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略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论文文献综述)
汤奎[1](2021)在《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几何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几何最值问题,因灵活性高、综合性强,一直是初中几何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研究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不仅有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几何最值、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促进初中生几何思维能力的发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核心概念、类型等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问题、理清研究思路、搭建研究框架、选择研究方法,构建包含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框架,并初步制定了情感态度问卷量表及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通过预测试对其进行修订后确立正式问卷和测试卷。其次,利用问卷及测试卷对成都市某中学391名初中生的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初中生几何最值情感方面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障碍:动机障碍、信念障碍、策略障碍,障碍率分别为46.44%、57.60%、47.74%。动机障碍包括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具体表现在缺少学习兴趣,内部动机不足,外部动机过强;信念障碍包括知识信念、自我信念、过程信念,具体表现在自信心不足,学习被动;策略障碍包括元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具体表现在缺少具体的学习策略,缺乏认知监控等。研究发现各情感障碍间的相关系数都在中等程度(0.327~0.638),即情感障碍间存在显着相关性。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初中生在认知方面主要存在四种类型的障碍:记忆障碍、操作障碍、理解障碍和思维障碍,障碍率分别为80.32%、64.68%、90.36%、96.00%。记忆障碍包括表征障碍、编码障碍、存储障碍,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记忆几何最值概念、性质、定理、基本模型时出现错误或遗漏;操作障碍包括作图障碍、表达障碍,具体表现为构造基本图形困难,辅助线的添加存在障碍,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弱等;理解障碍包括题意理解障碍、概念理解障碍、图形识别障碍、方法理解障碍,具体表现为不能理解问题题意,难以理解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不能识别复杂图形中的几何最值基本模型,在理解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上存在障碍等;思维障碍包括分析障碍、推理障碍、思维定势障碍,具体表现为逻辑思维不清晰,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弱,思维定势阻碍问题的解决等。本研究还从年级、性别、认知障碍间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级的初中生认知障碍类型无显着性差异,各认知障碍间存在显着相关性。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测试,明确了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成因,建立了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框架。根据学习障碍成因分析,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并给出指导教学设计的具体建议:利用多种表征方式引导学生加强概念记忆;总结基本模型增强学生图形识别能力;重视教学过程,规范操作程序;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本质;加强学生使用具体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策略的训练。
王永红[2](2021)在《及时反馈策略对高一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需要获得反馈信息来及时调整,才能取得“教”和“学”的最佳效果。老师需要通过课堂互动、作业、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于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方法、作业布置上作出调整,而学生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于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改进。本文以有效教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信息反馈理论为基础,结合前人理论研究,应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等研究方法,就高一物理教学中师生之间信息反馈的时效性进行研究。重点选取了课后作业批改环节,对学生的笔记本、练习本、作业本、练习册的批阅方式、发放时间间隔做了调查,发现存在作业设计不合理、形式单一、批改发放不及时等问题。如果课后作业能及时反馈,是否有可能改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率,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衡量及时反馈策略有效性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高一物理学业成绩,二是学生对待高中物理的情感态度。本次研究选取了西安市某省中学的两个一类班、两个二类班进行实验,将两个一类班和两个二类班学生的中考物理成绩作为前测数据,用SPSS Statistic统计软件对物理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符合实验要求。实验期间进行了变量控制,让作业发放的时效性成为唯一变量,经过两个月的教学实验,将月考和期中考试的物理成绩作为后测数据来进行实验分析。将所得数据用SPSS Statistic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二类班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而一类班的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结合本次实验结果,本文提出了适应高一物理教学的及时反馈策略,包括课前摸底、课堂互动、课后作业批改方面的反馈策略。及时反馈策略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高一新生适应阶段的物理学习成绩,也充实了及时反馈策略在物理学科的有效性研究。
孙晨红[3](2021)在《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进行教学活动和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初中时期是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发展的重要阶段,新授课型是数学课程中最常见的课型。科学合理的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为能够评价教学目标的设计水平,同时也能指导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1)科学、客观的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什么?如何编制指标体系?(2)基于编制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是什么?如何构建评价模型?基于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首先通过大量收集、整理、分析已有相关文献,初步形成评价指标框架;其次利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编码分析73篇优秀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样本,初步形成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采用专家咨询法,结合专家建议改进初步编制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次进行专家咨询,通过计算确定指标权重,得到评价模型;最后通过评分者信度、内容效度检验,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从而完成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结论为:(1)《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共有3个一级指标,包含课标要求、教学分析、检查评价三个方面;9个二级指标,包含课程内容、数学素养、情感态度;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内容应用;层次性、可操作性、可检测性9个子维度,制定与9个二级指标对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良好,可以有效的指导和评价教学目标设计。(2)研究得到 的初 中数学新授课教学 目 标设计评价模型:S=0.172T1+0.169T2+0.122T3+0.157T4+0.127T4+0.081T6+0.055T7+0.101T8+0.078T9(其中,S代表总得分,T1至T9分别表示各9个二级指标得分)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建议:教学目标明确表述出学生所需达到的具体要求;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要求,发展数学素养;体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求;根据学情,分析学生基础;教材分析,确定单元目标,拟定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新授内容的应用价值;行为动词具有层次性;行为动词具体,能够操作和实现;行为的结果能够衡量、检测。
任运甫[4](2021)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研究 ——以S市A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农村初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长期以来都是农村初中教师工作正常开展的绊脚石。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场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由于数学科目学习的抽象性、困难性表现的更为突出。初中学生生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特殊时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也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如果,数学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处理方式不当或没有正确预防,不仅会延缓原本的教学进度也会对班级整体的授课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引起师生言语或肢体冲突,不利于学生成长。近期,教育部、财政部、中央组织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而本文也旨在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解决新课改中的“农村现象”添砖加瓦。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从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出发,在前人的基础上,借鉴众多学者研究的经验,以S市A区师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当前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内容并进行整理,采用自己编制问卷对研究地区的教师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搜集问卷并排除废卷后对问卷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内向型与外向型两类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了解学生及教师如何对数学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归因以及教师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等。同时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对问卷测量的教师及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及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对问卷结果进行辅助验证。综合以上所得信息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存在教师课堂管理失范、教师课堂管理情绪化、学校课堂管理制度缺位、学生自律性缺失、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几个方面的问题。结合访谈与课堂观察结果认为学校重视不到位,课堂管理制度难产、教师课堂管理理念陈旧、农村教师校本培训不足,课堂管理培训欠缺、教师角色认同单一、留守学生居多,家庭教育缺失、教师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压力繁重几个方面为课堂问题行为出现的主要原因。并试图从环境、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提出适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优化的几点意见。教师正确认识课堂问题行为,科学分析课堂问题行为,恰当管理课堂问题行为,才能创设积极、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使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推动学生全面的发展,也才能更好的解决新课改的“农村现象”。
柳明明[5](2021)在《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要根据信息化环境下英语学习的特点,科学地组织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信息化时代,混合式教学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潮流;后疫情时期,混合式教学已然成为教学新常态。而为保证和完善混合式教学效果,则需要通过对混合式教学中线上教学行为和线下教学行为进行采集,并分析教学行为有效性,从而为高效的混合式教学提供基础。而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作为衡量混合式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落脚点,探究混合式教学背景下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探究教师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基于此,本研究将对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进行观察和测量,并从教师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出发,探究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笔者在对国内外关于混合式教学和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高中英语混合式教学实施中,在在线学习管理、组织面授课堂以及教师反馈等方面,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实然状况如何?(2)影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都有哪些?(3)这些影响因素具体是如何影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笔者通过混合式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周期为16周,研究前期,向哈市三个高中120名英语教师(重点高中1所,普通高中2所)发放两次问卷,了解目前高中英语混合式教学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和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期,基于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对哈市某高中的一个班级进行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研究,并进行相应的课堂观察记录;研究后期,在120名研究对象中选取10名教师和12名学生(分为3组,每组4名)分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高中英语混合式教学实施的教学效果、学习效果、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的哪些方面影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之后对访谈数据、课堂观察数据和蓝墨云班课平台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影响因素是如何影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结果表明:高中英语混合式教学实施中,在在线学习管理、组织面授课堂以及教师反馈等方面,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较好,在在线学习管理和多元化评价方面存在短板。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影响因素可以归为内部因素(教师信念和教学能力)和外部因素(学生因素和平台因素)。两项教师内部因素、两项教师外部因素之间,以及内因与外因之间互相影响,共同影响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
胡艳[6](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研究 ——以初中方程为例》文中指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利于学生不断发展的角度出发,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凝练了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数学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要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无论是数学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将随之改变,以适应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在内容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知识内容以主题形式呈现,使数学知识更具有系统性;在教学方法上,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提出了主题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以改变单一的课时教学中将一个主题的知识分散呈现的方式。为此,本文从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主题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初中阶段的方程为载体,探讨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的主题教学的相关问题。通过相关理论及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对主题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注重知识的整体性、联系性,同时由于主题选择的多样性,为主题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性、创造性与可行性,而这种教学方法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利用教育实习的契机,通过对167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15位一线教师教师的调查,了解到现实中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主题教学方法的应用不尽如意。本论文从主题教学的特点、原则、目标和主题类型出发,探索了主题教学的设计步骤,再结合主题教学的五种教学主题,分别探索了每种教学主题如何与核心素养相融合的问题。在主题教学的设计步骤部分,从整体分析开始,由广到细,从整个教学内容细化到每一堂课的设计,主题选取的确定,知识内容、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整体分析,再细化到课时安排,最后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再通过评价反思,以期主题教学设计更加完善;在主题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具体融合部分,本论文根据主题教学的五种不同类型的主题:现实生活化主题、问题焦点式主题、数学活动式主题、归纳演绎式主题、反馈矫正式主题,探索在实施这五类主题教学时如何来渗透数学核心素养。最后,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以期支撑核心素养与主题教学相融合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对主题教学的探索,寻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途径,期望能为数学教学理论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可操作的案例,为数学教育的发展和中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张嫌[7](2021)在《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函数是探究运动变化的主要工具,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各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变量,对函数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无论是资优生还是潜能生在解答函数相关题目时都容易出现解题错误,且订正效果不佳。出于上述原因,本文将ACT-R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希望在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方面获得一些教学启示。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现状是怎样的;九年级学生在函数模块的解题错误有哪些类型;基于ACT-R理论解题错误纠正教学策略是什么。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法获取解题错误纠正策略研究现状,分析ACT-R理论的内涵,深入挖掘ACT-R理论对教学实践中解题错误纠正的启示。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九年级学生对解题错误的认识,学生、老师对解题错误分类的认识,学生产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同时获知教师处理解题错误的方式等现状,进而分析初中阶段函数模块常见解题错误类型,根据调查结果,本文将其分为知识性错误、策略性错误、逻辑性错误、无意识错误四类。通过具体示例对四种类型解题错误进行剖析,并结合ACT-R理论提出相应的解题错误订正教学策略:精致练习策略、熟能生巧策略、迁移与理解策略、检验反思策略。为检验提出策略的有效性,将上述四种策略与常规纠错方式对比,展开实验研究,得出该策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有效性,具体表现在:该策略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同类型错误的减少、解题错误订正习惯的养成、题后反思能力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谢吉平[8](2020)在《“四环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任务的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活动,探究规范、合理、高效、经得起检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水平,提高教学的效率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四环节”教学法是一种值得在实践中进行研究的教学方法,符合当前的教改需求。尤其刚立足讲台的新教师,对“四环节”教学法的实践研究,更容易使其掌握实际课堂教学的范式和规律。笔者从自身浅薄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对“四环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和分析。以“四环节”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布鲁纳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等作为理论支撑,研究如何将“四环节”教学法的“自主预习”、“交流展示”、“精讲点拨”、“检测反馈”应用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及在实践中对学生学习产生的效果进行调查分析,为该教学法的推广提供参考。本文分析了“四环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文献记录的案例和笔者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四环节”教学法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效率,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从机械地接受到主动地质疑、探究、释疑、共享展示,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态度和行为、学习的方法策略以及物理学习的效能感都有很大的提升。本文根据学生和教师问卷、访谈等的反馈信息,对“四环节”教学法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了“四环节”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的虚假学习现象,课堂中的边缘学生现象等,并对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四环节”教学法进行必要的改进,提出了“四环节”教学法的改进要求和不同课型(概念课、实验课、复习课)的具体改进措施。通过《质量》、《平面镜成像特点》、《质量与密度复习课》三个课型的教学案例,介绍了改进后“四环节”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以供后续的研究者参考。最后,根据“四环节”教学法改进措施实施前后,学生物理学习现状和学习效能感的问卷反馈,学生成绩的前后对比,发现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感有所提高,课堂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有所改善,学业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刘洋杰[9](2020)在《高中数学错题原因及矫正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生迈进高中阶段,开设的课程较多,需要掌握的知识面更加广阔,加之难度增大,所学的内容更富有抽象性,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触碰到犯错误的这根弦。所以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做错题,而且屡次犯错时常发生,这难免会困扰学生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作为一线教师,急切需要挖掘出这些学生屡次犯错的问题原因在哪里,为何总得不到有效地解决,有没有良好的偏方策略。这是本课题通过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拿高中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全国各地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发现,对于现在的高中学生在对待数学错题问题上的认识也是浅面的,更谈不上计划和条理的,大部分学生们只是注重停留在答案的错误上,对照答案后不了了之,根本不管出错的“病根”,常此以往,就像病魔一样吞噬自己,无法提高数学成绩。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客观事实现状。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错这道题,自己在做题的过程中哪一步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导致了没有做出这道题。实际上错题的原因是要挖掘出出错的根源之处在哪里。要真正地了解自己的错误原因,通过记下这道题来让学生们记住错误,才能在下一次遇到的时候不会犯错误。如果学生们不愿按要求这么做,老师讲得再多,也是累死自己,这无形当中明显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到头来,老师教的辛苦,学生也同样学得不轻松。常此下去,教学效果非常低。再者,对于老师层面来说,老师要根据学生们写的错误答案来了解学生们到底是在哪一个方面有问题,之后再做出有针对的教学,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却只单纯关注学生有没有完成布置的作业或试卷,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只停留在对照答案是否正确,往往很难找出真正导致发生这样错误的原因。甚至有些老师对待学生错题问题上根本不理会,让学生自生自灭,这严重违背了教师职责。这种现状的做法明显存在很大的偏离,也许是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出现严重不协调。为了全面了解高中学生的数学错因本质以及调查教师对待学生错题问题上的观点和做法,笔者对高中三个年级就高中错题现状作了一次比较全面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对学生在平时课堂中乃至练习作业、月考、周练等暴露出来的错题原因类型进行汇总分类,提炼出学生共性的问题,从根本上挖掘出学生出错的源头。以此同时出台收集错题集的统一制作方式,目的是要大大提高错题库的容量,这对提高教师教学备课措施上增强针对性。在师生之间不断磨合的基础上,教师之间共同摸索出一条适合高中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新模式,提高本校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也对其他教学研究提供很好的参考价值与借鉴。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行动和研究探索,本研究得出了高中数学错因类型有:(1)心理素质因素;(2)做题马虎,粗心大意;(3)概念不清,知识不懂;(4)运算错误;(5)没有审清题意;(6)逻辑性推理错误;(7)受已有知识的负面干扰,相似的概念易发生混淆。根据高中数学解题错误的性质,我们可以把高中生数学错因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的来分。主要归类为三个层级,从低级、中级、高级之分,即第一层级错因、第二层级错因、第三层级错因。1、第一层级错因。属于低级错误,把心理素质因素;做题马虎,粗心大意归类为第一层级错因。2、第二层级错因。属中级错误,把没有审清题意;受已有知识的负面干扰,相似的概念发生混淆;运算错误归类为第二层级错因。3、第三层级错因。这层问题是属高级错误,就是完全不会做的题。由于自身概念不清,知识不懂;逻辑推理性错误,不能理解,更谈不上应用解答。学生智力、解题能力存在差异性,问题也是学生能力方面的因素。全面搞清楚学生错因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本校研究提出的改进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措施和建议,研究出一种新型课堂错因矫正教学策略模式,为检验矫正策略的教学效果,在本校高一新生中由笔者从教的两个重点班做教学研究,对其中的实验班的采取研究出的新型高中数学错题策略教学模式,而对另外的一个对照班只进行大众化的错题教学模式。在一个学期的教学研究对比中,实验班学生不仅仅从考试成绩,还有学生对待学习态度、热情等都优于另外的那个对照班。因此,我们可以说实验是成功的,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这对于日后不断完善教学措施又推进了一步。
陆丹丹[10](2019)在《初中生二次函数解题错误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这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暂时性结果。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希望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尽可能不出现或少出现错误。另一方面学生的解题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基于此,本文对初中生二次函数解题错误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初中生二次函数解题中出现的主要错误类型有哪些,2.导致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有哪些,3.如何改善教学以减少学生二次函数解题错误的发生。针对以上的研究问题,本研究选取了江苏省某中学初三(九年级)的部分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试卷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对学生测试卷的分析,结合戴再平、罗增儒教授对解题错误的分类理论发现初中生在解二次函数题时出现的主要错误类型为知识性错误与心理性错误,同时逻辑性错误与策略性错误在解题过程中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每种类型的错误都有其具体的体现;在二次函数的不同知识模块主要出错的类型也不同。通过对测试卷分析、学生问卷分析、师生的访谈分析,笔者将产生上述错误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1.基础知识不扎实,2.审题、计算能力欠缺,3.识图、作图能力薄弱,4.解题经验不丰富,5.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不灵活,6.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根据调查的结论,结合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1.夯实基础、渗透思想(重视二次函数概念的生成过程,引导学生经历公式、法则的推导过程,注重二次函数三种表达式的对比,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2.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计算能力,注重训练学生的识图、作图能力),3.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鼓励一题多解开拓解题思路,通过变式教学归纳二次函数典型题型,精致练习、及时反馈),4.注重非智力因素对解题的影响(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端正学生学习函数的态度,激发学生二次函数学习、解题的兴趣)。
二、略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1.6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学习障碍 |
2.2 数学学习障碍 |
2.3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 |
2.4 数学教学策略 |
2.5 本章小结 |
3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问卷及测试卷编制 |
3.1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问卷编制 |
3.2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测试卷编制 |
3.3 本章小结 |
4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
4.1 问卷及测试卷调查的实施 |
4.2 调查与访谈结果统计及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类型及成因分析 |
5.1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类型分析 |
5.2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成因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几何最值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
6.1 应对情感障碍的教学策略 |
6.2 应对认知障碍的教学策略 |
6.3 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1 研究不足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几何最值问卷调查表(预测试) |
附录2 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预测试) |
附录3 几何最值问卷调查表(正式测试) |
附录4 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正式测试) |
附录5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6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2)及时反馈策略对高一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新高考背景 |
1.1.2 研究动机 |
1.1.3 实践价值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概念界定 |
1.3.1 反馈和教学反馈 |
1.3.2 及时反馈和及时反馈策略 |
1.3.3 有效教学和高中物理有效教学 |
1.4 理论基础 |
1.4.1 教育学理论 |
1.4.2 心理学理论 |
1.4.3 有效教学理论 |
1.4.4 信息反馈理论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物理教学的及时反馈现状 |
2.1 学生视角的教学反馈现状 |
2.1.1 调查对象 |
2.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2.1.3 调查途径 |
2.1.4 调查结果 |
2.2 教师视角的教学反馈现状 |
2.2.1 调查对象 |
2.2.2 调查材料 |
2.2.3 调查方法 |
2.2.4 调查结果 |
2.3 师生访谈 |
2.3.1 教师访谈汇总 |
2.3.2 学生访谈汇总 |
2.4 及时反馈现状总结 |
2.4.1 书面作业价值体现不充分 |
2.4.2 反馈不及时 |
2.4.3 反馈的信息量不足 |
第三章 高一物理教学及时反馈策略 |
3.1 高一物理教学及时反馈策略的出发点 |
3.1.1 高一物理的学科特征 |
3.1.2 高一学生的学习特点 |
3.2 高一物理教学及时反馈策略的内容 |
3.2.1 课前了解学情,教师获取及时反馈 |
3.2.2 课堂教学互动,师生双向反馈 |
3.2.3 课后作业布置,及时批改发放 |
3.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及时反馈 |
3.3.1 基于网络平台的作业布置 |
3.3.2 基于现代技术的课堂互动 |
3.3.3 基于现代科技的作业批改 |
第四章 及时反馈策略的实验研究 |
4.1 实验设计 |
4.1.1 实验方案 |
4.1.2 检测材料 |
4.1.3 实验假设 |
4.1.4 实验目的 |
4.1.5 实验方法 |
4.2 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 |
4.2.1 实验前测 |
4.2.2 实验实施过程 |
4.2.3 实验后测 |
4.3 实验期间的案例记录 |
4.4 及时反馈策略在作业批改环节有效教学的结果 |
4.4.1 实验结果分析 |
4.4.2 及时反馈策略对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影响 |
4.4.3 及时反馈策略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影响 |
4.4.4 作业批改中实施及时反馈策略的反思 |
第五章 反思和展望 |
5.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高一物理教学反馈学生问卷调查表 |
附录 B:高一物理教学反馈老师问卷调查表 |
附录 C:师生访谈提纲 |
附录 D:月考测试试卷 |
附录 E:四个班级的作业收交记录 |
致谢 |
(3)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数学教学目标 |
1.2.2 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 |
1.2.3 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
1.2.4 评价模型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专家咨询法 |
1.5.3 统计分析法 |
1.6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6.1 研究重点 |
1.6.2 研究难点 |
1.6.3 创新点 |
1.7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教学目标 |
2.1.2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 |
2.1.3 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及其特点 |
2.1.4 教学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
2.1.5 文献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教育目标分类学 |
2.2.2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要素 |
2.2.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工具的构建 |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 |
3.1.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3.2 研究方法 |
3.2.1 初构建指标体系方法 |
3.2.2 NVivo质性分析编码研究方法 |
3.2.3 修改指标方法 |
3.2.4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3.2.5 构建评价模型方法 |
3.2.6 指标体系检验方法 |
3.3 研究样本的选取 |
3.3.1 质性分析研究样本的选取 |
3.3.2 实施检验研究样本的选取 |
第四章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初构 |
4.1 一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
4.2 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
4.2.1 课程标准 |
4.2.2 学生基础 |
4.2.3 检查评价 |
4.3 基于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展示教学设计的NVivo质性分析 |
4.3.1 教学目标样本的确定 |
4.3.2 质性分析工具与方法 |
4.3.3 质性分析结果与反馈 |
4.4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
第五章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 |
5.1 基于专家咨询的评价指标的筛选修订 |
5.1.1 研究方法 |
5.1.2 专家对象的选取 |
5.1.3 统计分析专家咨询意见 |
5.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2.1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5.2.2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5.2.3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5.4 构建指标体系评价模型 |
5.5 研究结果 |
第六章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检验 |
6.1 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检验 |
6.1.1 信度检验的方法 |
6.1.2 信度检验的专家选择 |
6.1.3 信度检验的评价样本 |
6.1.4 信度检验评价实施前的准备 |
6.1.5 信度检验评价实施步骤 |
6.1.6 评价结果的解析 |
6.1.7 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信度检验 |
6.2 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检验 |
6.2.1 效度检验方法的确定 |
6.2.2 效度检验评价人员的确定 |
6.2.3 效度检验评价实施前的准备 |
6.2.4 内容效度检验实施步骤 |
6.2.5 内容效度系数检验 |
6.3 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的验证 |
第七章 讨论、结论与应用 |
7.1 讨论 |
7.1.1 与以往相关研究异同点的比较分析 |
7.1.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7.1.3 局限与展望 |
7.2 研究结论 |
7.3 指标体系应用建议 |
7.3.1 课标要求——课程内容维度 |
7.3.2 课标要求——数学素养维度 |
7.3.3 课标要求——情感态度维度 |
7.3.4 教学分析——学情分析维度 |
7.3.5 教学分析——教材分析维度 |
7.3.6 教学分析——内容应用维度 |
7.3.7 检查评价——层次性维度 |
7.3.8 检查评价——可操作性维度 |
7.3.9 检查评价——可检测性维度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表 |
附录2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权重问卷 |
附录3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信度检验 |
附录4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效度问卷 |
附录5 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指南 |
致谢 |
(4)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研究 ——以S市A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新时代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
2.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
3.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特殊性 |
4.个人兴趣及在八年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理论意义 |
3.研究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课堂问题行为的判断 |
2.课堂问题行为的普遍性 |
3.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 |
4.课堂问题行为管理 |
5.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观察法 |
4.访谈法 |
(六)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基本理论 |
1.概念界定 |
2.理论依据 |
二、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问卷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问卷设计与修订 |
1.数学课堂问题行为分类及修订 |
2.问卷题项设计与修订 |
3.教师版问卷维度与题项设定 |
4.学生问卷的维度与题项设定 |
(三)问卷调查对象及样本选取 |
1.样本地区师生情况简介 |
2.样本选取 |
(四)问卷发放与回收 |
(五)问卷结果统计 |
1.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 |
2.学生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 |
3.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现状的认识 |
4.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 |
5.教师对问题行为的管理 |
三、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存在问题 |
(一)教师课堂管理失范 |
(二)教师课堂管理情绪化 |
(三)学校课堂管理制度缺位 |
(四)学生自律性缺失 |
(五)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 |
四、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学校重视不到位,课堂管理制度难产 |
(二)教师教学水平不足 |
(三)教师课堂管理理念陈旧 |
(四)农村教师校本培训不足 |
(五)教师角色认同单一 |
(六)留守学生居多,家庭教育缺失 |
(七)教师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压力繁重 |
五、解决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问题的策略 |
(一)优化现状,环境为先 |
1.改善学校环境 |
2.促进家校联合,建立家长课堂 |
3.课堂氛围的养成 |
(二)提升农村教师专业能力 |
1.强化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
2.放下教师架子,蹲下来看学生 |
3.做课堂管理中的艺术家 |
(三)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协助学生自我管理 |
1.抓住问题根源,为学生自我管理扫除障碍 |
2.小组合作,互帮互助 |
3.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实现全员管理 |
六、结束语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中学生问题行为管理问卷调查(学生版) |
附录 B 中学生问题行为管理问卷调查(老师版) |
附录 C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 D |
致谢 |
(5)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重要性 |
(二)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现状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有效教学 |
(二)教学行为有效性 |
(三)混合式教学 |
二、国内外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现状 |
(一)国外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现状 |
(二)国内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
(一)国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
(二)国内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
四、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有效教学理论 |
(一)有效教学理论 |
(二)有效教学理论与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 |
二、掌握学习理论 |
(一)掌握学习理论 |
(二)掌握学习理论与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 |
三、小结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课堂观察记录表 |
(三)访谈提纲 |
四、研究过程 |
(一)研究前期阶段 |
(二)研究中期阶段 |
(三)研究后期阶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一、数据分析 |
(一)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二)课堂观察记录分析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四)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行为分析 |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
(一)混合式教学背景下教学行为有效性实然状况 |
(二)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三)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具体体现 |
研究反思与启示 |
一、研究反思 |
二、研究启示与建议 |
三、结语 |
(一)研究的局限 |
(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研究 ——以初中方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
1.1.2 学习论和教学论的发展 |
1.1.3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
1.1.4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核心素养 |
2.1.1 国外研究 |
2.1.2 国内研究 |
2.1.3 数学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
2.2 主题教学 |
2.2.1 国外研究 |
2.2.2 国内研究 |
3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3.1.1 核心素养 |
3.1.2 数学核心素养 |
3.1.3 主题教学 |
3.2 理论基础 |
3.2.1 建构主义理论 |
3.2.2 学习迁移理论 |
3.2.3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
4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目的和对象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 |
4.2 实施过程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
4.3.2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
4.4 分析总结 |
5 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分析 |
5.1 一般概述 |
5.1.1 主题教学的特点 |
5.1.2 主题教学的原则 |
5.1.3 主题教学的教学目标 |
5.1.4 主题教学的教学主题 |
5.2 教学设计步骤 |
5.2.1 主题选取 |
5.2.2 要素分析 |
5.2.3 课时安排 |
5.2.4 教学设计 |
5.2.5 评价反思 |
5.3 主题教学与核心素养 |
5.3.1 现实生活化主题 |
5.3.2 问题焦点式主题 |
5.3.3 数学活动式主题 |
5.3.4 归纳演绎式主题 |
5.3.5 反馈矫正式主题 |
6 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案例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7)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解题错误订正策略提出的现实性 |
1.1.2 解题错误存在的时代性与正常性 |
1.1.3 初中函数的重要性 |
1.2 核心名词界定 |
1.2.1 错误(error or mistake) |
1.2.2 错题(Wrong question or Wrong answer) |
1.2.3 数学解题错误(Math error) |
1.2.4 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ies) |
1.2.5 模型思想(Model idea) |
1.2.6 ACT-R理论(Adaptive Control Theory-Rational) |
1.2.7 调查研究(Survey Research) |
1.2.8 教育实验(Educational Experiment) |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的问题 |
1.3.2 研究的内容 |
1.3.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结构与说明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收集 |
2.2 解题错误的相关研究 |
2.2.1 解题错误的归因 |
2.2.2 解题错误的分类 |
2.2.3 解题错误纠正策略研究现状 |
2.3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相关研究 |
2.3.1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原因及分类 |
2.3.2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纠正策略 |
2.4 研究述评 |
第3章 研究理论与研究设计 |
3.1 研究理论——ACT-R理论 |
3.1.1 ACT-R理论的内容 |
3.1.2 ACT-R理论的教学启示 |
3.1.3 小结 |
3.2 研究设计 |
3.2.1 研究目的 |
3.2.2 研究对象 |
3.2.3 研究方法 |
3.2.4 研究工具及分析 |
3.2.5 研究的伦理 |
3.2.6 小结 |
第4章 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
4.1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
4.1.1 基本信息 |
4.1.2 学生对解题错误的认识分析 |
4.1.3 学生对解题错误分类的认识分析 |
4.1.4 学生在函数模块产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
4.1.5 常规订正策略的现状分析 |
4.1.6 调查对象自述订正经历分析 |
4.1.7 调查对象提出的建议分析 |
4.2 调查的结论 |
第5章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分类及具体体现 |
5.1 函数模块典型错误来源 |
5.2 函数模块典型错误的分类与分析 |
5.2.1 知识性错误 |
5.2.2 逻辑性错误 |
5.2.3 策略性错误 |
5.2.4 无意识错误 |
5.3 小结 |
第6章 基于ACT-R理论,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教学策略提出与检测 |
6.1 教学策略的提出 |
6.1.1 知识性错误——精致练习策略 |
6.1.2 逻辑性错误——熟能生巧策略 |
6.1.3 策略性错误——迁移与理解策略 |
6.1.4 无意识错误——检验反思策略 |
6.2 实验目的与设计 |
6.2.1 实验目的 |
6.2.2 实验设计 |
6.3 实验的过程 |
6.4 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6.4.1 教学策略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及分析 |
6.4.2 教学策略对每种错误类型错误率的影响分析 |
6.4.3 教学策略对学生养成订正习惯、形成题后反思能力的研究 |
6.5 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7.3 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
7.3.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7.3.2 研究反思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初中生函数模块学习问卷 |
附录B 中测试卷:二次函数章节考试卷 |
附录C 后测试卷:函数模块章节考试卷 |
附录D 实验组对照组三次考试成绩 |
附录E 学生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四环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四环节”教学法的研究意义 |
1.2 “四环节”教学法的发展 |
1.3 国内外“四环节”教学法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四环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2.1 “四环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2.2 “四环节”教学法的内涵 |
2.3 “四环节”教学法的教学原理 |
3. “四环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现状与原因分析 |
3.1 “四环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施策略 |
3.2 “四环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施现状 |
3.3 “四环节”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 “四环节”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改进措施及教学案例 |
4.1 “四环节”教学法应用于概念课的改进措施及教学案例 |
4.2 “四环节”教学法应用于实验课的改进措施及教学案例 |
4.3 “四环节”教学法应用于复习课的改进措施及教学案例 |
5. 改进后的“四环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 |
5.1 分析改进后“四环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实施效果 |
5.2 实践结论 |
6. 总结和展望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课堂教学评价表 |
附录2 教学反馈学生问卷调查 |
附录3 《质量》学案 |
附录4 《平面镜成像特点》学案 |
附录5 《质量与密度》学案 |
附录6 学生物理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7 物理学习效能感调查问卷 |
附录8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9)高中数学错题原因及矫正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理论意义 |
1.2.2.2 实践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错题的概念界定 |
2.2 国内外数学错题的研究现状述评 |
2.2.1 国内外对数学错题认识观点的研究现状述评 |
2.2.2 国内外对数学错题原因归类的研究现状述评 |
2.2.3 国内外对数学错题矫正策略的研究现状述评 |
2.3 数学错题原因、矫正策略研究的总体状况评述 |
第3章 研究的思路结构 |
3.1 研究的内容 |
3.2 研究的方法 |
3.3 实验的组织和实施 |
3.3.1 实验的组织 |
3.3.2 实验研究的实施 |
3.3.2.1 研究起始和论证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
3.3.2.2 实验实施阶段(2018年2月—2019年2月) |
3.3.2.3 研究总结阶段,撰写论文(2019年3月—2020年3月) |
3.4 实践进度安排 |
第4章 调查实施与分析 |
4.1 调查实施 |
4.1.1 调查背景 |
4.1.2 问卷调查编制 |
4.1.2.1 教师的问卷调查编制 |
4.1.2.2 学生的问卷调查编制 |
4.1.3 问卷调查的信度说明 |
4.1.3.1 教师的问卷调查的信度 |
4.1.3.2 学生的问卷调查的信度 |
4.1.4 问卷调查的效度说明 |
4.1.4.1 教师的问卷调查的效度 |
4.1.4.2 学生的问卷调查的效度 |
4.1.5 问卷的组成形式 |
4.1.5.1 教师的问卷的组成形式 |
4.1.5.2 学生的问卷的组成形式 |
4.1.6 调查范围及数据收集和整理 |
4.1.6.1 问卷调查的教师版 |
4.1.6.2 问卷调查的学生版 |
4.2 调查问卷结果数据分析 |
4.2.1 教师问卷结果及分析 |
4.2.2 学生问卷结果及分析 |
4.3 调查结论与策略建议 |
4.3.1 调查结论 |
4.3.2 收集错题集策略建议 |
4.3.2.1 怎样收集学生群体中的错题信息 |
4.3.2.2 怎样收集教师自身学习、研究出来的学生易错题 |
4.4 本章结语 |
第5章 高中数学学生错因案例 |
5.1 导言 |
5.2 案例分析 |
5.2.1 学生收集的错题案例(以高一学生为例) |
5.2.2 教师讨论的错题案例(以高一学生为例) |
5.2.3 高中生整理汇总错题本案例 |
5.2.4 高中教师收集错题库案例 |
第6章 高中数学错因优化矫正策略课堂教学 |
6.1 导言 |
6.2 课堂教学框架 |
6.3 错因课堂教学案例 |
6.4 小结 |
第7章 实验研究 |
7.1 实验目的 |
7.2 实验设计思路 |
7.3 实验过程 |
7.4 实验结果分析 |
7.4.1 第一次月考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教学数学学习成绩 |
7.4.2 中期期中考试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教学数学学习成绩 |
7.4.3 后期期末考试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教学数学学习成绩 |
7.5 实验的成效 |
7.6 实验的体会和存在的不足 |
7.6.1 实验的体会 |
7.6.2 实验存在的不足 |
第8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8.3 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中数学错题原因及优化矫正策略问卷调查(教师版) |
附录 B 高中数学错题原因及优化矫正策略问卷调查(学生版)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获奖 |
致谢 |
(10)初中生二次函数解题错误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问题解决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 |
二、二次函数在初中数学及中考中的地位 |
三、教师对待学生解题错误的误区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普通层面数学解题错误的研究 |
二、函数解题错误的研究 |
三、应对数学解题错误对策的研究 |
四、小结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 |
一、错误 |
二、数学解题错误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戴再平、罗增儒的错误分析理论 |
二、与错误研究相关的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初中生二次函数解题错误的调查及分析 |
第一节 初中生二次函数测试调查与分析 |
一、测试的目的与内容 |
二、测试的对象 |
三、测试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四、小结 |
第二节 学生问卷调查与分析 |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及内容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四、小结 |
第三节 教师访谈调查与分析 |
一、访谈目的 |
二、访谈提纲 |
三、访谈对象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第四节 调查总结 |
第四章 应对学生二次函数解题错误的教学对策 |
第一节 夯实基础、渗透思想 |
一、重视二次函数概念的生成过程 |
二、引导学生经历公式、法则的推导过程 |
三、注重二次函数三种表达式的对比 |
四、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
第二节 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计算能力 |
二、注重训练学生的识图、作图能力 |
第三节 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 |
一、鼓励一题多解开拓解题思路 |
二、通过变式教学归纳二次函数典型题型 |
三、精致练习、及时反馈 |
第四节 注重非智力因素对解题的影响 |
一、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
二、端正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的态度 |
三、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解题)的兴趣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思考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测试卷 |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略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 汤奎.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及时反馈策略对高一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 王永红. 上海师范大学, 2021(12)
- [3]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孙晨红.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4]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研究 ——以S市A区为例[D]. 任运甫.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D]. 柳明明.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研究 ——以初中方程为例[D]. 胡艳.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8)
- [7]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研究[D]. 张嫌.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四环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 谢吉平. 西南大学, 2020(05)
- [9]高中数学错题原因及矫正策略的研究[D]. 刘洋杰.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0(02)
- [10]初中生二次函数解题错误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 陆丹丹. 江苏师范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