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规划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方法论,理论,史论,城市,异同。
城市规划史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徐泽[1](2019)在《重大规划项目视角的新中国城市规划史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规划作为一门面向未来的应用科学,项目实践是推动城市规划行业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时间为线索,对"新中国城市规划的初创期(1949—1957年)、波动期(1958—1965年)、停滞期(1966—1977年)、恢复期(1978—1989年)、建构期(1990—2007年)、转型期(2008年以后)"六个阶段重大规划项目进行梳理和反思,认识重大规划项目对城市规划发展的作用,总结新中国城市规划价值导向、法律法规体系、理论与技术方法的演进过程与趋势。(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张兵[2](2017)在《我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规划史研究大致是在建筑史和城市建设史研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随着研究队伍的壮大,规划史研究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如果比较国际规划史研究的发展历程,我们会意识到,近来我国规划史研究除了古代规划史研究外,较多集中在近现代城市大时间跨度的规划实践历史分期和特点总结,对文献背后规划实践主体、规划过程、规划实效的历史研究还可以多加重视。文章认为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史研究者应当对规划史的研究目的和对规划理论发展的作用做出认真的研究和定位,对城市规划史的研究方法也需要自觉地进行思考和改进,使城市规划史研究更有效地助推我国规划理论和实践的进步。(本文来源于《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邬莎[3](2017)在《宁波古代城市规划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宁波的城市规划史研究,可以透视古代水乡港口城市类型的规划特征,完整体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体系的发展阶段,丰富并深化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历史的整体研究。使用历史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及历史地图转译等方法,构建以纵向时间轴为线索的基本脉络,确立以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划制度、城市规划思想为中心的主题内容。采取断代阶段划分的方式,分析不同阶段的宁波城市规划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阶段城市规划的历史传承,对比同类型、不同等级城市的规划异同,探索历史进程中、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变化及其原因。主体内容按划分的阶段分3个部分:一,唐城奠基:“子·罗”双城格局形成。分析唐代明州“中心+片区”空间结构的形成,探讨唐代宁波“子城制度”的形成、“水乡特色”的坊市规划制度的设立以及前沿的罗城城墙规制的探索,分析“堪舆风水学”的一整套思想理论与设计方法在子城规划中的运用、因地制宜与尊重自然的思想在罗城规划中的作用以及坊市制度下以子城为核心的“中心式布局”思想模式的使用;二,宋-元转型:子城消失与坊市规划制度变革。分析这一时期政治职能外溢、祭祀功能分散以及港区空间转移等现象,发现城市空间结构较唐代发生“双中心-分散式”的变化,认为宋元是城市空间结构调整、重组的漫长时期。以此为基础,分析子城制度嬗变与坊市规划制度变革的过程。提出新的厢坊制度是用全新的“方位区划”取代“中心区划”布局模式的过程,宋元是这种布局模式的试验期和调整期。提出空间布局及制度变化的根源是官居隔离思想的逐渐消失;叁,明-清演进:街巷制度成熟与空间秩序确立。分析全面的商业网络建构、街巷系统建立及分区格局确立的过程。“北政”是子城选址的延续、历史时期政治职能加剧及儒学礼制建筑发展等作用;“东商”是港贸发展及港口空间的“磁力”;“西居”则与公共游园形成、明清“宅第”盛行及北政、东商的格局限定等有关。明清是街巷(厢坊)规划制度成熟、深化及空间秩序完全确立的时期,是空间发展规律与人为适当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提出,宁波古代城市规划史完整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体系中后期这一发展阶段及州府级地方城市规划的阶段特征,州府城市的定位超越了水乡肌理、港城等特性,创造了行政、军事职能较经济发展的绝对权威,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特有性质;古代宁波为近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形成、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宁波所城市历史的延续性,亦是中国城市历史的缩影。(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5-31)
王金金[4](2017)在《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特征与方法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检索整理198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的中文文献成果,从研究主体、研究内容两方面回顾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进展和特点,并着重对研究内容从规划实践史、规划人物史、规划思想理论史、规划法制史、规划本体论五方面进行分析。规划史在中国隶属工科一级学科城乡规划学,在西方常被置于社会科学领域,同时又是城乡规划学与人文学科下的历史学的交叉学科,因而兼具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科学性和人文学科的艺术性。规划史极广的研究覆盖及其跨学科、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性质、方法论的不成熟性,决定了其研究需要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论。详述国内近现代规划史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口述史方法、计量方法和比较研究法,并举例分析这些方法在规划史研究中的应用。进而构建规划史研究的叁层次方法体系——通用方法、史学方法和交叉学科方法,并重点分析了核心部分交叉学科方法,即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方法的借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1-01)
刘亦师[5](2015)在《关于我国城市规划史研究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简述欧美和日本城市规划史领域的形成过程及背景,结合我国规划史研究的传统考察其对我国规划史研究的影响,列举当前我国规划史研究存在的若干问题,如过于倚重欧美规划史的视角和叙述方式、对规划思想和观念的全球传播及其在不同国家的调适和改造过程关注不足,尤其割裂了我国近代以来城市的演变与外国规划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提出关注城市规划思想史的研究和侧重意识形态等国际竞争对规划发展的影响等两种研究取向。(本文来源于《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期刊2015-09-19)
张兵[6](2013)在《我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规划史研究大致是在建筑史和城市建设史研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随着研究队伍的壮大,规划史研究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如果比较国际规划史研究的发展历程,我们会意识到,近来我国规划史研究除了古代规划史研究外,较多集中在近现代城市大时间跨度的规划实践历史分期和特点总结,对文献背后规划实践主体、规划过程、规划实效的历史研究还可以多加重视。文章认为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史研究者应当对规划史的研究目的和对规划理论发展的作用做出认真的研究和定位,对城市规划史的研究方法也需要自觉地进行思考和改进,使城市规划史研究更有效地助推我国规划理论和实践的进步。(本文来源于《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张松[7](2013)在《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中国自上而下的新政变革所带来城镇自治等近代市政改革,本文对近代城市管理制度的近代化和西化历程进行了回溯与梳理,围绕传统城市的市政管理制度变革和城市形态的近代化变容,古物古迹保存相关法规制度建设,以及与城墙拆留密切相关的近代都市计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通过对《市政全书》所反映的西方现代规划的引入,以及孙科等历史人物在近代的市政规划实践等史实钩沉,阐述近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魏盼生[8](2013)在《汕头或可成为世界级高品质宜居城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魏盼生)“汕头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资源丰富,老市区的小公园、乌桥岛和滨水空间等叁个方面的更新,将会推动汕头成为世界级高品质的宜居城市。”近日,来自8个国家9位专家的国际城市规划团队莅汕开展中心城区有机更新规划专题研究。国际专家认为,(本文来源于《汕头日报》期刊2013-03-17)
曹康,刘昭[9](2013)在《国外城市史与城市规划史比较研究:异同与交叉》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学科发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学术期刊、研究者与研究组织5个角度对城市史与城市规划史这两个当代史学下的分支研究领域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城市史与城市规划史之间、两个学科与史学其他分支学科之间、以及两个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学刊》期刊2013年01期)
李百浩,吴皓[10](2010)在《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上的民族主义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研究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思潮,辨清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发展演变的特殊性,揭示中国近代城市规划文化内涵中的民族自我和民族独立意识。同时,探索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推动下之城市规划的思想内容、类型结构,探究近代中国城市规划史上的民族主义思潮之特征。(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学刊》期刊2010年04期)
城市规划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规划史研究大致是在建筑史和城市建设史研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随着研究队伍的壮大,规划史研究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如果比较国际规划史研究的发展历程,我们会意识到,近来我国规划史研究除了古代规划史研究外,较多集中在近现代城市大时间跨度的规划实践历史分期和特点总结,对文献背后规划实践主体、规划过程、规划实效的历史研究还可以多加重视。文章认为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史研究者应当对规划史的研究目的和对规划理论发展的作用做出认真的研究和定位,对城市规划史的研究方法也需要自觉地进行思考和改进,使城市规划史研究更有效地助推我国规划理论和实践的进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规划史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凯,徐泽.重大规划项目视角的新中国城市规划史演进[J].城市规划学刊.2019
[2].张兵.我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方向[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7
[3].邬莎.宁波古代城市规划史研究[D].东南大学.2017
[4].王金金.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特征与方法论[D].浙江大学.2017
[5].刘亦师.关于我国城市规划史研究的几点思考[C].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2015
[6].张兵.我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方向[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3
[7].张松.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现实意义[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3
[8].魏盼生.汕头或可成为世界级高品质宜居城市[N].汕头日报.2013
[9].曹康,刘昭.国外城市史与城市规划史比较研究:异同与交叉[J].城市规划学刊.2013
[10].李百浩,吴皓.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上的民族主义思潮[J].城市规划学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