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红梅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成都,610081)
【摘要】:对我院2010年6月前来就诊的36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出现高热惊厥的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以及对症治疗,是避免高热惊厥患儿出现严重后遗症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抢救护理体会预防
小儿惊厥是由于大脑皮质运动NC突然大量异常放电,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以婴幼儿多见,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性损害。这种暂时性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大多由于过量的中枢神经性冲动引起,感染、高热是惊厥的条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减少复发,改善其预后。本文针对我科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我科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36例,男20例,女16例,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8岁,其中6个月—1岁22例,1—3岁9例,3—6岁4例,6岁以上1例。均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惊厥发生在发热后4h以内者16例,4—12h者14例,12—24h者4例,1—3d者2例。惊厥发生时的体温:<38℃者4例,38—39℃者21例,>39—40℃者11例。
1.2小儿惊厥表现:
1.2.1典型表现:惊厥发作时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头向后仰,面部及四肢肌肉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色青紫,部分患儿有大小便失禁。惊厥持续时间为数秒至数分或更长,发作停止后多入睡。惊厥典型表现常见于癫痫大发作。
1.2.2局限性抽搐:多见于新生儿或小婴儿。惊厥发作不典型,多为微小发作,如呼吸暂停、两眼凝视、反复眨眼、咀嚼、一侧肢体抽动等,一般神志清楚。如抽搐部位局限而固定,常有定位意义。
1.3高热惊厥:多见于1—3岁的小儿,是由单纯发热诱发的惊厥,是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多发生与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当体温骤升至38.5~40℃或更高时,突然发生惊厥。分为单纯型高热惊厥和复杂型高热惊厥。
2.治疗:控制惊厥发作,寻找和治疗病因,预防惊厥复发。首选地西泮止惊,其作用发挥快(大多在1~2分钟内止惊),较安全,每次0.1-0.3mg/kg缓慢静脉注射;新生儿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钠,每日维持量为5mg/kg,本药相对地西泮抗惊厥作用维持时间更长。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由胃管给药或加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同时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3];脑水肿者给予20%甘露醇、呋塞米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积极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4]。
3.讨论
护理:小儿高热惊厥是急症,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处理。
3.1护理目标:患儿不发生窒息,无意外伤害发生,体温逐渐减低并保持正常,同时无脑损伤发生,患儿家长情绪稳定,能掌握止惊、降温等应急措施。
3.2控制惊厥,保持呼吸道通畅
(1)保持安静,减少刺激:病房应光线柔和,空气流通,每日通风1~2次。尽量少惊动患儿,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刺激患儿
(2)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发作时,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立即松解患儿颈部衣扣,清楚口鼻腔废物
(3)根据医嘱迅速应用止惊药物,备好气管插管和吸痰用具等急救物品
3.3防止意外损伤:注意患儿安全,要有专人守护;惊厥发作时,在患儿上下臼齿之间放置牙垫,以防舌咬伤
3.4预防并发症
(1)及时吸氧,减轻缺氧性脑损伤:因惊厥时氧的需要量增加,吸氧可减轻缺氧与脑损害,惊厥较重或时间较长者给予吸氧[5]。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呼吸、脉搏、意识及瞳孔变化,高热时及时采取物理为主,若出现脑水肿早期症状及时通知医生,在紧急的情况下可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止惊。按医嘱给止惊药,以免惊厥时间过长导致脑水肿或脑损伤。
3.5饮食指导
(1)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高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的清淡饮食,不食多餐,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多喂温开水,保证摄入足够水分,以加快毒排泄和调节体温。
(2)婴儿期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有丰富的IgA,能有效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及时添加辅食,指导家长添加辅食的方法。
3.6高热护理:小儿年龄越小,体温调节越差,因中枢神经调节功能未成熟,体表面积相对大,皮肤汗腺发育不育,尤其早产儿、新生儿皮下肤脂肪较薄,肌肉不发达,体温极波动,但小儿对发热的耐受力较好或反应不多,高热与病情轻重不一定平行。
1)患儿盖被不宜过厚,要松解衣服或襁褓,以利散热。
2)降低环境湿度,开窗通风,但应避免对流风。也可以利用空间控制室温在21~22C。
3)体温超过38.5C时根据情况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枕冰袋或在颈部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温水浴等。
A、头部冷敷方法一般用20-30C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之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
B、头部冰枕方法是通过传导散热,可以降温并减少细胞耗氧量。取冰块用锤子敲碎成小块,放在盆中用冰冲去棱角,以免损伤冰袋和导致患儿不适。将小块冰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装满,压挤冰袋排出袋内空气,夹紧袋口,倒提冰袋检查无漏水后装入布套内,放置于患儿枕部。冰块融化或布套浸湿应及时更换,并应观察枕部皮肤有无冻伤。
C、冰敷方法是将装有碎冰块的冰囊置于腋下、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行走处,通过传导散热,需及时更换并观察皮肤有无冻伤。
D、温水浴适用于急性起病的高热患儿。冰温比体温低2~3C,洗浴时间10~15分钟,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E、乙醇浴适用于高热降温。乙醇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而促进散热的作用,且乙醇在皮肤上蒸发时,可带走大量的热。乙醇擦浴前置冰袋于患儿枕部。准备25%~35%的乙醇200~300ml,擦浴从颈部一侧开始沿上臂外侧至手背,从腋下、臂内侧擦至手心,下肢自髋部沿腿外侧擦至足背,自腹股沟沿腿内侧经腘窝擦至足跟,在大血管行经表浅的部位可反复轻轻擦片刻,以增加降温作用有。左右两侧均擦浴后助患儿侧卧背部,整个擦浴过程为15~20分钟。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这些对冷刺激敏感的部位。
4)及时更换湿衣取,避免再着凉,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5)采用降温处理后应注意观察温效果,避免体温骤降,观察有无面苍白、血压下降心跳加快、脉搏细速、四肢冰冷、大汗、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如出现虚脱表现应予保暖,饮热水,严重需静脉补液,一般体温降至38.5C左右即可停止物理降温措施。
6)指导家长观察有无惊厥先兆,当患儿出现兴奋、烦燥、惊跳等惊厥先兆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及时给予处理。惊厥发作时,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扣,以免口腔分泌物或呕吐流入气管内引起窒息。及时吸出口鼻咽部分泌物或痰液,颈部和背部塞上小毛巾使颈部处于伸展位或将患儿下颌托起,防止意识丧失过程中舌后坠。用消毒纱布包裹好的压舌板或小勺,置于口腔一侧上、下磨牙之间,以防舌咬伤,但牙关紧闭时切勿强行撬开。
7)指导家长对惊厥患儿的应急处理,在紧急的情况下可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止惊。
8)指导加强口腔护理,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在晨起、进食后、睡前进行、婴幼儿在餐后、睡前饮白开水。
(3)教会家长清除鼻腔分泌物的方法,如分泌物多时,采取头侧位,以保持一侧鼻腔通畅;当分泌物结痂时,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或冷开水,轻轻将结痂拭去,并用少许油类(凡土林等)涂抹鼻翼周围的皮肤。
【参考文献】
1.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
2.吴瑞萍,江载芳等.实用儿科学.1996.6
3.汪皓,董国庆,邓学红。高热惊厥患儿血钾、钠、氯、钙、糖变化的意义[J].2010.12
4.桂红民.高热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家庭护理[J].实用护理学杂志.2010.7.
5.李瑞林,郭亚乐,周戬平.热性惊厥的新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