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烷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杂环化合物,立体选择性,环烷烃,催化氢化
环烷烃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环状单胺基卡宾-铑立体选择性地催化氢化(杂)芳基硼酸酯:合成顺式硼化环烷烃和饱和杂环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6554~6558在合成化学中,顺式硼基取代的环烷烃和饱和杂环化合物通常难以制备.催化氢化是现代合成化学最重要的手段和策略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等功能分子的合成.值得注意的是,以商业易得的(杂)芳基硼酸酯为原料,对不饱和的芳环进行去芳构化催化加氢面临脱硼化副反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曾小明课题组发展了一类谐二甲基取代的环状单胺基卡宾-铑催化剂,以廉价易得的(杂)芳基硼酸酯为原料,通过去芳构化催化氢化(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杨胜彪,李燕,张前[2](2019)在《铜催化1-芳基-1-环醇和1,3-二羰基化合物的环化反应:合成环烷烃稠合的二氢呋喃衍生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种铜催化的1-芳基-1-环醇和1,3-二羰基化合物的环化反应,以中等到优秀的产率合成了一系列环烷烃稠合的二氢呋喃衍生物.该反应条件温和,官能团兼容性好.机理研究表明此环合反应可能经历了自由基中间体.(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疏其朋,李佳书,李进龙[3](2019)在《石脑油液液萃取脱环烷烃和芳烃溶剂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正己烷和环己烷混合物模拟石脑油,选取乙醇、环丁砜、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N,N-二甲基乙酰胺为萃取剂,通过GC方法测定了单一萃取剂和复合萃取剂对模拟石脑油的液液平衡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单一溶剂脱环性能均较差,复合溶剂对环己烷有一定分离效果,但分配系数和选择性不能同时满足要求。以DMF为主萃取剂,将其与CY11组成复合萃取剂,对实际石脑油进行了脱环芳效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DMF+CY11复合溶剂可显着提高环己烷的分配系数和选择性,对C_5~C_s环烷烃和芳烃有良好的分离效果。(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曹明月[4](2019)在《石脑油中环烷烃组分的萃取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效利用石脑油中的环烷烃组分是石脑油资源分子管理和优化利用的迫切要求,本文采用溶剂萃取工艺分离石脑油中的环烷烃组分具有流程简捷、能耗低的优点。本文首先以Hansen溶度参数理论为指导,建立了石脑油中正构烷烃和环烷烃的叁维溶度参数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根据溶剂对环烷烃的溶解性和选择性,优选出2-吡咯烷酮作为环烷烃萃取分离的单一溶剂。单级萃取适宜的操作条件为:剂油比5、萃取温度303K。石脑油经过萃取分离过程,抽出油收率为34.1wt%,环烷烃萃取率为38.3wt%。在此基础上,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助剂进行了萃取剂的复配研究,并优化了复合萃取剂的操作条件。在二级逆流萃取操作时,复合萃取剂的适宜操作条件为:2-吡咯烷酮:N-甲基吡咯烷酮(体积比)=0.4、剂油比1、萃取温度308K。石脑油经萃取分离后,抽出油收率为3 8.7wt%,环烷烃萃取率为45.5wt%。复合萃取剂兼具较高的选择性和溶解性。复合萃取剂对C6环烷烃萃取效果最好,萃取率达到54.2wt%,与2-吡咯烷酮相比提高了 7.1个百分点。其中,环己烷萃取率达到55.4wt%。复合萃取剂的环烷烃选择性参数ε1、ε2、ε3和ε4分别为17.8%、40.3%、36.8%和43.2%,与2-吡咯烷酮相比分别提高了5.5、2.2、0.9和1.0个百分点。复合萃取剂在叁级逆流萃取条件下,抽出油收率为68.8wt%,环烷烃萃取率为76.4wt%。与石脑油原料相比,抽出油的芳烃潜含量提高了约19个百分点,是优质的催化重整原料。抽余油的烷烃含量提高了约16个百分点,乙烯收率可提高2.4个百分点,是优质的裂解制乙烯原料。通过复合萃取剂的萃取分离过程,富集石脑油中的环烷烃组分,可以实现石脑油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5)
韩蕾,欧阳颖,邢恩会,罗一斌,达志坚[5](2018)在《不同硅/铝比ZSM-5分子筛对烷烃和环烷烃催化裂解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硅/铝摩尔比(n(SiO_2)/n(Al_2O_3)=24的ZSM-5分子筛为母体,通过酸处理脱铝制备了具有不同硅/铝摩尔比(50、85、110、140)的ZSM-5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吡啶红外吸附(Py-FTIR)、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考察其应用于正辛烷和乙基环己烷催化裂解反应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正辛烷和乙基环己烷的转化率与ZSM-5分子筛硅/铝比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即硅/铝比越低、酸量越高,转化率越高;但ZSM-5分子筛硅/铝比低、酸量过多会导致非选择性副反应发生,降低目的产物低碳烯烃收率和选择性。不同硅/铝比ZSM-5分子筛在正辛烷和乙基环己烷催化裂解反应中显示出不同的催化性能,对于相同碳数的烷烃正辛烷和乙基环己烷,由于其分子结构不同,所适宜的硅/铝比不同;在相同硅/铝比分子筛条件下,环烷烃乙基环己烷的总体反应活性低于相对应的直链烷烃正辛烷;正辛烷在ZSM-5-85分子筛上具有更优异的催化裂解反应性能,乙基环己烷在ZSM-5-50分子筛上具有更优异的催化裂解反应性能。(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8年05期)
白风宇,代振宇,魏晓丽,毛安国[6](2018)在《改善直馏石脑油催化裂解过程中环烷烃裂解选择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模拟结合模型化合物微反裂解实验的方法,构建了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模型化合物催化裂解的反应网络,分析了环烷烃在催化裂解过程中开环选择性不佳的原因。通过引入新型有特定孔道结构的IM-5分子筛催化剂,可有效强化催化裂解过程环烷烃选择性开环裂解,进而提高环烷烃分子在直馏石脑油催化裂解过程中的开环裂化选择性,促进低碳烯烃的生成。(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8年09期)
郭平,张万博,葛性波,刘旭,周小杰[7](2018)在《二氧化碳在环烷烃中的溶解度和体积膨胀》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环烷烃对注CO_2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影响,利用PVT仪测量了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CO_2在环己烷(CH)和甲基环己烷(MCH)中的溶解度和在溶解了气体之后环烷烃的体积膨胀系数,并系统讨论了温度、压力、分子结构对溶解度、体积膨胀系数的影响,使用扩展的Chrastil模型关联了实验数据。研究表明:温度不利于CO_2在环烷烃中的溶解,压力增加溶解度增大。当环己烷上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溶解度略有降低。体积膨胀系数和溶解度随温度、压力、分子结构的变化趋势一致。膨胀系数受到CO_2在环烷烃中溶解度的影响。扩展的Chrastil模型的关联效果较好,最大平均相对误差为2.8%。(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8年08期)
王岩[8](2018)在《单取代芳基金属卟啉催化氧气氧化环烷烃(C_5-C_8)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烷烃是石油化工产品中大量存在的一种重要的碳氢化合物,其氧化产物主要有环烷酮、环烷醇、环烷基过氧化氢和相应的二酸等。它们广泛应用在食品、染料、医药、农业、润滑剂、表面活性剂等领域。目前工业生产过程中环烷烃氧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反应温度高、底物转化率低、目标产物选择性低。本论文主要系统研究了O_2为氧化剂,环烷烃(C_5-C_8)无催化剂和无溶剂氧化,侧重于对自氧化温度和产物分布的研究;以单取代芳基金属卟啉为催化剂,在环烷烃自氧化无法发生的温度下,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底物的量和催化剂浓度对环烷烃(C_5-C_8)催化氧化的影响;通过对金属卟啉进行拓展,提出了单取代芳基金属卟啉催化O_2氧化环烷烃(C_5-C_8)的部分共性的问题。本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以O_2为氧化剂,系统研究了无溶剂无催化剂条件下,环烷烃的自氧化行为,取得环烷烃自氧化的反应温度和产物分布。环戊烷、环己烷、环庚烷和环辛烷分别在120℃、130℃、120℃和105℃发生自氧化,产生明显的氧化产物;在140℃、145℃、130℃和125℃分别可以得到较佳的收率,在该反应温度下,环戊烷的氧化产物分布如下,环戊基过氧化氢(0.55%)<丁二酸(2.08%)<环戊酮(2.75%)<戊二酸(3.88%),未见明显的环戊醇;环己烷的氧化产物如下,环己基过氧化氢(0.15%)<戊二酸(0.39%)<己二酸(1.44%)<环己醇(3.18%)<环己酮(4.59%)。环庚烷和环辛烷的主要氧化产物环庚酮(3.21%)<环庚基过氧化氢(6.09%)和环辛酮(4.78%)<环辛基过氧化氢(10.51%)。本研究为环烷烃催化氧化反应温度的确定提供重要的参考。2.以T(p-Cl)PPCo为催化剂,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氧气压力、反应时间、催化剂的量和底物的结构对O_2氧化环烷烃的影响。研究发现,反应温度和底物的结构是环烷烃氧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反应压力为0.8-2.0MPa、金属卟啉浓度为6-30ppm时,上述二因素对环烷烃氧化产物收率及分布影响不大。对环戊烷、环己烷、环庚烷和环辛烷,分别在120℃、120℃、110℃和105℃取得较佳的氧化产物收率。以TON计,其氧化产物分布如下,环戊基过氧化氢(68)<环戊醇(172)<环戊酮(445)<戊二酸(526);环己基过氧化氢(164)<己二酸(270)<环己酮(1200)<环己醇(1213);庚二酸(48)<环庚醇(533)<环庚酮的(1442)<环庚基过氧化氢(2398);辛二酸(69)<环辛醇(204)<环辛酮的(4205)<环辛基过氧化氢(9290)。3.通过将金属卟啉由T(p-Cl)PPCo拓展到T(p-Cl)PPMn、T(p-Cl)PPFe、T(p-Cl)PPZn、T(p-Cl)PPCu、T(p-Cl)PPNi、T(p-Cl)PPPd、T(o-Cl)PPCo、T(m-Cl)PPCo、T(p-CH_3)PPCo和T(p-OCH_3)PPCo。研究了金属卟啉催化氧化环烷烃氧化产物分布的共性规律,发现金属卟啉中心金属是影响环烷烃氧化行为的主要因素,在中心金属相同的情况下,卟啉配体对环烷烃的氧化产物收率和分布影响较小。T(p-Cl)PPZn、T(p-Cl)PPCu、T(p-Cl)PPNi、T(p-Cl)PPPd这四种金属卟啉没有催化活性。在120℃下,以TON计,T(p-Cl)PPCo、T(p-Cl)PPMn和T(p-Cl)PPFe催化氧化环己烷的产物分布如下,环己基过氧化氢(84)<己二酸(330)<环己酮(1206)<环己醇(1351);己二酸(208)<环己基过氧化氢(628)<环己酮(804)<环己醇(1340);己二酸(0)<环己酮(300)<环己醇(32)<环己基过氧化氢(510)。在氧化环戊烷时,其催化活性和氧化产物的分布与氧化环己烷时不同。这主要由环烷烃的结构和金属卟啉中的金属共同决定的。不同配体的金属卟啉对环烷烃氧化产物分布基本上是影响不大的。4.研究了乙酸钴、环烷醇和环烷酮对金属卟啉催化O_2氧化环烷烃的影响规律,发现乙酸钴可以明显改变环烷烃氧化产物中环烷酮和环烷醇的比例;在120℃,1.4MPa氧化条件下,环戊醇和环戊酮的比例由1:2.8到1:4.5。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比例由8:7到9:7。环烷醇可以促进环烷酮的生成,环戊醇的添加将环戊酮和环戊醇的比例由2.8:1提高到6.5:1。环己醇的添加将环己酮和环己醇的比例由7:8提高到9:8。环烷酮可以提高环烷烃氧化产物中环烷酮、环烷醇、环烷基过氧化氢及二酸的收率,环戊烷氧化产物的收率由1.507%提高到1.782%,环己烷氧化产物的收率由3.566%提高到4.581%。少量的环烷醇和环烷酮可以提高环烷烃氧化产物中环烷酮和环烷醇的比例,氧化产物环戊酮和环戊醇的比例由2.8:1提高到20:1,氧化化产物环己酮和环己醇的比由4:3提高到5:3。(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孙振泽[9](2018)在《钯催化苯并环烷烃类对甲苯磺酰腙参与的偶联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芳基烯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各类药物分子结构中,这些药物大多都表现出良好的药理效果,因此科研工作者对这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的研究变得越来越活跃。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由于其效率高,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温和,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构建C(sp~2)-C(sp~2)键。常用的有机金属试剂,如格氏试剂,有机锌试剂,有机锡试剂,有机硅和有机硼,通常被用作亲核试剂参与偶联反应。尽管这些反应有广泛的适用性,但是需要加入化学计量的有机金属试剂,并且这些金属有机试剂的制备和使用过程复杂,储存条件苛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甲苯磺酰腙作为有机合成当中一种通用的底物,它很容易由羰基化合物和对甲苯磺酰肼反应得到。因此,过渡金属催化对甲苯磺酰腙参与的偶联反应不仅扩展了偶联组分的底物应用范围,而且为羰基化合物的转化提供了一个新颖和实用的方法。鉴于过去几年里对甲苯磺酰腙在有机合成领域的快速发展,本论文主要研究了Pd催化酮、对甲苯磺酰肼和芳基溴/苄基溴的交叉偶联反应,为构建一系列多芳基烯烃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叁部分内容:(1)Pd催化苯并环烷酮、对甲苯磺酰肼和芳基溴的交叉偶联反应。反应中钯卡宾作为一种重要的中间体,经过芳基的迁移插入和β-H消除过程得到苯并环烯类化合物,产率最高为96%。该类化合物可以进一步进行不对称氢化,得到的对映异构体烷烃具有潜在的医学价值。该方法具有操作便捷,原料简单易得,底物适用范围广和克规模级合成等优点。(2)Pd催化苯并环烷酮、对甲苯磺酰肼和苄基溴的交叉偶联反应。选择包含两种不同β-H的偶联试剂作为反应底物,通过该方法获得了16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环内烯烃,包括苄基取代的1,2-二氢萘和1H-茚,产率最高为93%,选择性为10:1。通过DFT研究对反应机理和区域选择性的起源进行了阐述,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即反应倾向于生成环内烯烃而不是环外烯烃。该反应可以通过一锅两步法实现,产物具有高度的区域选择性,为构建环内双键提供了一种新颖有效的方法。(3)Pd催化环烷基苯基酮酰腙和苄基溴的交叉偶联反应。该反应以Pd(PPh_3)_2Cl_2和PPh_3作为一种高效的催化体系,在同时存在两种不同β-H的情况下,全部得到苄基位置的β-H消除产物,获得了16种叁取代烯烃类化合物,产物产率在43-86%。该方法利用底物较大的空间位阻对甲苯磺酰腙为高选择性的合成该类化合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8-06-01)
张万博[10](2018)在《CO_2在环烷烃中溶解度和环烷烃体积膨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烷烃是石油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主要关注CO2与正烷烃的相行为,没有关于CO2在环烷烃、甲基环烷烃中溶解度的比较。本文利用高温高压PVT仪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二氧化碳在环己烷(CH)、甲基环己烷(MCH)、环戊烷(CP)、甲基环戊烷(MCP)、乙基环己烷(ECH)、正己烷(nC6)和正戊烷中(nC5)的溶解度和在溶解了气体之后烷烃的体积膨胀效应,系统地比较了温度、压力、分子结构对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得到了温度、压力、分子结构对二氧化碳在烷烃中的溶解度和烷烃体积膨胀系数的影响规律。使用扩展的Chrastil模型,SRK状态方程、PR状态方程、PT状态方程结合范德华混合规则,对CO2在环烷烃中的溶解度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方程参数和在不同温度下CO2与烷烃的二元交互作用系数。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温度升高会导致CO2和烷烃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不利于CO2在烷烃中的溶解;(2)压力升高使得CO2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有利于CO2的溶解;(3)在环己烷、环戊烷的环上引入甲基或乙基会导致环烷烃分子的极性增加,使得取向力在分子间作用力中逐渐成为主导,使环烷烃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CO2分子难以进入液相,溶解度降低;(4)对于同系物,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相对分子量增加,分子的可变形性越来越大,烷烃分子之间的色散力越来越大,使得烷烃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C02在烷烃中的溶解度降低;(5)相比于正烷烃,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环烷烃分子之间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导致CO2更难溶解在环烷烃中;(6)扩展的Chrastil模型计算溶解度的效果最优,PR状态方程的计算效果总体上优于PT状态方程,PT方程的计算效果优于SRK方程。但是在计算CO2在nC5、nC6中溶解度方面,PR状态方程的计算效果没有SRK状态方程和PT状态方程好。(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8-05-01)
环烷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报道了一种铜催化的1-芳基-1-环醇和1,3-二羰基化合物的环化反应,以中等到优秀的产率合成了一系列环烷烃稠合的二氢呋喃衍生物.该反应条件温和,官能团兼容性好.机理研究表明此环合反应可能经历了自由基中间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烷烃论文参考文献
[1]..环状单胺基卡宾-铑立体选择性地催化氢化(杂)芳基硼酸酯:合成顺式硼化环烷烃和饱和杂环化合物[J].有机化学.2019
[2].杨胜彪,李燕,张前.铜催化1-芳基-1-环醇和1,3-二羰基化合物的环化反应:合成环烷烃稠合的二氢呋喃衍生物(英文)[J].有机化学.2019
[3].疏其朋,李佳书,李进龙.石脑油液液萃取脱环烷烃和芳烃溶剂的筛选[J].石油化工.2019
[4].曹明月.石脑油中环烷烃组分的萃取分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5].韩蕾,欧阳颖,邢恩会,罗一斌,达志坚.不同硅/铝比ZSM-5分子筛对烷烃和环烷烃催化裂解性能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8
[6].白风宇,代振宇,魏晓丽,毛安国.改善直馏石脑油催化裂解过程中环烷烃裂解选择性的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8
[7].郭平,张万博,葛性波,刘旭,周小杰.二氧化碳在环烷烃中的溶解度和体积膨胀[J].化学工程.2018
[8].王岩.单取代芳基金属卟啉催化氧气氧化环烷烃(C_5-C_8)规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
[9].孙振泽.钯催化苯并环烷烃类对甲苯磺酰腙参与的偶联反应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
[10].张万博.CO_2在环烷烃中溶解度和环烷烃体积膨胀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