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基于电磁激励的汽车转向桥内部缺陷检测装置,包括转向节、静磁体装置、中心控制单元、超声信号接收器、激励线圈、转向横拉杆总成、车架横梁;转向节、转向横拉杆总成和车架横梁组成转向桥。静磁体装置和激励线圈放置在转向桥下方。静磁体装置、激励线圈、超声信号接收器和中心控制单元电连接。静磁体装置为转向桥提供稳恒磁场;中心控制单元向激励线圈发生脉冲交变电流,使激励线圈产生交变电磁场,交变电磁场激励转向桥产生超声信号;超声信号接收器置于待检测位置,接收超声信号,并将超声信号传送回中心控制单元进行分析处理,判断被测位置是否出现内部缺陷。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转向桥内部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节(1)、静磁体装置(2)、中心控制单元(3)、信号接收器(4)、激励线圈(5)、转向横拉杆总成(6)、车架横梁(7);转向节(1)安装在车架横梁(7)末端,通过主销连接定位;转向横拉杆总成(6)安装在转向节(1)的转向梯形臂上;转向节(1)、转向横拉杆总成(6)和车架横梁(7)组成转向桥;静磁体装置(2)和激励线圈(5)放置在转向桥下方;静磁体装置(2)、激励线圈(5)、信号接收器(4)和中心控制单元(3)电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转向桥内部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节(1)、静磁体装置(2)、中心控制单元(3)、信号接收器(4)、激励线圈(5)、转向横拉杆总成(6)、车架横梁(7);转向节(1)安装在车架横梁(7)末端,通过主销连接定位;转向横拉杆总成(6)安装在转向节(1)的转向梯形臂上;转向节(1)、转向横拉杆总成(6)和车架横梁(7)组成转向桥;静磁体装置(2)和激励线圈(5)放置在转向桥下方;静磁体装置(2)、激励线圈(5)、信号接收器(4)和中心控制单元(3)电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转向桥内部缺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桥的缺陷检测是保障车辆行驶安全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关于汽车关键机械部件缺陷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磁粉检测、渗透检测、X 射线检测、涡流检测等。磁粉探伤主要是对已形成的缺陷进行探测,而且只能探测汽车关键部件零部件表面或者接近表面的缺陷,检测后还要进行消磁的工作。X 射线检测裂纹类缺陷,如果照相角度不适当,容易产生漏检,且检测成本高、速度慢,具有辐射效应,非“绿色”检测方法。因此,对于数量较多的零件不宜采用该方法。涡流检测方法主要针对平面试件具有较成熟的技术,但是针对汽车转向桥曲面零件缺陷检测尚缺少专门研究。目前汽车转向桥缺陷检测与诊断的研究还不完善,转向桥的缺陷诊断基本还停留在眼看、耳听、手摸阶段,没有系统的缺陷检测方法和安全、可靠和高效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汽车转向桥检测装置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和高效的汽车转向桥内部缺陷检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转向节、静磁体装置、中心控制单元、信号接收器、激励线圈、转向横拉杆总成、车架横梁;转向节安装在车架横梁末端,通过主销连接定位;转向横拉杆总成安装在转向节的转向梯形臂上;转向节、转向横拉杆总成和车架横梁组成转向桥;静磁体装置和激励线圈放置在转向桥下方;静磁体装置、激励线圈、信号接收器和中心控制单元电连接。
静磁体装置为转向桥中的转向节、转向横拉杆总成和车架横梁提供稳恒磁场;中心控制单元向激励线圈发生脉冲交变电流,使激励线圈产生交变电磁场,交变电磁场激励处于稳恒磁场中的转向节、转向横拉杆总成和车架横梁产生信号;信号接收器置于待检测位置,接收信号,并将信号传送回中心控制单元进行分析处理,判断被测位置是否出现内部缺陷。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向节、2-静磁体装置、3-中心控制单元、4-信号接收器、5-激励线圈、6-转向横拉杆总成、7-车架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包括转向节1、静磁体装置2、中心控制单元3、信号接收器4、激励线圈5、转向横拉杆总成6、车架横梁7;静磁体装置2、激励线圈5、信号接收器4和中心控制单元3电连接。
进行检测时,静磁体装置2为转向桥提供稳恒磁场,静磁体的结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使用两块对称放置的永磁体产生磁场,使磁通密度在两磁体之间的一定范围内分布均匀,方向一致。静磁场中磁通密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与中心处磁通密度的比值不大于1%。中心控制单元3向激励线圈5发生脉冲交变电流,使激励线圈5产生交变电磁场,交变电磁场激励处于稳恒磁场中转向桥产生信号;中心控制单元3可向激励线圈5发送任意波形脉冲信号。检测时,中心控制单元产生矩形脉冲,脉宽为μs 级的脉冲,以达到cm 级的分辨率,输出电压范围为1000V。信号接收器4接收汽车转向桥受激励产生的信号,中心控制单元3对信号接收器4返回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处理,最后形成检测结果。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7660.9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8(济南)
授权编号:CN209673718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G01N 27/82
专利分类号:G01N27/82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山东交通学院
第一申请人:山东交通学院
申请人地址:250357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
发明人:张冰;邱绪云;黄欣;李爱娟;徐刚;赵峰
第一发明人:张冰
当前权利人:山东交通学院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