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监狱工作改革创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监狱工作改革创新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监狱工作改革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王冬雪[1](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贫困是造成人类生活不幸的罪恶本源,是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障碍和藩篱。消除贫困是人类社会努力实现的理想,是国际社会一致认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和政治承诺。开发式扶贫是党和政府在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实践中始终坚持的根本方针。开发式扶贫的本质在于将自食其力和社会帮扶结合起来,将扶贫资源与贫困群体需求有效对接,更大程度地激发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帮助贫困群体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冲破贫困藩篱,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由内而外彻底摆脱贫困。要想从根本上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单纯地进行物质救济式帮扶是有限的,而且容易助长贫困群体等靠要的思想。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只有通过发展贫困地区教育,提高贫困群体科学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树立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脱贫致富的信心,通过坚持学习、努力奋斗才能彻底改变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教育扶贫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体系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断显现,并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历史使命。一直以来,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兴学赈灾是民间社会的应尽责任。作为社会扶贫的重要主体之一,社会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参与教育扶贫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也相应地进入到脱贫攻坚阶段,社会组织扶贫成为国家扶贫开发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上升到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社会组织教育扶贫问题对于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扶贫中的作用有着不言而喻的深远影响。为此,论文围绕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选题,运用历史研究、系统研究、综合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详细论述了我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资源、实践探索、实践模式等内容,以此明确了我国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扶贫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深刻探讨了我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角色定位、基本经验、发展机遇、发展挑战和发展路径等问题,以助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实现教育扶贫教育脱贫的总体目标。具体来说,论文在结构安排上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本章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现状、论文研究思路及在此过程中运用的研究方法、论文框架结构及论文创新和不足之处,为论文研究提供基本的逻辑起点。第二章是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问题概述。本章主要阐释了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基本概念、现实背景、发展脉络、总体成效。以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现实背景为出发点,爬梳了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发展脉络,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978年—1989年探索阶段、1990年—2000年展开阶段、2001年—2011年深化阶段、2012年以来攻坚阶段。并从缓解了政府教育扶贫财政压力、填补了政府教育扶贫工作空隙、促进了政府教育扶贫效率提高、减轻了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负担等四个方面阐释了社会组织教育扶贫取得的总体成效。第三章是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理论资源。本章主要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国外学者的相关理论以及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相关理论四个方面对论文的理论资源进行归纳,为第四章到第六章的实践探索、模式分析和未来展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第四章是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实践探索。本章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以资育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六个方面概括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涉足的主要领域和实践的具体内容。第五章是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主要模式。本章将社会组织教育扶贫实践模式大体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社会组织独立运作模式、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模式、产业+社会组织合作模式。其中,社会组织独立运作模式又包括筹款工具模式、项目运行模式、组织资助模式;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模式又包括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产业+社会组织合作模式又包括社会企业模式、公益创投模式、影响力投资模式。第六章是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未来趋向。这一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了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角色定位。论文科学合理地将社会组织在教育扶贫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定位为扶贫资源的链接者、扶贫服务的提供者、扶贫能力的建设者、扶贫行动的倡导者和扶贫工作的合作者。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提出要发扬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基本经验。论文从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抓好教育扶贫品牌建设、重视舆论宣传引导作用、开展多种形式慈善募捐四个方面深刻总结了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四十年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经验,为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指导意见。第三部分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发展机遇,即经济与社会转型激发社会组织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提供发展时机、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社会组织承接工作、制度创新为社会组织创造发展环境四大机遇。第四部分检视了当前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所遇到的挑战。论文分析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存在法律缺失、社会组织外部管理僵化、普遍资源短缺和内部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亟需尽快解决。第五部分建设性地提出了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优化性路径选择。论文提出,为继续推进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良性发展,必须构建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法律体系、改善社会组织外部治理环境、落实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并加强社会组织内部能力建设。总之,通过全面总结和分析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实践情况,论文提出如下创新观点:一是归纳概括了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主要模式,包括社会组织独立运作模式、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模式、产业+社会组织合作模式三种基本模式。其中社会组织独立运作模式包括筹款工具模式、项目运行模式、组织资助模式;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模式包括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产业+社会组织合作模式包括社会企业模式、公益创投模式、影响力投资模式。二是鉴于社会组织在大扶贫格局下社会扶贫中的重要主体地位,明确定位了中国社会组织在2020年后农村教育扶贫中的五种角色,即资源链接者、服务提供者、能力建设者、行动倡导者和扶贫工作合作者。三是高度总结了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四十年来的基本经验,包括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抓好教育扶贫品牌建设、重视舆论宣传引导作用、开展多种形式慈善募捐四个方面,为2020年后解决农村相对教育贫困问题提供了指导意见。四是全面分析了社会组织教育扶贫在当前以及2020年后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建设性地提出了优化性路径选择。

连春亮[2](2019)在《新时代与监狱新发展——第九届监狱学论坛综述》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产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矛盾和新的社会问题,监狱作为社会矛盾的平衡器和减压阀,必须对新时代的罪犯矫正教育面临的问题做出新判断,归纳概括出新时代罪犯的新特征,担当起改造罪犯的新使命。因此,传统的监狱学理论、传统的监狱管理制度和教育模式,也必须因应新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在哲学预设、逻辑基点、内在机理、发展定位、技术支撑等方面,及时地转向和调整,建构新的理论体系和新型研究范式。只有这样,监狱对罪犯教育矫正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才具有活力。

贾洛川[3](2019)在《新时代中国监狱发展的新判断、新特征和新使命》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国监狱的发展同步进入新时代,这给中国监狱发展赋予了新判断、新特征和新使命。监狱工作新特征表现为监狱行刑由偏严偏紧向宽严相济转变,监狱治理从坚守安全底线到完善安全治理体系转变,监狱改造格局由传统格局向新格局转变,监狱监管手段由粗放型向智慧化方向转变,监狱民警队伍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新时代监狱的新使命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发展大局,促进公平正义,践行改造宗旨。

张晶晶[4](2019)在《软权力理论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以海南省S监狱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经过多年发展,监狱各项工作开展已经较为顺畅。随着司法部提出的治本安全观管理模式和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改造模式要求,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必须要有新作为。20世纪90年代,约瑟夫提出软权力理论,他认为影响他人行为既可以通过法律和制度等硬性规定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意识形态教育、制度的吸引力等获取公众认同来实现。而除了国际事务,软权力理论在政府管理、学校管理等层面都可适用。而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包含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法律意识等教育内容,很大程度上与软权力的表现形式高度契合。软权力在监狱管理层面发挥的作用可以定义为监管软权力。从监管软权力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入手,可以分为价值信仰力、制度认同力、互动交往力、活动引导力、环境塑造力。通过分析海南S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现状,并根据海南S监狱教育改造中存在的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有效性不强、教育改造力量较薄弱、监狱教育改造工作机制存在缺陷等问题及深层原因分析,结合监管软权力的五种表现形式,提出对应的提升路径。一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升价值信仰力;二是推进制度建设和落实水平,提升制度认同力;三是增强民警素质和社会帮扶,提升互动交往力;四是丰富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提升活动引导力;五是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提升环境塑造力。

贾洛川[5](2018)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监狱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文中指出中国监狱事业伴随着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走过了不平凡的四个发展时期,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的经验和自身独有的发展特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事业发展必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切实把握好以下发展走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正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变化以及监狱工作主要矛盾变化,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监狱的新使命,再创监狱事业辉煌。

翟安琪[6](2018)在《我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现代转型初探 ——以江苏省L监狱为例》文中指出在党的监狱事业中全面推进依法治监,就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来指导和审视监狱工作,省思和检讨当下教育改造工作与当前社会发展相抵牾、悖谬之处,顺应刑罚发展的历史潮流,遵循教育改造工作的基本规律,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导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完成现代转型。本文首先对监狱教育、监狱教育改造、现代转型等概念进行了界定,以及在本论文中所用到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说明。其次从减少重新犯罪、促进公正文明执法、推进依法治国、创建和谐社会等四个方面谈我国监狱教育改造改造工作现代转型的必要性,折射出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现代转型刻不容缓,分析当前监狱工作教育改造工作与当前司法体制改革、依法治国方略以及公正文明执法相抵牾、悖谬之处,主要在宏阔的时代背景、刑事政策的调整、刑罚结构的异变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然而监狱传统教育改造观念根深蒂固,监狱工作重心仍放在劳动上,再加上传统教育改造内容局限、形式较为单一,监狱教育改造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当前教育改造工作形式大于内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尤其是十九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监狱教育改造工作顺应刑罚发展的历史潮流,不能再闭门造车得过且过,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好的教育改造工作理念和机制,遵循教育改造工作的基本规律,最后从教育改造理念、监狱工作体制、教育改造内容与形式、教育改造技术、民警培养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教育改造工作现代转型的基本路径,最终建立现代化的教育改造工作模式。

冯志峰[7](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向鹏[8](2019)在《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治理研究》文中提出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改革开放的顺利实现,解决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落脚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犯罪的重要类型,我国学者对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问题的研究还只停留在个别问题的讨论上,本文以社会性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调查研究,从犯罪学、刑法学及统计学等多视角开展研究工作,尝试开拓这一研究领域的“处女地”,对我国犯罪学理论无疑是一种丰富和提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本文一共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从犯罪学的角度来界定社会性弱势群体;第二章分析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现象;第三章剖析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原因;第四章探究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治理理念和治理政策;第五章探寻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治理模式及路径。社会性弱群体现在已成为社会学、法学和政治学等领域研究的重点。不同学科对社会性弱势群体的界定不尽相同,研究重点也不一样。从犯罪学视角界定社会性弱势群体,以“权利”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一个人若要正常生活或者正常发展,必须要享有一些最基本的权利,这些基本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平等权等。若一类人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未能享有上述权利,而这类人若要享有这些基本权利需靠国家保护,或者需社会保护才能得以实现(这类人没有明显的生理缺陷,具有基本的劳动能力,但这类人的素质普遍不高),则这类人就是社会性弱势群体。社会性弱势群体包括农民工、城市贫困群体、农村贫困群体等。从以往的研究来看,通常犯罪类型划分标准包括:犯罪性质、犯罪经历、年龄、性别、组织形式等。研究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主要依据犯罪人享有的权利不平等为标准对犯罪进行类型划分。社会性弱势群体包括农民工、城市贫困群体、农村贫困群体等,由于农民工、城市贫困群体、农村贫困群体等享有的基本权利不平等,对他们犯罪可以作为一种犯罪类型来进行研究,也即是本文研究的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本文研究思路为探究农民工、城市贫困群体、农村贫困群体的个性犯罪,总结这些个性犯罪现象、规律及犯罪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进一步研究社会性弱势群体类型化犯罪现象、规律及犯罪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从而达到遏制和减少犯罪的目的。目前我国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呈现出犯罪人年龄低龄化的趋势,且文化程度不高,在犯罪前没有工作或以临时工和散工为主,性格存在缺陷,犯罪后不知后悔所占的比例较高。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抢劫和盗窃为主,二是经济损失较大。就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特征而言,有的因为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对公权力部门不满,进而报复社会,有的因自己的工资被拖欠,而伤害或杀害企业老板,还有的因经济问题和情感问题引发犯罪。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人以判重刑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加剧,社会性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发泄途径不畅通,产生仇恨心理;经济发展不平衡,结构性失业,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贫富差距过大等因素造成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在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治理上,要体现公平、人本主义、禁止歧视,进行倾斜保护及增强权利保障理念;在治理政策上,摒弃“严打”的方式,注重社会支持政策,形成以“社会支持为主,以打击为辅”的治理政策。在治理模式上,现有的治理模式存在不足,应采用“公众参与”的新治理模式,从社会性弱势群体在犯罪前情景预防、犯罪后的刑事应对及其他社会治理路径等方面对其犯罪进行治理。在犯罪前情景预防的具体路径包括增加犯罪难度、提高犯罪风险和降低犯罪刺激、减少犯罪诱因;在犯罪后的刑事应对表现为加强对社会性弱势群体的刑事法律保护,包括在立法上、刑事司法上的对策,对被害人救助措施的完善;社会政策治理路径包括健全社会性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畅通其排泄路径,保障其平等权;打破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影响,鼓励社会性弱势群体就业,保障其生存权、劳动权;调整社会结构,确保社会性弱势群体的机会公平,实现其受教育权、发展权;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社会性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等内容。通过对社会性弱势群体在犯罪前进行情景预防、犯罪后的刑事应对及其他社会治理路径对其犯罪进行治理,其目的是保护社会性弱势群体的权利,从根本上遏制和预防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发生。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治理路径如下图所示: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问题实质上是人权保障问题。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形势严峻,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他们的权利保障不够,是社会制度方面的缺陷与影响所造成的,对他们的关爱与支持不够。这促使我们反思,我们应当全力维护他们的权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友爱。

穆斐[9](2019)在《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立足当今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以提升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通过对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相关重要问题的阐述,拟构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协调、与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相适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相呼应的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理论体系。为达到上述目标,本文的研究思路、步骤和内容主要是:首先,对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对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概况、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素质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基本过程、当前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现状等进行深入调研及分析,明确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重要性。在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但就目前而言,针对这一领域或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甚少,在学术上甚至是空白,这也就成为笔者研究该选题的出发点。其次,对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相关理论论述进行梳理和阐述,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南、奠定理论基础。再次,对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原则、任务、方法和途径等进行研究,力求在现有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最后,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就如何完善或健全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政策和制度进行论述,对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规律进行探索,以便为这方面的建设提供科学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对这方面建设的规律作出初步的概括。依据上述思路,本文的研究分为四个板块的内容。第一板块,为第一章导论的内容。主要是概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关于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研究现状、关于监狱戒毒人民警察思想政治素质的研究现状、关于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等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的研究现状、关于司法行政机关公务员的研究现状等,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文研究的思路、创新点和难点,以及本文研究运用的方法及坚持的原则等。第二板块,为第二章的内容。主要是对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概况的概述,以及对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基本过程的总结,在充分肯定当前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现状的主流与优势的同时,科学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探讨其成因,确定其研究问题的导向。第三板块,为第三章的内容。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前提下,主要是对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理论指导进行阐述,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相关论述,毛泽东思想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相关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相关论述。通过这一部分的阐述,明确研究的理论指导,打下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板块,为第四章、第五章、结束语的内容。主要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根据形势发展,结合当前实际,对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原则、任务、方法、途径等进行论述,同时对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以及规律进行探讨,以增强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结束语部分对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研究作了总结及展望。

姜金兵[10](2017)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强烈的使命感谱写江苏监狱发展新篇章》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充分体现了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总纲领、总部署、总动员。全省监狱系统各级?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监狱工作改革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监狱工作改革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框架结构和创新及不足
        1.4.1 框架结构
        1.4.2 创新之处
        1.4.3 不足之处
第2章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问题概述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社会组织
        2.1.2 教育扶贫
        2.1.3 社会组织教育扶贫
    2.2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现实背景
        2.2.1 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有待开发
        2.2.2 社会组织服务社会优势凸显
        2.2.3 精准扶贫要求多元力量参与
    2.3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历史进程
        2.3.1 1978 年—1989 年: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探索阶段
        2.3.2 1990 年—2000 年: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展开阶段
        2.3.3 2001 年—2011 年: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深化阶段
        2.3.4 2012 年以来: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攻坚阶段
    2.4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总体成效
        2.4.1 缓解了政府教育扶贫财政压力
        2.4.2 填补了政府教育扶贫工作空隙
        2.4.3 促进了政府教育扶贫效率提高
        2.4.4 减轻了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负担
第3章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理论资源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3.1.1 发展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1.2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3.1.3 教育同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3.2.1 发展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
        3.2.2 发展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
        3.2.3 发展教育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根本之策
    3.3 国外学者的相关理论
        3.3.1 人力资本理论
        3.3.2 文化贫困理论
        3.3.3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3.4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相关理论
        3.4.1 有教无类——教育的普惠性
        3.4.2 治乱学说——教育的教化性
        3.4.3 经学致用——教育的实用性
        3.4.4 教养兼施——教育的公益性
第4章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实践探索
    4.1 基础教育
        4.1.1 学前教育
        4.1.2 义务教育
        4.1.3 普通高中教育
        4.1.4 特殊儿童教育
        4.1.5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4.2 职业教育
        4.2.1 发展农村中高等职业教育
        4.2.2 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4.2.3 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4.2.4 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4.3 普通高等教育
        4.3.1 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
        4.3.2 指导城市返乡青年创业
    4.4 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4.4.1 学前教育阶段学生资助
        4.4.2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
        4.4.3 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学生资助
        4.4.4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资助
        4.4.5 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
    4.5 以资育人
        4.5.1 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自立自强
        4.5.2 通过人文助困树立学生积极心态
        4.5.3 通过感恩教育培育学生责任意识
    4.6 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4.6.1 改善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4.6.2 提高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
第5章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主要模式
    5.1 社会组织独立运作模式
        5.1.1 筹款工具模式
        5.1.2 项目运行模式
        5.1.3 组织资助模式
    5.2 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模式
        5.2.1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5.2.2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5.3 产业+社会组织合作模式
        5.3.1 社会企业模式
        5.3.2 公益创投模式
        5.3.3 影响力投资模式
第6章 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未来趋向
    6.1 明确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角色定位
        6.1.1 扶贫资源的链接者
        6.1.2 扶贫服务的提供者
        6.1.3 扶贫能力的建设者
        6.1.4 扶贫行动的倡导者
        6.1.5 扶贫工作的合作者
    6.2 发扬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基本经验
        6.2.1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
        6.2.2 抓好教育扶贫品牌建设
        6.2.3 重视舆论宣传引导作用
        6.2.4 开展多种形式慈善募捐
    6.3 抓住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机遇
        6.3.1 经济与社会转型激发社会组织发展
        6.3.2 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提供发展时机
        6.3.3 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社会组织承接工作
        6.3.4 制度创新为社会组织创造发展环境
    6.4 正视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挑战
        6.4.1 社会组织教育扶贫法律缺失
        6.4.2 社会组织外部管理僵化
        6.4.3 社会组织普遍资源短缺
        6.4.4 社会组织内部能力不足
    6.5 优化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的路径选择
        6.5.1 构建社会组织教育扶贫法律体系
        6.5.2 改善社会组织外部治理环境
        6.5.3 落实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
        6.5.4 加强社会组织内部能力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攻读成果
后记

(2)新时代与监狱新发展——第九届监狱学论坛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监狱新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新时代监狱安全治理问题
三、关于新时代罪犯矫正教育的创新问题
四、新时代监狱学人才培养
五、新时代背景下的智慧监狱建设

(3)新时代中国监狱发展的新判断、新特征和新使命(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致使监狱主要矛盾转变
二、新特征:全新历史阶段折射我国监狱特征的转变
    (一) 监狱行刑由偏严偏紧向宽严相济转变
    (二) 监狱治理从坚守安全底线到完善安全治理体系转变
    (三) 监狱改造格局由传统格局向新格局转变
    (四) 监狱监管手段由粗放型向智慧化方向转变
    (五) 监狱民警队伍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三、新使命: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
    (一) 坚持新发展理念, 是新时代监狱发展的思想引领
    (二) 服务发展大局, 是新时代监狱的高点站位
    (三) 增进人民更多安全感, 是新时代监狱的神圣职责
    (四) 促进公平正义, 是新时代监狱的核心价值追求
    (五) 践行改造宗旨, 是新时代监狱的根本使命
    (六) 构筑社会支持体系, 是新时代监狱发展的重要保障

(4)软权力理论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以海南省S监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目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软权力的研究综述
        1.2.2 关于监狱教育改造的研究综述
        1.2.3 关于监狱教育改造中软权力使用分析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点
        1.4.2 论文的不足
2 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中软权力理论运用的相关概念界定
    2.1 监狱和教育改造相关概念
        2.1.1 监狱
        2.1.2 教育改造
    2.2 软权力及相关概念
        2.2.1 硬权力与软权力的含义
        2.2.2 硬权力与软权力的关系
    2.3 监狱监管工作中软权力的界定
        2.3.1 监狱监管工作中软权力的内涵剖析
        2.3.2 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中软权力的表现形式
3 在押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情况分析——以海南省S监狱为例
    3.1 S监狱基本情况
    3.2 S监狱在押服刑人员构成特点
        3.2.1 在押服刑人员原判刑期构成
        3.2.2 在押服刑人员投牢罪名构成
        3.2.3 在押服刑人员年龄构成
        3.2.4 在押服刑人员投牢前学历构成
        3.2.5 在押服刑人员捕前职业构成
    3.3 S监狱在押服刑人员心理行为特征
        3.3.1 在押服刑人员心理特征
        3.3.2 在押服刑人员行为特征
    3.4 S监狱开展教育改造工作的现状
        3.4.1 制度建设情况
        3.4.2 组织结构情况
        3.4.3 硬件设施情况
        3.4.4 教育实施情况
4 海南省S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有效性不强
        4.1.1 教育内容和形式较为单调
        4.1.2 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
        4.1.3 服刑人员受教育满意度不理想
    4.2 教育改造力量较薄弱
        4.2.1 内部教育力量——民警队伍专业素质低
        4.2.2 外部力量——社会帮教工作不够深入
    4.3 监狱教育改造工作机制存在缺陷
        4.3.1 教育改造制度不够完善
        4.3.2 遵守、落实教育改造有关制度不完全到位
    4.4 原因分析
        4.4.1 重监管,轻教育
        4.4.2 重生产,轻教育
        4.4.3 形式主义之风盛行
        4.4.4 “以人为本”理念不坚定
5 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中软权力建设的提升路径
    5.1 增强意识形态建设,提升价值信仰力
        5.1.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坚持政治改造为统领
        5.1.2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造理念,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5.1.3 加强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科学文化等教育,帮助服刑人员树立正确价值信仰
    5.2 推进制度建设和落实水平,提升制度认同力
        5.2.1 坚持制度自信,贯彻依法治国理念
        5.2.2 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基本保障
        5.2.3 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制度执行力
    5.3 增强民警素质和社会帮扶,提升互动交往力
        5.3.1 重视并加强监狱警察队伍的能力素质建设
        5.3.2 帮助系紧服刑人员和其亲属纽带,充分发挥亲情作用
        5.3.3 鼓励社会参与,增强社会帮教力量
    5.4 丰富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提升活动引导力
        5.4.1 明确监狱文体活动范围
        5.4.2 化零为整发挥文体活动合力效果
        5.4.3 引入新活动丰富文体教育内容
        5.4.4 建立针对服刑人员的有效激励手段
        5.4.5 重视宣传工作扩大活动成效
    5.5 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提升环境塑造力
        5.5.1 要正视重视物化环境的意义、作用和影响
        5.5.2 要清楚认识监狱物化环境建设与教育改造工作的关系
        5.5.3 要合理掌握监狱物化环境的建设策略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监狱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监狱的发展历程
    (一) 拨乱反正和改革开启推进时期 (1978—1994年)
    (二) 依法治监与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时期 (1994—2003年)
    (三) 监狱体制改革与“三化”建设推进时期 (2003—2012年)
    (四) 监狱的历史性变革时期 (2012年至今)
二、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监狱的主要经验和特色
    (一) 始终不渝坚持党对监狱工作的绝对领导
    (二) 始终不渝秉持以改造人为宗旨
    (三) 始终不渝推进依法治监
    (四) 始终不渝紧扣科技兴监
    (五) 始终不渝促进对外开放
    (六) 始终不渝抓好队伍建设
三、新时代中国监狱的发展走向
    (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二) 正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变化以及监狱工作主要矛盾变化
    (三) 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监狱的新使命, 再创监狱事业辉煌
        1. 增进人民更多安全感, 是新时代监狱的神圣职责
        2. 服务发展大局, 是新时代监狱工作的根本方向
        3. 维护公平正义, 是新时代监狱工作的生命线
        4. 保障罪犯人权, 是新时代监狱的文明尺度
        5. 提高改造质量, 是新时代监狱的目标追求
        6. 深化狱务公开, 是新时代监狱的必由之路

(6)我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现代转型初探 ——以江苏省L监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监狱教育
        二、监狱教育改造
        三、现代转型
    第二节 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二章 我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现代转型的必要性
    第一节 减少重新犯罪
    第二节 促进公正文明执法
    第三节 推进依法治国
    第四节 创建和谐社会
第三章 我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现代转型的现状、困境及其成因
    第一节 我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现代转型的现状
        一、宏阔的时代背景
        二、刑事政策的调整
        三、刑罚结构的异变
        四、社会的快速发展
    第二节 我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现代转型的困境
        一、传统教育改造理念根深蒂固
        二、监狱工作中心存在偏转
        三、传统教育改造内容范围局限
        四、传统教育改造形式较为单一
        五、监狱教育改造师资薄弱
    第三节 我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现代转型困境的成因
        一、思想观念不够解放
        二、推崇安全利益至上
        三、教育改造创新力不足
        四、民警培养机制不完善
第四章 国外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英国监狱现代教育改造工作
    第二节 西班牙监狱现代教育改造工作
    第三节 比利时监狱现代教育改造工作
第五章 我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现代转型的基本路径
    第一节 重塑教育改造理念
        一、尊重人的价值
        二、保障罪犯的权利
        三、关切罪犯的发展
        四、确认罪犯的主体地位
    第二节 改良监狱工作体制
        一、构建教育改造罪犯的社会网络
        二、纯化劳动改造功能
        三、重构监狱内的组织结构
        四、构建教育改造工作的多维空间
    第三节 拓展教育改造内容
        一、顺利服刑
        二、回归适应
        三、情感教育
        四、个人成长
    第四节 升级教育改造形式
        一、寻求新的载体和通道
        二、创设互动式教育方式
        三、实施个案矫正
        四、创新教育改造技术
    第五节 完善民警培养机制
        一、招录专业队伍
        二、委外培养机制
        三、进门培训手段
参考文献
致谢

(7)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一)现实问题聚焦
        (二)问题研究意义
        (三)问题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8)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案
    五、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社会性弱势群体概述
    第一节 社会性弱势群体的界定
        一、不同学科对弱势群体的界定
        二、弱势群体界定遵循的原则
        三、从犯罪学的角度界定弱势群体
        四、社会性弱势群体的犯罪学界定
    第二节 社会性弱势群体的状况
        一、数量大,占的比例非常高
        二、遭受各种歧视
        三、一些制度与法律对社会性弱势群体的保护存在漏洞
        四、社会性弱势群体权益受损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群体事件不断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现象考察
    第一节 社会性弱势群体个性犯罪实证研究
        一、农民工犯罪现象及特点
        二、城市贫困群体犯罪现象及特点
        三、农村贫困群体犯罪现象及特点
    第二节 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共性特征和规律
        一、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人的共性特征和规律
        二、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行为特征
        三、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目的和动机特征
        四、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人以判重刑为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会性弱势体犯罪原因剖析
    第一节 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个性原因
        一、农民工犯罪原因
        二、城市弱势群体犯罪原因
        三、农村贫困群体犯罪原因
    第二节 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共性原因
        一、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宏观原因
        二、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微观原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治理理念与治理政策
    第一节 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治理理念
        一、公平理念
        二、“人本主义”的理念
        三、禁止歧视,倾斜保护理念
        四、权利保障理念
    第二节 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现有的治理政策
        一、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以“严打”为主导的治理政策
        二、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严打政策的合理性
        三、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严打政策的弊端
    第三节 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治理政策的选择
        一、社会支持政策的内涵
        二、社会支持政策的功能
        三、社会支持政策选择的必要性
        四、社会支持政策为主、严打为辅的治理政策的选择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治理模式及路径
    第一节 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治理模式
        一、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现有的治理模式
        二、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治理模式的选择
    第二节 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治理路径
        一、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现有的治理路径
        二、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治理路径的选择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相关概念说明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现状评述
    三、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 本文研究的思路、创新点、难点
        (二) 本文研究运用的方法、坚持的原则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状况
    一、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概况
        (一) 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的组成情况
        (二) 监狱、戒毒人民警察队伍基本情况
        (三) 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基本情况
    二、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重要举措、基本过程和成绩经验
        (一) 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 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基本过程
        (三)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取得的成绩
        (四) 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取得的经验
    三、当前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现状
        (一) 主流与优势
        (二) 问题与不足
        (三) 成因与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相关论述
        (一) 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理论依据
        (二) 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任务和目标
        (三) 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二、毛泽东思想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相关论述
        (一) 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重要性
        (二) 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三) 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相关论述
        (一) 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重要性
        (二) 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三) 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原则、任务、方法和途径
    一、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原则
        (一) 相关理论概述
        (二) 明确主要原则
    二、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任务
        (一) 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必须进一步坚守忠诚的政治本色
        (二) 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必须进一步牢筑为民的宗旨理念
        (三) 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必须进一步坚定公正的价值追求
        (四) 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必须进一步严守廉洁的基本操守
    三、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方法
        (一) 加强素质建设方法
        (二) 借鉴先进合理方法
        (三) 方法运用具体要求
    四、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途径
        (一) 抓好理论武装
        (二) 开展社会实践
        (三) 发挥组织作用
        (四) 运用科技手段
        (五) 加大基础投入
        (六) 加强自我塑造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以及规律探索
    一、不断完善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政策
        (一) 正确认识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政策的重要性
        (二) 继承和完善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相关政策
        (三) 加大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政策的宣传
    二、建立健全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制度
        (一) 建立健全培训制度
        (二) 建立健全选拔制度
        (三)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四) 建立健全保障制度
        (五) 建立健全奖励制度
    三、深入探索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规律
        (一) 加强全局规划
        (二) 紧贴工作实际
        (三) 坚持与时俱进
    四、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强烈的使命感谱写江苏监狱发展新篇章(论文提纲范文)

一、立足新时代,进一步找准监狱工作发展方位坐标
二、着眼新目标,进一步勾画监狱工作发展愿景蓝图
三、展现新担当,进一步提升监狱工作发展内涵层次
四、成就新作为,进一步增创监狱工作发展领先优势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监狱工作改革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教育扶贫研究[D]. 王冬雪. 吉林大学, 2020(08)
  • [2]新时代与监狱新发展——第九届监狱学论坛综述[J]. 连春亮.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9(06)
  • [3]新时代中国监狱发展的新判断、新特征和新使命[J]. 贾洛川.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9(02)
  • [4]软权力理论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以海南省S监狱为例[D]. 张晶晶. 海南大学, 2019(06)
  • [5]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监狱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贾洛川.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04)
  • [6]我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现代转型初探 ——以江苏省L监狱为例[D]. 翟安琪. 东南大学, 2018(01)
  • [7]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8]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治理研究[D]. 向鹏.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9]新时期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研究[D]. 穆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8)
  • [10]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强烈的使命感谱写江苏监狱发展新篇章[N]. 姜金兵. 江苏法制报, 2017

标签:;  ;  ;  ;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监狱工作改革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