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织码论文_冯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织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错误,载波,信道,无线通信,和声,存储器,偏差。

交织码论文文献综述

冯辉[1](2018)在《一种结合纠错码和交织码的新型网络流水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效益,但网络攻击也严重威胁信息的安全。网络攻击者通常使用各种匿名技术来隐藏真实身份,例如匿名通信系统和跳板机。因此,跟踪网络攻击来源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由于匿名技术的干扰,基于地址的IP追踪和被动流量分析的传统技术遇到了极大挑战,因此提出网络流水印技术(Network Flow Watermarking)来解决复杂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流追踪问题。网络流水印主动调制目标网络流的不变特征以嵌入特殊标记,并通过追踪特殊标记以达到追踪攻击源的目的。现有的网络流水印方法多达数十种,主要分为:基于间隔差值类、基于直序扩频类和混合类。他们在追踪攻击源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结果,但是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大量网络干扰会对其追踪效果造成不良影响,例如数据包丢失、数据流拆分、垃圾包添充、数据包分片重组和时间抖动等。同时,现有网络流水印还普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多流追踪辨识率低,水印不具备纠错能力,难以保证可靠性,以及依赖阈值判断等。本论文提出一种新型网络流水印技术--基于纠错码和交织码的网络流水印,将常见的网络流水印方法与纠错码和交织码结合,充分利用纠错码的差错控制原理,并有效利用交织码降低突发错误的能力,来增强纠正突发错误的能力。本技术具有普适性,可以选择不同的纠错码与现有的网络流水印方法结合,不但使水印信号具备了自动纠错的能力,而且保证了水印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并提高多流辨识的成功率。由于具备了自动纠错的能力,新型网络流水印技术不再依赖阈值判断水印存在与否,大大提高其灵活性和抵抗网络干扰的能力。本论文实现了七种具代表性的网络流水印与Bose-Chaudhuri-Hocquenghem纠错码(BCH)和交织码结合的改进方法,分析其纠错性能和可靠性并归纳两者结合的优选思路,并建立统一的实验平台和指标进行性能验证。首先,搭建的匿名代理服务器,灵活控制五种常见的网络干扰因素;然后,在追踪攻击源的过程中施加不同程度的干扰,通过比较实验证明BCH纠错码和交织码可以增强网络流水印的性能;最后针对网络干扰因素,提出了通用的性能分析模型。(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丁丹,程乃平,廖育荣[2](2015)在《交织码分与频分复用上行链路中采样时钟偏差影响及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交织码分与频分复用(I-CFDMA,interleaved code an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上行链路中采样时钟的同步问题,构建了I-CFDMA上行链路系统模型,探讨了采样时钟偏差(SCO,sample clock offset)给系统模型带来的扰动,并定量分析了由SCO引起的信号时移、信号相移、多用户干扰(MUI,multi-user interference)和子载波间干扰(ICI,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在此基础上提出了I-CFDMA上行链路中多用户SCO的补偿方法,一方面根据各用户的SCO对相关度量函数进行必要修正,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基于和声搜索的多用户检测(MUD,multi-user detection)算法,其效率高于常用的遗传算法,性能接近无SCO时的最优检测,而运算量仅为最优检测的1/64。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得结论。(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孙鹏,李道本[3](2012)在《空时交织码》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可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中获得分集增益的满速率满分集空时码.由于所设计方案在不同的天线上设置不同的随机交织器,因此称之为空时交织码.证明了该码满足准静态频选衰落信道满分集准则,并且无速率损失.由于方案仅在各天线处增加交织器,因此易于推广至多个发射天线的场景.同时交织器还使接收机可通过迭代检测逼近最大似然检测性能,因此分别设计了两种迭代接收结构,一种是直接在卷积关系与相等关系间迭代,另一种是在迭加关系、多路卷积关系与相等关系间进行迭代.这些简化了接收机复杂度,使之随发射天线数线性增长.与频选信道中的其他空时码方案相比,该方案在速率、分集以及复杂度方面做出了有效折中.仿真表明,瑞利块衰落信道中该码性能接近多重分集理论曲线.(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刘小汇,张鑫,陈华明[4](2012)在《基于一种交织码的多位翻转容错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核心电压的降低,存储器更易受瞬时错误(软错误)影响,成为影响航天器件可靠性的主要原因。错误检测与纠正(EDAC)码(也称错误纠正码)常用来对SRAM型存储器中的瞬时错误进行纠正,由单个高能粒子引起的多位翻转错误(SEMU)是普通纠一检二(SEC-DED)编码所无法处理的。提出了一种交织度为2的(26,16)交织码,该码由两个能纠正一位随机错误、二位突发错误的(13,8)系统码组成,(26,16)交织码能够纠正单个码字中小于二位的随机错误和小于四位突发错误(DEC-QAEC)。通过理论分析和硬件平台实验表明,该交织码在存储资源占用率、实时性相当情况下可靠性优于同等长度的SEC-DED码,能有效提高SRAM型存储器抗多位翻转错误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2年07期)

白婷,贾明雁,赵军,朱双华,程道华[5](2007)在《BCH(31,16)、CRC-32与交织码级联的实现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遥测系统的无线传输中为了对突发错误进行检测及纠错,克服单一编码方式检纠错能力有限的缺点,利用BCH(31,16)纠错能力强、CRC-32检错效能高及交织器能将突发性错误转换为随机错误的优点,组成串行级联编码方式,并对其实现原理及方法进行讨论。通过模拟实验对该编码方式进行分析,在每帧数据544位的情况下,对连续错误低于48位的纠错能力达100%,且编码效率高。(本文来源于《遥测遥控》期刊2007年06期)

张弛,李召瑞,崔佩璋[6](2005)在《交织码在无线通信可靠性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无线通信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系统中,如何保证信息的无误接收是关键。本文讨论了交织码的纠错原理,给出了具体的编码设计,对可靠性的提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在工程中得到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05年01期)

林华芳,徐明远,黄时华[7](2002)在《交织码差错控制仿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交织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并在Tetra数字集群系统的缩短卷积编码器的基础上 ,进行了多种交织方案在不同尺寸突发干扰的传输信道中的仿真实验 ,得出了有实际意义的实验结果 .(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02年03期)

交织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交织码分与频分复用(I-CFDMA,interleaved code an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上行链路中采样时钟的同步问题,构建了I-CFDMA上行链路系统模型,探讨了采样时钟偏差(SCO,sample clock offset)给系统模型带来的扰动,并定量分析了由SCO引起的信号时移、信号相移、多用户干扰(MUI,multi-user interference)和子载波间干扰(ICI,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在此基础上提出了I-CFDMA上行链路中多用户SCO的补偿方法,一方面根据各用户的SCO对相关度量函数进行必要修正,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基于和声搜索的多用户检测(MUD,multi-user detection)算法,其效率高于常用的遗传算法,性能接近无SCO时的最优检测,而运算量仅为最优检测的1/64。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得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织码论文参考文献

[1].冯辉.一种结合纠错码和交织码的新型网络流水印技术[D].厦门大学.2018

[2].丁丹,程乃平,廖育荣.交织码分与频分复用上行链路中采样时钟偏差影响及补偿[J].通信学报.2015

[3].孙鹏,李道本.空时交织码[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

[4].刘小汇,张鑫,陈华明.基于一种交织码的多位翻转容错技术研究[J].信号处理.2012

[5].白婷,贾明雁,赵军,朱双华,程道华.BCH(31,16)、CRC-32与交织码级联的实现及分析[J].遥测遥控.2007

[6].张弛,李召瑞,崔佩璋.交织码在无线通信可靠性中的应用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5

[7].林华芳,徐明远,黄时华.交织码差错控制仿真实验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

论文知识图

一3交织度为巧的交织码编解码过程...一215x15交织码仿真模型交织码纠正突发错误示意图一6交织码交织码编码方式72×72143.4交巧技术原理图从图中可!^...

标签:;  ;  ;  ;  ;  ;  ;  

交织码论文_冯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