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力电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关系,疲劳,微结构,等效电路,状态,力矩,神经元。
力电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宋丹[1](2017)在《IPMC力电耦合关系中的分布式等效电路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 Metal Composite,IPMC)是一种新型智能材料,优点诸多,能够作为致动器和传感器,在仿生、航空航天等很多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本文针对IPMC的制备、力电耦合等问题,开展了IPMC的材料制备工艺、等效电路模型以及力-电耦合关系等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一、在IPMC制备工艺研究方面,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无掺杂离子交换膜;采用温度控制法制备了Pt型IPMC。对制备试样进行了表征,获得了IPMC的微观形貌特征;对试样进行电致动测试,测量无掺杂IPMC在不同幅值、频率和信号类型的电压驱动下的位移输出,得到IPMC致动变形与电压的幅值、频率和信号类型之间的关系。二、在等效电路模型方面,根据IPMC电致动中金属外电极、离子交换膜内部离子迁移、电极之间的各类电化学反应等特点,构建了Pt-IPMC的RC分布式等效电路模型,涵盖了表面电阻、极间电阻和极间电容等四个电学参量,并搭建了电学参量的测试系统;测量不同尺寸IPMC的电学参量,利用PSIM电路仿真软件,代入不同尺寸IPMC测得的电学参量进行仿真,通过对比电流实验和电流仿真的特征值,判断不同尺寸电学参量的准确性,发现并证明电学参量的尺寸效应。结果表明,IPMC试样的电学参量具有尺寸效应,在宽度相同、长度不同的情况下,内部电学参量随着长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减小的速度变缓;通过对IPMC的尺寸影响进行修正,实验与仿真之间的误差可以减到10%。叁、在力-电耦合关系研究方面,根据IPMC驱动变形的特点,选取最大变形处为研究目标,建立几何坐标,推导分布电压表达式,建立了弯曲曲率与分布电压之间的线性耦合关系;分别对Pt-IPMC和Ag-IPMC两种不同金属电极IPMC进行模型验证,对比实验结果和模型预测结果,结果表明,该力-电耦合模型能较好地预测IPMC的弯曲变形响应,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本文在IPMC制备工艺方面的探索,为IPMC成型技术提供了有益的基础。对IPMC等效电路模型和力-电耦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为其后续的力-电耦合机理研究以及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7-03-01)
唐丽萍[2](2015)在《人体下肢前摆性鞭打动作的力—电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肌肉收缩产生力从而为人体运动提供动力,研究肌肉的力学特性有助于深化了解人体运动的本质和规律。在肌肉评定这方面的信息是多方面、多维度的,首先,在肌肉收缩力学方面,肌肉收缩使关节发生转动从而产生力矩,力矩是评价肌肉功能的定量指标。另外,还包括肌肉运动时的电生理指标,例如表面肌电,表面肌电是肌肉收缩在时间上产生的一系列电信号,对表面肌电的相应参数进行分析可以评定肌肉的活动状态。基于统计学理论对以上两者进行力学建模,数学计算,以及人体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获得运动时人体下肢控制肌群的力-电关系。通过以上运动信息的获得有助于对人体下肢鞭打动作的特点进行研究,确定动作实现的理论依据,评定动作的正确模式。同时还可以建立起相应的力-电关系方程,这样在得到表面肌电的情况下就可以预测相应的关节力矩,因为关节力矩的获取比较复杂费时,而表面肌电的获取则相对容易,这对分析动作技术和关节力矩损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动力学方面,本实验建立了下肢环节链模型,通过叁维录像与解析系统对实验录像进行解析,对解析后的数据使用自编写的Matlab语言程序包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出下肢各关节的关节肌力矩。在肌电学方面,本研究运用时频分析指标对肌电信号进行分析,这弥补了以往在表面肌电分析方面只能对时域参数或者频域参数进行分析的不足。时频分析是结合时间和频率两方面的指标,通过建立两者问的函数关系来描述信号的,可以反映信号频率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在传统表面肌电分析中运用的诸如平均频率、中值频率的肌电学指标通常适用于肌肉的静态收缩过程,但往往在实际运动中肌肉的收缩都处于动态收缩的过程,静态收缩过程中,肌肉的肌电信号属于平稳的电信号,可以运用中值频率等指标,但动态收缩的过程中肌电信号是非平稳的电信号,此时就需要结合时频分析法对动态收缩过程中的肌电信号进行分析。通过对下肢前摆性鞭打关节力矩的计算以及表面肌电的分析,本文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下肢髋、膝关节力矩、控制肌群的表面肌电及关节角度建立回归方程,具体方程如下1、髋关节方程无预摆下肢前摆性鞭打方程:Y=108.985+0.143X5-340.914X6+2.469X7被动预摆下肢前摆性鞭打方程:Y=127.367-0.033X5+9285.734X6+5.287X7主动预摆下肢前摆性鞭打方程:Y=180.837+0.113X5+135.710X6+9.479X7Y:髋关节力矩15:股直肌瞬时平均功率16:股直肌瞬时平均频率17:髋关节角度2、膝关节方程无预摆下肢前摆性鞭打方程:Y=77.475+0.209X1-0.029X3-0.575X5-3.901X7被动预摆下肢鞭打方程:Y=154.945-2327.52X2+1169.86X4-847.07X6-3.033X7主动预摆下肢前摆性鞭打方程:Y=54.730+732.971X2-688.835X4-1.711X7Y:膝关节力矩X1:股直肌瞬时平均功率X2:股直肌瞬时平均频率X3:股内侧肌瞬时平均功率14:股内侧肌瞬时平均频率15:股外侧肌瞬时平均功率16:股外侧肌瞬时平均频率17:膝关节角度(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5-06-01)
宋超,王健,王洪祥[3](2004)在《非疲劳状态下肌肉活动的力—电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1 前言非疲劳状态下肌肉活动的力—电关系特指肌肉在非疲劳状态下活动时肌力变化与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征变化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机制,在实践上可以用于多环节人体肌肉活动的系统分析,因此,它与疲劳状态下肌肉活动的力(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04年03期)
宋超[4](2004)在《非疲劳状态下肌肉活动的力—电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肌电(sEMG)信号是从皮肤表面通过电极引导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它与肌肉的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肌肉系统的活动及其控制策略。非疲劳状态下肌肉活动的力—电关系特指肌肉在非疲劳状态下活动时肌力与sEMG信号特征变化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sEMG信号分析基础与应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运用传统线性分析方法的同时,拟采用非线性混沌动力学的分析方法,观察非疲劳状态下肱二头肌在静态step和ramp两种实验方式和股四头肌在动态踏车step方式下的时频指标AEMG,MPF/MF以及非线性指标Lempel—Ziv复杂度(LC.)和determinism%(det%)的特征变化规律,比较线性和非线性分析的有效性,以期为建构有效的肌肉功能评价方法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本研究包括3个实验,共有47人次的受试者参加。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当肱二头肌负荷水平从10%步增至80%MVC时,AEMG无论是其实测值还是标准化值均呈线性递增趋势;MPF和MF均表现出明显的增加和之后的稳定,且两者的变化趋势相似;Lernpel—Ziv复杂度在负荷水平发生变化时仍能保持稳定;determinism%随着用力程度的递增先明显下降而后再趋于稳定。实验二的结果显示在5秒钟的ramp收缩方式下,非疲劳状态下肱二头肌sEMG信号的AEMG实测值呈线性递增趋势;MPF和MF在5秒钟里均无显着差异;Lempel—Ziv复杂度在用力程度发生变化时仍能保持稳定;determinism%值会随着用力程度的连续递增表现为先明显下降而后稳定的趋势。实验叁的结果显示当踏车运动的负荷功率阶段性的增加时,AEMG除了在男性股直肌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均呈总体线性递增趋势;除了男性股直肌的MPF,频域指标在其余肌肉在不同负荷功率下均无明显变化;sEMG信号的复杂性除了在男性股直肌呈线性递增趋势,其余均未出现明显的阶段性差异;determinism%值除了在男性股外肌呈线性递增的趋势和在女性股外肌的100w和175w阶段出现区分度外,在其余肌肉均无无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本研究认为非线性分析方法在考察肌肉不同浙江大学硕士学位份义活动水平上具有相当的潜力,在以后的相关研究中应将线性和非线性特征结合起来以作更全面的分析。(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4-05-01)
贺岩松[5](2003)在《铁电材料非线性力电耦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一世纪是新技术和新材料飞速发展的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的日益发展,人们对组成各个系统与结构的基本部分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材料可靠与安全,更希望材料能根据其周围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身的某些参数以达到最优化的要求。关于“智能材料与结构”的研究正顺应这一趋势而蓬勃发展起来。铁电材料不仅是重要的电子功能材料,而且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智能基础材料。人们虽然对铁电现象很早就有了认识,但对其基本性能的认识还远未完善,对材料的微结构、疲劳、损伤、断裂、破坏失效的机理也不十分明了,迫切希望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本论文就是针对铁电材料的非线性力电耦合性能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能对其本构关系作出简单明确的描述,为铁电元器件的材料设计、结构分析及寿命估计等提供依据。 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 ①提出了新的铁电材料力电耦合模型,以描述复杂的力电耦合效应。其工作包括: ——在分析铁电材料电畴翻转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入电畴的“连续翻转”模型,克服了“完全反转”假设对铁电特性描述的局限性,使电畴翻转模型的物理意义更为明确。 ——建立了以电畴翻转时的体积分数增量为中心的,基于铁电畴壁运动特性的剩余应变及电位移的增量形式的演化方程,在其中包含有材料参数、畴壁运动、电畴形式、电畴体积分数及基体与夹杂、夹杂与夹杂等相互间能量作用等影响因素。 ——依据晶体塑性理论,将铁电材料中的电畴翻转类比于晶体位错滑移面上的滑移系,定义铁电材料中相应的电畴反转系;采用电畴的体积分数表述电畴翻转的变化量,得到了电畴翻转的饱和特性的简单描述。 ②初步提出了跨多尺度的铁电陶瓷材料的力电耦合分析方法,得到与实验结果相符合的铁电陶瓷本构行为的计算结果。主要内容包括: ——建立基于铁电材料微结构的夹杂单元体的均匀化方法,不但将材料的宏、细观力电响应关系连接起来,而且将材料细/微观结构的几何及材料特性与材料的宏观性能相统一,使对铁电多晶材料的损伤、疲劳及破坏等的研究更直接有效。 ——通过采用基于Hill理论的扩展的自洽计算方法,将其从一般多晶材料、复合材料的纯力学性能描述,扩展到具有力电耦合的复杂情况,建立其整体迭代和局部迭代的计算方法,得到铁电多晶材料的非线性力电耦合关系的描述。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③应用提出的模型与方法,针对层状微结构铁电材料的具体特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包括: 建立了层状铁电材料的力电场边界条件,推导出在外加力电场作用下的各层材料的局部力电响应的表达关系。 对各层材料的体积百分比及相对弹性模量对材料整体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计算与分析。 分析了不同空间取向分布的铁电夹杂体,获得了其等效应力及等效应变的分布情况与演化关系,指明因夹杂的空间分布而引起的非均匀性因素对损伤与破坏的影响。④发展了能采用多轴加载方式的计算程序。该程序不仅适用于四方—立方结构相变的钙钦矿型铁电材料,而且通过简单修改,就可应用于其它结构相变形式的铁电材料电畴翻转的描述之中。(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3-09-10)
力电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肌肉收缩产生力从而为人体运动提供动力,研究肌肉的力学特性有助于深化了解人体运动的本质和规律。在肌肉评定这方面的信息是多方面、多维度的,首先,在肌肉收缩力学方面,肌肉收缩使关节发生转动从而产生力矩,力矩是评价肌肉功能的定量指标。另外,还包括肌肉运动时的电生理指标,例如表面肌电,表面肌电是肌肉收缩在时间上产生的一系列电信号,对表面肌电的相应参数进行分析可以评定肌肉的活动状态。基于统计学理论对以上两者进行力学建模,数学计算,以及人体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获得运动时人体下肢控制肌群的力-电关系。通过以上运动信息的获得有助于对人体下肢鞭打动作的特点进行研究,确定动作实现的理论依据,评定动作的正确模式。同时还可以建立起相应的力-电关系方程,这样在得到表面肌电的情况下就可以预测相应的关节力矩,因为关节力矩的获取比较复杂费时,而表面肌电的获取则相对容易,这对分析动作技术和关节力矩损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动力学方面,本实验建立了下肢环节链模型,通过叁维录像与解析系统对实验录像进行解析,对解析后的数据使用自编写的Matlab语言程序包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出下肢各关节的关节肌力矩。在肌电学方面,本研究运用时频分析指标对肌电信号进行分析,这弥补了以往在表面肌电分析方面只能对时域参数或者频域参数进行分析的不足。时频分析是结合时间和频率两方面的指标,通过建立两者问的函数关系来描述信号的,可以反映信号频率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在传统表面肌电分析中运用的诸如平均频率、中值频率的肌电学指标通常适用于肌肉的静态收缩过程,但往往在实际运动中肌肉的收缩都处于动态收缩的过程,静态收缩过程中,肌肉的肌电信号属于平稳的电信号,可以运用中值频率等指标,但动态收缩的过程中肌电信号是非平稳的电信号,此时就需要结合时频分析法对动态收缩过程中的肌电信号进行分析。通过对下肢前摆性鞭打关节力矩的计算以及表面肌电的分析,本文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下肢髋、膝关节力矩、控制肌群的表面肌电及关节角度建立回归方程,具体方程如下1、髋关节方程无预摆下肢前摆性鞭打方程:Y=108.985+0.143X5-340.914X6+2.469X7被动预摆下肢前摆性鞭打方程:Y=127.367-0.033X5+9285.734X6+5.287X7主动预摆下肢前摆性鞭打方程:Y=180.837+0.113X5+135.710X6+9.479X7Y:髋关节力矩15:股直肌瞬时平均功率16:股直肌瞬时平均频率17:髋关节角度2、膝关节方程无预摆下肢前摆性鞭打方程:Y=77.475+0.209X1-0.029X3-0.575X5-3.901X7被动预摆下肢鞭打方程:Y=154.945-2327.52X2+1169.86X4-847.07X6-3.033X7主动预摆下肢前摆性鞭打方程:Y=54.730+732.971X2-688.835X4-1.711X7Y:膝关节力矩X1:股直肌瞬时平均功率X2:股直肌瞬时平均频率X3:股内侧肌瞬时平均功率14:股内侧肌瞬时平均频率15:股外侧肌瞬时平均功率16:股外侧肌瞬时平均频率17:膝关节角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力电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宋丹.IPMC力电耦合关系中的分布式等效电路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2].唐丽萍.人体下肢前摆性鞭打动作的力—电关系研究[D].鲁东大学.2015
[3].宋超,王健,王洪祥.非疲劳状态下肌肉活动的力—电关系[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
[4].宋超.非疲劳状态下肌肉活动的力—电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4
[5].贺岩松.铁电材料非线性力电耦合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