化疗疗联合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护理要点。120例胃癌患者行胃供血微量灌注,在导丝的引导下超选至胃左动脉经导管注入:5-FU0.5g+生理盐水50m L,表阿霉素:40mg+生理盐水50m L,卡铂:200mg,并术后给予自拟中草药参赭排气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党参9g,生赭石18g,清半夏9g,桃仁9g,天冬12g,苁蓉12g,知母15g,瓜蒌25g,当归9g,丹参12g,山慈菇9g,浙贝12g,叁棱9g,山豆根9g,柿霜15g,黄芪20g)。其中贲门癌41例,胃体癌25例,胃窦癌:54例。全组病例近期临床总有效率100%,有16例获II其手术机会,100例进行了再次介入手术。110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胃供血动脉微量灌注化疗联合治疗中晚期胃癌属于介入与中医药联合技术,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供生存质量,并为一些无法手术的患者创造手术条件。(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6年01期)

陈祥舟,刘梅,肖颖彬,陈劲进,陈柏成[9](2015)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采用微量晶体停搏灌注法与不停跳法的心肌保护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体外循环(CPB)中采用自行设计的微量晶体心肌灌注法与不停跳法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CPB下行单纯CABG患者40例,根据心肌保护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微量晶体灌注组(E组)和常规CPB不停跳组(C组),每组各20例。于麻醉诱导后(T0)、CPB 30 min(T1)、CPB停机(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气K+、红细胞比容(Hct)、乳酸(Lac)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记录术前一般情况、搭桥支数、CPB时间、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E组CPB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T1~T2 E组K+浓度显着高于C组(P<0.01);T1~T6各时间点两组患者CKMB、cTnI浓度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1或P<0.05),E组CKMB、cTnI浓度均比C组高,但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Hct、Lac浓度及术前一般情况、搭桥支数、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CPB中采用微量晶体灌注法能获得与常规CPB不停跳相似的心肌保护效果,在临床中可以安全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李启升,李洪亮,刘为贱,梅金红[10](2015)在《毛冬青总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血液微量元素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毛冬青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血液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毛冬青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运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10 min后,给药组及阳性药物组于舌下静脉给予高、中、低剂量的毛冬青总皂苷及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剂。缺血60 min再灌注24 h后,每组取8只大鼠断头取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取血,测定血液中3种微量元素Ca、Zn、Cu的含量。结果毛冬青总皂苷组与模型组相比,毛冬青总皂苷治疗组脑梗死体积减小,病理变化较轻;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液中Ca、Cu含量增加明显有统计学意义,Zn含量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冬青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Ca、Cu含量明显降低,Zn含量明显升高,而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冬青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毛冬青总皂苷抗氧化作用及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有关。(本文来源于《广东微量元素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微量灌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U)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2009年12月-2017年12月在诸暨市人民医院以及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所有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开通罪犯血管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资料完整者共588例。根据患者既往有无高血压以及入院MAU检查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MAU组、高血压不合并MAU组、无高血压无MAU组。比较3组患者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探讨高血压、MAU与6个月心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合并MAU组6个月后NT-proBNP明显下降,但LVEF无明显改善(NT-proBNP:362.9比1179.2ng/L,P<0.01;LVEF:45.81%比46.80%,P>0.05);其余2组6个月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NT-proBNP明显下降,LVEF较前上升(高血压不合并MAU组:NT-proBNP:299比841ng/L,P<0.01,LVEF:53.52%比48.41%,P<0.01;无高血压无MAU组:NT-proBNP:289比732ng/L,P<0.01,LVEF:52.98%比48.15%,P<0.01)。有MAU的心肌梗死患者6个月后心功能恢复情况不如无MAU患者,其心功能恢复率为无MAU心肌梗死患者的0.374倍(95%CI0.253~0.555,P<0.01)。结论 MAU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6个月心功能改善的预测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量灌注论文参考文献

[1].刘永庆.早期微量低分子肝素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

[2].章柳萍,张银宇,丁可军,卢巧力,傅国胜.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8

[3].张爱新,张慧芳,张云霞,贾婷婷.持续全自动微量泵在动脉灌注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4].吕贺贺,项和平,王伟,李贺,高明.早期区域动脉灌注微量低分子肝素改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微循环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8

[5].吴法令.3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再灌注后微量白蛋白尿与心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

[6].张晗.持续微量灌注神经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帕金森模型大鼠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6

[7].牛锐,张瑞涛.胃供血动脉微量灌注化疗联合参赭排气汤加味治疗中晚期胃癌[C].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2016

[8].李淑琴.胃供血动脉微量灌注化疗联合参赭排气汤加味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护理[J].甘肃科技.2016

[9].陈祥舟,刘梅,肖颖彬,陈劲进,陈柏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采用微量晶体停搏灌注法与不停跳法的心肌保护效果比较[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5

[10].李启升,李洪亮,刘为贱,梅金红.毛冬青总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血液微量元素影响[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5

论文知识图

微量灌注结束后不同时间TS大鼠...微量灌注装置示意图一2皮下埋植微量灌注泵近同构模型——可调控持续微量灌注二根24G导管分别自膀胱顶壁插入膀胱,固...微量灌注泵

标签:;  ;  ;  ;  ;  ;  ;  

微量灌注论文_刘永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