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香杜鹃论文_桂兰,江磊,吴楠,王卫东,陶燕铎

导读:本文包含了烈香杜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杜鹃,金丝,芦丁,挥发油,腋芽,薄层,植株。

烈香杜鹃论文文献综述

桂兰,江磊,吴楠,王卫东,陶燕铎[1](2019)在《不同产地烈香杜鹃的红外指纹图谱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烈香杜鹃为常用藏药,具有止咳、祛痰、平喘、清热解毒、健胃消肿之功效,藏医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数为野生药材;为有效鉴别烈香杜鹃的真伪、产地和品质差异,采用红外光谱法对13个不同产地的烈香杜鹃进行了红外光谱图的识别分析。红外光谱的扫描范围为4 000~400 cm~(-1),实验发现其红外光谱相似;对红外吸收谱带归属进行判别分析,建立了烈香杜鹃红外指纹图谱,其特征吸收峰位于3 404, 2 921, 2 852, 1 734, 1 625, 1 449, 1 374, 1 266, 1 060和534 cm~(-1)等处;在1 517,1 316, 1 161, 825, 779和594 cm~(-1)附近,峰数目、峰位置与峰强度有差异。计算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建立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利用SPSS软件对其红外图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双指标序列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的分析原理与角度不同,分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这两种方法可靠,可用于分析烈香杜鹃的产地与品质差异。双指标序列分析法比较结果显示,样品的共有峰率≥68.75,变异峰率≤27.27,分组结果表明,产地接近、气候条件与生长环境相似的烈香杜鹃之间共有峰率较高;而产地、气候条件与生长环境相差较大的烈香杜鹃之间变异峰率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欧氏距离为15时,可聚为叁大类, R2, R3和R4为一类, R7, R8, R10, R11和R12为一类,剩下的归为一类;当欧氏距离为20时,聚为两大类, R2, R3和R4为一类,剩下的归为一类;当欧式距离为25时, 13个产地的烈香杜鹃聚为一类。将聚类分析结果与使用ArcGIS软件所做的烈香杜鹃采样点分布图结合起来分析,能直观地看出烈香杜鹃品质与其产地的关系。综合以上分析,建立的烈香杜鹃红外指纹图谱,结合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可以为鉴别烈香杜鹃的真伪、产地和品质差异提供快速、有效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0期)

肖远灿,胡风祖,杜玉枝,魏立新[2](2018)在《HPLC法测定藏药烈香杜鹃不同部位7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藏药烈香杜鹃中金丝桃苷、芦丁、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7个成分的含量,比较不同部位中该7个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Agilent Exlipse Extend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7个黄酮类成分分离良好;在相应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不低于0.999 0,精密度试验的RSD均小于3.0%;平均回收率为90.1%~96.1%。不同部位中金丝桃苷、芦丁、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42~5.836、0.254~1.960、0.015~0.612、0.048~1.158、0.219~1.035、0.021~0.078、0.017~0.100 mg·g~(-1)。7个黄酮类成分的总含量,叶>嫩枝>花>老枝>根;金丝桃苷、芦丁、槲皮素和木犀草素是烈香杜鹃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成分,且主要集中分布于嫩枝、叶和花中。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烈香杜鹃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质量评价。不同部位中黄酮类成分的分布特征,为烈香杜鹃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李润乐,李占强,廖梦娇,汤锋,杨全余[3](2018)在《藏药烈香杜鹃挥发油在体外杀伤多房棘球蚴药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烈香杜鹃挥发油在体外对多房棘球蚴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离烈香杜鹃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并以不同的浓度在体外与原头蚴共培养,在光镜下观察原头蚴的死亡率及结构变化。结果浓度为10 mg/mL的烈香杜鹃挥发油体外培养作用0.75 h后原头蚴的死亡率是99.00±1.000%(P<0.001);浓度为5 mg/mL时作用12 h是80.00±2.000%(P<0.001);浓度为1 mg/mL时作用12 h是43.00±2.000%(P<0.001)。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死亡原头蚴体表微绒毛消失,体表受到损伤。结论烈香杜鹃挥发油在体外对多房棘球蚴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张蕾,张旭,巨福星,丁兴莉,马媛媛[4](2016)在《镰形棘豆、翼首草、烈香杜鹃等藏药材的资源调查及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镰形棘豆、翼首草和烈香杜鹃叁种藏药的来源、植物形态、分布生境、生药形状、显微特征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观察和描述,为这些藏药材的采收、鉴别、收购、应用等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9-18)

李明珠,宋平顺,赵建邦[5](2016)在《藏药烈香杜鹃花和叶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藏药烈香杜鹃叶和花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叶和花中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提取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并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叶和花的挥发油分别鉴定出44种和58种化合物。其中,叶的主要成分为苄基丙酮,相对百分含量为54.748%;花的主要成分为桉叶油二烯,相对百分含量为8.740%。结论:烈香杜鹃叶和花的挥发油无论在成分还是含量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来源于《西部中医药》期刊2016年01期)

罗兴平,杨玲霞,魏亚军[6](2015)在《HPLC法测定烈香杜鹃不同药用部位中的4种黄酮类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烈香杜鹃不同药用部位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有量。方法烈香杜鹃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0 mm×250 mm,5.0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50∶50);体积流量1.0m L/min;检测波长360 nm。结果烈香杜鹃花、叶和嫩枝中的金丝桃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分别在0.061 2~1.224μg(r=0.999 8)、0.052 6~1.052μg(r=0.999 9)、0.010 5~0.210μg(r=0.999 6)和0.020 6~0.412μg(r=0.999 4)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RSD为2.3%)、98.6%(RSD为2.8%)、95.7%(RSD为1.3)、97.1%(RSD为2.7%)。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而且烈香杜鹃嫩枝中不仅槲皮素的含有量较高,同时也存在山柰酚和异鼠李素,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5年09期)

李明珠[7](2015)在《烈香杜鹃质量标准提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烈香杜鹃是藏药“达理”的来源之一,属杜鹃花科植物烈香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 Maxim.毛喉杜鹃Rhododendron cephalanthum Franch.及报春花状杜鹃Rhododendron primulaeflarum Bur. et Franch.的干燥花和叶,其富含丰富的挥发性物质,具有镇咳祛痰,扩张血管及抑菌作用。其主要的成方制剂有六味菥莫散、十五味黑药丸、十六味杜鹃花丸等,适用于祛风通络、活血、利尿止咳、散寒消食以及一些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逐渐被国内外人民所接受及认可。烈香杜鹃作为西北五省民族药物的常用药物之一,《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分册中对烈香杜鹃药材进行了性状、叶片显微鉴别、化学反应鉴别及挥发油测定做了相关规定,在此基础上,本实验结合现阶段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对中药材质量的要求以及现有的实验条件,对烈香杜鹃药材现行标准进行了显微及薄层鉴别、黄酮类和挥发油成分的含量测定以及两大类外源性污染物残留检测等一系列内容,通过分析比较得到的数据,进一步完善烈香杜鹃质量控制的指标要求,但由于样品数量不多、实验思路及时间有限,所测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其质量的优劣,因此本文仅初步拟定烈香杜鹃的质量提高研究标准。1、烈香杜鹃质量标准提高研究:首先,通过对烈香杜鹃的资源调查研究,在原有的显微鉴别中增加了花的粉末显微鉴别,更全面的描述烈香杜鹃的叶和花的显微特征;其次,通过多次探索及筛选,最终确定了醇溶性物质和挥发油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最后,又通过测定水分、灰分、浸出物和挥发油等一系列数据,结合实际药用部位,初步拟定其限度标准。2、黄酮类成分的测定:运用HPLC法同时测定烈香杜鹃中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等6种黄酮成分,并运用SPSS19.0软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初步确定山奈酚和槲皮苷为烈香杜鹃中黄酮类两大主要成分。3、烈香杜鹃挥发油成分的测定:运用气质联用技术,分别检测甘肃地区烈香杜鹃叶、花的挥发油和安徽地区烈香杜鹃叶的挥发油,并比较了相同地区不同部位及不同产区相同部位的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此结果可为烈香杜鹃道地性研究提供依据。4、无机金属元素的测定: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中重金属残留测定方法基础上,对13批烈香杜鹃样品又增加了铝、钒、钴、银、钼、铬等10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13批烈香杜鹃中,2批铜超标,铅、砷超标各1批,镉无超标样品,对于在药典中没有规定的其他元素做了初步的限量标准拟定。5、黄曲霉毒素残留的测定:将13批烈香杜鹃样品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进行测定,结果黄曲霉毒素(B1、B2、G1、G2)均未检出,说明药品储存环境较好时,一般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但由于仅检测了13批样品,数量较少,不宜确定限度指标。6、补充完善烈香杜鹃质量提高标准的拟定及起草说明。(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5-05-01)

李明珠,宋平顺,赵建邦[8](2015)在《HPLC测定烈香杜鹃中6种黄酮成分的含量及主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HPLC测定烈香杜鹃中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6种黄酮成分的方法,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评价其质量。方法:样品经75%甲醇超声,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2%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65 nm。结果: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在0.009 7~0.194 9,0.007 1~0.141 6,0.188 0~3.752,0.027 1~0.434 0,0.010 8~0.216 0,0.005 8~0.116 6μg线性范围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在100%~105%,RSD都<3%。结论:HPLC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根据不同化学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可以进行烈香杜鹃质量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张娟红,王荣,贾正平,谢华,李茂星[9](2012)在《藏药烈香杜鹃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烈香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 Maxim)为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植物,野生常绿灌木,是藏药达里的一种植物来源[1-2],藏语称其为"大勒嘎布",俗称小叶枇杷、白香柴、鬼枇杷、野枇杷(甘肃)、黄花杜鹃、香柴(青海)。生长于海拔2 700~4 900 m的高山地区,常见于山腰阴坡、灌木丛或林中,主要分布在青海门源、海东、黄南、玉树藏族自治州,以及四川北部、甘肃、陕西、山西、云南等地,资源极其丰富[3]。(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12年08期)

顾地周,陆爽,巴春影,李媛媛[10](2012)在《烈香杜鹃嫩茎腋芽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烈香杜鹃嫩茎段腋芽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体系,为烈香杜鹃工厂化育苗奠定技术基础。【方法】以烈香杜鹃嫩茎为外植体,应用均匀设计法对影响烈香杜鹃腋芽丛生芽诱导和生根的各主要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水平的作用进行探讨。【结果】适宜的烈香杜鹃嫩茎段腋芽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1/2DR+TDZ 2.80mg/L+IAA 0.01mg/L+GA31.85mg/L,诱导率为99.8%;生根培养基为:1/2DR+IAA 0.07mg/L+NAA 0.02mg/L,生根率达99.7%。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GA32.00mg/L,再生植株茎节在35d的培养周期内,每段增殖倍数平均达5以上,植株再生率为97.0%。再生植株炼苗移培后成活率达95.0%以上。【结论】建立了烈香杜鹃嫩茎段腋芽丛生芽植株再生体系。(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9期)

烈香杜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藏药烈香杜鹃中金丝桃苷、芦丁、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7个成分的含量,比较不同部位中该7个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Agilent Exlipse Extend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7个黄酮类成分分离良好;在相应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不低于0.999 0,精密度试验的RSD均小于3.0%;平均回收率为90.1%~96.1%。不同部位中金丝桃苷、芦丁、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42~5.836、0.254~1.960、0.015~0.612、0.048~1.158、0.219~1.035、0.021~0.078、0.017~0.100 mg·g~(-1)。7个黄酮类成分的总含量,叶>嫩枝>花>老枝>根;金丝桃苷、芦丁、槲皮素和木犀草素是烈香杜鹃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成分,且主要集中分布于嫩枝、叶和花中。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烈香杜鹃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质量评价。不同部位中黄酮类成分的分布特征,为烈香杜鹃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烈香杜鹃论文参考文献

[1].桂兰,江磊,吴楠,王卫东,陶燕铎.不同产地烈香杜鹃的红外指纹图谱比较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2].肖远灿,胡风祖,杜玉枝,魏立新.HPLC法测定藏药烈香杜鹃不同部位7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8

[3].李润乐,李占强,廖梦娇,汤锋,杨全余.藏药烈香杜鹃挥发油在体外杀伤多房棘球蚴药效研究[J].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2018

[4].张蕾,张旭,巨福星,丁兴莉,马媛媛.镰形棘豆、翼首草、烈香杜鹃等藏药材的资源调查及鉴定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5].李明珠,宋平顺,赵建邦.藏药烈香杜鹃花和叶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6

[6].罗兴平,杨玲霞,魏亚军.HPLC法测定烈香杜鹃不同药用部位中的4种黄酮类成分[J].中成药.2015

[7].李明珠.烈香杜鹃质量标准提高研究[D].兰州大学.2015

[8].李明珠,宋平顺,赵建邦.HPLC测定烈香杜鹃中6种黄酮成分的含量及主成分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

[9].张娟红,王荣,贾正平,谢华,李茂星.藏药烈香杜鹃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

[10].顾地周,陆爽,巴春影,李媛媛.烈香杜鹃嫩茎腋芽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论文知识图

烈香杜鹃气孔长度和密度在不同坡...4 烈香杜鹃药材 HPLC 色谱图烈香杜鹃采样点的坡度和坡向记录...1 烈香杜鹃油高效液相色谱图烈香杜鹃的TLC鉴定结果定4 烈香杜鹃叶片粉末

标签:;  ;  ;  ;  ;  ;  ;  

烈香杜鹃论文_桂兰,江磊,吴楠,王卫东,陶燕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