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基于聚团分选理论,采用改性聚丙烯酰胺(HPM)选择性聚团调浆-湿式强磁选工艺,考察了药剂用量、矿浆pH以及搅拌转速等因素对微细粒赤铁矿强磁分选效果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检测、EDS能谱分析、动电位测试以及红外光谱检测等方法研究了物料聚团磁选前后的微观形貌以及药剂作用后矿物表面特性的变化,分析了药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药剂用量10 g/t、矿浆pH 10、搅拌转速954 r/min的条件下,采用"选择性聚团-强磁选工艺"与常规强磁选工艺指标相比,精矿铁回收率提高了5. 39%.添加HPM调浆后原矿中矿物颗粒表观粒径显著增加,在强磁选作业中添加HPM调浆能够强化对微细粒赤铁矿的回收,HPM对赤铁矿具有选择性絮凝聚团作用,且在赤铁矿表面存在静电吸附和氢键吸附,在石英表面不发生吸附作用.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李文博,周立波,韩跃新,徐化强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赤铁矿,石英,强磁选,絮凝
来源: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07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矿业工程
单位: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0406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150103003),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1601027),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BGRIMM-KJSKL-2017-09)
分类号: TD951
页码: 1002-1008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3163K
下载量: 90
相关论文文献
- [1].漫反射光谱赤铁矿和针铁矿定量研究进展[J]. 矿物学报 2020(01)
- [2].长江三角洲东部岛屿风尘堆积赤铁矿和针铁矿含量及古气候意义[J]. 沉积学报 2020(03)
- [3].压水堆核电站赤铁矿混凝土X射线屏蔽试验研究[J]. 中国建材科技 2020(03)
- [4].球粒状和棒状纳米赤铁矿光电化学特性研究[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7(06)
- [5].水硬度对细粒赤铁矿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J]. 金属矿山 2016(12)
- [6].鲕状赤铁矿选矿综述[J]. 价值工程 2017(17)
- [7].难选鲕状赤铁矿的浮选研究现状及展望[J]. 湖南有色金属 2016(01)
- [8].高磷鲕状赤铁矿脱磷处理研究进展[J]. 矿产综合利用 2014(06)
- [9].宁乡式鲕状赤铁矿开发利用研究现状及展望[J]. 现代矿业 2015(02)
- [10].氧分压对烧结过程中二次赤铁矿生成的影响[J]. 钢铁研究学报 2015(02)
- [11].宣龙式鲕状赤铁矿矿物学特征及分选技术[J]. 中国矿业 2015(06)
- [12].鲕状赤铁矿分散及诱导团聚研究[J].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15(04)
- [13].矿粉粒度及反应温度对高磷鲕状赤铁矿制备碳化铁的影响[J]. 重庆大学学报 2015(05)
- [14].磁化处理对微细粒赤铁矿浮选的影响与机理研究[J]. 金属矿山 2020(08)
- [15].表面活性剂对赤铁矿精矿助滤试验研究[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0(04)
- [16].磁化处理对微细粒赤铁矿絮凝的影响[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8(01)
- [17].高磷鲕状赤铁矿深度还原过程中磷的迁移行为[J]. 金属矿山 2017(02)
- [18].鲕状赤铁矿的微波介电特性研究[J]. 矿冶工程 2017(03)
- [19].鲕状赤铁矿选矿与脱磷技术动态[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20].低温热处理对鲕状赤铁矿助磨效果的试验研究[J]. 中国矿业 2016(05)
- [21].五峰鲕状赤铁矿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J]. 矿产综合利用 2014(06)
- [22].冷却方式对焙烧鲕状赤铁矿磨矿性能影响[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4(11)
- [23].微细粒鲕状赤铁矿、石英的分散行为与机理研究[J]. 中国矿业 2014(05)
- [24].高磷鲕状赤铁矿烧结过程脱磷的热力学分析[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25].微细粒级赤铁矿对反浮选的影响[J]. 中国矿业 2014(06)
- [26].不同还原方法对赤铁矿粉金属化率的影响[J]. 粉末冶金工业 2013(03)
- [27].模拟流化床气基直接还原赤铁矿粉的试验研究[J]. 金属矿山 2012(01)
- [28].某贫鲕状赤铁矿深度还原试验研究[J]. 中国矿业 2012(03)
- [29].湖南鲕状赤铁矿进入产业化大规模开发阶段[J]. 现代矿业 2012(07)
- [30].某难选鲕状赤铁矿选铁试验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