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付兵杨庆林史文慧【中图分类号】R10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25-0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中医学认为,RA是由于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湿、瘀血,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筋骨气血受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乏、重着、变形,治疗有内服药和外治法。而针灸有减轻局部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我院在近几年中应用针灸治疗RA的临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在本院专科病房与门诊选择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RA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病级为1~2级,红细胞沉降率(ESR)≥30mm/h,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抗风湿药物研究指导原则活动期RA的标准。排除明显心、肝、肺、肾等的器质性疾病,药物过敏史和晕针史,孕妇与哺乳妇女不纳入试验。受试者在3个月内未使用过二线药物。45例患者分为针灸组与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疗期、病级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消炎痛25mg,3次/d,治疗组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而应用隔日1次针灸治疗,每次40min,1个月为1个疗程。
取穴:①整体取穴:根据整体治疗原则,患者每次取背部督脉经和膀胱经,肝俞、脾俞、肾俞和命门穴,手足阳明经曲池、足三里和足少阴肾经太溪穴。②局部取穴:根据患者受累关节取穴。肩关节取肩骨禺、肩贞、肩内阿是穴,肘关节取曲泽穴,腕关节以阳池、阳谷、阳溪穴.指关节取八邪穴,膝关节取膝眼、曲泉、膝阳关、阳陵泉穴.蹊关节取解溪、昆仑、丘墟穴,趾关节取八风穴,颞颌关节取下关穴。四肢穴位采用温针以驱寒逐湿,通利关节。针刺采用捻转提插补泻法,随后温针2次。背俞一般用附子饼间接灸法(附子饼为附子:肉桂:冰片以40:9:1比例制成)。
1.3观察指标:每2周随访1次,每次检查晨僵、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握力,每4周随访血尿常规、ESR、类风湿因子(RF)滴度。
1.4疗效评定:显效:关节肿胀指数改善率、压痛指数改善率、握力改善率、晨僵改善率和ESR改善率等改善率均数>70%。改善率=(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正常值)×100%。有效:以上指标改善率均数>50%。改善:以上指标改善率均数>30%。无效:以上指标改善率均数<30%。
1.5统计学方法:治疗前后计量指标改变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疗效比较用Ridi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针灸组30例,显效1例,有效7例,改善17例,无效5例,改善率83.3%;消炎痛组15例,有效3例,改善9例,无效3例,改善率8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疗效与消炎痛组相似。
2.2针灸疗效与病程和关节功能关系
表1示,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关节功能损害越少,疗效也越好。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改变.
2.4不良反应:对照组有l例头痛,有2例胃肠不适,针灸组无明显副作用。3讨论
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经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消炎镇痛,但该类药物引起严重胃肠道症状和肝、肾、神经等方面损伤,而中医认为RA属痹证,一般均为正虚标实之病,除应用药物治疗外,中医针灸治疗RA是一种非药物消炎镇痛疗法。本研究用艾灸背俞穴温阳益肾、调和气血。局部取穴祛瘀通经,捻转提插补。肾法治疗RA,疗效可达83.3%,与消炎痛的消炎镇痛疗效相似。同时发现病程越短关节功能损伤越少,疗效越好。目前没有一种早期RA的标准,根据Morgan等报道早期RA以病程12个月以内的患者为界限,针灸治疗对早期RA疗效较好。针灸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均有明显好转。ESR、RF滴度也有改善(P%0.01),消炎痛对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ESR也有好转(P<O.02),而对RF无明显作用,与我国近年来报道相似。
作者单位:431700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