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新护士素质培训的相关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肖虹[1](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研究 ——以xx卫生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大批劳动者的重任。而在现实中,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存在种种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以XX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为例,调查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的现状,梳理主要存在的问题,通过成因分析,寻找阻碍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的症结所在,探究有助于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水平的策略。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XX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学校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班主任管理机制;班主任专业化水平不高;班级管理中没有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班级管理目标不明确;班级组织机构的运行模式不适应;班级学习管理不到位;班级文化管理不扎实。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从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分别是学校管理层办学理念相对落后,教育管理水平不高;班主任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在工作中缺少研究意识,忽略学校内部教育合力;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主体地位意识薄弱;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主体意识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尚需提高,非正式群体的负面影响需要引起重视。针对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了提出相应策略:一是构建学校班级管理的立体网络;二是提高班主任自身专业素养;三是发挥任课教师的优势作用;四是实行班级目标管理;五是试行班干部轮岗制;六是创建学习型班级;七是创建职业文化氛围为核心的班级文化。
陈茉娜[2](2019)在《公立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立医院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人员正在医院服务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医疗治疗的高低,因此是医疗活动开展过程中核心要素之一,同时也是现代医疗活动的核心要素,是医院生存的根本。从临床医疗工作发展来看,护理人员所发挥的作用非常的突出,他们与病患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还承担着执行医嘱,并且对于病情的发展需要及时的观察,及时针对病人做好宣教工作等,因此医疗护理人员所承担的医疗任务非常繁重。对于任何一个医院来说,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医疗技术不断的更新,对于提升自身医疗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是当前医院认识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医疗工作关系到人民的健康生存,护理人员与病患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他们承担着极为复杂的医疗工作,因此对于他们的要求非常高。进一步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管理方面的研究,能够丰富医疗护理人员培训理论体系,从而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具有积极理论意义。基于此,本文以A医院为研究对象,从而就护理人员培训管理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首先本文从A医院护理培训管理工作出发,针对A医院培训管理理论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并且针对A医院当前护理人员培训管理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A医院在护理人员培训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最终从医院发展角度出发寻找相应的完善对策。通过本文细致的分析研究,最终发现A医院在护理人员培训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培训需求调查缺失、培训计划制定不完善、培训内容选择不合理以及培训评估过程不科学等等。因此针对这些问题,A医院必须要进一步做好培训需求调查管理工作,并且进一步加强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内容的选择,以及加强培训评估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自身培训管理工作的完善与发展。
王永欣,陈秀凤,蔡福林[3](2019)在《护士长核心能力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卫生保健的进步, 对护士长核心能力的要求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护士长作为护理工作的管理者, 在新时期对护士长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核心能力发展是作为一个护士长的基本要求, 至关重要。本研究从新时代对护士长的要求、护士长的角色、护士长核心能力、培养护士长的核心能力的方法进行综述。
周畅[4](2018)在《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信息时代、知识时代背景下,出版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编辑人员是出版企业的立社之本,编辑这个古老的职业被赋予新的时代要求和内涵。新媒体编辑需要怎样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其是否能够在相应的岗位上创造出较高的绩效,以往基于智力因素的人才测评体系明显无法满足现代出版企业的需要,因此以职业胜任需求出发的胜任力理论应运而生并得到蓬勃发展。胜任力是研究新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理论与方法,它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效的工具。相比其他行业领域,国内编辑领域胜任力理论研究较少,对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的研究更是极度缺乏。因此本文将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结合国内新媒体编辑工作实践,创造性地构建我国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模型基础。胜任力一直是业界热点研究课题。最近几十年间,国外学者对胜任力理论、模型建构、应用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取得大量优秀成果。但是关于我国编辑胜任力尤其是我国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研究却少之又少。出版业是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文明传承和文化导向的社会责任。人力资源是出版业生存发展之最宝贵、最基本、最具决定意义的资源。我国编辑出版人才战略已纳入国家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全面规划。新媒体编辑是整个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出版业人力资源的新兴力量,其编辑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出版业转型升级发展。因此构建适合时代发展的我国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并使之在出版企业编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发挥效用,成为一项迫切的研究课题。本文以胜任力、工作分析、新媒介素养等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我国目前出版产业发展形势和新媒体编辑工作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原始数据加以分析,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并对其进行验证。随后结合当前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人才招聘与选拔、绩效管理、业务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人才盘点等方面进行实际应用研究。本文研究发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由3个维度18个胜任力特征所组成。三个维度具体为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新媒介素养。其中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包含9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坚持、抗压性、成就感、注重细节、自控、灵活性、诚实可靠、积极倾听、主动学习。专业能力包含6个胜任特征要素,即口头理解、思维创造力、书面表达、制作与推广、广泛涉猎、领导力。新媒介素养包含3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新媒体质量把控能力、新媒体内容加工制作能力。数字出版编辑胜任力模型由3个维度13个胜任力特征构成。三个维度具体为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新媒介素养。其中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包含6个胜任力特征要素:主动学习、信息组织能力、积极倾听、批判思维、时间管理、诚实可靠。专业能力包含4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口头理解、想象力、思维创造力和书面表达。新媒介素养包含3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新媒体质量把控能力和新媒体内容加工制作能力。网络编辑胜任力模型由3个维度11个胜任力特征构成。三个维度具体为职业素质、人格特质和新媒介素养。职业素质包含4个胜任力特征要素:领导力、协调能力、时间管理和主动性。人格特质包含4个胜任力特征要素:自控、抗压性、坚持和成就。新媒介素养包含3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新媒体质量把控能力和新媒体内容加工制作能力。本文认为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够以能力发展为核心,将组织愿景、价值观念、企业文化、经营战略等现代化管理理念,真正有效地转化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习惯。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在人员招聘与甄选、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组织人才盘点等方面可以起到巨大作用。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可以贯穿于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它为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职前教育与测评、人才选拔与培养、职业规划与设计、岗位考核与激励、组织人才盘点等各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技术工具,成为现代新媒体编辑管理的新基点。
朱娟娟[5](2016)在《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现代医学模式的指导下,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受多种原因的影响,不少临床护士尚不能适应现代护理模式下对临床护理沟通技能的需要,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沟通技能,对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和患者服务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评价某三甲医院护士沟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的提出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并为改善护患沟通,发展和谐护患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合肥市某三甲医院为研究现场,以该三甲医院护龄在1年以上的全部在岗护士为调查对象(593人),运用护士沟通能力评估问卷和艾克森人格问卷为调查工具,采用现场发放问卷,自行匿名填写,现场统一收集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本次调查现场共计发放问卷484人份,回收问卷473份,剔除不合格问卷11份,回收有效问卷46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7%。应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16.0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分析方法有t检验、非参数检验、Pearson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结果1护士沟通能力平均得分为148.3±11.3分,其中维度1(信息交流与反馈)得分48.7±4.99分,维度2(沟通行为)得分65.5±5.51分,维度3(沟通价值观)得分34.2±3.07分;2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和职称的护士沟通能力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就业后接受过护患沟通培训的护士维度3(沟通价值观)得分高于未接受过护患沟通培训者,且护患沟通培训是否足够与护患沟通能力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4与常模比较,护士外倾性(E问卷)得分较低(P=0.044),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性等人格特征得分均较高(P<0.001);5护士外倾性和掩饰性人格特征得分与护士沟通能力总得分及三个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而神经质和精神质特征得分与护士沟通能力总得分及三个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1该三甲医院护士的沟通能力处中等水平偏上,但比较而言,维度2(沟通行为)得分较高,而维度1(信息交流与反馈)能力和维度3(沟通价值观)得分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2护士沟通能力随着年龄和工作年限的增加而提高,男性沟通能力比女性要强;3随着护士自评培训程度从不足到足够,护士沟通能力总分及三个维度得分均有上升的趋势;4护士沟通能力与其人格特征密切相关,护士外倾性和掩饰性人格特征与护士沟通能力总分及三个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而神经质和精神质人格状况与护士沟通能力均呈负相关;5性别、护患沟通培训是否足够、E问卷(外倾性)、N问卷(神经质)和P问卷(精神质)是护士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
于文浩[6](2021)在《沈阳民营医院医疗卫生服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民营医院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在医疗服务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医疗服务技术人才短缺、医疗服务力量薄弱、过度诊疗等问题页严重制约了民营医院的发展。本文围绕民营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现状进行调查,获得沈阳民营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具体分析沈阳民营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的问题和原因,进而从医疗卫生服务技术水平、医疗卫生服务意识、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和设备设施等三个方面,提出沈阳民营医院改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沈阳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相比,无论从固定资产投资还是从人才设备方面的投入都远远少于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低的原因是人才政策偏重于公立医院,以及民营医院以经济利益为先导,民营医疗服务资金受限,所以,民营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人才政策倾斜、提高服务技术水平、拓展融资方式、改善财务收支状况、加强对设备设施和环境的投入,多管齐下,才能有效地提升沈阳民营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宋晗,田君叶,邱慧,王朕玉,李飞,邓俊,丁炎明[7](2021)在《基于扎根理论的需求驱动下新任护士长培训模型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探索新任护士长的培训需求,构建需求驱动的培训模型,为管理部门制订培训方案,提高新任护士长岗位胜任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11月—2019年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5名新任护士长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提取34个初始编码及13个范畴编码,在此基础上提炼4个主范畴,分别为外部驱动、自我发展、培训需求、培训关键要素,并据此构建基于需求驱动的新任护士长培训模型。结论新任护士长在外部驱动及自我发展的作用下,培训意愿强烈,培训需求呈多样化。基于需求驱动的培训模型,管理部门应根据新任护士长的需求分析制订培训策略,满足培训意愿,帮助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促进自身教育的发展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吴宏涛[8](2020)在《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进需求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了解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2.了解护士对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和改进需求。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问卷调查法和质性访谈法,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护理信息系统使用行为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本阶段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信息系统使用行为问卷》、《护士信息能力调查问卷》、《护士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中国职业紧张调查问卷》、《护士组织创新氛围量表》对符合条件的郑州市三家医院的430名临床护士开展调查,了解护士NIS使用行为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第二部分: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研究以“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体验和改进需求”为主题制作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符合访谈条件的一线护理人员14人,医院信息科人员3人进行访谈,通过访谈了解护士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进一步掌握护士对改进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切实需求,以弥补单一研究方法的不足。结果本研究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采用频数、率、百分比对样本的一般资料的构成进行统计描述,均数、标准差、多元回归分析对样本的量表得分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平α=0.05,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采用AMOS24.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多个中介效应的进行检验,结果如下:1.护士护理信息系统使用行为得分为(26.832±3.69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探索型使用行为得分为(3.38±0.74)分,处于中等水平;2.在个体特质的影响因素中,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工作年限、使用系统时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3.护士信息能力、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护士职业紧张反应、护士组织创新氛围感知各维度均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P<0.01)、护士信息能力中的“护理信息意识”(P=0.01)、“护理信息管理能力”(P=0.05)、“护理信息操作能力”(P<0.01),护士自主学习能力中的“自我动机信念”(P=0.018),护士职业紧张反应量表里的“认知行为紧张反应”(P<0.01)、“心理紧张反应”(P=0.008)、“身体紧张反应”(P=0.044),护士组织创新氛围里的“创新激励”(P<0.01),9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护士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紧张度、组织创新氛围与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关系模型的构建和验证显示:组织创新氛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均显着,护士信息能力(76.8%)和职业紧张度(12.0%)的间接效应显着,自主学习能力(-23.9%)的间接效应不显着;结合以上直接效应检验的结果可知,护士信息能力和组织创新氛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更为主要。6.本此访谈的目的在于了解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的心理期待和改进需求,通过对访谈资料深入分析、总结,本研究提炼出4个主题,13个亚主题:(1)护士对NIS的有用性、易用性感知不佳;(2)护士对NIS创新的知识不足;(3)护士对NIS组织支持不足;(4)对相关培训的期待。结论1.接受调查的两家医院护士的NIS使用行为较好,但探索型使用行为有待提升;2.个体因素中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工作年限、使用系统时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有显着影响,其中性别影响更为突出;3.护士信息能力、护士职业紧张度、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护士组织创新氛围均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护士信息能力中的“护理信息意识”、“护理信息管理能力”、“护理信息操作能力”,护士自主学习能力中的“自我动机信念”,护士职业紧张反应量表里的“认知行为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护士组织创新氛围里的“创新激励”8个因素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更为突出;4.组织创新氛围对创新性使用行为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均显着,护士信息能力和职业紧张度的间接效应显着,护士信息能力和组织创新氛围对NIS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最为突出。5.护士需要开展改进NIS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培训,并需要多部门的支持。
袁美玲[9](2020)在《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初步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能力结局—行为评估(The Competency Outcomes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odel,COPA)模型为指导,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新入职护士培训相互衔接的培养思路融入到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旨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体现ICU专科特色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新思路。方法1.文献回顾: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查阅国内外医学高校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国家相关文件政策,了解新入职护士培训及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研究现状,根据文献回顾结果拟定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初稿。2.半结构访谈:课题组对来自护理教育、护理管理、ICU专科护理相关领域的6位专家进行半结构访谈,访谈结束后修订函询问卷,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3.德尔菲专家函询:从全国选取30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两轮函询,请专家按Likert5级评分法对各条目进行重要性评分。指标删除标准为同时满足重要性赋值<3.5、变异系数>0.25,结合课题组讨论意见进行修改或删除。4.统计学方法:函询专家一般资料用率、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学描述;研究可靠性用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协调系数表示;条目重要程度用均数±标准差、权重值表示。结果1.文献回顾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268篇文献,依据相关程度将文献分为两组:一组是非直接相关文献(78篇),这组文献主要包括培养现状、对策及发展建议,旨在了解目前MNS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本研究建立科学可行的MNS培养方案奠定基础。另一组是直接相关文献(190篇),主要围绕MNS培养内容探索,包括培养模式、核心能力、课程设置、临床实践及与新入职护士培训并轨等内容。2.半结构访谈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共确定了包括MNS培养与新入职护士培训有效衔接可行性及衔接后ICU方向MNS培养策略两大主题。3.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来自12个省份的25位专家完成了两轮专家函询。专家年龄为(49.56±7.56)岁,参加工作年限为(28.32±8.93)年。两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3.33%和89.29%,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1,两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17(P<0.001)和0.206(P<0.001)。4.指标修改结果:第一轮专家函询指标共174项,共有12名专家提出35条修改建议。按照本研究的指标纳入排除标准,本轮共增加指标29项,删除指标4项,修改指标12项;第二轮专家函询指标共199项,共有3名专家提出5条修改建议。修改指标4项,增加指标1项。最终形成包含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总体时间安排、临床实践内容、过程考核及毕业与学位授予条件6部分在内的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结论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定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家积极性及权威程度较高,构建的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科学性,可为我国新入职护士培训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提供新思路。
吴莹玉[10](2020)在《基于行为目标理论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提高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意识,为临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和实施标准,进一步完善护士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中的职业防护内容。方法1.以“工作场所暴力”/“workplace violence”、“护士”/“nurse*”、“培训”/“train*”/“education”等为检索词在国内外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参照检索所得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初步形成条目池。2.便利抽取青岛市某3个辖区内的三甲综合医院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修订版》调查三甲综合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丰富条目池。3.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包含临床护士、患者及家属和医院行政人员在内的19名访谈对象进行面对面地深度访谈,访谈资料应用Colaizzi法进行分析和整理,提取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需求,结合文献回顾和现状调查结果,初步构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4.运用德尔菲法对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初稿进行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立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5.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赋值进行计算,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1.通过文献回顾,初步形成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条目池。2.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31.31%的三甲综合医院护士经历过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语言辱骂、威胁、性骚扰、躯体攻击。(2)暴力事件多于白班(67.63%)、有其他同事在场(76.98%)、护士办公室(39.57%)和急诊(61.06%)发生;为首施暴人员多为中年(77.70%)、男性(78.42%)和患者家属(73.38%);施暴主要原因为施暴者素质低(71.22%)、其不合理要求被拒绝(60.43%)和等候时间长(46.76%)等;护士的应对方式主要为耐心解释(79.14%)、忍让回避(53.96%)和求助保安(30.94%);遭遇工作场所暴力后,护士受到的即时影响主要为感到委屈(80.58%)、气愤(77.70%)和工作热情下降(52.52%),且常存在持续影响(62.59%)。(3)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的认知水平总体较低,66.67%的护士听说过“工作场所暴力”,76.13%的护士认为“工作场所暴力”在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6.76%的护士不认为“工作场所暴力”不值得大惊小怪,95%以上的护士对预防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持肯定态度。(4)49.77%的护士所在医院开展过与工作场所暴力预防有关的培训。3.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共提取暴力识别、应对策略、自我保护、团队协作、沟通技巧、心理支持和法律法规7个培训需求主题。结合文献回顾和现状调查结果,初步构建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中,培训目标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26个二级指标,培训内容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4.共20名专家参加体系构建咨询,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性分别为95.24%、95.00%。第二轮培训目标指标的专家权威系数为0.828,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33(P<0.001);第二轮培训内容指标的权威系数为0.803,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63(P<0.001)。最终确立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中,培训目标包括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其一级指标分别为:树立防暴意识、具备暴力识别技能、掌握暴力应对技能、掌握自我保护技能、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和熟知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其一级指标分别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概况、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特征和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应对指导;培训方式包括课堂授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及工作坊等。5.层次分析法计算结果显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目标中,“树立防暴意识”和“掌握自我保护技能”两项指标所占权重最大(0.262),其次为“具备暴力识别技能”、“掌握暴力应对技能”和“保持健康心理状态”(0.146),最后为“熟知法律法规”(0.038)。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内容中,“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应对指导”权重最大(0.547),其次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特征”(0.345),最后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概况”(0.109)。结论三甲综合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需求高;本研究构建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指导临床开展护士防暴能力培训工作。
二、浅谈新护士素质培训的相关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新护士素质培训的相关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研究 ——以xx卫生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
二、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特点 |
三、个人原因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对象 |
一、学校简介 |
二、研究对象 |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中等职业学校 |
二、班级管理 |
三、班级管理的内涵 |
第五节 理论依据 |
一、目标管理理论 |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 |
三、多元智力理论 |
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六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三、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 |
第七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XX卫生学校班级管理现状 |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实施 |
一、问卷调查 |
二、访谈调查 |
第二节 调查结果的呈现 |
一、班级管理的主体情况 |
二、班级目标管理 |
三、班级组织建设 |
四、班级学习管理 |
五、班级活动管理 |
六、班级文化管理 |
第三章 护理专业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
一、学校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班主任管理机制 |
二、班主任专业化水平不高 |
三、班级管理中没有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 |
四、班级管理目标不明确 |
五、班级组织机构的运行模式不适应 |
六、班级学习管理不到位 |
七、班级文化管理不扎实 |
第二节 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学校因素分析 |
二、班主任因素分析 |
三、任课教师因素分析 |
四、学生因素分析 |
第四章 改进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的策略 |
第一节 构建学校班级管理的立体网络 |
一、建立班级管理工作保障机制 |
二、建立有机统一的班主任管理机制 |
第二节 提高班主任自身专业素养 |
一、更新教育理念,学会终身学习 |
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
三、增强职业指导能力 |
四、加强工作协调能力 |
第三节 发挥任课教师的优势作用 |
第四节 实行班级目标管理 |
一、构建班级目标 |
二、班级目标的实施与控制 |
三、班级目标成果的考核 |
第五节 试行班干部轮岗制 |
一、班干部轮岗制的原则 |
二、班干部轮岗制的实施 |
第六节 创建学习型班级 |
一、培养学习型班主任 |
二、建立学习型班级的共同愿景 |
三、实行民主管理和自主管理 |
四、促进学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
五、改善心智模式,注重系统思考 |
六、创新学习机制,开展团队学习 |
第七节 创建职业文化氛围为核心的班级文化 |
一、创建班级职业文化氛围的意义 |
二、创建班级职业文化氛围的途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公立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概述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护理人员 |
二、培训 |
三、培训管理 |
第二节 相关基础理论 |
一、终身教育理论 |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 |
第二章 A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现状 |
第一节 A医院概况及组织结构 |
一、A医院概况 |
二、A医院组织架构 |
三、A医院护理人员人力资源概况 |
第二节 A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状况分析 |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
二、培训需求调查重视度 |
三、培训计划情况 |
四、培训内容及方式 |
五、培训评估调查 |
六、培训满意度 |
第三章 A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一节 A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培训需求调查不足 |
二、培训计划制定不完善 |
三、培训课程及内容设置不合理 |
四、缺乏有效培训效果评估工作 |
第二节 A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导致问题的原因 |
一、培训管理能力不足 |
二、护理人员培训思想认识不够深入 |
三、培训制度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
四、培训资源积累不够深厚 |
第四章 国内护理人员培训管理典型案例及启示 |
第一节 北京协和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案例 |
一、精简化层级划分 |
二、科学的目标设定 |
三、核心课程设置 |
第二节 上海长海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案例 |
一、分级教育模式的建立 |
二、护理人员的使用 |
三、分级培训方法的选择 |
四、考核方法的确定 |
五、考核结果的使用 |
第三节 慈溪同济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案例 |
一、分级职业生涯规划 |
二、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培训体系 |
三、定期召开全员性质知识培训 |
四、科室举行业务学习 |
五、制定详细的科室培训计划 |
第四节 典型案例的启示 |
一、分级管理满足不同护理人员需求 |
二、分级管理制定不同层级培训计划 |
三、分级管理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
四、分级管理做好效果评估考核 |
第五章 A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优化策略 |
第一节 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工作 |
一、做好人员分级及培训需求调查 |
二、基于培训需求建立组织体系 |
三、基于岗位需求做好培训需求分析 |
第二节 加强培训计划完善工作 |
一、明确不同层级人员的培训目标 |
二、根据不同人员目标建立培训计划 |
三、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
第三节 完善培训课程体系 |
一、注重培训课程设计的有效性 |
二、针对不同分级人员设计培训内容 |
三、合理培训方法的选择 |
第四节 注重培训效果的评估管理 |
一、注重培训效果评估管理实施 |
二、基于不同层面强化评估管理 |
第五节 培训管理相关保障措施 |
一、加强领导对培训工作的重视 |
二、完善护理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
三、加快推动学习型组织体系建设 |
四、注重护理人员培训材料的积累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4)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关于新媒体编辑的研究 |
1.2.2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的研究 |
1.2.3 我国编辑领域胜任力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
2.1 理论基础 |
2.1.1 胜任力理论 |
2.1.2 工作分析理论 |
2.1.3 新媒介素养理论 |
2.2 本文研究框架 |
3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要素的确定 |
3.1 新媒介素养视角下的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 |
3.2 O*NET工作分析导出的胜任力特征 |
3.3 基于网络招聘信息的数据补充 |
3.4 新媒体编辑胜任特征要素的最终确立 |
4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4.1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预试 |
4.1.1 预试模型的建立 |
4.1.2 预试模型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4.2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建立 |
4.3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验证 |
5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分析与讨论 |
5.1 问卷样本数据基本情况 |
5.2 新媒体编辑与传统编辑胜任力差异 |
5.3 不同工作类别的新媒体编辑胜任力差异 |
5.3.1 数字出版编辑胜任力 |
5.3.2 网络编辑胜任力 |
5.4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5.4.1 同性别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2 不同工作年限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3 不同工作类别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4 不同工作职务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5 不同职称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6 不同学历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6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
6.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6.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招聘与甄选 |
6.2.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招聘与选拔的优势 |
6.2.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招聘与甄选体系建设 |
6.3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 |
6.3.1 我国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的难点和困境 |
6.3.2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的优势 |
6.3.3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体系 |
6.4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 |
6.4.1 我国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存在的问题 |
6.4.2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的优势 |
6.4.3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体系的建立 |
6.5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职业生涯规划 |
6.5.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职业生涯规划的优势 |
6.5.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的建立 |
6.6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组织人才盘点 |
6.6.1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人才盘点的优势 |
6.6.2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人才盘点机制 |
6.7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7 总结与讨论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7.2 本文创新之处 |
7.3 本文的不足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5)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
前言 2 |
研究对象及方法 3 |
结果 3.1 |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3.2 |
调查对象护患沟通培训自我评价 3.3 |
护患沟通能力评价 3.4 |
调查对象人格特征评价 3.5 |
护士沟通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4 |
讨论 4.1 |
护士沟通能力现状 4.2 |
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
护士沟通能力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4.4 |
对策及建议 5 |
结论 6 |
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
(6)沈阳民营医院医疗卫生服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依据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评述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四、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创新点 |
第二章 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的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民营医院 |
(二)医疗卫生服务 |
二、医疗卫生服务的理论基础 |
(一)公共服务理论 |
(二)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理论 |
三、医疗卫生服务的国家政策 |
第三章 沈阳民营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现状 |
一、沈阳市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 |
(一)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服务 |
(二)逐步取消对社会资本的股权比例限制 |
二、沈阳市民营医院的基本情况 |
(一)沈阳市民营医院的服务形式 |
(二)沈阳市民营医院管理运行情况 |
三、沈阳市民营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现状 |
(一)医学诊断服务项目不足 |
(二)医疗专业化程度低 |
(三)基础设施与医疗设备情况 |
(四)医疗服务规模小 |
第四章 沈阳民营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的调查情况 |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设计 |
二、调查结果 |
(一)调查部分分析 |
(二)访谈调查结果 |
三、民营医院实施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
(一)民营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低 |
(二)医疗服务意识差 |
(三)医院软硬件环境参差不齐 |
四、沈阳民营医院医疗卫生服务问题的原因 |
(一)高水平医务人才储备不足 |
(二)经济效益为先导,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
(三)医疗服务环境提升动力不足 |
第五章 提升民营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 |
一、医疗卫生服务技术水平提升的路径 |
(一)改进“以医为主”的激励政策 |
(二)重视专业人才的技术提升 |
二、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提升 |
(一)注重良好医患关系的培养 |
(二)加强服务意识等岗位培训 |
三、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
(一)加强便民设施建设,改善就诊环境 |
(二)放宽融资政策拓宽筹资渠道改善财务状况 |
(三)完善民营医院的规范管理 |
(四)强化政府监管及政策的落实 |
(五)逐步完善绩效分配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进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立题依据 |
1.2 相关概念及定义 |
1.3 国内外文献回顾 |
1.4 小结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理论依据 |
4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工具 |
5 资料收集 |
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7 伦理原则 |
8 质量控制 |
结果 |
1 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
1.1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资料构成 |
1.2 护理信息创新性系统使用行为结果 |
1.3 人口学特征对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的结果 |
1.4 护士信息能力得分结果分析 |
1.5 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结果分析 |
1.6 护士职业紧张反应统计结果 |
1.7 护士组织创新氛围统计结果 |
2 各量表维度得分对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的比较分析 |
3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
4 护士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紧张度、组织创新氛围与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关系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
4.1 模型假设 |
4.2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认知体验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 访谈提纲 |
4 资料收集与处理 |
5 伦理原则 |
6 结果 |
7 讨论 |
总结与思考 |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简历 |
致谢 |
(9)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初步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3 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技术路线图 |
5 质量控制 |
结果 |
1 文献研究结果 |
2 半结构访谈结果 |
3 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 |
讨论 |
1 ICU方向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分析 |
2 ICU 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新入职护士培训衔接方案指标分析 |
3 本研究的创新性 |
4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10)基于行为目标理论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4.1 行为目标理论 |
4.2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 |
5 技术路线图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文献回顾研究对象 |
1.2 问卷调查研究对象 |
1.3 半结构式访谈法研究对象 |
1.4 专家遴选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回顾法 |
2.2 问卷调查法 |
2.3 半结构式访谈法 |
2.4 德尔菲法 |
3 统计学分析 |
3.1 问卷调查法 |
3.2 德尔菲法 |
4 质量控制 |
4.1 团队组建 |
4.2 问卷调查 |
4.3 半结构式访谈 |
4.4 专家咨询 |
结果 |
1 文献回顾结果 |
2 问卷调查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2.2 三甲综合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现状 |
3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
3.1 受访者一般资料 |
3.2 培训需求主题 |
4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初稿 |
5 咨询专家结果 |
5.1 咨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
5.2 专家的积极程度 |
5.3 专家的权威程度 |
5.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
5.5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
6 指标咨询结果 |
6.1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
6.2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
讨论 |
1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的必要性和需求性高 |
2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的科学性较好 |
3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的可靠性较强 |
4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的内容分析 |
4.1 培训目标 |
4.2 培训内容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四、浅谈新护士素质培训的相关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班级管理研究 ——以xx卫生学校为例[D]. 肖虹.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公立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管理优化研究[D]. 陈茉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3]护士长核心能力的研究进展[J]. 王永欣,陈秀凤,蔡福林. 中国基层医药, 2019(20)
- [4]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 周畅. 武汉大学, 2018(01)
- [5]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 朱娟娟. 安徽医科大学, 2016(10)
- [6]沈阳民营医院医疗卫生服务问题研究[D]. 于文浩.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7]基于扎根理论的需求驱动下新任护士长培训模型的构建[J]. 宋晗,田君叶,邱慧,王朕玉,李飞,邓俊,丁炎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07)
- [8]护理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改进需求研究[D]. 吴宏涛. 郑州大学, 2020(02)
- [9]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初步构建[D]. 袁美玲. 青岛大学, 2020(01)
- [10]基于行为目标理论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培训体系的构建[D]. 吴莹玉. 青岛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