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条锈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条锈病,小麦,品种,陇南,春小麦,种质,甘肃。
抗条锈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鸿燕,周喜旺,王娜,张耀辉,岳维云[1](2019)在《小麦种质资源BJ399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抗病亲本BJ399和感病亲本铭贤169配制组合,获得各世代材料。采用3个条锈菌生理小种(菌系)在温室条件下对BJ399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BJ399对条锈菌生理小种(菌系)中4-1、CYR32和CYR34的抗病性均由1对显性抗性基因控制。BJ399可作抗源材料在甘肃陇南小麦抗锈育种中利用。(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曹世勤,孙振宇,徐志,王万军,贾秋珍[2](2019)在《331份四川小麦品种(系)在甘肃陇南抗条锈性表现及利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2017年度先后对331份四川省小麦生产品种(系)在温室进行苗期人工接种条锈菌混合菌鉴定和甘谷试验站大田成株期分别接种CYR32、CYR33、CYR34、G22-14、中4-1和混合菌鉴定,同时在甘谷试验站和汪川良种场两地进行自然诱发鉴定。结果发现: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苗期、成株期表现抗病的分别有‘XK201465’等36份和‘XK20132’等72份材料,分别占10.88%和21.75%;有‘XK62483’等11份材料全生育期表现抗病,占3.32%;两地叁年自然诱发鉴定发现,仅有‘XK20132’等5份材料在两地均表现抗病,有‘川农17’等30份材料具有慢条锈性。对供鉴材料在甘肃陇南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1期)
曹世勤,王万军,孙振宇,徐志,贾秋珍[3](2018)在《16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在甘肃陇南抗条锈性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条锈病我国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的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措施。2014—2017年,先后对16份四川省小麦生产品种在甘肃陇南不同生态区的甘谷试验站和汪川良种场两地进行自然诱发鉴定,评价其抗病性。结果发现,所有供试品种均表现感病,川农10号等5份材料具有慢条锈性。(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7期)
张调喜,闫佳会,侯璐,张贵,姚强[4](2018)在《青海春小麦品种‘青春38’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青海春小麦品种‘青春38’成株期抗条锈性的遗传基础,以‘青春38’为父本与感病春小麦品种‘Taichung 29’(T29)杂交构建F2∶3代分离群体。在青海西宁和互助两地田间病圃进行了抗条锈性鉴定,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单个分离世代分析方法,解析‘青春38’的抗条锈性遗传特点。结果表明,‘青春38’/‘T29’F2∶3群体单株的病害严重度和反应型在两个试验点均未呈现连续性分布,也不符合正态分布,初步推测‘青春38’对小麦条锈病的成株期抗性具有质量性状特征;以严重度或反应型数据进行遗传分析,‘青春38’在两个试验点对小麦条锈病的成株期抗性表现的最优遗传模型均属2对主基因遗传,只是主基因的作用方式(C-1:2MG-ADI加性-显性-上位性,C-4:2MG-EA等加性,C-6:2MG-EEAD等显性)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8年05期)
刘和平,康晓慧,张洪,童路,方桃红[5](2018)在《不同小麦品种的不同生育期抗条锈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6—2010年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0个川麦系列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观察记录其在四川省大田自然诱发条锈病的情况下的抗病性,并对所选用品种在成株期不同发育阶段的抗锈性进行鉴定分析,旨在筛选出免疫力强及高抗的品种,为当地的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参考材料。通过品种的反应型表现及试验数据的分析整理,综合分析表明,川育12、川育17、川育18、川育20在整个成株期期间表现出了较强的抗病性,属于高抗品种,适合在绵阳市进行推广性种植;而川育11、川育13、川育19、川育23在成株期中期感病严重,属于中感品种,其余品种为中抗品种。(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8年12期)
侯璐,姚强,闫佳会,郭青云[6](2018)在《402份国内外春小麦种质资源抗条锈性评价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生产最重要的世界性病害之一,而青海省是我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主要越夏流行区(姚强等,2014),每年拥有大量的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且该省种植的春小麦主要为感病品种阿勃,给我国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区的治理带来了困难。国内学者在寻找春小麦优良抗条锈病基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明玉,冀凯燕,冯晶,蔺瑞明,王凤涛[7](2018)在《104个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小麦品种(73个农家品种和31个育成品种)的抗条锈性和遗传多样性,在苗期对小麦品种接种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2和CYR34进行抗性鉴定,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苗期抗性鉴定中,对于生理小种CYR32,有5个农家品种白大头、红洋辣子、老兰麦、红剑条和竹叶青(白)以及2个育成品种品冬904054-6和品冬904024表现近免疫;对于生理小种CYR34,有2个农家品种白芒麦和老兰麦以及2个育成品种品冬904024和晋79K214表现近免疫;对比农家品种与育成品种的抗性鉴定结果,发现对于生理小种CYR32,农家品种的抗性水平明显高于育成品种,而对于生理小种CYR34,育成品种的抗性水平高于农家品种。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104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在0.32~0.98之间,平均为0.65,但小麦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在来源地之间无明显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农家品种亲缘关系与来源地相关性较低,而育成品种的亲缘关系与来源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在品种改良过程中应引用不同类群的优质亲本,拓宽小麦育种的遗传基础,充分利用优质野生资源,适当搭配,选育更多小麦优良品种。(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明玉,冯晶,蔺瑞明,王凤涛,徐世昌[8](2017)在《小麦品种抗条锈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formis f.sp.tritici)侵染引起的气传小麦真菌病害,是小麦生产上严重的病害之一,曾在我国发生多次大流行并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条锈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因此,明确各小麦品种的抗病性情况和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对小麦育种具有重要的价值。选用120个小麦品种,其中75个农家品种,45个生产品种,在苗期接种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2和新致病类型V26进行抗病性鉴定,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抗性鉴定中,对于小种CYR32,农家品种中有6个[(Z)早春入梅、古城营、红洋辣子、老兰麦、红剑条、竹叶青(白)]表现出免疫,生产品种中表现免疫的有3个(普冰06-X4488、品冬904054-6、品冬904024);对于致病类型V26,农家品种表现出免疫的有2个(白芒麦、老兰麦);生产品种中表现出免疫的有3个(普冰06-X4488、普冰06-X4492、品冬904024)。通过农家品种与生产品种的对比,对于小种CYR32的农家品种抗性水平要高,而对于致病类型V26的抗性水平相似,无明显差距。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小麦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地区之间无明显差异[山东农家品种(0.64)<山农品系(0.68);陕西农家品种(0.66)<普冰品系(0.69);山西农家品种(0.61)<晋系(0.65);河南农家品种(0.66)>豫系(0.64)],但是由于山东、陕西、山西和河南4个地区农家品种和本地区的生产品系比较,前3个地区生产品系遗传相似系数都大于所对应地区的农家品种,说明所选用的地区的生产品种间亲缘关系要大于当地的农家品种。因此在品种改良过程中应引用不同类群的优质亲本,拓宽小麦育种的遗传基础,充分利用优质野生资源,适当搭配,选育更多小麦优良品种。(本文来源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8)
王力成[9](2017)在《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冬繁区—陕南地区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评价与抗病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气传叶部真菌病害。由于小麦条锈菌主要靠大气传播,所以其可随气流在各个小麦种植大区之间传播,造成大面积的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降低。一直以来我国西北麦区,四川重庆麦区以及广大东部麦区均遭受着小麦条锈菌的威胁。在条锈病防治过程中,虽然有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方法,但防治效果甚微,选育和栽培抗条锈病品种被认为是既安全又环保的措施。但是,由于条锈菌本身超强的变异性,促进了新小种的产生和流行,从而导致小麦抗病品种条锈性的“丧失”。因此发掘和筛选抗病种质资源,进行抗病基因的合理布局,是目前小麦条锈病抗病育种工作的重中之重。陕南通常指陕西南部地区,地处秦岭南侧、大巴山北侧,其自西向东包括汉中、安康、商洛叁地。陕南处于甘肃南部小麦条锈菌菌源核心越夏区和陕南-鄂西北-豫南越冬区之间,以及四川盆地越冬区和陕南-鄂西北-豫南越冬之间,在条锈病传播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本研究对当前陕南的小麦主栽品种在苗期分小种、成株期混合小种分别进行苗期和成株期的抗病鉴定,以明确陕南小麦主栽品种的抗性水平,同时通过对几个已知主效抗条锈病基因Yr5,Yr10,Yr15,Yr24/Yr26,Yr9,Yr17和Yr18进行分子检测。结合抗病鉴定结果和育种系谱对目前抗锈性品种抗病基因进行分析,对当前陕南小麦主栽品种Yr基因应用状况进行分析。从而为小麦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阻断中国小麦条锈菌由西部向东部的传播,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的蔓延。本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结果如下:1.同时对两个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具有抗性的小麦品种有19份(34%),仅有7份小麦材料对CYR32、CYR33、V26/G22、V26/CM42四种生理小种同时具有抗性,约占所有品种的13%,对CYR32、CYR33、V26/G22、V26/CM42分别表现抗性的品种数目依次为:22个、26个、8个、11个。2.1份成株期在杨凌表现为抗病,在天水为表现为感病。具有全生育期抗性(APS)的品种有6份(11%),具有成株期抗性(APR)的品种有5份(9%)。3.含有Yr9基因的品种3个(5%),含有Yr26基因的品种4个(7%),含有Yr10基因你的品种2个(4%)。基因聚合的品种2个,分别是9418和西农558,其聚合抗条锈病基因依次为:Yr9+Yr17和Yr9+Yr26。含有抗病基因的品种总数为11个,占供试品种的20%。4.未检测出抗病基因的材料为44份,高达79%。(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李北[10](2017)在《四川盆地条锈菌冬繁区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评价及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我国的主粮作物,种植面积大约为两千四百万公顷,年产量大约在一亿吨左右,仅次于玉米、水稻。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病害在我国发生了多次大区流行,具有流行性强、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等特点。合理利用抗病品种在小麦条锈病的治理和防控策略中,具有经济、安全、环保等特点。小麦条锈病病原菌的变异性强,新小种不断地产生和流行,导致抗病品种的抗性不断“丧失”。四川盆地是中国小麦条锈菌最重要的冬繁区,是引起东部麦区条锈病春季流行最重要的菌源输出地,有效降低该地区菌源输出量,调控其菌源毒性结构,对中国小麦条锈病大区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该地征集了161份小麦材料包括43份当地主栽品种和118份高代品系,应用中国小麦条锈菌流行生理小种条中32(CYR32)、条中33(CYR33)、V26/G22-9和V26/CM42,建立温室内单一条锈病生理小种鉴定体系,在杨凌进行苗期分小种温室抗病性鉴定;并于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分别进行成株期杨凌人工接种病圃和天水自然诱发条锈菌病圃鉴定,根据苗期和田间成株期的抗病性鉴定结果对其进行抗病类型分类和评价。并综合运用分子标记、抗谱分析和系谱追踪技术对供试材料携带Yr5、Yr9、Yr10、Yr15、Yr17、Yr18和Yr26相关基因的情况作出分析。结果显示:供试品种(系)中12份具全生育期抗性,占7.45%;28份具成株期抗性,占17.39%;121份表现为感病,占75.16%。分子检测表明,供试材料中26份可能含有Yr9,4份可能含有Yr10,20份可能含有Yr17,8份可能含有Yr18,65份可能含有Yr26,其他材料中未检测到上述Yr基因(分子标记)的存在,其中没有发现可能含Yr5和Yr15的材料。研究表明:当前四川盆地小麦品种(系)整体抗条锈性水平极度偏低,尤其是含Yr26基因的材料在育种中被广泛而单一地利用。随着对Yr26致病的新小种产生,大多数品种(系)丧失抗病性。综合四川盆地地区的特点,建议挖掘具有全生育期抗性的新抗源,通过对当前已有抗病基因更加科学合理布局、多基因聚合育种等手段来提高抗病基因的多样性,提高当地小麦品种的整体抗病水平;同时加强该地区条锈病病害预报和防治,以避免大区的流行,影响我国东部主产麦区的小麦生产安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抗条锈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4年-2017年度先后对331份四川省小麦生产品种(系)在温室进行苗期人工接种条锈菌混合菌鉴定和甘谷试验站大田成株期分别接种CYR32、CYR33、CYR34、G22-14、中4-1和混合菌鉴定,同时在甘谷试验站和汪川良种场两地进行自然诱发鉴定。结果发现: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苗期、成株期表现抗病的分别有‘XK201465’等36份和‘XK20132’等72份材料,分别占10.88%和21.75%;有‘XK62483’等11份材料全生育期表现抗病,占3.32%;两地叁年自然诱发鉴定发现,仅有‘XK20132’等5份材料在两地均表现抗病,有‘川农17’等30份材料具有慢条锈性。对供鉴材料在甘肃陇南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条锈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鸿燕,周喜旺,王娜,张耀辉,岳维云.小麦种质资源BJ399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J].甘肃农业科技.2019
[2].曹世勤,孙振宇,徐志,王万军,贾秋珍.331份四川小麦品种(系)在甘肃陇南抗条锈性表现及利用价值[J].植物保护.2019
[3].曹世勤,王万军,孙振宇,徐志,贾秋珍.16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在甘肃陇南抗条锈性表现[J].甘肃农业科技.2018
[4].张调喜,闫佳会,侯璐,张贵,姚强.青海春小麦品种‘青春38’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解析[J].植物保护.2018
[5].刘和平,康晓慧,张洪,童路,方桃红.不同小麦品种的不同生育期抗条锈性分析[J].乡村科技.2018
[6].侯璐,姚强,闫佳会,郭青云.402份国内外春小麦种质资源抗条锈性评价及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8
[7].王明玉,冀凯燕,冯晶,蔺瑞明,王凤涛.104个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8
[8].王明玉,冯晶,蔺瑞明,王凤涛,徐世昌.小麦品种抗条锈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C].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9].王力成.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冬繁区—陕南地区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评价与抗病基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10].李北.四川盆地条锈菌冬繁区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评价及基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