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璟:子女养老的成年居民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资料的分析论文

戴璟:子女养老的成年居民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资料的分析论文

〔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成年居民养老意愿的因素,并对成年居民是否更愿意由子女养老进行分析。方法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选取成年居民11 387名,运用多层模型对成年居民是否更愿意由子女养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成年居民对养老意愿的选择有接近8.8%的差异来自于省市层面的因素;受教育程度、居住地类型、婚姻状态、有无养老保险、有无工作、年龄对成年居民是否更愿意由子女养老的影响显著且依次递减。结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养老意愿的选择成促进作用,人均GDP与有无养老保险、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有无养老保险对养老意愿的选择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成年居民;养老意愿;多层模型

2013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开始加速,2013 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2 亿人”〔1〕。根据联合国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7%,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居民的养老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居民的养老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新的养老方式正在兴起。然而,家庭养老仍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老人更能体会到来自亲人尤其是子女的物质照顾和精神关爱,中国的孝道文化得到传承。在家庭养老仍是我国主要养老方式之一的背景下,本文运用2013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的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对成年居民的养老意愿,尤其是居民是否更愿意由子女养老进行研究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文采用的个人层面的数据来自于CGSS2013,该调查采用4级分层不等概率抽样,覆盖了全国28个省份和直辖市,包含11 438个样本量。去除相应信息缺失的观测值,本文得到的有效样本为11 387人,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受访者均为大于18岁以上的成年居民,其中,男5 734例,女5 653例,城镇居民为6 990例,农村居民为4 397例。平均年龄(48.60±16.39)岁,受教育年限≤6年4 056例,7~12年5 478例,>12年1 853例,有工作7 120例,有配偶8 954例,有养老保险7 785例,个人年收入≤5 000元3 005例,5 001~20 000元3 237例,20 001~30 000元2 806例,>30 000元2 339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01±2.1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9±0.85)万元。本文还使用了受访者所在省市2013年的宏观社会经济指标作为省市层面的数据,其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1.2 统计方法 为了探讨个人层面的因素对养老意愿的影响,同时也为了探讨省市宏观经济因素以及个人层面与宏观层面的交互因素、宏观层面的同层交互因素对养老意愿的影响,本文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多层线性模型中的随机截距模型对数据建模分析。步骤如下:首先,对不包括任何解释变量的零模型进行估计,将养老意愿的差异分解为省份、直辖市内部和省份、直辖市之间的差异,记为模型1。然后,加入个人层面的解释变量,记为模型2;随后,再加入省市层面的宏观经济变量,记为模型3。最后,为了探讨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及这两者与居民有无养老保险如何交互作用对居民的养老意愿产生影响,本文加入这3个交互项,形成最终的交互模型,记为模型4。

2 结 果

2.1 养老意愿调查结果 养老意愿中,选择子女负责养老者5 666例,选择主要由子女负责和政府/子女/老人责任均摊、主要由政府负责或主要由老人自己负责者(定义为其他)5 721例。接近50%的居民选择由子女负责养老,表明在当前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模式的背景下,大多数人在主观意愿上仍然倾向于子女养老,接近35%的人认为养老应由政府、子女、老人责任均摊,有15%的人认为养老应主要由老人自己负责。

本次调查数据共提取有效处方共23604份,其中不合格处方16064份,合格处方7540份,合格处方占总数的33.59%。见图1。

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个人层次的变量,结果显示,年龄、居住类型、有无工作、受教育年限、婚姻状态、有无养老保险对养老意愿影响显著(P<0.05,P<0.01)。而性别和个人年收入对养老意愿影响不明显(P>0.1)。具体来说,年龄越大的居民越不愿意由子女养老;相对于居住在城镇的居民,居住在农村的居民更愿意由子女养老;有工作的人比没有工作的人更倾向于由子女养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不愿意由子女养老;相对于有配偶的群体,无配偶的群体更愿意由子女养老。

2.2 分层线性模型分析结果 赋值如下:养老意愿(子女负责=1,其他=2),性别(男性=1,女性=2),年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形变量),居住地类型(城镇=1,农村=2),受教育年限(≤6年=1,7~12年=2,>12年=3),工作状态(有工作=1,没有工作=2),婚姻状态(有配偶=1,无配偶=2),养老保险(有=1,无=2),个人年收入(≤5 000元=1,5 001~20 000元=2,20 001~30 000元=3,>30 000元=4)。表1显示了各模型的回归系数、标准误及显著程度。模型1为零模型,即不包含个人层次和省市层次变量的情况。该模型的用途在于显示出养老意愿的变异如何被区分为省市内部和省市之间两个部分。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这两部分的变异量分别为0.229和0.022,因此可以计算出养老意愿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088,即0.022/(0.022+0.229)。表明养老意愿的变异大约有8.8%来源于省市之间的差异。按Cohens〔2〕提出的评判标准,0.088的组内相关系数意味着达到了中等程度的关联水平。意味着居民养老意愿在省市之间的分布是不一样的,所以有必要采用多层模型来拟合有用的各省市层的变量〔3〕。

本研究与我们前文的假设及以往的研究都是相对应的。显示,年龄越大的居民越倾向于非子女养老,这可能是因为年龄大的人已存在现实的养老问题,他们大多数已有子女,对于当今处在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大的社会中的子女养老的困难深有体会,子女为了抚养自己的后代、偿还房贷等各种问题而自顾不暇,为了减轻子女的赡养负担,因此不倾向于选择子女养老。受教育程度越高,越不愿意由子女养老,可能的原因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于养老的观念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子女养老的观念,更倾向于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性别对养老意愿的影响不明显,表明对子女的性别偏好已有了较大改变,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在逐渐弱化〔4〕。

信息化时代的步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转变财务管理理念,追随时代潮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人是一切活动的执行者,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应注重人的作用,加强以人为本的理念,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继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助力。另外,会计信息化存在于变化多端的网络环境中,存在较大的风险性,为此,企业经营者树立风险理财观念,能够预测防范企业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进一步使得企业风险降低。

模型4在模型3的基础上加入了同层和跨层的交互变量。结果显示,在加入了交互变量后,个人层面因素对养老意愿的影响程度变化依然不大,但是省市层面的宏观经济变量对养老意愿的影响程度发生明显改变。其中人均GDP对居民养老意愿的影响从正向变为负向,从不显著变为显著(P<0.05),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养老意愿的负向影响依然显著,但程度降低(P<0.1)。模型4的结果还反映出,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交互项回归系数显著且为正值(P<0.1),人均GDP与有无养老保险交互项回归系数统计上显著且为负值(P<0.01),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有无养老保险交互项回归系数显著且为负值。

表1 居民养老意愿的多层模型分析结果

项目模型1回归系数标准误模型2回归系数标准误模型3回归系数标准误模型4回归系数标准误固定效应截距1.4753)52.041.4263)33.671.2413)12.531.4163)5.30个人层次变量年龄0.0053)12.960.0053)12.940.0053)12.90性别0.0221.080.0221.070.0221.00居住地类型-0.0603)-5.56-0.0603)-5.55-0.0603)-5.54有无工作0.0212)1.980.0202)1.970.0212)1.98婚姻状态-0.0582)-2.07-0.0582)-2.07-0.0592)-2.09养老保险-0.0313)-3.03-0.0373)-3.01)-0.0312)-3.03受教育年限(>12年)≤6年-0.1583)-9.38-0.1573)-9.34-0.1573)-9.337~12年-0.0853)-6.26-0.0853)-6.23-0.0853)-6.22 个人年收入(≤5 000元)5 001~20 000元0.0020.100.0010.070.0120.6320 001~30 000元0.0030.340.0020.130.0270.72>30 000元-0.005-0.34-0.006-0.390.0340.60省市层次变量人均GDP0.1041.19-0.2202)-2.54人均可支配收入-0.2982)-2.19-0.6621)-1.84交互变量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0.0691)1.88人均GDP×有无养老保险-0.0713)-4.22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无养老保险-0.1863)-4.05随机效应截距0.0220.0200.0200.083个体层次误差0.2290.2060.2020.201对数似然值-7 811.087-7 641.702-7 632.556-7 621.810

1)P<0.1;2)P<0.05;3)P<0.01

3 讨 论

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了省市层面的宏观经济变量,从模型3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加入了省市层面的宏观经济变量后,个人层面因素对养老意愿的影响程度变化不大。人均GDP对居民养老意愿的选择产生正向影响但是并不显著(P>0.1),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养老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P<0.05)。

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交互项回归系数表明人均GDP更高的省份或直辖市,可支配收入对养老意愿的选择影响更大,人均GDP越高,表明居民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发达的地区,消费水平等也相对更高,所以可支配收入的多少对养老意愿的选择影响更大。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有无养老保险交互项回归系数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越小的省份或直辖市,有无养老保险对居民是否更愿意由子女养老影响更大,因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少,用于养老的支出也少,所以有无养老保险对居民养老选择的重要程度更高,因而影响更大。人均GDP与有无养老保险交互项回归系数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省份或直辖市,有无养老保险对居民是否更愿意由子女养老影响更大,经济发展水平低的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相对较低,这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有无养老保险交互项回归系数为负值的原因基本一致。

综上,对于不同省市,在制定相关养老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到居民的个体情况,同时要结合该省市的总体经济情况、制度保障情况而定。在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模式的当代中国,多数老年人仍然更愿意由子女养老,但是很多老年人为了减轻子女负担而不去选择这种养老方式,所以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也要考虑到老年人子女及家庭整体的经济状况等,为养老负担重的家庭提供相应的保障。同时,促进整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养老保险的覆盖程度,也会对居民养老意愿的选择产生良性的影响。不过,虽然本研究对成年居民养老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但是意愿能否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给予关注,进行持续的跟踪调查研究。

那声音好似骨骼摩擦,嘎嘎作响,令人牙酸耳软,青辰听了,却是又惊又喜。他缩回树后,循着声音望去,见空旷的天葬场内,天葬台上跪坐着一个黑影,那黑影几乎与夜色融为了一体,连月光都照不出他的模样。

4 参考文献

1 李培林,陈光金,张翼.社会蓝皮书:2014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8.

2 Cohens DJ.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J〕.J Am Statist Associat,1988;84(363):19-74.

3孔祥智,涂圣伟.我国现阶段农民养老意愿探讨——基于福建省永安、邵武、光泽三县(市)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3):71-7.

4张航空.流动人口养老观念与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调研世界,2013;(1):18-21.

〔中图分类号〕B8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9)08-2007-04;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9.08.068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YB2017086)

通信作者:李伟(1966-),男,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医疗卫生管理研究。

第一作者:戴璟(1979-),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卫生经济、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研究。

〔2018-10-23修回〕

(编辑 刘振宇)

标签:;  ;  ;  ;  ;  ;  ;  ;  ;  ;  ;  ;  

戴璟:子女养老的成年居民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资料的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