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位酶基因型论文_张艳红,肖艳琴,李翠兰,张秋华,段毅豪

导读:本文包含了等位酶基因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型,中华,淀粉酶,马拉硫磷,刺槐,种群,枇杷。

等位酶基因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艳红,肖艳琴,李翠兰,张秋华,段毅豪[1](2008)在《钩虾等位酶基因型对马拉硫磷致死性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钩虾的Idh-1、Idh-2、Pgm、PgiAo-1和Ao-2基因座位具有多态性,从平均每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数(A=2.6~2.9)、多态基因座位百分率(P=71.4%)、平均观察杂合度(Ho=0.226~0.246)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0.394~0.409)4个参数可知,钩虾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适合于农药马拉硫磷作为选择因子用于对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致死性差异研究。本实验以钩虾为对象,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钩虾等位酶基因型与马拉硫磷急性致死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钩虾用10-6g·L-1马拉硫磷溶液处理382只,96h后死亡率为68.8%。分别对存活个体和死亡个体的Idh-1、Idh-2、Pgm、PgiAo-1和Ao-2基因座位进行等位酶分析以确定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列联表χ2检验表明:马拉硫磷对Idh-1、Idh-2、Pgm和Ao-2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呈现随机特征,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着的相关(P>0.05)。但在Gpi和Ao-1基因座位上,Pgi-AC和Pgi-AD基因型死亡率间存在显着差异;Ao-1-AC和Ao-1-BB、Ao-1-CC基因型死亡率之间存在显着差异。显示马拉硫磷的致死作用对Pgi和Ao-1基因座位的不同基因型呈现出非随机特征,Pgi-AD和Ao-1-AC基因型很可能与钩虾对马拉硫磷的耐药性有关。(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刘晶玉,李翠兰,段毅豪,郭亚平,张艳红[2](2008)在《中华稻蝗等位酶基因型与辛硫磷急性死亡率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急性致死处理及等位酶电泳分析方法,研究比较了中华稻蝗在Ldh、Mdh、Pgi、Pgm和Me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差异。列联表χ2检验表明,辛硫磷的致死作用对Ldh、Pgm、Mdh-1和Me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是随机的,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着的相关性(P>0.05)。但在Pgi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Pgi-BB(30%)、Pgi-AA(46%)和Pgi-AB(61%),且Pgi-BB与Pgi-AB(P<0.01)之间的基因型与死亡率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本中华稻蝗种群Pgi-BB基因型很可能与辛硫磷的抗药性有关。(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李长林,高丽,刘先葆,颜福花,蔡礼鸿[3](2008)在《桃属植物等位酶遗传变异分析及品种基因型指纹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不连续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国家种质郑州桃资源圃所收集到的97份桃(AmygdalusL.)材料和2份近缘种李(Prunus salicinaL.)共计99份材料进行了等位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①在11个酶系统中共检测到24个清晰位点和69个等位基因,多态位点为22个,位点最大等位基因数为8,体现出桃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②不同的分类群具有特有等位基因:如Est-2a、Est-2d、G6pdh-1a、Mdh-1c、Pod-3b、Pod-3d、Sod-3a、Sod-3b仅存在于普通桃中,Cat-1h、Est-2f、G6pdh-1b、Me-1a只存在于山桃中,Cod-3c、Est-3c、Me-1c、Me-2b只存在于光核桃,体现了桃种间的遗传组成差异。③利用11个酶系统的24个位点的69个等位基因所构建的桃品种(株系)等位酶基因型指纹可以将99份试材完全区分,表明等位酶是桃品种鉴定的一种有效工具。(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08年07期)

刘晶玉[4](2008)在《中华稻蝗等位酶基因型与四种农药急性致死作用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erg)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斑腿蝗科(Acridoidea)、稻蝗属(Oxya Serville),喜食水稻、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发生时种群密度大,对农作物造成严重为害,是中国水稻产区的重要害虫之一。本文以中华稻蝗山西太原晋源种群为研究对象,探索中华稻蝗等位酶基因型与四种常用农药(辛硫磷、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和灭多威)的急性致死性差异的相关关系,探索将这种关系作为中华稻蝗对农药的抗性生物标记物的可能性,以便监测抗性动态变化和确定抗性水平及其分布,延长对环境安全性农药的使用寿命,并为蝗虫防治中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供必要的种群遗传学资料。抗药性是生物微进化现象,是昆虫种群内部遗传结构在杀虫剂的定向选择作用下持续变化的结果。等位酶分析方法以其简单、快速、经济和高效等优点,特别是能同时对多个样品、多个基因座位和多个等位基因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快速地判断害虫种群遗传结构及其动态变化,为害虫抗药性的监测指标和评估依据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研究利用等位酶分析方法比较了中华稻蝗经辛硫磷、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和灭多威四种农药急性致死处理后多态基因(Ldh、Pgm、Pgi、Mdh-1、Me)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差异。由于中华稻蝗在Mdh-1、Ldh、Me、Pgi和Pgm基因座位上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将存活个体和死亡个体分别进行等位酶分析以确定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列联表χ~2检验结果表明辛硫磷、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和灭多威四种农药对Ldh、Pgm、Pgi、Mdh-1和Me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作用不同。用辛硫磷农药制剂按1.96 ug/g剂量点滴中华稻蝗五龄若虫共394头,24小时后平均死亡率为49.2%。经辛硫磷处理后,中华稻蝗Ldh、Pgm、Mdh-1和Me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是随机的,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着的相关性(p>0.05)。但在pgi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Pgi-BB(30%)、Pgi-AA(46%)和Pgi-AB(61%),且Pgi-BB与Pgi-AB(P<0.01)之间的基因型与死亡率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本中华稻蝗种群Pgi-BB基因型很可能与辛硫磷的抗药性有关。用毒死蜱农药制剂按3.69μg/g点滴中华稻蝗五龄若虫共404头,24小时后平均死亡率为51.7%。列联表χ~2检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对Ldh、Me和Pgi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是随机的,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着的相关性(p>0.05)。但在Mdh-1,Pgm基因座位上,具有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存在差异,Mdh-1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31%(Mdh-1-AB)、49%(Mdh-1-BB)和64%(Mdh-1-BC)。Mdh-1-AB与Mdh-1-BB、Mdh-1-AB与Mdh-1-BC基因型频率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存在显着相关关系(P<0.05);Pgm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63%(Pgm-AA)、38%(Pgm-AB)、51%(Pgm-BB)、62%(Pgm-BC)和60%(Pgm-CC)。且Pgm-AB与Pgm-BC基因型频率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存在显着关联(P<0.05)。表明毒死蜱的致死性对Mdh-1、Pgm基因座位的不同等位基因型呈现出非随机特征。用乙酰甲胺磷(13.10μg/g)点滴中华稻蝗五龄若虫共478头,24小时后平均死亡率为47.9%。列联表χ~2检验表明:乙酰甲胺磷的致死作用对Ldh、Pgm、Mdh-1和Me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是随机的,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着的相关性(p>0.05)。但在Pgi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Pgi-BB(40%)、Pgi-AA(42%)和Pgi-AB(56%)。Pgi-BB与Pgi-AB(P<0.01)之间的基因型与死亡率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显示乙酰甲胺磷的致死作用对Pgi基因座位的不同基因型呈现出非随机特征,由此可见,Pgi-BB基因型很可能与中华稻蝗对乙酰甲胺磷的抗药性有关。用灭多威(4.69μg/g).点滴中华稻蝗五龄若虫共367头,24小时后平均死亡率为45.0%。列联表χ~2检验表明:灭多威的致死作用对Ldh、Pgm、Mdh-1和Me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是随机的,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着的相关性(p>0.05)。但在Pgi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Pgi-BB(20%)、Pgi-AA(35%)和Pgi-AB(55%)。Pgi-BB与Pgi-AB(P<0.01)之间的基因型与死亡率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显示灭多威的致死作用对Pgi基因座位的不同基因型呈现出非随机特征,由此可见,Pgi-BB基因型很可能与中华稻蝗对灭多威的抗药性有关。以上结果表明,等位酶基因型与农药的急性致死作用之间在统计学上存在相关关系,这种关系的进一步证实有可能使中华稻蝗等位酶基因型的动态变化成为对杀虫剂具有早期预警功能的抗性生物标记物,以判断种群的抗药性水平及其分布。(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8-06-01)

谷俊涛,杨敏生,李雁鸣[5](2007)在《刺槐淀粉等位酶基因型与酶活性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90个河北省刺槐个体为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电泳(PAGE)测定了淀粉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测定了叶片淀粉酶活性,从群体水平研究了河北刺槐淀粉酶等位基因的分布,分析了淀粉酶活性与淀粉酶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刺槐淀粉酶有2个位点(Amy-A位点和Amy-B位点)。Amy-A位点共有5个等位基因(Amy-A1,Amy-A2,Amy-A3,Amy-A4,Amy-A5),Amy-B位点共有3个等位基因(Amy-B1,Amy-B2,Amy-B3),等位基因Amy-A2、Amy-B2、Amy-B1出现频率较高,依次为76.1%、63.9%、31.1%;Amy-A位点有8种基因型,Amy-B位点有5种基因型,基因型A2A2、A2A4、B1B2、B2B2出现频率较高,依次为62.2%、20.0%、41.1%、40.0%。叶片淀粉酶活性变化范围为0.026~0.641 mg/(g.min),从单一位点分析,叶片淀粉酶活性与Amy-A位点基因型相关不显着,与Amy-B位点不同基因型显着;从两位点分析,A2A2B1B2基因型与A2A2B2B2基因型叶片淀粉酶活性差异显着,表明不同刺槐个体淀粉酶基因型与酶活性存在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李丽君,张敏,卢芙萍,李翠兰,郭亚平[6](2007)在《中华稻蝗镉急性死亡率差异与等位酶基因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镉毒性与中华稻蝗种群等位酶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将采自山西省原平市的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为研究对象进行镉的LD50急性毒性实验,并对所研究个体进行等位酶水平淀粉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中华稻蝗种群LDH、GPI、PGM和ME均为多态基因座位。在LDH、PGM、ME多态基因座位上,各基因个体的死亡率差异显着(P<0.05),其中PGM及ME的基因型频率显着偏离哈-温平衡预期值,且LDH、PGM、ME为杂合体缺乏(F>0);在GPI多态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差异不显着(P>0.05),GPI基因型频率符合哈-温(H-W)平衡预期值,而GPI为杂合体过剩(F<0)。中华稻蝗在这4个基因座位具有较高的平均每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数(A=2.5),平均观察杂合度(Ho=0.314~0.325)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0.471~0.496)。结论:由于中华稻蝗种群不同基因型对Cd2+的敏感性不同,因而导致其不同基因型死亡率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卢芙萍,赵冬香,刘业平,王爱萍,陈青[7](2006)在《印楝种子提取物对荔枝蝽的毒性及与其等位酶基因型之间的关系(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用5.2mg/mL(LC50)的印楝种子提取物对荔枝蝽1龄若虫进行急性毒性处理,24h死亡率为51.8%。通过等位酶分析检测了死亡与存活试虫两种酶(PGI和MDH),两个基因座(Pgi和Mdh)上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印楝种子提取物毒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致死性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印楝种子提取物对具有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个体的致死性存在差异。在Pgi基因座上,Pgi-bb基因型死亡率最高,为84%,Pgi-aa和Pgi-cc基因型死亡率较低,分别为0和7%,且与死亡率最高的Pgi-bb基因型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基因座Mdh上,Mdh-aa基因型个体死亡率最高(93%),而具有Mdh-cc基因型的个体全部存活了下来,另外3个基因型Mdh-ab、Mdh-bb与Mdh-bc死亡率居中,都与Mdh-aa、Mdh-cc基因型死亡率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在等位基因上,Pgi-a和Mdh-c个体的死亡率都最低,与各自其他两个等位基因的死亡率之间存在显着差异。结果说明不同基因型个体对印楝提取物具有不同的反应,印楝种子提取物对荔枝蝽等位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存在选择性致死作用。这种荔枝蝽对印楝种子提取物的敏感性与其等位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之间显明的相关关系提示我们,可将荔枝蝽种群中对印楝种子提取物敏感性低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作为遗传标记去监测荔枝蝽对印楝种子提取物的抗性状况。(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蔡礼鸿,李作洲,黄宏文,章文才[8](2005)在《枇杷属植物等位酶遗传变异及品种基因型指纹》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国家枇杷种质资源圃所收集保存的113个枇杷(E riobotrya jap on ica L ind l.)品种(或株系)和4个野生近缘种[栎叶枇杷(E.p rinoid es R ehd.etW ils.)、大渡河枇杷(E.p rinoid es var.d aduheensis H.Z.Zhang)、齿叶枇杷(E.serra ta V ida l.)、大瑶山枇杷(E.d ayaoshanensisChen.)],共117份材料进行了等位酶遗传变异分析。在12个酶系中共检测到24个清晰位点和59个等位基因,多态位点为21个,位点最大等位基因数为5,体现出枇杷丰富的遗传种质多样性;χ2分析表明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产地品种群间存在明显差异,在用于分析的19个多态位点中,有15个位点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且不同的种材料拥有各自特有等位基因,如D ia-1c,D ia-2b,D ia-3b只存在于大瑶山枇杷中,E st-2b,E st-3a只存在于大渡河枇杷中,Idh-1d仅出现于枇杷品种荔枝枇杷中,体现了枇杷物种间的遗传组成差异;利用11个酶系统22个位点的53个等位基因所构建的枇杷品种(株系)等位酶基因型指纹可以将113个枇杷品种中的111个完全区分,各品种均有自己独特的等位酶基因型指纹,虽然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目前所研究的酶系统位点和等位基因变异与枇杷品种果实园艺性状变异间缺乏关联,但等位酶标记仍然不失为枇杷品种鉴别的一种有用工具。(本文来源于《武汉植物学研究》期刊2005年05期)

卢芙萍,李翠兰,段毅豪,郭亚平,马恩波[9](2005)在《马拉硫磷急性毒性与山西晋源中华稻蝗种群等位酶基因型之间的关系(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采自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中华稻蝗种群进行马拉硫磷急性毒性实验,应用等位酶电泳对5个具有多态性的基因座(Mdh-1、Me、Ldh、Pgm和Pgi)进行了检测,以研究中华稻蝗种群等位酶基因型与马拉硫磷致死性之间的关系。列联表X2检验表明:在Pgm和Pgi基因座上,不同的基因型对马拉硫磷急性毒性具有不同的响应,Pgm—ac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与Pgm—aa、Pgm-ab、Pgm-bb和Pgm-bc个体的死亡率存在显着差异, 且所有具有Pgm-ac基因型的个体均无死亡现象,而具有其它Pgm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至少为46%;Pgi-cc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与Pgi-aa、Pgi-ab和Pgi-bb个体的死亡率之间也存在显着差异,所有具有Pgi-cc基因型的个体也无死亡发生,而具有其它Pgi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至少为48%。在Mdh-1、Me和Ldh基因座上,各基因型与死亡率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动物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5-09-01)

李翠兰,段毅豪,卢芙萍,郭亚平,马恩波[10](2004)在《中华稻蝗等位酶基因型与阿维菌素急性死亡率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稻蝗的Ldh、Gpi、Pgm、Me基因座位具有多态性 ,从平均每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数 (A =2 8)、多态基因座位百分率 (P =80 0 % )、平均观察杂合度 (Ho=0 2 71~ 0 2 79)和平均期望杂合度 (He=0 30 5~ 0 316 ) 4个参数可知 ,中华稻蝗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适合于农药阿维菌素作为选择因子用于对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致死性差异研究。用阿维菌素农药制剂按 1 3× 10 -2 μg/ g剂量注射中华稻蝗五龄若虫共 85 5头 ,2 4h后平均死亡率为 5 4 %。分别对存活个体和死亡个体的Ldh、Gpi、Pgm、Me基因座位进行等位酶分析以确定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列联表 χ2 检验表明 :阿维菌素对Ldh、Pgm和Me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呈现随机特征 ,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着的相关 (P >0 0 5 )。但在Gpi基因座位上 ,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呈梯度分布 ,由低到高依次为Gpi AA(38% )、Gpi AB (5 1% )、Gpi BB (5 8% )和Gpi BC (74 % )。且Gpi AA与Gpi BB(P <0 0 5 )、Gpi AA与Gpi BC(P<0 0 1)、Gpi AB与Gpi BC(P <0 0 5 )之间的基因型与死亡率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 ,显示阿维菌素的致死作用对Gpi基因座位的不同基因型呈现出非随机特征 ,Gpi AA基因型很可能与中华稻蝗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有关。此外 ,在所有具有较低死亡率的个?(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2004年11期)

等位酶基因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急性致死处理及等位酶电泳分析方法,研究比较了中华稻蝗在Ldh、Mdh、Pgi、Pgm和Me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差异。列联表χ2检验表明,辛硫磷的致死作用对Ldh、Pgm、Mdh-1和Me各基因型个体的选择是随机的,各基因型与死亡率未见显着的相关性(P>0.05)。但在Pgi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分别为Pgi-BB(30%)、Pgi-AA(46%)和Pgi-AB(61%),且Pgi-BB与Pgi-AB(P<0.01)之间的基因型与死亡率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本中华稻蝗种群Pgi-BB基因型很可能与辛硫磷的抗药性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位酶基因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艳红,肖艳琴,李翠兰,张秋华,段毅豪.钩虾等位酶基因型对马拉硫磷致死性响应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

[2].刘晶玉,李翠兰,段毅豪,郭亚平,张艳红.中华稻蝗等位酶基因型与辛硫磷急性死亡率差异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

[3].李长林,高丽,刘先葆,颜福花,蔡礼鸿.桃属植物等位酶遗传变异分析及品种基因型指纹利用[J].北方园艺.2008

[4].刘晶玉.中华稻蝗等位酶基因型与四种农药急性致死作用关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8

[5].谷俊涛,杨敏生,李雁鸣.刺槐淀粉等位酶基因型与酶活性关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

[6].李丽君,张敏,卢芙萍,李翠兰,郭亚平.中华稻蝗镉急性死亡率差异与等位酶基因型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

[7].卢芙萍,赵冬香,刘业平,王爱萍,陈青.印楝种子提取物对荔枝蝽的毒性及与其等位酶基因型之间的关系(英文)[J].昆虫学报.2006

[8].蔡礼鸿,李作洲,黄宏文,章文才.枇杷属植物等位酶遗传变异及品种基因型指纹[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

[9].卢芙萍,李翠兰,段毅豪,郭亚平,马恩波.马拉硫磷急性毒性与山西晋源中华稻蝗种群等位酶基因型之间的关系(英文)[C].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动物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10].李翠兰,段毅豪,卢芙萍,郭亚平,马恩波.中华稻蝗等位酶基因型与阿维菌素急性死亡率差异研究[J].遗传学报.2004

论文知识图

PCR扩增产物图一l青苯蓝幼苗在对照组根和茎的生长分布...IGF2Ⅰ基因HinfⅠ酶切Ⅰ限制性酶切凝胶电疗IL-18基因第10...IGF2Ⅰ基因TaqⅠ酶切HaeⅢ酶切505 bp的PCR产物的琼脂凝胶...

标签:;  ;  ;  ;  ;  ;  ;  

等位酶基因型论文_张艳红,肖艳琴,李翠兰,张秋华,段毅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