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疫苗论文_王建文,Zhang,L

导读:本文包含了蛋白疫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疫苗,链球菌,肺炎,铜绿,免疫,颗粒。

蛋白疫苗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文,Zhang,L[1](2019)在《稳定性改善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糖蛋白疫苗的设计和特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是幼儿和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目前,还没有能用的上市疫苗并且治疗这种疾病的选择相当有限。感染性RSV颗粒用I型病毒融合蛋白(F)糖蛋白修饰,其在结构上从亚稳态的融合前形态重排成高度稳定的融合后形态。在自然感染RSV的人群中,中和抗体主要识别病毒融合前构象。因此,基因(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曲晓军,王金英,夏海华,于冲,潘钰[2](2019)在《铜绿假单胞菌混合蛋白疫苗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制备免疫力高、不良反应少的铜绿假单胞菌混合蛋白疫苗,试验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内毒素蛋白、类毒素和外膜蛋白免疫后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鲎试剂凝胶半定量方法测定上述3种蛋白的内毒素含量,采用"高免疫力+低内毒素"作为配伍指标制备5组混合蛋白疫苗,分别编为1~5号,间接ELISA法测定混合蛋白疫苗的免疫力水平,鲎试剂凝胶半定量方法测定混合蛋白疫苗的内毒素含量,小鼠腹腔注射法测定混合蛋白疫苗的异常毒性。结果表明:叁种蛋白免疫后,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均随免疫进程持续升高,内毒素蛋白抗体效价最高,达到1∶12 500;内毒素蛋白中内毒素含量(E_内)为8.00 EU/mL,类毒素中内毒素含量(E_类)为1.73 EU/mL,外膜蛋白中内毒素含量(E_外)为2.24 EU/mL;3号混合蛋白疫苗(内毒素蛋白∶类毒素∶外膜蛋白=60∶20∶20)血清抗体效价达到了1∶12 800,其内毒素含量(E_3)为5.66 EU/mL;3号混合蛋白疫苗异常毒性试验合格。说明3号混合蛋白疫苗免疫效果好,与内毒素蛋白持平,且内毒素含量低于内毒素蛋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9期)

张素婷,黄健,闵迅[3](2019)在《肺炎链球菌融合蛋白疫苗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肺炎链球菌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条件致病菌,目前其疫苗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突破,但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荚膜多糖疫苗上,存在诸多局限性。近年来,随着生物学技术及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由肺炎链球菌毒力因子及表面蛋白制作的蛋白疫苗研发迅速。其中,将肺炎链球菌不同的表面蛋白质作为免疫原组分构建的融合蛋白疫苗,极大地增强了疫苗的免疫原性,且已取得一定的试验效果,未来进一步研究将有望取代荚膜多糖疫苗。(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14期)

袁伟[4](2019)在《含结核分枝杆菌多阶段抗原融合蛋白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拟靶向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多阶段特异性表达的抗原,设计并构建包含多个靶抗原的融合蛋白SHR3;检测SHR3及其亚组分蛋白能否被安徽省淮南市M.tb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识别;以SHR3联合佐剂DMT免疫C57BL/6小鼠,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1.选择M.tb感染后的分泌期、潜伏期和复苏期特异性表达抗原Rv1626、Rv2866和Rv1884,构建融合蛋白SHR3及其亚组分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分别进行原核表达、纯化、SDS-PAGE 和 Western blotting 鉴定。。2.依据结核病(Tuberculosis,TB)临床诊断标准筛选临床受试者,分为感染者(包括TB患者和潜伏感染者)与健康对照者。利用全血干扰素释放分析技术(Whole-blood IFN-γrelease assay,WBIA)检测 SHR3 及其亚组分蛋白诱导M.tb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水平及其差异;并在特异性抗原SHR3刺激受试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抗原特异性IFN-γ和IL-2单阳及双阳的CD4+、CD8+T细胞总数并比较差异。3.制备亚单位融合蛋白疫苗SHR3/DMT,将C57BL/6小鼠分为PBS阴性对照组、DMT对照组、BCG阳性对照组、SHR3/DMT组和BCG+SHR3/DMT组。按相应的免疫方案皮下免疫各组小鼠,9周后处死。以ELISA检测其抗原特异性抗体滴度;脾淋巴细胞分泌的抗原特异性IL-4、IL-2、TNF-α和IFN-γ水平;以及以qRT-PCR检测肺脏抗原特异性IL-4、IL-2、TNF-α和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1.成功构建、表达、纯化融合蛋白SHR3及其亚组分蛋白,以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证实SHR3及其亚组分蛋白鉴定正确,同时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生物学活性。2.SHR3及其亚组分蛋白刺激M.tb感染者淋巴细胞产生的IFN-γ水平,以及诱导产生的IFN-γ、IL-2单阳及双阳的CD4+和CD8+T细胞数均显着性高于健康对照组。3.SHR3/DMT诱导小鼠产生显着高水平的IgG抗体及其亚类,IgG2a/IgG1结果显示趋向Th1型应答;同时诱导小鼠肺脏组织IFN-γ、TNF-α及iNOS表达水平显着高于PBS组和DMT组。无论以PPD或SHR3刺激,BCG+SHR3/DMT组小鼠均诱导分泌最高水平的总IL-2、IFN-γ和TNF-α,且显着高于PBS组和DMT组(P<0.05)。结论:以安徽省淮南市M tb感染者T细胞识别的M tb多阶段靶抗原构建融合蛋白SHR3,可诱导M tb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高水平IFN-γ,以及诱导数量较多的IFN-γ、IL-2单阳及双阳的CD4+和CD8+T细胞。SHR3/DMT可诱导免疫后小鼠产生显着高水平IL-2和IFN-γ。上述实验结果均证实SHR3可诱导高水平的抗原特异性CD4+Th1型应答。本研究为在动物模型中进一步评价SHR3抗Mtb感染的保护性建立了研究基础。图15;表8;参57;(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3)

郭永青[5](2019)在《细菌样颗粒为载体的阿尔茨海默症蛋白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茨海默症(AD)是导致老年人患痴呆症的最主要原因,是一种渐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包括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聚集,细胞内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引起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丢失等。研究表明,Aβ的过量产生和积累与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认为Aβ是AD的触发因素,而Tau病理和其它退行性变化是Aβ病理的下游结果。Aβ作为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由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剪切产生的,并且存在多种聚集形式,其中可溶性的寡聚体形式被认为是毒性最强的一种形式,可以导致突触和认知功能的损伤。因此,降低脑内的Aβ载量或阻断Aβ的毒性被认为是治疗AD的潜在策略。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在AD的治疗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策略,其中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策略。很多靶向Aβ的主动免疫疫苗和被动免疫疫苗已经在不同的AD模型鼠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少模型鼠脑中的Aβ载量并且能有效地改善认知障碍。然而,使用人工合成的人全长Aβ1-42肽作为免疫原的主动免疫疫苗AN1792,由于在IIa期临床试验中6%的受试者出现了脑膜炎症状而被迫停止,这一症状被认为是由Aβ特异性的T细胞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后来研究发现Aβ1-42肽的C-末端(Aβ15-42)存在T细胞表位。因此,在此之后的Aβ免疫疗法选择Aβ1-42的N-末端区域或该区域的部分短片段作为表位来避免Aβ特异性T细胞反应。例如,CAD106选择Aβ1-42肽N-末端前6个氨基酸(Aβ1-6)肽片段作为B细胞表位,该疫苗在动物体内诱导产生了Aβ特异性抗体而没有引起Aβ特异性T细胞反应,而且证明该疫苗可以有效地减少APP模型鼠脑中淀粉样蛋白的积累。综合考虑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选择Aβ1-6肽作为疫苗的表位。主动免疫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体内诱导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针对AD的主动免疫疗法也不例外。高水平的Aβ特异性抗体有助于脑内Aβ斑块和其它形式的Aβ的清除。但是,作为半抗原,Aβ1-6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需要搭载一个理想的载体才能充分发挥其免疫原性,从而诱导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细菌样颗粒(BLP),之前也被称作革兰氏阳性增强子基质颗粒,是乳酸乳球菌的肽聚糖壳,大小和形状与活菌相似,而乳酸乳球菌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评定为公认安全(GRAS)等级。BLP可以作为多功能且安全的疫苗载体系统,具有高效携载亚单位蛋白疫苗的能力,抗原可以与肽聚糖锚定结构域蛋白(PA)融合后特异性地结合到BLP的表面。PA来源于乳酸乳球菌细胞壁水解酶AcmA的C-末端结构域,该蛋白可以通过非共价键作用结合在BLP表面上,且对BLP具有高度亲和性。而且BLP已经在疟疾、肺炎、猪O型口蹄疫、手足口病、流感等多个领域的疫苗中作为载体或佐剂得到了应用,并且这些研究已经证明,抗原搭载BLP比抗原本身诱导产生的免疫反应更强。为了获得一株安全有效的新型AD疫苗,我们将1、3、6或9个拷贝数的Aβ1-6与PA融合,这4个重组蛋白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且能结合在BLP的表面上,由此制备成4个基于BLP的Aβ疫苗。这4个疫苗均能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高水平的Aβ特异性抗体。更重要的是,这4个疫苗免疫小鼠之后均不会导致Aβ特异性的T细胞反应。在这4个疫苗中,C-6copy-Aβ1-6-PA-BLP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Aβ特异性抗体的能力最强。而且,这4个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的抗体能够有效地阻断Aβ42寡聚体对SH-SY5Y细胞的细胞毒性。此外,小鼠在免疫4次C-6copy-Aβ1-6-PA-BLP叁个月之后,依然可以在血清中检测到高水平的Aβ特异性抗体。鉴于诱导Aβ特异性抗体产生的高效性和疫苗的安全性,基于BLP载体的Aβ疫苗可能会是一种对AD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疫苗。(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陈晓瑞[6](2019)在《肺炎链球菌PspAs蛋白疫苗佐剂筛选和体外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肺炎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主要定植于鼻咽处的呼吸道粘膜中。据统计,每年有几百万人死于肺炎链球菌感染,婴幼儿和老年人所占比例较高。虽然荚膜多糖疫苗和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已经进入市场,但因血清型限制,导致其保护性有限且容易引起血清型替代现象。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PspA)是一种存在于所有肺炎链球菌中的具有高免疫原性的表面蛋白,分为3个家族和6个亚类,可诱导机体产生较高的免疫反应。在本实验室的前期实验结果中,我们构建了一种PspA蛋白联合疫苗PspAs,它包括PsaA-PspA23蛋白和PspA4蛋白,相比于Ppv23疫苗,其产生了较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性。然而,PspAs疫苗对一些菌株没有很好的保护能力。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筛选并加入有效的佐剂以提高PspAs疫苗的有效性。我们选择四种佐剂(氢氧化铝、MF59、AS03、AS02)与PspAs蛋白进行联合免疫,并进行佐剂剂量优化和免疫评价,测定了小鼠抗体效价、抗体IgG分型、血肺菌载量、存活率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表明,所有疫苗在抗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效价方面均显示出佐剂剂量依赖性的改善,同时,用PspAs蛋白与各种佐剂联合免疫的小鼠菌肺及菌血载量明显减少。而在这些联合免疫疫苗中,AS02佐剂PspAs疫苗诱导的IgG效价高于其他佐剂,且对不同家族、不同亚类的病原菌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此外,只有AS02组显示了高水平的细胞因子如TNF-α、IFN-γ、IL-2、IL-4。这些结果表明,AS02与PspAs蛋白联合应用有望成为下一代肺炎疫苗。调理吞噬实验能够有效的评价荚膜多糖疫苗的有效性。但肺炎蛋白疫苗却缺少有效的体外评价方法。本论文评价了被动免疫实验、调理吞噬实验和补体抑制实验叁种体外方法。在被动免疫实验中,首先确定了实验流程,即采用兔血清腹腔注射小鼠,注射6小时后,进行攻毒实验。然后,利用被动免疫实验方法评价了两株不同的肺炎链球菌的攻毒保护能力。结果显示随着血清稀释倍数的增大,小鼠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在调理吞噬和补体抑制实验中,评价了4株不同的肺炎链球菌。根据实验结果,调理吞噬实验不能准确的评价PspAs疫苗的有效性,与之相比,补体抑制实验更适合。但是补体为什么能够在PspAs抗体存在时对肺炎链球菌产生抑制作用的机制还不清楚。为了进一步探究PspA蛋白对补体抑制效果的影响,我们构建了PspA蛋白缺陷的肺炎链球菌并进行了补体抑制实验。结果显示,PspA蛋白缺陷的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相比,荚膜多糖疫苗的免疫血清组的抑制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这表明PspA具有阻碍补体介导的菌体生长抑制的作用,这一发现为肺炎链球菌PspA蛋白疫苗体外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侯永利[7](2019)在《乙肝核心蛋白嵌合奈瑟菌表面蛋白A重组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究乙肝核心蛋白(HBc-N144)嵌合奈瑟菌表面蛋白A(Neisseria surface protein A,NspA)构成的重组蛋白疫苗(HBc-N144-NspA)在小鼠体内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特别是黏膜免疫应答水平及其免疫保护效果,为寻找高效黏膜免疫佐剂、研制高效B群流脑疫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构建HBc-N144-NspA病毒样颗粒。通过生物信息学查找及截取乙肝核心蛋白、奈瑟菌表面蛋白A基因序列,在截短的乙肝核心蛋白(HBc-N144)的免疫显性区域(MIR区)79-80位氨基酸之间插入NspA基因,获得测序正确的原核质粒pET28a-HBc-N144-Ns pA,再将该融合质粒表达重组蛋白HBc-N144-NspA,纯化后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所形成的病毒样颗粒。2.评价HBc-N144-NspA重组蛋白疫苗的免疫效果。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HBc-N144-NspA,纯化后免疫雌性BALB/C小鼠,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IgG1和IgG2a以及生殖道分泌液中sIgA。分离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检测培养上清中IL-4、IFN-γ和IL-17A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Th1和Th2亚群。血清体外杀菌试验检测免疫血清的体外杀菌活性;末次免疫后2周,以致死剂量的脑膜炎奈瑟菌MC58攻击,观察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通过采集小鼠免疫接种部位肌肉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分析炎性浸润情况。[结果]1.成功构建了HBc-N144-NspA病毒样颗粒。通过透射电镜观察HBc-N144、HBc-N144-NspA呈颗粒样结构,它们大小较均一,粒径分别约为30nm及120nm;2.重组蛋白疫苗组HBc-N144-NspA+F(F为弗氏佐剂)、HBc-N144-NspA和rNspA+F分别免疫小鼠所产生的特异性IgG和sIgA在免疫后42天达到峰值,其中HBc-N144-NspA组明显高于rNspA/F组(p<0.05),HBc-N144-NspA+F和HB c-N144-NspA组之间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HBc-N144-NspA+F,HBc-N144-NspA,NspA+F组特异性IgG1/IgG2a比值均大于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Bc-N144-NspA+F,HBc-N144-NspA和Nsp A+F诱导的免疫应答均倾向于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定量检测结果显示,HBc-N144-NspA+F和HBc-N144-NspA组所产生的IL-4、I NF-γ和IL-17A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NspA+F组。致死量MC58攻击试验小鼠72h后,HBc-N144-NspA+F,HBc-N144-NspA组均获得了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小鼠存活率均达90%,明显高于r NspA+F组75%的存活率。免疫后第六周血清体外杀菌抗体滴度,H Bc-N144-NspA+F组为1:16,HBc-N144-NspA和rNspA+F均为1:8。病理切片结果显示,HBc-N144-NspA+F组与NspA+F组均出现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而HBc-N144-NspA组未产生明显的炎性浸润。[结论]1、构建的HBc-N144-NspA病毒样颗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尤其是黏膜免疫。2、HBc-N144-NspA重组蛋白疫苗组血清体外杀菌活性较高,对实验小鼠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且免疫保护效果明显高于NspA+F组。(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9-05-01)

刘康[8](2019)在《弓形虫MIF蛋白疫苗对BALB/c小鼠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具有复杂生命周期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它呈世界性分布,其宿主来源广泛,能够感染人类、家畜等大多数哺乳动物和鸟类。据统计,世界上大约1/3的人口呈血清阳性,弓形虫感染主要引起弓形虫病,对于胎儿和免疫受损的个体可造成严重的疾病。当前尚无合理的药物去抵抗弓形虫,因而研制有效的疫苗去控制弓形虫是刻不容缓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作为介导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键上游细胞因子,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已经在许多寄生物种中发现了MIF的同源物,且亦从弓形虫中分离出了MIF的同源物。基于MIF这些作用,本研究将制备的重组弓形虫MIF(rTgMIF)蛋白肌肉注射BALB/c小鼠,评估该蛋白疫苗的免疫原性。通过评估TgMIF蛋白是否能作为抵抗弓形虫的候选疫苗分子,为弓形虫病的预防和疫苗的研制提供实验依据。目的:探索弓形虫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TgMIF)蛋白是否能成为抵抗弓形虫病的候选疫苗分子,这为未来弓形虫病的预防和蛋白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新的线索。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对TgMIF的理化性质和抗原表位等进行分析。将构建的重组pET-28a-TgMIF质粒转化入Rosetta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利用考马斯亮蓝染色以及Western Blot对纯化的rTgMIF蛋白及细胞蛋白进行鉴定。将240只6至8周的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PBS组,2.5μg组,5.0μg组,10.0μg组,20.0μg组,每组40只。经纯化的rTgMIF蛋白通过大腿肌肉注射方式免疫小鼠,共免疫叁次。免疫完成后,每组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G水平通过ELISA检测。然后将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用rTgMIF蛋白刺激进行培养,通过CCK-8试验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分别在24h和96h收集经蛋白刺激的脾细胞培养液上清,用ELISA检测上清中IL-4和IFN-γ含量。末次免疫后两周,选择最佳剂量组与两组对照组进行弓形虫感染实验,每组随机挑选30只小鼠腹腔注射1×10~3 RH速殖子,观察统计30天,计算小鼠的存活率;同时每组随机选取3只小鼠通过灌胃感染20个Pru包囊,两个月后计数各组小鼠脑组织包囊数,用来评估rTgMIF蛋白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1)利用DNASTAR软件对TgMIF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gMIF蛋白的大多数区域是亲水性区域和可变区域,抗原指数良好,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猜测其具有成为弓形虫疫苗候选分子的潜能;(2)通过考马斯亮蓝染色可知,rTgMIF蛋白在Rosetta菌中被成功诱导表达及纯化,在特定位置得到一个预期的13KD左右的分子条带;用Western Blot检测,兔抗TgMIF多克隆抗体只能特异性识别弓形虫TgMIF蛋白,不能识别弓形虫14-3-3蛋白,证明rTgMIF表达成功;(3)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G水平,所有免疫组IgG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与PBS组(p<0.001),并且随着免疫次数增加而增高,其中5μg蛋白免疫效果最佳(p<0.001);(4)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5μg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在rTgMIF蛋白刺激下显着增殖(p<0.05);(5)细胞因子结果显示,IFN-γ水平在rTgMIF免疫组中显着增加(P<0.001)IL-4略有增加(P<0.01);(6)RH速殖子感染小鼠后,存活率曲线显示,空白对照组与PBS组两组小鼠均在10天内死亡,rTgMIF免疫组小鼠在第30天还有25%的小鼠存活(P<0.001),存活时间显着延长;(7)从各组小鼠脑内Pru包囊计数可知,rTgMIF免疫组的小鼠脑包囊数显着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证明弓形虫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TgMIF)在BALB/c小鼠体内能够成功引起强烈的Th1/Th2免疫,并且以Th1特异性免疫应答占主导地位。接种rTgMIF蛋白疫苗的小鼠能有效抵抗急性和慢性弓形虫感染。TgMIF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一个抗弓形虫病的潜在疫苗分子。(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梁诚诚,李文桂[9](2019)在《铜绿假单胞菌OprF/I融合蛋白疫苗研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阴性非发酵和需氧的机会性致病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治疗面临巨大挑战,研制疫苗是防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替代方法。融合外膜蛋白OprF/I是一种保护性抗疫苗以及重组沙门菌疫苗的研制现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9年01期)

郭珊珊,杨瑞,岳续鹏,廖业,郭锦锦[10](2018)在《刚地弓形虫侵入相关蛋白疫苗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刚地弓形虫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但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因而疫苗的研制尤为重要。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是其繁殖、致病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微线体蛋白先形成复合体对宿主细胞进行粘附,然后与棒状体颈部蛋白形成移动连接,在Ca2+以及相关激酶、蛋白的调节下虫体依赖肌动-肌球蛋白马达驱动其侵入宿主细胞,这不仅是虫体增殖所必需,也是虫体免疫逃避及慢性感染的重要手段,因而如何阻止/减缓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成为疫苗研制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将从弓形虫侵入过程涉及到的相关蛋白入手,对其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蛋白疫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制备免疫力高、不良反应少的铜绿假单胞菌混合蛋白疫苗,试验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内毒素蛋白、类毒素和外膜蛋白免疫后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鲎试剂凝胶半定量方法测定上述3种蛋白的内毒素含量,采用"高免疫力+低内毒素"作为配伍指标制备5组混合蛋白疫苗,分别编为1~5号,间接ELISA法测定混合蛋白疫苗的免疫力水平,鲎试剂凝胶半定量方法测定混合蛋白疫苗的内毒素含量,小鼠腹腔注射法测定混合蛋白疫苗的异常毒性。结果表明:叁种蛋白免疫后,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均随免疫进程持续升高,内毒素蛋白抗体效价最高,达到1∶12 500;内毒素蛋白中内毒素含量(E_内)为8.00 EU/mL,类毒素中内毒素含量(E_类)为1.73 EU/mL,外膜蛋白中内毒素含量(E_外)为2.24 EU/mL;3号混合蛋白疫苗(内毒素蛋白∶类毒素∶外膜蛋白=60∶20∶20)血清抗体效价达到了1∶12 800,其内毒素含量(E_3)为5.66 EU/mL;3号混合蛋白疫苗异常毒性试验合格。说明3号混合蛋白疫苗免疫效果好,与内毒素蛋白持平,且内毒素含量低于内毒素蛋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蛋白疫苗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文,Zhang,L.稳定性改善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糖蛋白疫苗的设计和特性鉴定[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9

[2].曲晓军,王金英,夏海华,于冲,潘钰.铜绿假单胞菌混合蛋白疫苗制备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3].张素婷,黄健,闵迅.肺炎链球菌融合蛋白疫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

[4].袁伟.含结核分枝杆菌多阶段抗原融合蛋白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原性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9

[5].郭永青.细菌样颗粒为载体的阿尔茨海默症蛋白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价[D].吉林大学.2019

[6].陈晓瑞.肺炎链球菌PspAs蛋白疫苗佐剂筛选和体外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侯永利.乙肝核心蛋白嵌合奈瑟菌表面蛋白A重组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研究[D].南华大学.2019

[8].刘康.弓形虫MIF蛋白疫苗对BALB/c小鼠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

[9].梁诚诚,李文桂.铜绿假单胞菌OprF/I融合蛋白疫苗研制现状[J].生物技术通讯.2019

[10].郭珊珊,杨瑞,岳续鹏,廖业,郭锦锦.刚地弓形虫侵入相关蛋白疫苗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不同浓度甘油对目的蛋白表达量的影响脂质体—细胞间相互作用A载药脂质体特...的基因组结构免疫小鼠产生的AP特异性的抗体滴度重组蛋白联合疫苗的IgG水平分析潜在M细胞投递系统的示意图(Yoshiko...

标签:;  ;  ;  ;  ;  ;  ;  

蛋白疫苗论文_王建文,Zhang,L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