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德国表现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现主义,德国,电影,内倾,当代,鲁迅,语言。
德国表现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张乐[1](2019)在《德国表现主义版画与鲁迅新兴木刻版画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期一个主流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对整个世界的版画推动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国引进这种艺术方式之后,对革命斗争也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同时开启了中国近代美术史的新篇章。文章以20世纪初期的德国表现主义和中国新兴木刻为研究对象展开讨论,梳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9年10期)
付垚[2](2019)在《浅析20世纪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视觉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新表现主义叁个代表性画家的作品视觉语言及其表现力的分析,总结新表现主义绘画视觉表现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9期)
张祎[3](2019)在《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及其代表画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流行于北欧各国的艺术潮流,最先在德国兴起。表现主义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在艺术中特别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艺术思潮。表现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是挪威的爱德华·蒙克,而在德国,表现主义代表画家有弗兰茨·马尔克、奥古斯特·马克等。表现主义画家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其绘画风格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了影响。(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9期)
高子棋[4](2019)在《德国早期表现主义电影的叙述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热拉尔·热奈特的叙述层理论对德国早期表现主义电影代表作的叙述层展开分析,以揭示电影叙述层与电影语言表达途径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影片《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叙述层的分析,指出"元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解释关系,通过对影片《疲倦的死神》叙述层的分析,指出"元故事"与"故事"之间的纯主题关系;通过对影片《大都会》叙述层的分析,指出"元故事"与"故事"之间的阻扰关系。由此可见,电影的叙述层可通过任一或多种电影语言元素的综合运用来实现。(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9年07期)
孙荣生[5](2019)在《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得意”与“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世界在直观上的一个显性特征,即是一切可见之物皆呈现"限制之形",也正是这种限制,我们才能对之进行视觉上的把握。因此,在美术创作中,可见之物就是一种被限制了的形象边界,它是区别于周边环境的视觉存在。由此,画家要探知和把握某种事物,就要寻找到它的限制之处。"得意"是中国艺术表现的美学境界与最高追求,它多是一种既处于限制下又达至极深层的艺术呈现——这样的"得意"与"限制",笔者也在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方式中找到了某种应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兴起并提出了寻找绘画的本来面目,重寻绘画性,探索内容与形式语言的自(本文来源于《美术》期刊2019年08期)
许梦雪[6](2019)在《德国表现主义戏剧人物心理外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现主义作为一种艺术倾向起源于20世纪初的德国,最先出现在绘画和诗歌领域,随后在戏剧中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德国表现主义戏剧以恩斯特·托勒尔和格奥尔格·凯泽的创作标志着其发展达到顶峰,并在短时间内影响到整个欧洲,成为最重要的戏剧流派之一。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家们反对将客观世界进行再现的复制,主张突破事物的表象,去表现事物内在的实质进而展示永恒的真理。他们在创作中力图打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去揭示其内在的灵魂,强调表现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和作者的主观意识。因此往往会使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来外化人物的心理活动。本文首先从宏观历史背景下梳理了德国表现主义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之间的关系,找出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内倾化追求的外在和内在原因。其次,文章根据表现主义戏剧家“对客观真实的再创造”这一理论核心,分析了德国表现主义戏剧中人物非理性的心理活动和消极的心理状态;并通过剧中对抽象的物体、梦幻的景象、灯光与色彩的独特运用,着重探讨了德国表现主义戏剧中人物心理外化的方式。接着,文中探寻了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在人物心理外化技巧上的创新,以及阐述了其对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影响。最后,总结了德国表现主义戏剧是通过物化戏剧语言、弱化人物外部动作、同化主观情绪等方式来外化人物非理性和消极的心理活动这一结论。(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期刊2019-06-30)
许青[7](2019)在《试析中国当代油画对德国“新表现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回溯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思潮的冲击首当其冲。在85美术新潮的带动下,中华大地上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现代流派,以多元的表现形态打破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单一创作模式,表达了渴望变化的思想主题,注重个体情怀的宣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这一时期的学习与借鉴,更多的是一种"拿来主义"的生吞活剥,并非建立在本土已有的社会氛围和文化传统上的自然结果。因此,激情暂退之后,中国艺术家们陷入了思考乃至是焦虑:中国本土的现代艺术该如(本文来源于《人文天下》期刊2019年08期)
张远鸣[8](2019)在《德国新表现主义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成为了世界当代艺术的中心。美国的现代艺术蹑景追风般的席卷全球,并受到各国艺术家的狂热追捧。传统方式的绘画创作渐渐落上了历史的尘埃。伴随着观念和行为的空洞化和浅薄化的衰变,新表现主义的出现将架上绘画重新推上历史的舞台,这标志着传统绘画的归来,并且为艺术发展找到了新的方向,也为德国绘画在世界艺术舞台上赢得了不朽的地位和发言权。文章首先阐述德国新表现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然后剖析新表现主义的几位代表画家,再论述对中国当代油画造成的影响。20世纪的中国当代艺术,一方面文化艺术界思想渴望找到解放的突破口,另一方面面对来自西方文化艺术和价值观的冲击。这时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出现打开了一扇门,中国艺术家们在对新表现主义了解的同时,也受到了激励。一些画家继续坚持以架上绘画的形式来映射社会问题。德国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国,其哲学、艺术和音乐都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德国新表现主义应该被视为一股艺术思潮,代表画家由吕佩尔茨、基弗、伊门多夫、塞比茨、巴塞利兹等为组成,在20世纪80年代初登上世界艺术的舞台,以夸张的风格、变异的形象、内省的精神贯穿艺术创作,为世人瞩目。这样的风格和精神对很多中国新生代画家也有很深的影响。在经历了德国新表现主义洗礼后的一些中国艺术家,突破了自身的禁锢,为中国油画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3-31)
沈华峰,沈喆铭[9](2019)在《从《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到《蜡人馆》——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衰落及其对当代电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运动是一战后各国电影运动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流派。从其出现到衰落的过程中,产生了无数创新性的佳作,启发了无数电影工作者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思想。本文将从德国表现主义运动中颇具代表性的《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和《蜡人馆》入手,对两部电影的画面、角色动作、造型、剪辑、叙事等方面展开分析,讨论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基本特征、表现主义运动的衰落以及表现主义风格对现当代电影的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04期)
宋欢[10](2018)在《德国表现主义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艺术以其特有的规律接受表现主义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二十世纪二十至叁十年代,二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至今。现代主义艺术虽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退潮"现象,但是诸流派在我国产生的影响却是有据可循的。表现主义绘画对中国的影响值得我们去探索。(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8年10期)
德国表现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对新表现主义叁个代表性画家的作品视觉语言及其表现力的分析,总结新表现主义绘画视觉表现的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德国表现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张乐.德国表现主义版画与鲁迅新兴木刻版画对比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9
[2].付垚.浅析20世纪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视觉呈现[J].明日风尚.2019
[3].张祎.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及其代表画家[J].明日风尚.2019
[4].高子棋.德国早期表现主义电影的叙述层分析[J].四川戏剧.2019
[5].孙荣生.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得意”与“限制”[J].美术.2019
[6].许梦雪.德国表现主义戏剧人物心理外化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9
[7].许青.试析中国当代油画对德国“新表现主义”的继承与发展[J].人文天下.2019
[8].张远鸣.德国新表现主义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影响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9
[9].沈华峰,沈喆铭.从《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到《蜡人馆》——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衰落及其对当代电影的影响[J].电影文学.2019
[10].宋欢.德国表现主义对中国绘画的影响[J].美与时代(中).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